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好的問題了,作為一個重度盲盒愛好者,默默跟你簡單聊聊吧。
如果你現在還沒聽說過盲盒,或者不知道盲盒為何物,那你真的和這屆年輕人找不到共同語言了。
對於抽盲盒這事,阿信身邊有兩種不同反應。第一種:哇!那套XX系列你集齊了嗎?第二種:盲盒這種交智商稅的東西,才不玩呢。
但不可否認的是,盲盒,已經漸漸成為了年輕人社交的新的共同話題。十多年前,吃乾脆面集水滸卡的一代人成長起來,如今,小小的盲盒又如出一轍地出現在線上線下各個角落裡,再次成為這代人的消費熱點。
現在的年輕人抽盲盒有多瘋狂呢?
看看阿信隔壁的工位:
隔壁的隔壁的工位:
隔壁的隔壁的對面的工位:
在同事們孜孜不倦的科普下,阿信也終於搞清楚了什麼是Molly,Pucky,Bunny、Labubu等盲盒系列。今天,阿信就來談談這個小盒子為何讓人慾罷不能?這群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玩些什麼?
什麼是盲盒?
盲盒誕生於日本,一開始它叫mini figures,裡面裝著手辦或玩偶,透過扭蛋機獲得。後來被裝在了盒子裡,稱作blind box,也就是盲盒。
顧名思義,盲盒就是一個盒子,裡面放著造型不同的手辦,但在開啟盒子前並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
簡而言之,抽盲盒全憑運氣,有時候會抽到人氣高的款,也有可能抽到被“嫌棄”的款,當然,運氣爆了話,抽到隱藏款,周圍人秒變酸檸檬。
盲盒的鼻祖是日本的Sonny Angel,這款光溜溜的天使小娃娃,配上不同主題的頭飾,被密封在六角形的長盒子裡,再加上廣告語:
“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是會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保護你,溫暖你,讓你微笑。”
Sonny Angel 製造公司Dreams 說:“這樣的購買方式可以讓收藏更加有趣和激動人心”。
吊足了使用者胃口的同時,又戳中年輕人尋找“治癒”“渴望陪伴”的點,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
自第一個Sonny Angel 2005年問世以來,已經發行了近600個不同的造型,幾乎每個系列都大獲成功。
而國內最知名的盲盒品牌是泡泡瑪特,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圈,你肯定見過他的店。泡泡瑪特主打的Molly、畢奇,都是盲盒玩家們追捧的系列。
一般而言,盲盒每個系列會有12個款式,單個價格並不高,39-69元就能抽一個,但正因為單價不高,入坑容易,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盲盒的魔性就在於它會不知不覺把你的錢包掏空。
一入盲盒坑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單價低、復購率高、上新快、設定隱藏款,是盲盒讓人嗑到停不下來的幾大主因。
阿信問了最近一個月抽了20個盲盒的同事,為何如此上頭,小姐姐說:
“買一個,你就想成套;成套後,你又想集齊所有你沒有的系列;集齊之後,你又想抽隱藏款。”
“最瘋狂的一次,連抽了幾次都沒有抽到自己心儀的那款,一狠心,端了一盒。”
端盒,就是把一個系列一盒12款全部買回來,那麼無論如何都能開到自己喜歡的款式。按照盲盒均價59元一個來算,端一盒,需要708元。
如果想要隱藏款,那麼端盒是遠遠不夠的,此時需要端箱。
12個一盒,一箱是12盒,一般一箱內才會放一個隱藏款,那麼抽中隱藏款的機率是1/144,如果要保證開出隱藏款,最穩妥的做法是抱一箱回去,也就是8500塊get一個隱藏款。
盲盒,可謂是當代最硬核的燒錢方式。有幾十個都不好意思提,過百才算是入門,收集全系列叫大神,收齊全隱藏款才配得上一句真·家裡有礦·氪金大佬。
那些瘋狂買來的盲盒,享受到了拆盒一時爽,一直拆盒一直爽樂趣的人,重複款一般會在閒魚或者群裡轉手賣掉。
在閒魚上,搜尋“泡泡瑪特”或者“盲盒”,會發現不少人在轉賣絕版或限量的盲盒,幾十塊的盲盒在閒魚上漲到了大幾百甚至數千元,溢價倍數十分驚人。
盲盒是如何讓人慾罷不能的
雖然在盲盒上投入的真金白銀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入坑經歷大多相似,拆了一個盲盒後,往往會迅速入坑,一發不可收拾。從這點上看,抽盲盒,只有0和N的區別。
