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煙言演咽

    你是指載人航天能不能達到太陽系以外嗎?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不可能。以下三個問題是目前科技無解的。

    1.動力。目前航天發射,是以火箭助推器來實現突破地心引力的。這種方式浪費資源,火箭越造越大,是具有發展極限的。特別是材料的運用方面更是無法有更多的突破。人類除非改變觀念,從另外的角度思考。否則很難突破太陽系。200年真的不夠。

    2.補給。人是上去了,吃啥喝啥?以目前的科技,飛行器要飛出太陽系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期間宇航員需不需要吃飯呢?需不需要喝水?太空是真空的環境。飛行器必須與外面隔絕,載人的又涉及到氧氣的供應。得帶多少少個氧氣瓶子能讓人在上面用幾十年?生病了怎麼辦?上面又沒有醫院。打個點滴都打不了!因為那上面是無重力的。別說水了就連人類的體液都是散的。心臟的壓力是山大的。

    3.人類本身。骨骼強度,肌肉的韌性。等等都限制了人類的飛天夢。在高速度的衝擊下人類是無法承受的!有的人說達到光速想去哪去哪。那樣早把人撕碎了。再有一點就是,人類的精神承受力。人類壽命最多一百多歲。飛幾十年,到太陽系以外,還能回來嗎?不可能估計上面的人都得急瘋。

  • 2 # 自然科學理論研究者

    我個人覺得,最主要還是是否能做到:有限資源的合理運用,相關理論研究資訊共享,出現一兩位全球知名的科研領頭人,這一點是關鍵。

    如果滿足以上條件,也許50年內人類就能達到衝出太陽系的條件。

    如果單是不打仗,還是依然各自發展、地球上的某些有限資源是否能夠支援人類發展到某個科技高度不說,到時候由於各自研究開發、到那時如果真發現了某些科技,是否還有足夠的資源材料都不好說!

    不打仗,只是能夠保證各國的物質、文化等等的正常交流,但是絕對不會包括高尖端技術的完全放開,共同研究。也就意味著,科學技術研究運用的各種理論知識無法公開,無法整合,依然是採用區域性領域人員關係等的傳播方式,永遠都是碎片、零散知識、資訊,無法整合成完整的理論框架,也就無法真正歸納、整理、總結出來完整的“大統一理論”。

    也就無法構建起完整的“世界內部執行機制模型;更不用說將其轉化成資料世界模型,用來探索、推演太空中的危險區域各種變化……;也就無法保證人類進入太空探險、旅行的安全性,又何談——衝出太陽系,難道就靠現在“那些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做出的產品嗎?

    要知道,為什麼各國都沒有完全通用於各種環境、各種天氣、各種海拔高度的軍用裝置和武器。這就是因為“實驗室中實驗、製造的各種產品、商品都遵循了“大統一理論”法則。各種材料、物質都有其自身的侷限性,而這些侷限性卻又是構成整個世界內部運轉機制的一個連結紐帶。

    如果沒有構建起完整的“世界執行機制模型”,沒有相應的相關現象資訊收集、資料收集、外在表現顯示影象,那麼一旦進入太空探險、旅行,發現某些變化,沒有相應世界的演化、變化模型,也就不知道由此可能產生的連鎖反應、蝴蝶效應,將帶來那些變動、及其相關後果,也就無法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結局。

    2018、3、30

  • 3 # 三清源

    航天器衝出太陽系沒有問題,但是載人的話兩個200年都不夠。

    (旅行者1號)

    目前人類製造飛行距離最遠的飛行器為“旅行者1號”,自1977年9月5日發射至今已有41年,累計飛行距離超過200億公里。

    根據美國宇航局所提供的訊息,“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了。至今還在正常工作。

    200年在理論上夠這個飛行器往返兩次了,所以飛行器用200年的時間是絕對可以飛出太陽系的。但是如果讓人類飛出太陽系,就按現在的科學進步水平,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兩個200年都不夠。

    為什麼不夠?

    一、人類

    太空環境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種無重力且真空的環境,如長期處於該環境下,人類本身的骨骼密度會降低、肌肉會萎縮、心臟等人體器官的衰竭速度也將高出數倍。

    就如同長期臥床不起的人一樣,得不到有效的鍛鍊就會進行衰敗。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算飛出去了也只能是飛行在宇宙中的一口棺材。

    斯考特·凱利(左)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年時間,其與同卵孿生兄弟馬克·凱利(右)在地球上作為對照。

    二、補給

    就算人類的機能達到太空探索的條件,也可以解決足吃喝拉撒的問題,但是氧氣怎麼獲得?

    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必須與外界保持完全隔離,而宇宙中是沒有氧氣的,也就是說在41年的飛行過程中氧氣必須自給自足。

    三、動力

    這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其實只要解決動力問題,人類進行宇宙探索將不是夢。試想,如果我們把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乃至地球這種可以獨立迴圈運作的生態圈變成宇宙飛船,那麼在理論上我們可以飛到宇宙邊緣。

    隨著人類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進行宇宙探索將會變成現實。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地球人類,200年不打仗會衝出太陽系嗎?

