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人趣說歷史
-
2 # 頤博盛世傳統文化
首先諸葛亮讀《易經》是肯定的,瞭解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沒有他不讀的書,他不是聰明而且智慧!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聰明,是“多智而近妖”。而歷史上的諸葛亮是睿智,同樣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正是他高尚的人品和出眾的才能,才贏得了後世歷朝歷代的敬仰,也才得到了一千多年後的羅貫中的青睞,成就了演義裡的諸葛亮
要問諸葛亮的為什麼足智多謀,我想,這個問題他本人早已回答過了。大家一定都讀過諸葛亮的《誡子書》吧:“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漫則不能厲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這是諸葛亮教育子女的箴言,也是他自己半生以來的真實感受和總結。目的就是要告訴子女和下一輩,聰明才智和做事的才能是需要學習才能精益求精的,而良好的學習是需要專注,需要清心寡慾的,如果被太多的外在事物所誘惑,那麼學業是不能完成好的,也不能擁有聰明才智的。
諸葛亮是勤奮學習也是善於學習的,比較能代表他善於學習的例子,就是他的《論諸子》:“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蘇、張長於弛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許子將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此任長之術者也。”
從這些言辭當中可以看出,諸葛亮不光勤於學習,掌握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而且不拘泥和盲從各家的言論。每一家學派都有他們各自的長處和短處,諸葛亮認識到了這些,而且做到了取其長處,避其短處,並且最終運用到了自己的人生和事業中。所以嘍,我們看到的諸葛亮,聰明、優秀、智慧!
-
3 # 木若水
諸葛亮一定是讀易經的。不過,諸葛亮的易經運用應該是與一般人不一樣的。他不是拘泥於《易經》的一章一句,而是用其精華,據其大略。把天文地理與天時地利相融合,並能精通兵法戰術。
那麼,諸葛亮的神算是他自己頭腦聰明嗎?請看“赤壁鬥智”一節:
劉備率軍到了夏口(今湖北漢口)之後,諸葛亮說:“如今態勢緊急,我請求親赴江東求救於孫權。”當時孫權率領軍隊駐紮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態的發展。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諸葛亮為孫權分析局勢:“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也把部眾聚集在漢水之南,打算與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勢力,基本上佔據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所以劉豫州逃到了這裡。
他除了用兵神算,有軍事發明,在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都有所建樹,而且,文學、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也都有相當的成就。這說明,諸葛亮不單單是因為自己頭腦聰明,還有自己的後天努力。不然,一個人再聰明,也不能有如此的輝煌。
-
4 # 小號哥
諸葛亮懂易經是肯定的,這從小說中的一個細節可看出。在劉備徵東吳的戰役中,東吳陸遜用火攻擊敗劉備,在追擊劉備的路上,遇到了諸葛亮入川時所擺的八卦石陣恐嚇住了陸遜。這個迷魂陣是按照陰陽八卦性質所擺,孔明如果不懂易經能擺這樣的陣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並不全是自己頭頭腦聰明,主要是他同時具有豐富的政治,軍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例如孫劉兩家聯合破曹,諸葛亮借東風的細節中,諸葛亮真的具有呼風喚雨的功能嗎?那不成了神仙了嗎?實際上諸葛亮是根據當時具體的氣象運動規律而算出的,這說明他有豐富的天文知識。如果沒有強大的理論基礎,聰明的頭腦將一文不值。
-
5 # 春榮2091
所謂易經在古時是大眾讀物,所有讀書人都必須閱讀,諸葛亮自然不會例外,但悟性不同理解也會有差異,作為兵家僅靠周易是不頂用的,因為你學習人家也學習,你懂的人家也懂,所以出現了詭蹶的兵法,尤重視知已知彼,知彼者包括其主將的性格習慣和風格,諸葛亮心理的攻防造詣很深,因此通常能有合理的判斷,但他的智謀很多是羅貫中的傑作,有張冠李戴也有虛構,為烘托故事情節被神化的,諸葛亮固然聰敏但絕非真的有這般神通廣大,我們可以透過諸葛亮傳和有關典籍回原他真實其人,諸葛亮好大喜功,有幾場敗仗都歸咎指揮失誤,他該負主責的。
-
6 # 豹眼看歷史
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認為是肯定的,諸葛亮一定讀過,而且仔細研究過《易經》。
諸葛亮智力超群,但再聰明的人,不懂《易經》就不會算卦。
對於《易經》,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僅僅說一下孔子與《易經》的故事吧。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晚年喜歡鑽研《周易》,他詳細解釋了《彖》、《系》、《象》、《說卦》、《文言》等。孔子讀《周易》刻苦勤奮,以致於韋編三絕。他還說:“再讓我多活幾年來學習《易》,這樣的話,我對《周易》的文辭和義理就能夠充分掌握理解了。”由此可見,孔子對《易經》是非常喜歡、重視的。
孔子主張“善易不卜”
意思就是說,要仔細研究易經,但不要用來卜卦。
事實上,孔子也會算,而且算的很準。
魯哀公三年,孔子六十歲了。
這年夏天,魯桓公、釐公的廟堂起火了。
孔子在陳國聽到魯國失火的訊息,就說:“火災一定在桓公、釐公的廟堂吧?”
