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這一問題,提問者混淆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把兩者當成了一個。唐朝割據政權是節度使割據而不是宦官割據。唐朝宦官殺皇帝也確實不少,總有四個左右。明朝朱棣開創的“特務統治”主要是“廠衛制度”,其後加上“票擬批紅”分權,宦官具備了專權的能力,但因為沒有“兵權”,皇帝不高興了抓過來就殺。

    (1)唐朝宦官具備兵權,皇帝惹不起;明朝宦官沒有兵權,在京外有“太監監軍”制度,掌握一定軍權,但劉瑾之後就被廢了。掌握不了軍權,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唐朝唐朝的禁軍也就是保衛皇帝的軍種都被交給皇帝,像被稱為北衙禁軍的神策軍就歸皇帝直接掌握,但皇帝不可能直接抓而歸屬宦官。同時,唐朝的軍隊特別是京城的各種部隊管理分散,有的歸政府管理、有的歸皇帝管理、有的歸太子管理。

    這充分顯示出,唐朝軍權是分散的,人們在制度建設上並沒有做到“皇權絕對第一”。然而,明清時期則是“皇權絕對第一”。

    明朝的宦官不掌握兵權,但有監督權。明成祖稱帝后,廣派“監軍”指揮各地部隊,當時有“七大太監”之說,七人大部分都是各個少數民族太監,鄭和就是其中之一。各地的將領都歸“監軍”管轄。朱棣後,文官權力上升,“監軍”主要是御史監軍,但“太監監軍”仍然不少。最著名且戰功拙著的“太監監軍”就是西廠創辦者汪直了。

    但明武宗時期劉瑾亂政,導致兵權險些旁落,因此,之後的皇帝們就不再“太監監軍”了。直到天啟六年(1626年),太監監軍才重新出現。但這時已經不再是制度性安排,而是臨時性的工作任務。

    (2)唐朝和明朝宦官權力不同,經常被人忽略的因素是太監的人數和部門,這導致:唐朝時宦官內部容易形成“說一不二”的領導者;明朝宦官則因為人數多、部門多,導致“有權力的宦官”很多,權力分散

    在這點上,最知名的就是“正德八虎”,劉瑾權力雖然巨大,但也是“太子八虎”之一而已。劉瑾之所以被剷除,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張永(掌京城火器部隊——神機營等軍事部門,曾打劉瑾)、谷大用(掌握重新建立的西廠)、丘聚等人。由此可見,劉瑾權力很大,但在太監內部有很多人敢當面兒與其對抗。為啥?皇帝並不專寵某個太監。

    相反,唐朝的皇帝,一覺得這個人好,就把軍權給他了,結果,自己把刀把遞給了別人。明朝的皇帝聰明之處就在於,寵你可以,但對不起,京城的軍權很分化,我也只能給不同的太監。這樣,無形中就難以形成“挑戰皇權”的“大太監”!

    再加上,明朝的宦官特別多,因為明朝內部長期和平、經濟發展、人口逐漸增多,許多人為了生活好主動閹割去做太監。久而久之,太監多到了,因為不能當太監而去遊行示威、衝擊官府地步。皇宮內部也是衙門口眾多,許多人都知道“宦官24衙門”但問題“24衙門”只是比較大的24個部門,各種小部門還有幾十個呢。

    誰不想更上一層樓呀!因此,明朝的太監特別喜歡談關二哥、鐵大人(鐵鉉),就是講究“忠誠”。但你越講究其實越沒有,每個大太監最擔心的不是被皇帝、文官扳倒,而是被身後的笑臉相迎的“乾兒子們”“幹孫子們”打趴下!

  • 2 # 落日餘暉88

    與前代相比,明代重用宦官有過之而無不及。明代設立廠衛制度,重用親信宦官。這些皇帝身邊的特務,可以監督百官。經皇帝批准,可以拷打、審問、關押甚至斬殺百官。明代還設立庭杖制度,皇帝可以在百官上朝時或平時,在大庭斥責、杖打大臣,並可以當庭殺死。這一切,都標誌著中國封制專制主義走向極端。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明清兩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病態發展,表明中國封制社會已病入膏盲,離滅亡不遠了,從而為孫中山發起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礎。

  • 3 # 香茗史館

    唐朝和明朝中後期宦官專權現象均極為嚴重,但兩個朝代卻又有極大的不同,唐朝宦官可以廢立皇帝,而明朝宦官權力再大也無法威脅到皇權,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主要源於權力來源的不同,唐朝宦官早已擺脫了皇權限制,而明朝宦官權力的源泉則是皇權。具體來說,唐朝和明朝宦官現象主要存在著三種不同。

    1、唐朝宦官權力源自於獨立軍權。安史之亂後,導致皇帝不再信任朝臣,再加上魚朝恩等宦官深得唐肅宗李亨信任,導致宦官權力開始加大,不僅位高權重,得以公開參與朝政,例如魚朝恩便被加封為了鄭國公。魚朝恩之後,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依然深受皇帝寵信,進而得以操縱軍政大權,使得宦官勢力日益強大。宦官權力發展到巔峰,則源於唐德宗李適時期的“奉天之難”,建中四年(783年),涇原鎮士兵發生病變隨即攻陷長安,唐德宗倉皇逃出奉天,卻被叛軍包圍長達一個多月,因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在此次事件中護駕有功,從而獲得了唐德宗的極大信任,事後被加封為神策中尉。也正是自此之後,宦官執掌禁軍得以成為定製,而獨立掌握京中禁軍的宦官自然權勢滔天,掌控著京城安危的他們,不僅憑藉軍權干預朝政,而且足以掌握皇帝生死。

