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武暢通
-
2 # 葉飄刀
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
很多人奇怪,擁有最好太醫的皇帝,在古代,往往都不長命,這是為什麼呢?
伴君如伴虎,這不是說說的,特別是太醫這個極為特殊的職業,更是如此。
現在的醫療條件這麼發達,動個手術,就要簽訂一個同意書,古代太醫你敢讓皇帝籤這個,你敢給皇帝亂用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都是保守又保守的療法,萬一有個差錯,你保守療法,最多也就是你自己死而已,你要是冒個險被人認為是弒君,那麼搞不好,九族都沒有了。
太醫這個職業有多危險,這麼說吧,看看華佗的下場就知道了。
作為當時天下最著名的醫生華佗,自持水平高,而且也是民間醫生不懂太醫那一套,對曹操實話實說,結果如何?
華佗還沒有把曹操怎麼樣呢,僅僅是表達出準備採取危險的方法治病,也就是一個方案而且屬於告訴了曹操徵求意見的階段。
正常人想曹操採納就採納,不採納就算了,但華佗結局如何?
就提出一個治療方案,就被殺了。
你覺得太醫這個職業到底有多危險。
-
3 # 深藍妖火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當中,尤其是很多宮廷戲,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群名為御醫的群體,專門給皇宮裡的人看病。這些御醫,雖然不是太監,但卻可以經常出入宮闈。
不過,和現代人想象的不太一樣的是,在古代,太醫其實並不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很多有名的醫生,更是想出各種手段,拒絕被皇家徵召,拒絕做御醫。
那麼,現實中的御醫,和電視劇裡的御醫,到底又有哪些區別?古代的醫生們,為什麼又不願去做御醫呢?
太醫,指的其實並不是那群專門給皇帝看病的醫生,而是一個官署名,就好像今天的有關部門一樣。
御醫的設定,由來已久。從史料文獻來看,最終可以追溯到周朝,而且分工明確。從職能上來看,可以分為食醫(管營養的),疾醫(管內科的),瘍醫(管外科的),獸醫(管動物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古代的皇帝陛下,偶爾有個頭疼腦熱,也是很正常的。偶爾壞個肚子,也得像普通人一樣多跑兩趟茅房。既然這樣,醫官能夠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被設立,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朕也會偶爾肚子疼嘛!不過,在周朝,還沒有明確的御醫概念。到了秦朝和漢朝的時候,太醫這個詞才第一次出現。而且,這些專門給皇家看病的御醫,待遇其實相當不錯。在漢代,醫官們的老大‘郎中令’,每年的俸祿可以達到驚人的兩千石,基本上可以和當時的一些實權將軍相媲美。
漢朝之後,中原地區出現了長時間的分裂和混亂,醫官制度也沒有多少改變。到了隋朝之後,太醫署終於被第一次設定出來。後世也改稱過太醫院、太醫局之類的,但功能基本相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太醫院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裡面有一個叫做尚藥局的分支機構,這個機構才是專門看病的。除了專門給皇上看病以外,太醫院需要負責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平時全國的醫療衛生,比如說鬧瘟疫的時候分發藥草等等。
所以,太醫院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醫院,倒是更近似於今天的衛生部。而且,太醫院的職能,在後面的幾個朝代當中,越來越變得豐富起來,體系也越發完善。到了清朝以後,太醫院直接被劃分到禮部,除了管看病醫藥的事情外,甚至還需要編纂醫書。
2.在古代,醫生的地位並不高既然歷朝歷代,對太醫院都如此重視,而且太醫院的官員,俸祿和品秩也都很高,為什麼大家還是不願意做太醫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古代不重視醫生。
或者說的更難聽一天,醫生算是下九流的營生。
比如,在韓愈的《師說》當中,就曾有一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這裡面就提到的醫生,而且是將醫生的地位,至於比較低的水平。
在古代,人們信奉所謂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醫生被視作所謂的‘賤工’。御醫們雖然也有官職在身,但是相比他們服務的物件,還是太過低微,根本就和普通的下人沒什麼區別。
我們地位很低啊!在中國歷史上,醫生做官做到最大的一個,應該是明朝的太醫院院使許紳,最後被封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官居一品。
不過,許紳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不是因為他在古代醫學發展上,做了多麼突出的貢獻。而是因為當時的壬寅宮變之中,幾個宮女想要勒死嘉靖皇帝,而且已經近乎得手。許紳做的,則是把生命垂危的嘉靖皇帝救了回來。
因為對皇上有救命之恩,許紳自然被皇帝破格提拔。嘉靖皇帝康復之後,直接賞給許紳一個正二品的禮部尚書,後來嘉靖皇帝大概是覺得自己不夠大方,在許紳死後,又扔給他一個正一品的太子太保。
不過,相比於運氣好到逆天的許紳,古代絕大多數的醫生,地位還是較為低下。家境稍富裕些的家庭,都願意讓孩子去讀書,而不是做一個醫生。
3.伴君如伴虎如許紳那樣的故事,固然是非常傳奇的。但是很少有人想過另外一個問題:如果當時許紳失敗了,沒能把嘉靖皇帝救回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答案是:殺頭,抄家,滅其滿門!
