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能戰勝項羽的原因有三:其一、劉邦得秦人及諸侯的支援;其二、項羽殘暴不仁,眾叛親離;其三、劉邦知人善用,天下能人賢士皆為其效力。

    有人說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其實就是秦國第二次滅山東六國。這句話十分有道理,首先劉邦的根基之地在秦國:漢王國的封地為漢中、巴郡、蜀郡,這三處地方皆秦國腹地;劉邦起兵反楚後,第一個統一的就是秦國,將三秦王擊滅,原來的秦王國盡歸劉邦所有。其次劉邦跟項羽交戰,諸侯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協助劉邦,彭城之戰、垓下之戰皆是漢王國與其它諸侯國聯兵擊楚。

    田齊國很多時候在單獨抗楚,漢王國則聯合西魏國、趙國、南韓、彭越、九江國、衡山國等諸侯國在跟西楚交戰。反觀項羽一方,除了他自己的西楚國外,前期只有英布的九江國跟他一起作戰,到後來項羽只有孤軍作戰。楚漢相爭,諸侯們時而附楚,時而附漢,但總體實力是漢朝越打越強,楚國越打越弱。

    項羽雖有逆天的本事,但他只是一個人,垓下之戰時不得不率八百精騎突圍而出,最終被漢軍窮追不捨而自刎。為何大家紛紛捨棄項羽呢?王陵答曰: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項羽的五大家將,無一人封侯;項羽一手提撥的九江王英布,最後也是叛楚歸漢;田齊國、彭越等人更是從開始就對抗楚國。

    劉邦確實知人善用,捨得高官重爵,甚至不惜裂土分疆籠絡人才以為已用。漢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坐穩江山後,主要工作就是誅滅異姓王,屠戮有功之臣。然則在戰時,劉邦捨得高官重爵、裂土分疆的籠絡人才,這份心魄不是項羽能比的。項羽可以給士兵吸瘡治病,但是他捨不得給將軍封侯拜相。項羽寧願殺人盈野,也不願意接受敵人的投降。所以項羽之敗,內在原因就是項羽的性格不是皇者而是霸者。秦始皇帝的衣缽只有劉邦可以繼承,項羽想當週武王卻不得。

  • 2 # 五腦散人

    劉邦高度放權,不吝惜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肆賞賜有功之臣。項羽用人而疑人,言而無信,能征慣戰之將紛紛揹他而去。

  • 3 # 大秦鐵鷹劍士

    劉邦能戰勝項羽的原因有三:其一、劉邦得秦人及諸侯的支援;其二、項羽殘暴不仁,眾叛親離;其三、劉邦知人善用,天下能人賢士皆為其效力。

    有人說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其實就是秦國第二次滅山東六國。這句話十分有道理,首先劉邦的根基之地在秦國:漢王國的封地為漢中、巴郡、蜀郡,這三處地方皆秦國腹地;劉邦起兵反楚後,第一個統一的就是秦國,將三秦王擊滅,原來的秦王國盡歸劉邦所有。其次劉邦跟項羽交戰,諸侯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協助劉邦,彭城之戰、垓下之戰皆是漢王國與其它諸侯國聯兵擊楚。

    田齊國很多時候在單獨抗楚,漢王國則聯合西魏國、趙國、南韓、彭越、九江國、衡山國等諸侯國在跟西楚交戰。反觀項羽一方,除了他自己的西楚國外,前期只有英布的九江國跟他一起作戰,到後來項羽只有孤軍作戰。楚漢相爭,諸侯們時而附楚,時而附漢,但總體實力是漢朝越打越強,楚國越打越弱。

    項羽雖有逆天的本事,但他只是一個人,垓下之戰時不得不率八百精騎突圍而出,最終被漢軍窮追不捨而自刎。為何大家紛紛捨棄項羽呢?王陵答曰: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項羽的五大家將,無一人封侯;項羽一手提撥的九江王英布,最後也是叛楚歸漢;田齊國、彭越等人更是從開始就對抗楚國。

    劉邦確實知人善用,捨得高官重爵,甚至不惜裂土分疆籠絡人才以為已用。漢高祖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坐穩江山後,主要工作就是誅滅異姓王,屠戮有功之臣。然則在戰時,劉邦捨得高官重爵、裂土分疆的籠絡人才,這份心魄不是項羽能比的。項羽可以給士兵吸瘡治病,但是他捨不得給將軍封侯拜相。項羽寧願殺人盈野,也不願意接受敵人的投降。所以項羽之敗,內在原因就是項羽的性格不是皇者而是霸者。秦始皇帝的衣缽只有劉邦可以繼承,項羽想當週武王卻不得。