    2、明朝宦官權力源自於批紅之權。明朝宦官的崛起過程與唐朝截然不同,自明成祖建立內閣制度後,朝廷權力開始分為三部分,即皇帝掌握決策權,內閣掌握議政權,朝廷六部則掌握行政權。而朝廷的運轉模式則是,由內閣對朝廷事務擬定意見,以筆墨寫於票簽上,然後呈送皇帝批准,這個過程被稱為“票擬”。皇帝接到內閣奏摺之後,根據意見進行最終決策,以硃筆批示,這個過程被稱為“批紅”,亦稱“硃批”。不過,由於皇帝精力實在有限,根本無力處理大量奏摺,於是便開始由信任宦官代為批閱,導致司禮監權力開始加大。到最後,皇帝每天除了御筆硃批部分奏章之外,絕大部分奏章都開始交由太監批閱,這使得宦官的權力開始越來越重。不過,由於宦官權力來源於皇帝的批紅之權,這也造成了明朝宦官必須牢牢依附於皇權。

    正是由於唐朝和明朝宦官崛起方式不同,使得唐朝宦官完全擺脫了皇權的限制,已經發展為了朝中較為獨立的一股勢力,甚至長期壓制皇權;而明朝宦官的權力源於皇權,自然只能牢牢依附於皇權。

    朝廷格局不同:唐朝藩鎮割據使得宦官有機可乘,明朝文官集團使得宦官阻力重重

    唐朝和明朝宦官權勢大小的不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當時的朝廷格局完全不同,唐朝自安史之亂後藩鎮開始崛起,中央與地方的對抗形勢使得宦官有機可乘;而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文官集團崛起,內廷外廷對抗的形勢使得宦官受到極大壓制。

    1、唐朝中央政權與地方藩鎮之爭。唐朝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地方藩鎮勢力得以快速發展,並在擺脫皇權制約後,最終形成了中央朝廷與地方藩鎮對抗的格局,而隨著中央朝廷的持續衰弱,藩鎮做大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這種局面之下,京城禁軍已經是皇權的最後保障,而這股勢力卻掌握在了宦官手中,也就是說掌握有禁軍的宦官已經成為了中央政權的實際掌握者,掌握有如此大權的他們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明世宗朱厚熜后皇權與文官集團矛盾加劇

    2、明朝皇權與文官集團之爭。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結束了皇權與相權之爭,之後為了輔佐皇帝,內閣得以設立。最初時期,內閣只是為皇帝決策提供意見的幕僚集團,但在明仁宗朱高熾時期,因楊士奇、楊榮等本是東宮舊臣,因而不但得以進入內閣,且均兼有尚書職位,這使得內閣不但擁有了議政權,也開始具有一定行政權,同時由於深受皇帝信任,足以左右皇帝決策的他們甚至還擁有一定決策權,自此後內閣不但從幕後走到了臺前,且權勢開始不斷增大。而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期間,王文以左都御史進吏部尚書後進入內閣,此後誥敕房、制敕房俱設中書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內閣等於將議政權和行政權牢牢抓在了手中,內閣首輔則成為了實際上的百官之首,權力開始得到大大加強。再加上武將和功勳集團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慘重,明朝文官集團的崛起速度遠超其他朝代。而明朝文官們不僅執掌朝政,甚至連皇帝的行走坐臥、衣食住行,乃至私生活都嚴重干預,因而隨著明世宗朱厚熜繼位後“大禮儀之爭”的爆發,皇權與文官集團開始決裂,因而依附於皇權的宦官開始持續受到重用,進而得以組建內廷形成內外廷之爭。

    △明朝文官集團勢力太過龐大

    正是由於朝廷格局的不同,唐朝中央朝廷勢弱的同時,宦官已經成為中央朝廷的實際掌權者,他們不但掌握朝政而且直接掌控了皇帝的生死。明朝則由於皇權與文官集團的對抗,掌握內廷的宦官實際上只是皇權對抗外廷的工具而已,同時由於文官集團的勢大,使得他們必須依靠皇權才能生存。

    專權方式不同:唐朝宦官專權更為直接,明朝宦官只能透過皇權間接干政

    正是由於以上兩點的不同,唐朝和明朝宦官雖然均曾一度擅權專政,但專權的方式卻完全不同,唐朝宦官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明朝宦官必須透過皇權來干政。

    1、唐朝宦官專權更為直接。由於掌握有禁軍的唐朝宦官成為了中央朝廷的直接掌控者,使得他們牢牢將權力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因而完全可以越過皇權直接操控朝政。實際上,唐朝後期的皇帝簡直如同傀儡一般,地方藩鎮本就是聽詔不聽宣,中央朝廷的大權也早已喪失殆盡,就連自己的性命也被宦官捏在手中。

    2、明朝宦官只能透過皇權干政。明朝宦官雖然也擁有廠衛作為主要力量,也擁有勢力較大的宦官集團,但正如前文所述,他們專權必須透過皇權來實現,“皇權—宦官—廠衛”就如同一棵參天大樹的“樹根—樹幹—枝葉”一般,樹幹和枝葉或許足夠茂盛,可以遮天蔽日,可一旦失去了樹根的支援,他們很快就會枯死。

    其實,唐朝的宦官可以稱得上是專權,而明朝的宦官實際上只是干政罷了,完全達不到專權的地步。這種干政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唐朝宦官可以直接越過皇權,而明朝宦官則必須依附皇權的實際現象。

    綜上所述,唐朝宦官掌握的實際權力要遠超明朝,因而唐朝宦官的崛起是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而明朝宦官權力的大小卻直接和文官集團成正比,即文官集團勢力越大, 皇帝則越重用宦官集團。同樣,唐朝宦官崛起后皇帝根本無能為力,而明朝宦官則生死大權則完全操之於皇帝之手,典型的例子便是魏忠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哈弗h6分期付款首付需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