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一然然說影視
-
2 # 傑61064144
我覺的電影相當不錯,從場景、畫面、還是故事,都不錯,特別是唐朝的長安城,雖然沒見過,但從電影中看覺得長安就是這樣的。有人說和歷史不符合,但這畢竟是改編自小說,不是歷史劇,當故意看就行,別當歷史看,
-
3 # 文學院17313214
《妖貓傳》
陳凱歌的少年心氣,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
早陣子在組裡做節目,因為藝人不滿合同的問題,將事態擴大,於是藝導被“開除”了。這事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藝導跟演員溝通的“套路”被曝光在各大平臺上,最終官方做出的迴應是,“責任在藝導,藝導引咎辭職”。 很多人都說藝導不過是個犧牲品,因為藝導跟藝人溝通的事,不過是在執行總導演對其發出的指令,指令的態度代表方是平臺,平臺出了問題,底下執行指令的環節肯定會出錯。 事件持續發酵了一週左右後,暫時偃旗息鼓了,背後的真相已再無過多人深究,藝導失業後去了哪裡也沒多少人在意。只是很多人內心始終有一個心知肚明的疑惑:為什麼被犧牲的是藝導?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好比是讓我拋開愛情的因素告訴你,在歷史上那樣的情境下,為什麼李隆基犧牲了楊玉環。 《長恨歌》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後來一位日本作家用他自己獨特的視角改寫了這個故事,就是夢枕貘創作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全書一共分為4卷,講的是同樣的幾個核心人物,不過故事走向完全不同。陳凱歌導演翻拍了這個故事,就是近期上映的《妖貓傳》。 在去看《妖貓傳》之前,我看到無數影評人在詬病這部電影,說陳凱歌導演陷在《無極》的“漩渦”裡出不來,甚至網上還爆出《霸王別姬》不是陳凱歌的作品,是其父親陳懷皚之心血等“驚天猛料”。於是第二天,我抱著獵奇的心態去了電影院。 電影講故事的手法的確有失陳凱歌導演往日在觀眾心目中的水準,畢竟他很難再造一個超越《霸王別姬》的巔峰。但倒也不至於淪落到“江郎才盡”的地步。 至少,拋開影片華美的視覺呈現,陳凱歌此次一直渴望探討的這兩個命題是不乏深刻的,也是討喜的:1.在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裡,我們到底要不要繼續探尋真相?2.那些被這個世界遺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影片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講述妖貓作案,陳雲樵一家遭到迫害,麗香下毒,春琴去世,陳雲樵瘋了。下半部分講述楊貴妃到底是如何死的,以及陪伴在他身邊的白龍少年是如何為她報仇的。 在上半部分的故事裡,皇帝駕崩,空海代替死去的師傅從倭國來到大唐,查證皇帝死亡之迷,以及探尋“無上密”的要義。他與正在寫《長恨歌》的白樂天組成cp,帶領觀眾一路沿著妖貓給的線索東奔西跑。 妖貓潛伏在陳雲樵家裡,用金錢引誘陳雲樵的妻子春琴,待陳雲樵拿著錢去花天酒地的時候,它設計了三場幻術。 第一場它利用麗香的妒忌,遞給陳雲樵毒酒,喝下的是玉蓮。第二場它利用陳雲樵,勒死了春琴。從第三場看來,它做這一切只是為了借春琴的口告知空海和白樂天楊貴妃死去的真相——“別埋我,地下冷”。 隨著妖貓的指引,探索真相的道路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中途他們還碰到了利用幻術賣瓜的瓜農,瓜農就是當年白鶴少年裡的丹龍。 幻術雖有蹊蹺,但也有規律可循。而且就像瓜農說的那樣,“幻術是假的,但瓜有一個是真的”。這間接表明,幻術裡也存在真相。 空海作為旁觀者很清楚這一點,其實白樂天也清楚,他只是一直不願面對罷了。在他心裡,《長恨歌》應該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為此他鑽研了無數個日夜。 故事的下半部分他戰戰兢兢面對了真相,也打破了自己對於這段故事得認知。他是自在的。 他說《長恨歌》可以一字不改,只是把作者變一下,把白樂天變作白龍,情也是真的,只是不是李隆基對楊玉環,而是白龍對楊玉環。 白樂天和白龍最後融為一體,因為只有他們最懂得,楊貴妃的包容、高傲和了不起。 真亦假,假亦真。關於這段真假哲學的討論,陳凱歌導演也提出了一個方法論,即空海一直想要探尋的“無上密”的真正奧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給出這個答案的人丹龍。 空海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在來的途中遇到的那個婦人,在面對風浪時能如此從容不迫,甚至能抱著懷中的孩子說出“只要她睡著了,我就什麼都不怕了”這樣的話。因為她放下了無法面對真相的“我執”,在那個情境下,真相可能是死亡。但只要孩子睡意正酣,她就無所畏懼。 白居易放下我執,去直面李隆基的謊言,好像也並沒有那麼糟糕。他一直害怕自己的《長恨歌》白寫了,當真相揭開的那一刻,雖不符合預設,但他是釋然的。 白龍放下我執,面對楊玉環早已死去的事實,怨念消散,妖貓不復存在。他用他那副好久沒用過的身體,和楊玉環並排躺在一起,畫面美極了。 楊貴妃仍是楊貴妃,愛情還是愛情。真相也是要探尋的,不必害怕,可能是另外一條路徑。 這跟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依舊熱愛生活,不是一個道理嗎? 