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穹幽
-
2 # 青山創藝
中國兒歌除一般形式外,還有一些特殊形式:1搖籃歌2遊戲歌3數數歌4謎語歌5連鎖歌6問答歌7繞口令8顛倒歌9字頭歌
-
3 # 魚美設計
這個兒歌,說實話,藝術形式有哪些我不太清楚。但是,個人覺得,涉及到的群體,普片都是低年齡段的孩子。至少得容易理解,不能太花裡胡哨。而且,都是孩子,不論如何表達藝術形象,一定要是正面的、健康的。
兒歌的分類及其特殊藝術形式華南師範大學自考獨立辦班《學前教育》專業專科《幼兒文學》知識點。兒歌的分類,沒有統一的標準。根據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有的研究者將兒歌分為“母歌”和“兒戲”兩類。前者指嬰兒還不會說話時,聽母親和其他長者吟唱的搖籃歌;後者指漸漸學會說話的幼兒邊嬉戲邊念唱的歌謠。
一般來說,兒歌並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無論是民間童謠還是現代創作的兒歌,內容形式都不斷豐富。句式可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也可以雜言,如“三三七”、“三五七”等;節奏一般為二拍或三拍,至多不超過四拍,這些主要依據不同年齡的嬰幼兒和兒歌的內容而定。在中國,兒歌經過數千年的流傳,除一般形式外,還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藝術形式,主要有以下九種:
1.搖籃歌。搖籃歌也稱搖籃曲、催眠曲,古代名為撫兒歌。搖籃歌有的是母親等長者在嬰兒的搖籃邊隨口哼唱而成;有的則是成人作者創作或加工的歌謠。搖籃歌可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韻律舒緩、樂音諧美,使襁褓中的幼嬰鬆弛神經,悄然睡去。有的搖籃歌沒有完整或明確的意思,只是用柔和的聲音連綴起幾個詞語或短句,如:啊哦……啊哦……乖乖喲……覺覺嘍……狗不咬喲…… 貓不叫喲……乖乖睡覺嘍…… (四川兒歌) 有的則融入了母親的親暱和愛護,如;睡吧,我可愛的小寶寶,睡吧,睡吧,月兒靜悄悄,把你搖籃兒照。我給你講故事,我給你唱歌謠。你閉上小眼快睡覺,睡吧.睡吧!(俄羅斯萊蒙托夫《搖籃曲》) 世上流傳的搖籃歌,大都以母親為抒情主人公,有的純粹抒發母親的溫情,有的寄託了對孩子未來的希望,有的藉以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對理想的懂憬和對事業的嚮往(如印尼搖籃曲《寶貝》)……由作家創作的搖籃歌更是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並流露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2.遊戲歌。遊戲歌是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念唱的兒歌。孩子們邊玩邊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遊戲的興趣,增添歡樂的情緒,可以協調遊戲的節奏、動作,還可以豐富遊戲的內容。在遊戲歌中,有一類叫“哄耍歌”,是母親或其他長者對語言能力較弱階段的嬰兒所唱,它們或幫助嬰兒認知動作,或哄逗孩子戲耍。如:點點蟲,蟲會飛。點點雞,雞會啼。點點烏,鳥會飛,嘟啦。(傳統兒歌) 就是母親等長輩把著孩子的手,指點著周圍具體的事物念唱的。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吱兒咬兒叫奶奶,奶奶不肯來,嘰裡咕嚕滾下來。 (傳統兒歌) 這首廣泛流傳於中國許多地區的哄耍歌,風趣幽默,歌詞語調都充溢著長者對孩子的親暱與愛撫,使孩子沉浸在無比愉悅之中。遊戲歌中更多的是兒童玩樂時所唱的歌謠。如配合拍手遊戲的《拍手謠》,配合踢毽的《一個毽兒踢八踢》,配合跳繩的《跳繩歌》,等等。
3.數數歌。這是一種培養和訓練幼兒識數能力的兒歌。它把初步的數字和一些有趣的事物聯絡起來,使抽象的數字變得具體形象,引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學會數數。數數歌中有的著重幫助幼兒識數和掌握最基本的數序。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隻手,十個手指頭。 (金近《數字歌》) 有的把數字和動植物等知識相結合,既幫助幼兒練習數數,又得到一些知識。如:小黑雞,兩條腿,小黃牛,四條腿,蜻蜓六條腿,蜘蛛八條腿,螃蟹十條腿,蚯蚓蟮魚沒有腿。 (安徽兒歌《沒有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妞妞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北京兒歌《七個妞妞來摘果》) 還有一類數數歌,不僅能幫助幼兒識別簡單的數和數序,還訓練他們初步的計算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數蛤蟆》:一個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兩隻蛤蟆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 (傳統兒歌) 隨著蛤蟆的數目依次遞進,要求念唱者迅速推算出它們的嘴巴、眼和腿的數目,邊唱邊算,也起到了訓練兒童思維敏捷、語言準確的作用。
4.謎語歌。謎語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不僅是兒童,成人也很喜歡;謎語的形式可以用詩歌,也可以用其他短語或散文體寫成。 謎語一般由謎面(喻體)和謎底(本體)組成。謎底就是所猜測的物件;謎面則是啟示猜測者的話語,往往運用比喻、擬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體的特徵。用兒歌形式表述謎面的謎語即是謎語歌。猜謎是一項富有遊戲趣味的活動。謎面中蘊含著強烈的懸念,正投合幼兒好奇好勝的心理;謎面的描寫往往形象生動,有助於幼兒認識事物,把握概念。謎語歌對於開發幼兒智力,提高他們的辨別和聯想能力都很有益處。供幼兒念唱的謎語歌一般以事物為謎,謎面的文字淺近,讓他們稍加思索即能說出謎底,比如傳統兒歌:初一一根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圓又圓。明確的現象中包含著謎底“月”又如: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粒黑葡萄,到了夜裡毛對毛。(陶行知的《眼睛》) 形象地描繪了眼睛的外觀,突出它在晚間的變化,謎底就在說謎者的身上,既親切又有趣。