  • 4 # 馳騁萬里45

    楚漢之爭,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鮮例。劉邦靠的是人心,籠絡人心、收買有識之士為其所用;而項羽恰恰相反,失盡人心,最後選擇自刎烏江。縱觀歷史,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成就事業的人,無不足智多謀、知人善用、通情達理、心胸豁達。

  • 5 # 五腦散人

    劉邦高度放權,不吝惜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肆賞賜有功之臣。項羽用人而疑人,言而無信,能征慣戰之將紛紛揹他而去。

  • 6 # 南宮外史

    柔兒不弱,松而不散,基本上說明了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

    一、揉而能接受勸諫

    劉邦入關,秦王子嬰投降後,劉邦進入秦宮,面對金錢美女,財色毛病就犯了,但在樊噲、張良的勸諫下,退出宮室,封閉宮門,封鎖府庫,回軍霸上,等待諸侯。又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民眾的擁護。

    在前往漢中的途中,很多將士逃跑,韓信趁機勸說劉邦東向取天下,激起了劉邦的雄心壯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很快統一三秦。又趁項羽攻齊之機,攻佔項羽的都城彭城。

    被困滎陽時,劉邦聽信謀士酈食的計策,刻制印章,準備大封六國諸侯,從外部打亂項羽的圍困。張良得知後,慌忙勸諫,陳說利害,劉邦聽從張良建議,銷燬印章,沒有鑄成大錯。

    二、柔而能屈能伸

    劉邦曾聽信小人讒言,準備王關中,封鎖函谷關。項羽得知後大怒,要消滅劉邦。劉邦聽從張良、項伯的建議,在鴻門宴上向項羽低頭認錯,逃過一劫。項羽把劉邦封在巴蜀作漢王,劉邦也曲意服從。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劉邦也聽之任之,項羽都拿他沒辦法,最後還是放了劉父和呂雉。

    楚漢廣武澗對峙時,項羽要與劉邦單挑,劉邦則歷數項羽的十大罪狀,被項羽弓弩射傷胸膛,他隱瞞傷情,巡視士卒,以穩定軍心。

    三、柔而能靈活處事

    韓信攻下齊國後,派人要劉邦封自己代理齊王,劉邦大怒,想去攻打韓信,這時張良在旁急忙提醒,劉邦省悟,急忙改口封韓信為齊王,以防韓信叛變。

    項羽失敗後,要按功封賞,群將軍躁動爭功,為安撫眾將,劉邦急忙封賞了與他關係最差的人,這才平息了動盪。

    四、柔而不弱,該剛時有剛。

    韓信向劉邦要齊王封地,還擁兵自重,不服從調遣,劉邦對韓信是不滿的。待到消滅了項羽,把項羽的屍體葬在谷城,然後回師定陶,劉邦立即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兵權。回到關中,就把韓信改封為楚王,不久,貶為淮陰侯。可見,時機不到,劉邦可以忍氣吞聲,時機一到,他就毫不留情,立即整頓。在處理問題上,剛柔相濟。

    五、軍隊散而能大膽用人,多方位出擊

    劉邦出關與項羽爭奪天下,兵分兩路,自帶一路由函谷關出關;另一路由其他將領從武關出關。劉邦還撥給韓信三萬人馬,平定燕趙代等國,用人不疑,大膽使用。

    以後任用劉賈招降英布,大膽使用降將英布,大膽使用彭越等,讓他們獨當一面,都是敢於用人的事例。

    六、軍隊散而能聚,有強大後勤保障。

    劉邦佔領彭城後,遭到項羽的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只帶的十幾人逃走,諸侯們見項羽勢力強大,又都背叛了劉邦。這時劉邦並灰心,收集人馬,蕭何也把關中子弟和糧草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劉邦,以圖東山再起。終於又聚齊人馬於滎陽,在京、索之間擊敗了楚軍。

    後來,項羽多次斷絕劉邦糧道,糧食斷絕,劉邦又帶幾十個人逃出滎陽,進入關中,經過聚集人馬,再次出關,進入成皋。不久又被項羽殺敗,只帶的一輛車子逃走,渡過黃河,留宿修武,清晨,衝入張耳,韓信的軍營,奪了他們的軍權,調走了他們的軍隊。派張耳往北到趙地去大量收集兵卒,派韓信東進攻打齊國。漢王取得了韓信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率軍南進臨近了黃河,在小修武聽從郎中鄭忠勸阻,深溝高壘堅守待時。