故事的下半部分藉由阿部的日記和妖貓的敘述,探討楊貴妃的死因和白龍的守候。 白居易《長恨歌》裡,關於楊玉環的死因,用一句“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帶過,真正的死因模糊不清。 大概是白居易無意深究前朝秘事,也大概是貴妃的死的確禁不起推敲吧。 但至少可以推斷出,貴妃的死因可能有三:被李隆基賜死、賜白綾默許自盡、被亂軍謀殺。 陳凱歌在電影裡給了一個明確的立場,楊貴妃被人賜死是假,但李隆基賜死她是真。 電影裡,阿部認為李隆基是真正的幻術大師。貴妃死後,他表面怪罪高力士,躲避了 叛黨的追究。 其實事實是,沒有人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過,就連皇帝李隆基也不願意,何況他對貴妃還有感情。 可是,強盛時,她是大唐榮耀的象徵,衰敗時,榮耀和權威將要不復存在了,要美人還有何用? 於是黃鶴略施小計,用“尸解大法”的騙術,封住貴妃的氣息,再騙她喝下毒酒,給她許一個“拔針會醒”的美夢。皇帝默許了這一切,他自以為是的以為,貴妃到死都會覺得,他是愛她的。 但貴妃早已洞悉一切,她知道自己難逃死亡的命運,想要聽到真正關於愛的告白,她詢問阿部,阿部用眼神給了她答案,她說她很滿足。 阿部當時也對真相有所覺察,只是同樣選擇了緘默。只有白龍,誓死捍衛貴妃。 楊貴妃喝下毒酒,被放進古人的墓穴,進去的時候她是活著的,皇帝派了御貓去陪伴她。中途她醒了,求救無人理會。聽到的只有那隻貓。 楊貴妃她被人遺忘了。她後來怎麼樣了呢。她成為了美的化身。 她明知道李隆基想要讓她死,她包容了李隆基,喝下毒酒還給李隆基留下愛的信物信物,她做了別人所做不到的事,她維護了愛情裡那一丁點純粹與本真。 否則以古人對紅顏禍水的定義,將她比作妲己都不為過,但後人再提到楊貴妃,滿是對美人的惋惜和敬仰。這一點,也要感謝白居易。 御貓、白龍和楊玉環是命運共同體。 御貓本是在皇帝身旁享受萬千寵愛的貓,因為陪伴楊貴妃,被皇帝遺忘在墓穴。白龍被父親賣給黃鶴,他被父親遺忘了。楊玉環在叛亂中被犧牲,她被皇帝和世人遺忘了。 白龍和貓融為一體後,共享了貓的記憶,它去復仇,死在陳雲樵床底下,被人遺忘很多年,直至變成一副貓皮。所以後來的貓是白龍用怨念化成的。 他們都被人遺忘了。可他們是真正極好的人。就像楊玉環在極樂之宴上第一次見到白鶴少年說的那樣,“我們這樣的人,別人對我們一點好,我們都會記在心上”。 白龍深知他們是同類,一心想要保護她,決心永遠不騙她。所以在他和丹龍撿到娘娘的髮簪時他篤定的說,“你不該騙娘娘”。 直到最後一刻,白龍仍在堅持,“我守了她三十年,你們誰也不許碰她”。從他將貴妃從古墓救出來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在找一個令她不再痛苦的秘密。 丹龍告訴白龍,“她已經不在那個身體很久了”。白龍答,“我也不在那個身體很久了”。他用貓的身體流下淚來,“我知道她已經死了,我只是捨不得”。 白龍報完了陳雲樵的仇,也讓白樂天知道了貴妃之死的真相,他們共同改寫了歷史,也許,電影裡的白龍和白居易根本就是一個人。 他們用最純真的愛,守護了貴妃死後的安寧與平靜。 唐玄宗逼死了此生摯愛楊玉環,白居易沒見過楊貴妃,也沒見過兩人的愛情真相,他寫的是自己心裡最悽美的愛情。在那段愛情裡,楊玉環至情至性、至純至美。後世再想到她,對她不忍欺、不忍傷。 關於不再痛苦的秘密,陳凱歌導演找到了。你,找到了嗎? 那句原臺詞是,“我們這樣的人,寄人籬下,反倒是讓我們對別人的好一點一滴都想要報答”。 我看清了社會生活,便變得越發內向了起來。我看清了社會生活,便變得越發內向了起來。 微笑著開始不相信任何人 。今晚又夢到他了。放下“我執”談何容易。 57 2%的電, 對不起,我不想夢見他,可怕的是好像我也變成我不喜歡的樣子。 別埋我,地下冷 。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左手磁感右手螺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露月華濃 影片裡李白寫下這句詩時,誰又能真正懂他心裡所念呢? 講真,這部電影我自己覺得真的拍的很好,我看了七遍,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覺,陳凱歌導演用了六年的時間建造了繁華的拍攝地,很用心的一部電影。真的很好看,選角也很好,尤其是李白的扮演者,他寫詩的時候我真的超感動!還有黃軒飾演的白樂天,可以說是把這個角色演活了,當然劉昊然演的白龍也非常好將白龍的痴情演的非常好,楊貴妃的飾演者真的一眼萬年太美了!很喜歡這部片子還會看無數次。我看清了社會生活,便變得越發內向了起來。 它就是那樣,管你接不接受 。
回覆列表
首先如果說你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就堅持你自己的看法。事物很多面,不同的人看是不同的結果,沒必要太在意。你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看法。
其次是不喜歡的原因有很多種,所以你也沒辦法也沒必要全部苟同。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每個人都有不同評價標準,重要的是導演能把一部片子呈現出來,並且有人認可,哪怕只有一個人那也是某種成功。
就我而言,對此部電影也沒太多挑剔。歷史事實擺在那,後人猜測也只是猜測,劇情沒必要當真,但對歷史感興趣的方可進行其他渠道的瞭解。況且對歷史人物的愛情我們看見的多少都有點現代氣息,比如愛美之心。所以大不可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