5.連鎖調。連鎖調也叫連珠體、連句或銜尾式。這種兒歌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去結構,即將前一句末尾的詞語作為後句的起頭,或者前後句“隨韻接合”,逐句相連。傳統兒歌中的連鎖調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沒有明確的意思,但句式簡短,節奏韻律感很強,有趣的連語諧音順口易記,幼兒很愛誦唱。比如:蓋!蓋!蓋花樓。花樓低,碰著雞。雞下蛋,碰著雁。雁叼米,碰著小孩就是你。(河南兒歌) 每個句子都很短,極易上口,是在孩子玩“蓋花樓”這一遊戲時唱的。現代創作的連鎖調往往表達一定的意義,讓幼兒從中得到啟示。比如金波的《野牽牛》:野牽牛,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牆;東牆滑,爬蘺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噠嘀嘀噠!嘀噠嘀嘀噠! 巧妙地把野牽牛的自然形象與連鎖調的形式生動風趣地聯絡起來,既介紹了牽牛攀援的特徵,又善意地批評了膽小怯懦的心理行為。
6.問答歌。問答歌又叫問答調、對歌,有的地區稱為盤歌,它的特點是以設問作答的形式表述內容,以此幫助孩子觀察、分辨事物的能力。問答歌可以一問一答,如:我說一來誰對一,什麼開花在水裡?你說一來我對一,菱角開花在水裡!我說二來誰對二,什麼開花把道沿?你說二來我對二,馬蘭開花把道沿! 我說三來誰對三,什麼開花葉尖尖?你說三來我對三,韭菜開花葉尖尖! (吉林兒歌《十數對花謠》) 有的則是多問多答,如: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像把傘?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像把傘!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最好看?公雞尾巴彎,鴨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 (程宏明《尾巴歌》) 什麼船兒上月球?什麼船兒海底遊?什麼船兒水面飛?什麼船兒冰海走?宇宙飛船上月球。潛水艇兒海底遊。氣墊船兒水面飛。破冰船兒冰海走。 (李海松《什麼船兒》) 問答歌也可以和連鎖調結合起來,連續提出問題,這種形式的兒歌往往句式短促、諧音相連、生動活潑,很有趣味。如:嘭嘭嘭,請你開開門。你是哪一個?我是隔壁張小寶。你來幹什麼?我來借個火。借火幹什麼?生爐子。生爐子幹什麼?打劈刀。打劈力幹什麼?劈竹子。劈竹子幹什麼?做蒸籠。做蒸籠幹什麼?蒸米糕。蒸米糕乾什麼?明天請你楊姥姥來吃糕。…… (陝西兒歌) 歌中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些淺近而又必要的生活常識。
7.繞口令。繞口令又稱拗口令、急口令。它由一些讀音相近的詞語組合而成。由於語言拗口,而又要求清晰、快速、順暢地念出,可以用來訓練幼兒口齒清楚,吐字辨音正確,提高口語能力,促進思維的敏捷,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兒歌。比如傳統兒歌:天上星啦鬥,地上雞啦狗,園裡蔥啦韭,河裡魚啦藕。又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誰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四十是“事拾”,誰的舌頭沒伸直。認真聽,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北京兒歌《四和十》)
8.顛倒歌。顛倒歌又稱倒唱歌、古怪歌、滑稽歌。它透過大膽的誇張,故意將事物的正常關係和各自的特徵加以顛倒,達到以反襯正的目的。顛倒歌把不可能出現的事物、現象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產生一種反常、奇特、滑稽的感覺。在引發孩子們好奇之後,促使他們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辨別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比如: ‘ 太陽從西往東落,聽我唱個顛倒歌。天上打雷沒有響,地上石頭滾上坡:江裡駱駝會下蛋,山上鯉魚搭成窩;臘月酷熱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姐在房中頭梳手,門外口袋把驢馱:成魚下飯淡如水,油煎豆腐骨頭多;黃河中心割韭菜。龍門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抱了田螺看外婆;外婆在搖籃裡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北京兒歌)
9.字頭歌。字頭歌是一種每句末尾的字詞完全相同的兒歌。這些字詞大都是“子”、“頭”、“兒”等,以它們作為韻腳,一韻到底,具有很強的韻律感。每首歌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意思,語言往往幽默、風趣。比如: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鏡子,照出一個小孩子。小孩子,捲袖子,幫助媽媽掃屋子,忙得滿頭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從西頭,到東頭,這邊來了個小老頭。穿著靴頭,帶著帽頭,腰裡掖著個小斧頭,上山頭,砍木頭,砍了這頭砍那頭,跟上山來個小丫頭,拿著一籃小饅頭。摔了一個小跟頭,碰了丫頭的花花頭。小丫頭,不啼哭,理理頭,拾饅頭。找到了砍木頭的小老頭,小丫頭,叫老頭:“爺爺 爺爺我給你送饅頭。” (河北兒歌) 小小子兒開鋪兒,開開鋪兒兩扇門兒,小桌兒小椅兒,馬木筷子兒小碟兒。十棵小樹兒,排成一排兒,手兒拉手兒,不怕大風兒。 (北京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