    七、軍隊有松有聚,十面埋伏。

    當與項羽約定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後,劉邦聽從張良、陳平建議,要趁機滅項,約會韓信、彭越如期會戰,結果二人不來,劉邦戰敗。漢王又採用張良計策,封韓信、彭越土地,二人才會合。

    隨後,劉邦命劉賈、英布、絳侯周勃、柴將軍、韓信、彭越等諸侯軍在垓下大會師,打敗項羽十萬大軍,追擊先遇到烏江,項羽自刎。

  • 7 # 馳騁萬里45

    楚漢之爭,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鮮例。劉邦靠的是人心,籠絡人心、收買有識之士為其所用;而項羽恰恰相反,失盡人心,最後選擇自刎烏江。縱觀歷史,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成就事業的人,無不足智多謀、知人善用、通情達理、心胸豁達。

  • 8 # 真誠地看著你

    劉邦善於用人,能聽取意見,重視百姓生計,體恤將士,讓他在一次次失敗之後能迅速再次聚集作戰力量。

    項羽是舊貴族,維護的是分封制,不關心百姓和下屬。(對本部人馬還好一些,對其他人太狠)。基礎不牢固。

  • 9 # 南宮外史

    柔兒不弱,松而不散,基本上說明了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

    一、揉而能接受勸諫

    劉邦入關,秦王子嬰投降後,劉邦進入秦宮,面對金錢美女,財色毛病就犯了,但在樊噲、張良的勸諫下,退出宮室,封閉宮門,封鎖府庫,回軍霸上,等待諸侯。又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民眾的擁護。

    在前往漢中的途中,很多將士逃跑,韓信趁機勸說劉邦東向取天下,激起了劉邦的雄心壯志。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很快統一三秦。又趁項羽攻齊之機,攻佔項羽的都城彭城。

    被困滎陽時,劉邦聽信謀士酈食的計策,刻制印章,準備大封六國諸侯,從外部打亂項羽的圍困。張良得知後,慌忙勸諫,陳說利害,劉邦聽從張良建議,銷燬印章,沒有鑄成大錯。

    二、柔而能屈能伸

    劉邦曾聽信小人讒言,準備王關中,封鎖函谷關。項羽得知後大怒,要消滅劉邦。劉邦聽從張良、項伯的建議,在鴻門宴上向項羽低頭認錯,逃過一劫。項羽把劉邦封在巴蜀作漢王,劉邦也曲意服從。項羽抓了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劉邦也聽之任之,項羽都拿他沒辦法,最後還是放了劉父和呂雉。

    楚漢廣武澗對峙時,項羽要與劉邦單挑,劉邦則歷數項羽的十大罪狀,被項羽弓弩射傷胸膛,他隱瞞傷情,巡視士卒,以穩定軍心。

    三、柔而能靈活處事

    韓信攻下齊國後,派人要劉邦封自己代理齊王,劉邦大怒,想去攻打韓信,這時張良在旁急忙提醒,劉邦省悟,急忙改口封韓信為齊王,以防韓信叛變。

    項羽失敗後,要按功封賞,群將軍躁動爭功,為安撫眾將,劉邦急忙封賞了與他關係最差的人,這才平息了動盪。

    四、柔而不弱,該剛時有剛。

    韓信向劉邦要齊王封地,還擁兵自重,不服從調遣,劉邦對韓信是不滿的。待到消滅了項羽,把項羽的屍體葬在谷城,然後回師定陶,劉邦立即驅馬馳入齊王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兵權。回到關中,就把韓信改封為楚王,不久,貶為淮陰侯。可見,時機不到,劉邦可以忍氣吞聲,時機一到,他就毫不留情,立即整頓。在處理問題上,剛柔相濟。

    五、軍隊散而能大膽用人,多方位出擊

    劉邦出關與項羽爭奪天下,兵分兩路,自帶一路由函谷關出關;另一路由其他將領從武關出關。劉邦還撥給韓信三萬人馬,平定燕趙代等國,用人不疑,大膽使用。

    以後任用劉賈招降英布,大膽使用降將英布,大膽使用彭越等,讓他們獨當一面,都是敢於用人的事例。

    六、軍隊散而能聚,有強大後勤保障。

    劉邦佔領彭城後,遭到項羽的襲擊,幾乎全軍覆沒,只帶的十幾人逃走,諸侯們見項羽勢力強大,又都背叛了劉邦。這時劉邦並灰心,收集人馬,蕭何也把關中子弟和糧草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劉邦,以圖東山再起。終於又聚齊人馬於滎陽,在京、索之間擊敗了楚軍。

