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下雨啦16
-
2 # 劍三老雲
也許可以,但絕不可能短期內造出來。造飛機是個系統工程,絕不可能計算機模擬就搞定一切,說不吹風洞就能造出高效能飛機的都是放屁,而高階戰機吹的必然是最複雜最高階的風洞。另外你可以說日本的民用電子發達,但卻代表不了軍用,小本子解決f2戰機的雷達問題用了多久?四代機電子系統更加高階更加複雜,小本子能短期解決?反正我不信。最後是配套武器,日本有拿得出手的空戰導彈?美爹不給它用什麼戰鬥?
-
3 # 騎驢大師
不能,二戰之後日本就沒有真正的研發過一款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戰鬥機,只有f2是仿製的f16,戰鬥機是個系統工程,不是單項產品,沒有幾十年的積累是造不出來的。雖然日本在常規潛艇、軍艦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但飛機要複雜的多,日本民用科技發達並不代表就能製造戰鬥機。所謂的先進科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理論創新、材料研發、試驗手段、資料累積、加工工藝、系統整合。日本唯一擅長的是加工工藝,他能把某件產品做到極致,其他方面都不行,即便是日本有了大型風洞群,但是沒有幾十年的資料積累也是白搭,因為他並不知道什麼樣的氣動佈局是最合理的,這個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無數次的試驗吸取經驗。就好比愛迪生髮明電燈,大家都知道金屬加熱後會發光,但究竟哪種金屬是最合適的沒人知道,只能一樣一樣的試,愛迪生失敗了上萬次才證明了鎢是最好的,換作別人即便是你第一次試驗就使用了鎢也沒用,因為你並不知道後邊的那些金屬裡還有沒有比鎢更優秀的。這只是戰機研發的一個方面。再比如系統整合,大家都知道電腦硬體的各個部分叫什麼,也都會安裝,但給你一倉庫零件你也組裝不出一臺最優秀的電腦,因為你不知道各個系統的執行規律和匹配模式。科技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經驗,經驗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其他方面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假如日本獨立研發戰機,畢竟是從零開始,別說五代,就是三代機他能30年內搞出來就很了不起了。
-
4 # 清風雲淡霞滿天
口說無憑,就來看看過往的日本航空水平。
可以說日本航空在美國的扶持下,授權組裝f15j戰機及配套的f100發動機。在此組裝下,日本裝備的f15j戰機數量不少,達200多架。理應是日本在此基礎上,改進升級。按號稱日本的工匠精神尿性,應該中國產替代。就像中國引進的蘇27一樣,從散件組裝,到蘇27a的中國產替代,再到殲11的全中國產化升級。但是,日本卻沒有一絲能力改造f15j,直至如今f15j已大幅度落後時代的需要,也毫無能力升級改造。
再來看看日本仿製美國f16的f2戰機,從表面資料與製造技術,無不可說不先進,世界第一裝備的有源相控陣火控、一體化復材機翼,結果就是讓人貽笑大方。
至於說5代機,就看日本PPT美化的中6代機心神,什麼射擊雲、什麼什麼的神奇?結果是四平八穩的試飛了幾次?就沒有了然後。說明日本的航空戰機制造是個瘸子鴨,產業鏈不完整,不能獨立製造三代機,沒有美國的扶持,什麼都不是。如人們所說的飛機制造的三(4)大要素,氣動、材料、發動機、航電,日本沒有一項是過關的。再談製造國際公認的5代機,如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
-
5 # 魂舞大漠
日本想造五代機,以如今其工業實力,努力個十到二十年,沒有問題。前提是隻要潛心,安心,不受約束和限制,實事上前提不存在,所以發展五代機亦不可能。日本在戰後工業發展突飛猛進,無不為日本所取得的實力驚歎,這是由於美國的縱容和庇護,得到了西方的支援,構成日本發展快速的唯一原因,當然還有自己的一點點努力。將日本航空工業弄得殘缺不全,基本美國說了算,發展什麼,不發展什麼,不是由日本所能決定得了的。日本極力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在軍事上,從戰鬥機到運輸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多款機型,也見自己的不甘心;又在民用上,發展支線客機,以西方給自己配套的方式,以拉動航空產業升級。引進F-35生產線,多所參照借鑑設計,照此發展下去,以日本現在所表現出的技術實力,如果美國不加限制的話,獨立完成五代機技術自主生產,所以說並非不可能。
▲被閹割的F-2。日本想擁有三代機,美國就送去一條F-15生產線。日本猶自不滿意,美國把F-16技術閹割以後,就成了日本版的F-16,只是名字不一樣,悄然變成F-2,F-2在關鍵技術上受制於美,想給航電升級,想使用什麼武器,實事上全受到美國控制,這便是日本三代戰鬥機的命了。當世上擁有了四代,美國同意給日本F-15升級,早就換裝了相控陣雷達,開始用上幾年,用得非常之好,這幾年不然,經常因機體老化的原因,飛上天不停掉零件。都說日本F-15完備率非常之好,請問好在哪裡,另有使用過度的問題,本來就那麼百把架飛機,不停飛來飛去,壽命大為縮短,縱然再好的維護,也架不住這般折騰。要在F-15非常實用,而F-2嬌貴無比,發達的日本,用起來也是肝疼肉疼。日本海嘯,被海水泡壞了20多架,現在除了雙座教練機,剩下的戰鬥型號,也就是三、四十架的樣子。