不久證實,果然如孔子所言。
這是《孔子世家》記載的事。
關於易經的說法,比比皆是,信不信由你。
但是儒家始終把四書五經作為基本書目,《易經》是五經之一,是儒生學子不可或缺的必讀之書。
不管諸葛亮是儒家、道家還是法家,他絕對不會不讀《易經》。
這毋容置疑。
司馬徽老先生就精通道學、奇門遁甲。
是不是諸葛亮的老師沒有記載,但二人交往很頻繁。
司馬徽還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沒有向司馬徽正式拜師學藝,只能說明諸葛亮無師自通,道行不在司馬徽之下。
這些東西儘管很玄,但的確是一門學問,只不過很難掌握,一般人的悟性達不到那個境界而已。
2000年時,我去過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羑里城。
這裡有一個八卦陣,當時是用蘆葦製作的,供遊客娛樂。
記得是接近傍晚的時候,遊客很少,好像有幾個人在裡面。
我不知厲害,一個人直接就走了進去。
走了一會兒,也沒有走出來。
再一看,裡面就剩下一個人啦。
遲遲找不到出來的路口,心中開始害怕。
好在蘆葦不高,我翹起腳來就能看見出口。
順著出口,找到我的位置,我僥倖走了出來。
但我看到那個夥計,還在裡面不緊不慢地打轉呢!
如果不懂八卦,想出來的確很難。
這還是固定的,如果是移動的話,想出來就更加困難。
後來我想,如果真的出不來,沒人去領我的話,我就會把蘆葦做的牆給它拆掉,然後跑出來,反正也沒人看見。
這或許是他們故意做的比較矮的原因吧。
由此我想到諸葛亮的八卦石頭陣。
說是煙霧繚繞,未必可信。
但進去了之後,產生一種恐懼感倒是真的。
採用我那個辦法,也不至於爬不出來,只是狼狽些,不能從生門裡出去就是。
至於說交戰雙方的八卦陣,最終還是看交戰雙方戰將的功力值。
蘆葦牆堵你,把他拆掉;人阻擋你,把他殺掉,不就出來了嗎?
至於說破陣,那是雙方交戰的一種方式,關鍵還是看雙方的實力。
最多就是一場混戰而已。
排兵佈陣作用肯定會有,但沒有那麼玄。
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權且娛樂吧。
總而言之,諸葛亮一定精通《易經》,諸葛亮會算不是因為他聰明也是因為他聰明。
因為不聰明的人不僅看不懂《易經》,更不能運用《易經》。
-
7 # 攤煎餅出宇宙
諸葛亮肯定讀過《易經》,但是他不死讀《易經》,如果他死讀《易經》,他就死板教條空想。他還讀其他的書,同時還剔其糟粕取其精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還注重實踐,木牛流馬是其一。這是他做的事,還有一點諸葛亮成就還源於他的品行和聰明。
同時《三國演義》給他立了很好的人設。
回覆列表
諸葛亮是否讀易經,可以說是有肯定的回答,諸葛亮一定會讀易經的,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易經在周朝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最初是伏羲先天八卦,有經過文王完善出來了後天八卦,最後完善成了一本書——易經。易經囊括了諸多的知識,天文、地理、人文,不僅僅是一本只能夠預算的書籍,而易經作為四書五經中的一本,明顯是有自己獨到見解與地位,試想一下,在古代易經就相當於我們現在上學時候的必修課,而作為文人謀士的諸葛亮怎麼可能不讀易經呢?
其次,在戰國時期,曾經出現過百家爭鳴,而但是最出名的兩個人就是老子和孔子,而老子的思維其實就是源自於易經,而周易包含了道家與儒家的學說,但是這也不能表明諸葛亮讀過易經,畢竟諸葛亮是屬於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但是我們可以從一點判斷出來,易經相當於是所有學派的總綱領,諸多學派都是以易經為基礎去總結屬於自己學派的內容,因此諸葛亮即使沒有完全讀過易經,也應該讀過易經衍生出來的其他書籍。
第三,我們看小說或者電視劇,可以看到諸葛亮會多種的預測能力,而野史中也記在諸葛亮曾經寫過一部奇書——馬前課,而周易作為中國最古老的一本具有預測未來能力的書籍,相比馬前課來說還是前輩級別的,而諸葛亮要想寫馬前課那是一定要研讀周易的,並且在人類發展史上,後人都是根據前人基礎在不斷的完善與改進,因此諸葛亮一定是讀過周易的,並且諸葛亮對周易絕對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其實,能夠讀懂並且活學活用周易的人都可以說是天才,相比之下,諸葛亮可以說是天才中的天才,不僅僅將周易活學活用,還創出了屬於自己的書籍,社會只有存在這樣的人才會不斷的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