    戰爭是否對科技有促進作用?

    戰爭一直都是毀滅與生靈塗炭,多少文明與科技毀滅於戰爭、消失於歷史長河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可能誰都無法否認戰爭對於科技的發展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二戰的歷史即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期,原子彈即是從這個時代發展起來的(雖然原子彈是用來毀滅的,但對於科技整體發展又是不可或缺)。二戰德國有多少超出當時時代的飛行器出現,噴氣式飛機實用也是這個時代,甚至美國的B2都是二戰時期飛翼的影子....不再一一贅述,本文的觀點是不要戰爭,但適度緊張的對抗氣氛有利於科技的發展,比如冷戰時期,登月工程即是冷戰時期完成的,唯三的出了太陽系的探測器也是冷戰時期發射的....如果按照冷戰時期太空探測科技一直走到現在,火星應該早已臣服在地球人的腳下,小行星帶的採礦或者也已經提上日程,木衛二歐羅巴的探測也不會只停留在科幻片裡......(本文不討論科技投入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人類載人航天計劃停留了至少30年以上,如果不是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異軍突起,可能還會沉寂幾十年以上。

    超越時代的Ho-229飛翼轟炸機

    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發射的幾個出了太陽系的探測器軌道以及歷程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當前人類的星際探索科技走到哪個程度了?

    現在已經實用化的太陽系內探測手段大概有如下幾種

    1.化學能火箭

    化學能火箭是最早的,最成熟的手段,但基本上化學能火箭是一個短跑選手,太陽系內的探測需要長時間的動力支援,雖然送到近地軌道的手段化學能火箭可能不可或缺,但對於後太陽系探測時期的需求來講,其動力段時間太短,週期太長,總得來說讓一個短跑選手走走停停,時間太久,探測器還問題不大,載人計劃絕對無法忍受,火星載人計劃已經是極限了!

    離開行星這種髒活累活化學能暫時還是堪用的

    2.離子發動機

    離子發動機的高比衝是當前太陽系探測中優先方案之一,在土星軌道內,太陽能電力的支援還是比較有力的,但出了土星軌道後應該需要核電池或者空間堆的電力供應,否則離子火箭在電力不夠的情況一樣走不快,更走不遠(雖然可以依靠慣性,但停機之後再無法加速與變軌)

    3.太陽帆

    與離子火箭一樣,不能離開太陽太遠,而且太陽風很微弱,面積需要相當大,推力也不過,加速與減速需要漫長的過程,在太陽系的探測手段中,就像大航海時代的帆船一樣,或許會做出它的貢獻,但最終會被動力時代所淘汰

    太陽帆示意圖

    不遠的未來星際旅行的手段發展如何?或者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想象一下:

    1.無工質微波推進發動機

    無工質微波推進發動機是2004年羅傑-肖耶發現的一種電磁波在錐形諧振腔裡來回反射後從錐體小的一端產生推力的發動機。傳說CHINA在08年介入研究後在天宮號手做過測試,當然NASA也早已在17年的時候證實能產生推力.

    2.核聚變推進發動機

    核聚變就差臨門一腳了,這個是未來最為可期的方案之一,如果實現了核聚變發動機,至少在太陽系裡可以橫行了

    比較科幻的手段有:反物質火箭、曲速發動機等

    反物質火箭

    曲速發動機

    結論

    無論有無戰爭,在未來200年內衝出太陽系是必然的,無論是聚變還是其他發動機,況且聚變已經觸手可及。文明與科技總歸會有自己的出路,不會永遠停留在孕育地球文明的太陽系裡,我們的未來在於廣闊的宇宙。

  • 5 # UFO實驗室

    地球上的人類200年不打仗是否會衝出太陽系,這個誰也預測不了未來200年是個什麼樣子,趁著和平年代,趕快發展科技吧!現在人類宇宙飛船最大的限制就是速度,在高中物理學到速度跟質量成反比,跟動能成正比,要想具備足夠速度,必須有更多推力,現在衛星都是透過運載火箭送上預定軌道,再由衛星本身的慣性和初速度而飛行,當然衛星上也有些許燃料,以幫助衛星調整軌跡!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安裝了同位素溫差發電機用來提供動力,而且旅行者1號還透過行星引力弓加速,結合這兩者實現飛行器長途飛行,可是同位素動力電池都是有壽命的,最後只能任由其慣性飛向銀河深處!言歸正傳,200年後人類可能會研製出光碟機動飛行和等離子動力裝置,如果以上兩種動力裝置研製成功,我們將可以實現快速到達火星的目的,但是目前天文觀測還沒有確定太陽系到底有多寬,如果算上太陽系邊緣的奧爾特雲,人類沒有幾百上千年是飛不出太陽系的!未來人類只有掌握更尖端的飛行技術,且能夠隨時隨地利用恆星系能源才有希望飛的更遠更快,要想飛出太陽系,預計人類發展200年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掌握攝取恆星能量的技術,這樣才確保宇宙飛船無需攜帶任何燃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的孩子怎麼才可以鍛鍊其自理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