▲“心神”的努力。打造“心神”,所謂F-3,送到法國去吹風,話說被日本吹噓了多年的亞洲第一風洞在哪裡,舉世都笑掉了嘴巴子,看其體積,小玩具一樣,視其矢推,最原始的一種設計。技術難度太高,根本成不了氣候,因此不得已放棄,飛了二年,看美國扳起臉來不言語,日本倒是乖巧啊,飛了一年也便拉倒了。不過,這是除中美俄之外的,第一個實機,也見日本非常努力。無論成與不成,日本是想擁有屬於自己的五代機的。求購F-22而不得,美國售予其F-35,而又不甘使用,經過反覆談判,終得引進F-35生產線。這條生產線,由美國操控,日本一點法子都沒有,因是還是想另起爐灶,打造屬於自己的五代機,2018年美國表示,可以F-22為基礎,美日聯合研製,這便是美國最後的態度了,日本再鬧,也跳不出這個圈子去。
▲實力如何?比如非常強的電子工業,能給波音配套,能獨自打造F-2的相控陣雷達,給造四代空空彈導引頭,等,日本航空還是有一定實力的,只是在某些關鍵技術和裝置方面,被限制得很死。我們熟知的C-2運輸機,結構硬度不足發生開裂;P-1不停往下掉零件,即為明證。再比如發動機,日本也有了一款看似效能不錯的軍用發動機,但是世人所不知道的是,這款發動機由於技術諸多限制,只是過度使用了昂貴的高密度合金,造出來用不起,所以所有軍機仍然要使用歐美的發動機。發動機,日本雖自努力但無任何意義。把這些事交待明白,即可知道日本航空工業的樣子,看似兇巴巴什麼都在造,然而於發展,技術前景相當晦暗不明。不少人津津於日本的精細製造,其晶片、機器人等,還有智慧製造領域,日本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充其量只能滿足自家使用而已,在可見的20年之內,日本航空製造沒有明朗的未來,更何況五代機這種尖端技術飛機呢?
-
6 # 種花家的蘿蔔頭
日本的心神戰機專案下馬後,有很多人認為日本肯定研製不出五代機了。這種觀點可以迎合大部分出於愛國主義看待日本航空工業的人,但是這樣的觀點或許還是稍顯狹隘了點。
事實上,日本的心神戰機專案全稱的後半段是“技術驗證機”,並非為了量產研製的,更多地是為了做技術積累。
你真的會相信日本人會傻到用一款雙發推力僅僅10噸(還不如單發的F-16的13.2噸 ),起飛重量僅僅8噸,沒有腹部彈倉,隱身效能一般的飛機來承擔其未來的國土防空任務嗎?
我們不傻,日本人也不傻。
但是日本目前還真的不具備生產五代機的能力。因為日本雖然一直努力地發展航空工業,但它頭上始終有美國的影子。
自從日本的零式戰機在二戰的時候對美英等國形成了壓倒性優勢之後,美國十分後怕。在二戰結束以後,對三菱重工的戰機研發體系進行了閹割,從各個方面限制日本的戰機技術發展。這才是日本對於五代機想做但是做不成的最重要原因。美國知道,如果放任日本的軍工技術研發,日本很快將會再次崛起,美國是不可能讓日本再次威脅到自己的。
所以,不論是當年研製F-2戰鬥機還是未來在日本組裝的F-35,航電裝置,發動機燃燒室這些核心技術,日本都沒法染指的
加上美日軍火貿易的巨大利益,美國的軍火利益也不允許日本具備大批次生產五代機的能力。未來,日本的F-35訂單大機率會繼續增加。不過,日本人不傻,除了心神戰機專案外,日本在航空工業方面的技術積累一直在進行。
在日本舉行的“防衛技術研討會2018”中,日本防衛裝備廳表示,日本的戰機發動機的驗證機XF-91在地面運轉試驗中,推力達到了15噸,渦輪入口最高溫度達到了1800攝氏度,這樣的一組資料也意味著日本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
相比之下,各國的發動機開加力的推力資料如下:
F-16:13.2噸
F-22:15.9噸
F-35:19.5噸
蘇-27:14.5噸
此外,日本重工公司參與通用電氣(GE),普拉特·惠特尼(PW),羅爾斯·羅伊斯(RR)的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例如,在日本航空公司使用的波音787的GEnx發動機中,日本製造商生產如高壓壓氣機和低壓渦輪等部件,參與份額超過15%。日本在空客A320和波音737的新型號中安裝的PW1100G發動機中負責生產低壓壓氣機,燃燒室,風扇外機匣等部件,參與份額達到23%。
而且,日本還有獨步全球的碳纖維技術和特種鋼技術,材料技術方面的高階是日本打造五代機的優勢。同時,日本的航電,雷達,通訊裝置技術也不差,雖然還存在技術難點。
所以說盡管日本目前還無法獨立生產五代機,但是未來隨著其逐步脫離美國的技術控制,當突破了技術難點後還是有可能研發出自己的五代機的。
當然,前提是它的美國爸爸得答應。
回覆列表
當然能。日本的科技實力在全球首屈一指。五代機的迸發隨時間的推移是早晚的是,只是科技大國可能進步更快走的更遠,其他國家就相對慢些,但是世界科技的進步是誰也阻止不了的,有的國家快些有的慢些,當你研究五代時,別人在研究五代半,六代,甚至七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