    後來,項羽多次斷絕劉邦糧道,糧食斷絕,劉邦又帶幾十個人逃出滎陽,進入關中,經過聚集人馬,再次出關,進入成皋。不久又被項羽殺敗,只帶的一輛車子逃走,渡過黃河,留宿修武,清晨,衝入張耳,韓信的軍營,奪了他們的軍權,調走了他們的軍隊。派張耳往北到趙地去大量收集兵卒,派韓信東進攻打齊國。漢王取得了韓信的軍隊,重新振作起來,率軍南進臨近了黃河,在小修武聽從郎中鄭忠勸阻,深溝高壘堅守待時。

    七、軍隊有松有聚,十面埋伏。

    當與項羽約定平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後,劉邦聽從張良、陳平建議,要趁機滅項,約會韓信、彭越如期會戰,結果二人不來,劉邦戰敗。漢王又採用張良計策,封韓信、彭越土地,二人才會合。

    隨後,劉邦命劉賈、英布、絳侯周勃、柴將軍、韓信、彭越等諸侯軍在垓下大會師,打敗項羽十萬大軍,追擊先遇到烏江,項羽自刎。

  • 10 # 小怪軟體管家

    劉邦為什麼能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戰勝項羽而奪得天下呢?關於這個問題,劉邦應該最有發言權,而劉邦也確實回答過這個問題!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是劉邦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總結來說,劉邦最終能戰勝項羽的原因便是——會用人!當年項羽分封天下,沒有狠下心來殺掉劉邦,最終卻反而死在了劉邦的手中,不得不說是命運無常呀!

  • 11 # 真誠地看著你

    劉邦善於用人,能聽取意見,重視百姓生計,體恤將士,讓他在一次次失敗之後能迅速再次聚集作戰力量。

    項羽是舊貴族,維護的是分封制,不關心百姓和下屬。(對本部人馬還好一些,對其他人太狠)。基礎不牢固。

  • 12 # 萬事之始

    關於劉邦為什麼能夠戰勝項羽,確實是一道歷史難題!其中的原因多多,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白的。要按照我的說法,那就是劉邦的“忍”戰勝了項羽的“仁”!

    秦始皇東遊,項羽和劉邦都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馬儀仗,那種威武雄壯的氣勢確實令人震驚。項羽看到這些,豪興大發,高喊:“彼當取而代之”!豪邁氣派躍然而出。劉邦則嘆息:“大丈夫當如是”!其豔羨陰妒之情溢於言表。二人的性格特色從二人說的話中表露無遺。

    滅秦後,楚漢大戰,雙方互有勝敗。漢高祖劉邦稱漢王的第二年,用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率領五諸侯兵馬攻破彭城。可是不久,被項羽所敗。劉邦在逃命的同時,回老家接父、母(庶母)、妻、子,可是家人已經逃亡,只是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與魯元公主,其他人都被項羽捉去,包括其父劉太公、庶母、呂后、庶妻曹氏、庶長子劉肥等。

    當時,楚漢在鴻溝對峙,項羽把劉太公帶到兩軍陣前,對劉邦說:“你如果不退兵,就把你爸爸烹了吃”。項羽的手段劉邦是知道的,他真的能做出來這種事。可是劉邦回答道:“我們二人曾經約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如果把爸爸烹了,請分給我一杯羹嚐嚐。項羽見這一招制服不了劉邦,只能把劉太公放了。(看來辦大事者不顧家啊!皇帝的爸爸也不是那麼容易當得)。

    項羽真是婦人之仁!如果項羽聽到劉邦這番話,真的把劉爸爸烹了,並且送一杯羹給劉邦,稱與兄共享,然後向世人宣佈:劉邦是一個極其殘忍且不孝的人,會在世人面前把劉邦搞臭,喪失掉人心。楚漢之爭的結局還不一定是怎麼樣呢!

    看來,在這一回合的較量中劉邦的“忍”戰勝了項羽的“仁”!

