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假裝自己十八歲
-
2 # 風墟
幾個月前,在電影院看《無問西東》。看到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在臨死前駕駛飛機衝向日本軍艦的時候,我彷彿被一種無法言喻的、非常劇烈的情緒所感動,眼淚不由自主的狂湧而出。
然後一股強烈的慈悲心隱隱約約的驅使著我在心底發了這樣一個大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但是後來因為自己資質低劣,這個發心被我抑制住了。因為我的貪嗔痴熾盛,還無法完全的放下自己的私慾,放下這個強烈的我執,去純粹的為了別人而奉獻。
但是當時的那種強烈的“慈悲心”所帶給我的感覺與震撼我至今仍舊記得。
當你的心中滿是慈悲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黑暗、和過去令你所苦惱的東西統統在這一刻全都消失不見了。
在那一刻你的內心沒有任何畏懼,你打開了無限的可能性,你可以去做任何事情。
也就是在那一次的體驗中,令我很大程度上理解了“菩薩”的境界。也令我更加相信了佛教的世界觀。
前天看《我不是藥神》的時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我之前的那種感覺。愚頑如我,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開示之下,慈悲心也又生起了一點點。
一個原本賣保健品的男人,為了賺錢開始走私賣格列寧,因為擔心風險而不再賣,再到為了廣大患者冒著風險、往裡貼錢也要重新開始做這件事。
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會在看電影的那幾個小時裡為這個男人的所作所為而感動,走出了影院之後,這種感動就很快所剩無幾。
如果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也許還會覺得這種自己貼錢去幫助別人的挺蠢的。
會產生這種想法當然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自私是人的本性,因為這個本性,衍生出了政治,商業,爾虞我詐的手段,馬太效應的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這種由我們最根本的自私所造就的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的壁壘,是任何政治體制的完善、少數人做的慈善、甚至是從小灌輸的教育都無法改變的。
隨著人慢慢的長大,會發現這個世界完全和我們認知的一點兒都不一樣。有那麼多的醜惡,有那麼多的不公平,有那麼多的剝削。
原來教育和新聞裡營造的穩定、公平、進步,這些只不過都只是一種假象。
我們目前為止、不,應該說人類自始至終所做的所有為了人類福祉所做的努力,都只不過是在做一些表面的工作,都只是面子工程而已。
就像《大明王朝1566》裡,所有人都知道最根本的問題在於皇帝的為所欲為的權力,皇帝和皇族為了自己的慾望和享受大肆揮霍,而由此造成的虧空,卻要由無數本就貧困不堪的平民去填補。
但是所有人都預設這個體制是無法改變的,併為了個人利益不斷地努力想要成為這個體制的“獲益者”,然後去剝削別人。
就像現在的我們,沒有人會去、也沒有人能打破全世界現有的人類體制,我們只會想著怎樣讓自己個人獲益。
以前我會對這種體制很不滿。但是現在,我對這一點沒有情緒了,我接受了這是一個現實,而不是再把這認為是所謂的“人性的醜惡”。
就像一隻老虎要吃肉,一隻鷹要捕蛇,這是客觀存在的天性,並不是什麼殘忍。
就像老虎一定要吃肉,人一定是自私的,所以我對於人類的命運不再抱有希望。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的一切,不過只是過去時代的重複輪迴。
階層永遠存在,資源永遠被少數人掌握,社會永遠不可能公平。
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可以大大方方的、不再有任何心理負擔的、心安理得的去賺錢,去爭取自己能夠享有更好的世俗生活。
但同時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修行。
老虎不必為自己吃肉而羞愧,人同樣也不必為自己的自私而羞恥。但是老虎是愚昧的,它沒有人類這樣的高階思維能力。
人類也是愚昧的,世界無比廣大,而我們對於更大的世界一無所知。
老虎不能憑自己的力量變成人,因為它沒有智慧,不能去自我認知、自我反思。
但是人類可以。
我們可以選擇向更高的維度去進發,選擇超越自身的種種限制。
事實上人類歷史上並不乏這些試圖向更高的層次進化的先行者,他們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經驗和方法,等著我們去學習。
當然,一個人願意向更高的層次去修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是要產生“出離心”。
產生出離心的基本前提,是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苦”,意識到我們的不能自主,一是我們一直在隨波逐流的被外境所控制。