其實盲盒的這種營銷大法在日本早就有了,當時日本百貨公司在新年期間都會銷售福袋,福袋中內容不會事先公開,福袋裡的商品價值略高於福袋售價,這樣不僅讓人產生一種拆袋的驚喜,還有種佔了商家便宜的感覺。
之後照著福袋思路漸漸衍生出來的扭蛋機、中國90年代小浣熊乾脆面的集卡、以及歐美品牌常用的美妝日曆盒,都是一脈相承的套路。
盲盒營銷本質上是一種遊戲化的營銷手段,這種機制的設定讓消費者很容易有“上癮”的感覺,這種“上癮”心理其實並不複雜,眾多國內外學者在防遊戲沉迷、心理依賴、行為上癮等研究中都曾分析過。
相關暢銷書《上癮》中曾把上癮機制拆解為四個環節: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盲盒的營銷套路可以說完全覆蓋了整個“上癮”閉環。
比如在“上癮點”的設計上,盲盒設定了一種不確定的收益反饋機制,糾結半天的選擇在開盒前並不確定,驚喜或是失落就在開盒的那一瞬間迸發。這能夠讓使用者產生一種賭徒心理,買買買,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盲盒出的系列,也切中了人類的收集癖。開了第一個,就想開第二個,直到把系列裡的款式全部all-in。
而這種“收集”又是深深紮根於人類基因中的原始本能,本質是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優越感。這種目標達成後的“秀優越”還會進一步刺激社交的需求,從而形成二次及多次傳播。
吸完歐氣後,轉身就會來一波線上抽盲盒,檢驗自己是“歐皇”還是“非酋”的時刻到了。連明星們都紛紛入坑,線上直播抽盲盒。
喬欣抽盲盒
由於盲盒裡的強烈不確定性,因此盲盒愛好者們(娃友)自發組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彼此分享拆到了什麼盲盒、從盲盒重量、搖晃手感判斷盒子裡的款式,或者用來交換彼此多餘的款式,還有的將盲盒裡的娃娃變裝、改造......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年輕人特殊的社交方式。
在購買和拆盲盒的過程中,建立起了一種娛樂化的情感關係。在開盒的那一刻,驚喜,激動,失望......這早已從購買一個物品,轉化為購買一種心情。而盲盒也早已從銷售商品,慢慢進化成了銷售情感。
年輕人從盲盒身上拆出了生活的小確幸,而這份驚喜的花費並不算太高:“我抽的不是盲盒,是那份抑制不住的激情。”
每次花小錢買大快樂,抽盲盒的本質和買大牌口紅也沒什麼區別,何況它還比口紅便宜不少。
潮玩,新的粉絲經濟
盲盒熱背後體現的是新文化潮流中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必然趨勢。
這個消費群體的特點是忠誠度高、參與度強,透過對IP的情感投入會演變成特定的自豪感和代入感,且對喜愛的遊戲、手辦等付費意願較強。
據天貓大資料顯示,2018年,有超過1200萬人購買過潮流玩具。其中,近60%的使用者年齡在18到35歲之間,他們大部分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有很強的購買力。 據估算,國內的潮玩使用者已經達到8000萬。
這背後,是一個價值千億的龐大的崛起中的市場。
以國內盲盒第一大品牌泡泡瑪特為例,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線下門店已經突破了100家,此外還擁有超過400臺盲盒販售機,覆蓋全國52個城市和主流商圈。
對於線下覆蓋不到的城市,泡泡瑪特上線了小程式和天貓旗艦店的線上抽盲盒,讓人隨時隨地一發入魂。
去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店當日銷量2786萬,斬獲天貓模玩類目第一名。泡泡瑪特的當家IP Molly,2018年賣了400萬個,目前這個大眼睛嘟嘟嘴形象的Molly仍在不斷孵化出新的造型和系列,讓人心甘情願獻上錢包。
據泡泡瑪特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18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 1.61 億元,同比增長 155.98%,淨利潤 2109.85 萬元,同比增長 1405.29%。截至目前已累積獲得超過1億元的融資,並於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
可是說,大家對潮玩/盲盒真金白銀的貢獻,將泡泡瑪特買上了市。這股買買買的勁頭到底有多熱情呢?