    項羽的“仁”,不僅是婦人之仁,而且還有玩弄權術的成分在內,這與項羽的出身也是很有關係的。項氏家族本是楚國公族,因為有功被封在今河南項城,所以以氏為姓。作為貴族,最在意的名器,所以就出現了在需要封賞有功之人的時候,項羽手裡拿著官印,久久不捨得發放,以至於官印上的字跡都被磨平了。這就像孔子曾經說過的“惟名器不可隨意假人”,倒不是項羽不捨得。

    反觀劉邦,本出身於小農之家,自身又是流氓無產者,身邊聚集的也是同類人,根本就不會把貴族們最在意的所謂名器放在眼裡。換句話說,劉邦對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無可無不可。

    劉邦的“忍”,不僅僅是隱忍、忍耐這一層意思,還包括了在項羽“仁”面前的殘忍,這也是出身於流氓無產者的一種共性。在中國歷史上,如劉邦、劉備、朱溫、錢鏐、朱元璋這些由流氓無產者逆襲成為上位者的人,無一不具備這種特性。

  • 13 # 小怪軟體管家

    劉邦為什麼能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戰勝項羽而奪得天下呢?關於這個問題,劉邦應該最有發言權,而劉邦也確實回答過這個問題!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是劉邦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總結來說,劉邦最終能戰勝項羽的原因便是——會用人!當年項羽分封天下,沒有狠下心來殺掉劉邦,最終卻反而死在了劉邦的手中,不得不說是命運無常呀!

  • 14 # 萬事之始

    關於劉邦為什麼能夠戰勝項羽,確實是一道歷史難題!其中的原因多多,也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明白的。要按照我的說法,那就是劉邦的“忍”戰勝了項羽的“仁”!

    秦始皇東遊,項羽和劉邦都見到了秦始皇的車馬儀仗,那種威武雄壯的氣勢確實令人震驚。項羽看到這些,豪興大發,高喊:“彼當取而代之”!豪邁氣派躍然而出。劉邦則嘆息:“大丈夫當如是”!其豔羨陰妒之情溢於言表。二人的性格特色從二人說的話中表露無遺。

    滅秦後,楚漢大戰,雙方互有勝敗。漢高祖劉邦稱漢王的第二年,用韓信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率領五諸侯兵馬攻破彭城。可是不久,被項羽所敗。劉邦在逃命的同時,回老家接父、母(庶母)、妻、子,可是家人已經逃亡,只是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與魯元公主,其他人都被項羽捉去,包括其父劉太公、庶母、呂后、庶妻曹氏、庶長子劉肥等。

    當時,楚漢在鴻溝對峙,項羽把劉太公帶到兩軍陣前,對劉邦說:“你如果不退兵,就把你爸爸烹了吃”。項羽的手段劉邦是知道的,他真的能做出來這種事。可是劉邦回答道:“我們二人曾經約為兄弟,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如果把爸爸烹了,請分給我一杯羹嚐嚐。項羽見這一招制服不了劉邦,只能把劉太公放了。(看來辦大事者不顧家啊!皇帝的爸爸也不是那麼容易當得)。

    項羽真是婦人之仁!如果項羽聽到劉邦這番話,真的把劉爸爸烹了,並且送一杯羹給劉邦,稱與兄共享,然後向世人宣佈:劉邦是一個極其殘忍且不孝的人,會在世人面前把劉邦搞臭,喪失掉人心。楚漢之爭的結局還不一定是怎麼樣呢!

    看來,在這一回合的較量中劉邦的“忍”戰勝了項羽的“仁”!

    項羽的“仁”,不僅是婦人之仁,而且還有玩弄權術的成分在內,這與項羽的出身也是很有關係的。項氏家族本是楚國公族,因為有功被封在今河南項城,所以以氏為姓。作為貴族,最在意的名器,所以就出現了在需要封賞有功之人的時候,項羽手裡拿著官印,久久不捨得發放,以至於官印上的字跡都被磨平了。這就像孔子曾經說過的“惟名器不可隨意假人”,倒不是項羽不捨得。

    反觀劉邦,本出身於小農之家,自身又是流氓無產者,身邊聚集的也是同類人,根本就不會把貴族們最在意的所謂名器放在眼裡。換句話說,劉邦對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無可無不可。

    劉邦的“忍”,不僅僅是隱忍、忍耐這一層意思,還包括了在項羽“仁”面前的殘忍,這也是出身於流氓無產者的一種共性。在中國歷史上,如劉邦、劉備、朱溫、錢鏐、朱元璋這些由流氓無產者逆襲成為上位者的人,無一不具備這種特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滅亡後,同各國簽訂的條約賠款是怎樣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