實際上,許紳雖然憑著救活皇帝的功勞,最終位極人臣。但在被封之後,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死掉了。
關於許紳的死,史學家們難得的沒有什麼爭議,更沒有人覺得這裡面有什麼陰謀。至於許紳的死因,其實也很簡單:被嚇死的。
因為當時給嘉靖看病的時候,許紳的身家性命,就在那一副藥上面。能治過來,他就位極人臣;治不過來,就抄家滅門。這種事情,恐怕誰都受不了。事情結束以後,急火攻心,古代醫療條件有限,死了也不奇怪。
許紳雖然死了,但至少死後還算極盡哀榮。可是相比那些因為給王公大臣們看病失敗,然後被砍了腦袋的御醫們,許紳的經歷,只能算是巧合。
伴君如伴虎啊!
御醫們雖然也有官職在身,但是他們醫治的患者,要麼就是皇上,要麼就是後宮的女眷,要麼就是這個國家最頂尖的一些大官。和這些人相比,他們身上的那些官職,實在是可有可無,根本不足以讓他們和患者平等對話。
在現代社會,醫患糾紛都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更何況的古代,而且患者和醫生的地位還不平等!
比如著名的華佗,不就是因為提出,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被曹操給砍了頭的嗎?
說到底,在那些帝國上層人物眼裡,御醫們不過是個會看病的奴才而已,比太監還不如。歷史上,至少還出現過宦官干政的事情,卻從來沒出現過御醫干政的先例。
看病看不好,要被殺頭;在患者面前說錯話了,要被殺頭;治好了不該治的人,還是死路一條。
有這樣動則殺頭的高風險存在,御醫們的那點官職和俸祿,也就沒多少人會在乎了。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古代的人才會那麼不願意去做所謂的御醫吧!
回覆列表
華人一直就有種吃皇糧的追求,倒不是官家的俸祿有多麼豐厚,主要在於收入穩定。在古代,想吃皇糧的路子,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透過考試考個功名,然後做官,另一種則是入宮當太監。科舉考試雖然可以取得功名,但是難度係數太大。當太監雖然容易,但不到沒辦法,誰樂意挨那麼一刀呢?不過,除了科舉和太監,還有一條路子,也可以吃皇糧,那就是當太醫。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太醫居然是一個沒人願意當的職業,不說別的,明代名醫李時珍曾經當過幾天太醫,但最終還是選擇做個遊方郎中。那麼,為什麼沒人願意當太醫?在沒有西醫的年代,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所能依靠的,只有中醫。中醫的形成歷史和西醫截然不同。中醫屬於經驗醫學,所謂經驗醫學,顧名思義,指的是依靠數千年經驗,不斷積累而成的一門醫學體系。
而對於中醫本身來說,在實戰中,不斷積累經驗,是提高自己醫學水平的不二途徑。而在古代的條件下(尤其是生物科技不如當代的局面下),給人治病能治好的機率其實非常有限,如果給平頭百姓治病沒治好,可以溜之大吉或者不收診費糊弄過去,但如果給皇帝或者其他什麼皇親國戚治病沒治好,那可就不是溜之大吉或者不要俸祿的下場了。鬧不好,這是要掉腦袋的。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太醫所要診治的疾病種類,決定了太醫的工作不好做。比如慢性病。慢性病,包括今天的風溼,還有咽炎這類疾病。這類疾病在當代根治尚且困難,而在古代,老百姓是不會花錢治這種病的,而達官貴人不差錢,會選擇治療這種病。而這種病當然治不好的機率大,治不好太醫少不得要挨一頓板子。又或者比如富貴病。和老百姓吃不上喝不上不同,太醫所要服務的物件,都是營養過剩之流。這在古代怎麼治?
因此說,古代太醫的工作,基本上可以用冒著生命危險來賺口吃的來形容。並且風險係數不比當土匪低。而對於醫生來說,這就面臨一個機會成本選擇:當太醫和在江湖上混,都可以養活自己,但是跑江湖風險不大,而當太醫風險係數過高,需要整天提心吊膽的,兩相對比,太醫這個沒什麼優勢。因此,在古代,太醫成了沒人愛做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