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勇敢的心一9

    齊國是自然條件好的地方,挨著海邊,壟斷海鹽貿易,土地平坦,糧食充足,人不用太辛勞就能吃飽穿暖,自然而然進取心就沒有那麼強。秦國自然條件惡劣,法律規定人人都可能殺敵建功立業,所以秦人願意在戰場上為了富貴拼命。

  • 2 # 數碼輕度愛好者

    秦國國力更強,下面談談原因。

    秦自孝公時衛鞅變法,惠文王繼位後殺衛鞅而不廢新法,國力漸隆,後武王在位短暫雖無大的作為,但在國策上也無重大失誤,傳至昭襄王已歷三世,繼續堅定國策,秦國力進一步加強。

    進入戰國末期,戰國三強排序為秦、楚、齊,但楚懷王客死秦國後,楚國逐漸衰落,齊國成為當時唯一可以抗衡秦國的強國,為了防止齊國聯盟其他國家對抗秦國,秦國提出“齊秦互帝”,但被齊國識破,齊國上帝號不久後就取消,後孟嘗君掛六國相印,統六國之兵攻秦,也只是把秦國逼退到函谷關以內,秦國全無滅國之憂,但後續樂毅以燕國一國之力加楚國殘兵就幾乎滅齊,可見齊國與秦國國力相差甚遠。

  • 3 # 燕趙節度使

    不請自來。

    答案是:齊國綜合實力更強。

    秦齊稱帝事件。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宣王命匡章率 兵滅亡燕國,秦趙大怒,重兵攻齊,齊國被迫撤兵。

    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

    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谷關,迫秦求和。

    牛不牛bility?

    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湣王為東帝。

    但經過蘇代勸說後,湣王稱帝二日後而復歸王號。

    同年十二月,呂禮出事秦國,勸說秦王也去帝複稱為王。

    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併二週,成為天子。

    但好景不長,物極必反,齊國犯了眾怒,很快被其他六國狂毆,幾乎亡國,田單復國之後也元氣大傷,無力侵略他國。

    在戰國前期和中期,秦齊實力相差無幾,齊國甚至更勝一籌,但最後卻被秦國反超。

    原因如下。

    1.地理條件。

    眾所周知,秦國佔據關中,沃野千里,經過多年的征戰,又降服了西戎,西方可謂是後顧無憂。

    而面的山東六國,則由函谷關,崤關(就是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當秦國勢力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出函谷關,進攻山東六國,首當其中的就是韓魏趙三國。出關後,秦兵攻城略地,掠奪財富,在佔領的土地上建立郡縣,為進一步向東擴張建立據點;

    而如果山東六國(通常是五國,因為齊國不參加)聯合起來,也就是合縱之時,會把秦國打的大敗,而這時秦國見勢頭不好,立即收縮兵力,退回函谷關以西,閉關自守,儲存實力。而此時,六國聯軍面對萬丈雄關,懸崖峭壁,自然心聲懼意,更可況目的已經達到,所以就會撤兵,隨後六國又開始了互相攻伐,勢力虛弱。

    看準時機的秦國,又大開關門,向東進兵……

    反觀齊國。

    齊國主要面積在山東半島,土地肥沃,人口眾多,雖然東面是大海,沒有後顧之憂,但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無險可守。

    強大時,齊軍可以橫行無阻,攻伐四方,肆意進攻他鄰國。但衰落時就無險可守,令敵人長驅直入,甚至有亡國的危險。

    2.人才政策。

    秦國君臣深深知道自己國家的落後,對自己國家有一種清醒的認識,所以大力招攬六華人才來建設秦國,量才適用,對有能力者,不惜以相國之位相贈。一時間,六國的傑出人士,苦於本國朝政被貴族集團把持無法出頭,紛紛湧向秦國。

    如春秋時期的百里奚,戰國時期的李斯、武將有齊華人蒙敖(孫子蒙恬),這些文臣武將為秦國不斷髮展壯大貢獻巨大。

    反觀齊國。

    齊人愛誇誇其談,不尚實業,而且內鬥頻仍,如孟嘗君就在自己的薛地,搞割據,手下都是些雞鳴狗盜之徒,不堪大用,對治國安邦於事無補,所以王安石才說,真正計程車不會去投靠孟嘗君。

    齊華人蒙敖就因為在齊國無法出頭,所以投奔秦國,立下赫赫戰功,官位和爵位達到上卿。子蒙武,孫蒙恬、蒙毅也都是秦國和秦朝的名將。

    齊國自己的人才都留不住,更不要說吸引六國的人才了。

    3.君王素質。

    秦國從春秋開始,直到秦始皇,基本上沒有昏君,有的雖然才能一般,稱得上是庸君,但也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放手讓有才能的人去做事,所以國勢蒸蒸日上,雖然也有少數挫折(如被信陵君和龐暖的合縱打的退回函谷關),但愈挫愈奮,再出出關的秦軍更加兇猛。