不過每個人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感覺到的世界是苦,有的人感覺到的世界是樂,人和人的感受和追求不同,當然應該各有各的活法。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開始感覺到這個世界是苦的,並且願意向更高的層次去探索,那麼佛學或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我不知道多少讀者看到我推薦“佛學”的時候會覺得奇怪或者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我過去的形象,應該是那種非常理性的,不應該是一個會相信宗教的人。
一年之前我也的確不相信宗教,尤其是佛學。那時候在上海有一位在佛學院學習的師兄向我推薦佛法,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因為那個時候覺得是迷信。
而且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為了自己而活,佛教的那種“捨己為人”的思想,著實與我的價值觀相悖。
但是後來種種機緣巧合,令我越來越相信了佛教的世界觀,我也明白了,佛學它並不是一個“宗教”,事實上它是一種非常高深的、不可能是由人類創造的、對這個世界的本質的認識,同時還是一套非常系統的修行的技術。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本質上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一碗水在人類的眼中是清水,在惡鬼的眼中是膿血,在阿修羅的眼中是武器,在天人的眼中是寶石。
慈悲者無畏。
之所以無畏,是因為當你成為慈悲的時候,你的世界中充滿的就全部都是“愛”。
程勇被抓後,坐在通往監獄的車裡,道路兩旁全都是被他幫助過的白血病人來送他。
在那時程勇臉上流出的眼淚,我想那是一種毫無悔恨的喜悅。他心中所充滿的,一定不是對接下來牢獄生活的擔憂,而是被慈悲充滿的無畏。
祝福你,我的讀者。希望你也能成為這樣一個心中充滿了愛的人。
-
3 # 影視口碑榜
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意識形態的作用,宗教在中國產片中歷來是敏感元素。但出人意料的是,《藥神》卻極其罕見地讓牧師的角色長時間地登場曝光。
當然,我的推測是,由於電影的部分素材取自說英語的佛教國家印度,為了強化“拯救”和“希望”,所以導演刻意安排了新一組的“副矛盾”:在一個強調無神論的國度,讓說英語的牧師和信佛的鄰邦共同溝通、解決治病救人的事情,是不是蘊含了一種“國際主義精神”?不得而知。
但在砸張“院士”場子的環節,牧師的勇敢之舉一下子把人們心中那些對宗教的固有印象給徹底瓦解了。那位處處不忘說“God bless you”的白髮老者,以一種勇士的姿態無情地揭露了真騙子的險惡用心,他幫助賣“禁藥”、喝酒、進夜場等等,可能突破了教義,但顯示了一顆有血有肉、溫柔向善甚至充滿血性的心。
-
4 # 手機攝影藝術
真沒那麼好。
儘管票房驚人,儘管口碑如潮。
還是一部商業片,漏洞不少,問題也不少。
延續了甯浩、徐崢的一貫風格。
有幾處邏輯上講不清楚,那癌症患者的妻子,
堵住徐崢的車子,跟他要藥。
再就是徐崢和那個女子的相識,現在被炒作成了橋段,但叫我看來,很是一般。
最大的邏輯錯誤, 出現在劇情的後面,徐崢賠錢給那些白血病患者供藥。也完全是為了塑造這個人物,而主觀硬加上去的。
再就是徐崢的印度關係,印度之行,印度經歷,都讓人覺得渲染過度,真實有所欠缺。
黃毛這個角色有成有敗,用意是好的,但還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當然,徐崢和那女的那場沒有成功的幽會,徐崢最後的被捕與判刑,等等,還是不錯的。
一個商業片的成功,事是需要祝賀的。
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呼籲那些真正有表演,有思想,有內涵,有創新,有突破的電影,尤其是藝術片。
那樣,我們的電影之路才有可能越走越寬。我們的觀眾才會慢慢成熟成長起來。
如果只是搞笑,只是噱頭,幼稚就有可能是較為時間漫長的事情。
回頭看,該片的成功,除了甯浩、徐崢的明星效應,最大的亮點就是題材和主題的現實性與責任感,這樣的片子,能稽核過關,也算是一種突破吧。
值得讚賞的是,週一圍所扮演的警察,比過去的同類角色有所進步於突破。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就是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髒話太多,罵人的話過多。儘管有角色塑造需要的原因,也有故意以另類、反叛特質討好個別觀眾潛在心理的考慮。
總之,電影不錯,卻不像票房顯示得那麼好。
中國電影在進步,也需要新的發現與新的進步。
回覆列表
昨晚帶著弟弟妹妹們去看的,原本來是衝著“山爭哥哥”的人氣去看喜劇,未曾想卻在影院哭得淚流滿面。
首先要向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致敬。這並不是說我在盲目跟風吹捧電影有多好,它的確也存在著一些瑕疵,在觀影前,我甚至也對“文牧野”這位導演也一無所知。但是好在瑕不掩瑜,《我不是藥神》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對中國產片又充滿了希望。
這部電影準確地找到了一個“點”,既能把喜劇型別的糅合拿捏很有分寸,也沒有消解掉現實主義硬核的嚴肅性;情感部分的用筆也點到為止極盡剋制,不會因為用力過猛而讓人覺得販賣淚點;現實主義題材的表達恰如其分,很好地平衡了現實、審查、藝術和商業之間的矛盾。
值得慶幸的是,終於誕生了一部我們之前所期待的“改變國家”的電影,探索了中國產電影在現有局面下的另一種可能。雖然還稍顯稚嫩,但是讓人我們剛剛開始,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