    反觀齊國。

    齊宣王利令智昏,狂妄自大,趁燕國內亂,派兵入侵,結果被秦趙聯合趕走,為後世埋下了亡國的災禍。從此燕國和齊國成為死敵,燕昭王更是修築黃金臺,招攬賢才,國家恢復元氣後,聯合其他五國,攻入齊國,使齊國險些亡國。

    齊湣王更是野心勃勃,滅宋國,侵楚國,攻三晉,伐秦國,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甚至想要吞併二週,成為天子。

    齊襄王雖個人能力平庸,但接受齊湣王的教訓,與諸侯修好,復建稷下學宮,使齊國的國力有所恢復,但經過幾乎亡國的大戰亂,國力大傷,因此始終恢復實力。而且

    齊襄王為人偏狹,嫉妒田單,有一次經過淄水,見一老人涉水,受不住寒凍,出水後無法行走,田單就脫下皮衣,給他穿上。襄王看了很不舒服。

    齊王建聽信佞臣後勝(受秦國賄賂)的主張,對秦國攻打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坐視滅亡。等到秦國滅亡了五國,才慌了神,但為時已晚。

    4.外交政策。

    秦國一直奉行“遠交近攻”的政策,對相鄰的趙魏韓三國,攻伐不斷,對楚國也鯨吞蠶食。而對相隔較遠的燕國和齊國,則刻意交好,賄賂權臣,是他們奉行親秦政策,疏遠其他國家,使他們不同其他國家聯合抗秦。

    比如,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東進圍攻邯鄲,當時只有魏國和楚國出兵,支援趙國,最終大勝。

    而齊國袖手旁觀,燕國更是在邯鄲之圍後趁火打劫,結果被趙國按在地上摩擦出火花……

    齊國則想繼續齊桓公的霸業,不斷橫挑強鄰。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宣王命匡章率軍滅亡燕國,秦趙攻齊,齊國被迫撤兵。

    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

    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谷關,迫秦求和。

    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齊湣王為東帝,相約伐趙。

    但經過蘇代勸說,湣王稱帝二日後而復歸王號。

    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狂妄到了極點,意欲吞併二週,成為天子。

    但,齊國的所作所為,激怒了周邊所有國家,使得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齊國。

    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齊國首都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國僅剩下有莒和即墨二城。

    湣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

    後來雖然經過田單火牛陣復國,但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爭霸,無力再與秦抗衡。

    從此後,齊國深恨六國,一心關起門來做天子,不在摻和秦和其他五國的事。

    在秦國滅五國的過程中,齊國君臣腦抽,坐視五國滅亡,不派一兵一卒相助,結果他也沒能倖免於難,齊王建餓死荒山。

  • 4 # 西府趙王爺

    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自稱西帝,並約請齊國,齊閔王稱東帝!此時秦、齊成為當時戰國七雄裡面最為強大的兩個國家!

    那麼齊秦這兩個國家,到底哪個更厲害呢?在我自己看來,講到軍事實力,毫無疑問的會是秦國更厲害!而在經濟、商業方面,則會是齊國佔有優勢!

    就有點像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蘇聯就好比秦國,透過一場社會主義改革迅速強大,齊國就好比美國,兩次出擊魏國,參與“世界大戰”,逐漸成長,成為東方霸主。

    在古代,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

    當時的齊國,大概是在今天的山東、河北這一帶。由於這個地方有海,所以交通方面也是比較方便的。古往今來,像這種水利交通比較發達的地方,經濟、貿易都會比較方便!

    而秦國,則位於現如今的陝西、甘肅、四川等地。當時的這些地方,時常會遭到西邊胡人的侵擾。因此秦華人的民風都比較剽悍,戰鬥力也比較強大!

    當然,秦國的真正強大,是由於商鞅變法!法律與政策,往往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商鞅所推行出來的法律,在今天看到是有些苛刻。但是在那個時期,確實有它的作用!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秦國還只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國家。但是當時的齊國,就已經是比較強大的諸侯國之一了!尤其是到了齊桓公的統治時期,更是達到了國力的頂峰!

    當時的晉國還未分家,中原地帶又有諸多大大小小的國。齊國很早就被捲入到了諸侯爭霸的戰爭當中。秦國早期也參加過這樣的戰爭中,但是由於晉國的阻隔,它只好選擇向西發展!

    所以秦國在進入到戰國時期後,一度落後於東方六國,不過好在歷代秦王皆是明主,帶領秦國逐漸崛起。

    不過,在當時,齊國才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即使是秦國也得遜色三分。戰國時期,“田氏代齊”。齊威王在位期間,齊國國力漸強。其先後於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大敗魏軍,終結了魏國霸主地位。至此,齊國稱霸東方。

    秦王之所以約請齊王稱帝,其目的便是孤立齊國,讓其在東方六國中,成為眾矢之的。

    後來,燕將樂毅便合燕、秦、韓、趙、魏等五國之兵攻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只剩即墨、莒城未被攻下,幾近亡國。雖然後來田單復國,但這時的齊國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更無法和秦國相提並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塑造了108將梁山好漢,真實的好漢分別有哪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