2018年底北京西單大悅城泡泡瑪特限量發售時,2000多人在凌晨排隊,堪比當年iPhone4釋出時的盛況。
去年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潮流玩具展,凌晨5點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門一開,群眾們奔跑起來的姿勢和今年優衣庫 X KAWS聯名T恤發售當天的場景有的一拼。提著購物袋,揹負著“全村人的希望”來掃貨限量潮玩的人比比皆是。
這群16-35歲之間的年輕人,是潮玩/盲盒的核心消費群體,他們年輕、有錢、有品位、粘性超強、回購率高,追求“萌”“酷”“有趣”,撐起了一片廣大的新興市場。
現在,老牌IP也越來越多地和潮流玩具跨界合作,並多采用這種流行的盲盒玩法。
比如前段時間曾透過“民族罐”而刷屏的旺仔,在線上銷售中也嘗試了盲盒式營銷,一個盲盒中有4罐隨機民族瓶牛奶。再比如,瑞幸咖啡也上線了盲盒,充卡或者買小鹿杯送“劉昊然盲盒”。
在泡泡瑪特CEO王宇看來,潮玩在中國的使用者基數非常廣闊,並且增長潛力巨大,目前還看不到天花板。
《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口味道。除了人生,盲盒也是這樣。
明朝張岱說過“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現在年輕人的心理大抵是:成年人的世界裡,苦多樂少,有癮不必都戒,如果能夠重拾些許單純的快樂,一切便是值得。
那麼今天,你抽盲盒了嗎?
真是太好的問題了,作為一個重度盲盒愛好者,默默跟你簡單聊聊吧。
如果你現在還沒聽說過盲盒,或者不知道盲盒為何物,那你真的和這屆年輕人找不到共同語言了。
對於抽盲盒這事,阿信身邊有兩種不同反應。第一種:哇!那套XX系列你集齊了嗎?第二種:盲盒這種交智商稅的東西,才不玩呢。
但不可否認的是,盲盒,已經漸漸成為了年輕人社交的新的共同話題。十多年前,吃乾脆面集水滸卡的一代人成長起來,如今,小小的盲盒又如出一轍地出現在線上線下各個角落裡,再次成為這代人的消費熱點。
現在的年輕人抽盲盒有多瘋狂呢?
看看阿信隔壁的工位:
隔壁的隔壁的工位:
隔壁的隔壁的對面的工位:
在同事們孜孜不倦的科普下,阿信也終於搞清楚了什麼是Molly,Pucky,Bunny、Labubu等盲盒系列。今天,阿信就來談談這個小盒子為何讓人慾罷不能?這群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玩些什麼?
什麼是盲盒?
盲盒誕生於日本,一開始它叫mini figures,裡面裝著手辦或玩偶,透過扭蛋機獲得。後來被裝在了盒子裡,稱作blind box,也就是盲盒。
顧名思義,盲盒就是一個盒子,裡面放著造型不同的手辦,但在開啟盒子前並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
簡而言之,抽盲盒全憑運氣,有時候會抽到人氣高的款,也有可能抽到被“嫌棄”的款,當然,運氣爆了話,抽到隱藏款,周圍人秒變酸檸檬。
盲盒的鼻祖是日本的Sonny Angel,這款光溜溜的天使小娃娃,配上不同主題的頭飾,被密封在六角形的長盒子裡,再加上廣告語:
“雖然他不會說話,但是會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保護你,溫暖你,讓你微笑。”
Sonny Angel 製造公司Dreams 說:“這樣的購買方式可以讓收藏更加有趣和激動人心”。
吊足了使用者胃口的同時,又戳中年輕人尋找“治癒”“渴望陪伴”的點,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
自第一個Sonny Angel 2005年問世以來,已經發行了近600個不同的造型,幾乎每個系列都大獲成功。
而國內最知名的盲盒品牌是泡泡瑪特,在一二線城市的商圈,你肯定見過他的店。泡泡瑪特主打的Molly、畢奇,都是盲盒玩家們追捧的系列。
一般而言,盲盒每個系列會有12個款式,單個價格並不高,39-69元就能抽一個,但正因為單價不高,入坑容易,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盲盒的魔性就在於它會不知不覺把你的錢包掏空。
一入盲盒坑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單價低、復購率高、上新快、設定隱藏款,是盲盒讓人嗑到停不下來的幾大主因。
阿信問了最近一個月抽了20個盲盒的同事,為何如此上頭,小姐姐說:
“買一個,你就想成套;成套後,你又想集齊所有你沒有的系列;集齊之後,你又想抽隱藏款。”
“最瘋狂的一次,連抽了幾次都沒有抽到自己心儀的那款,一狠心,端了一盒。”
端盒,就是把一個系列一盒12款全部買回來,那麼無論如何都能開到自己喜歡的款式。按照盲盒均價59元一個來算,端一盒,需要708元。
如果想要隱藏款,那麼端盒是遠遠不夠的,此時需要端箱。
12個一盒,一箱是12盒,一般一箱內才會放一個隱藏款,那麼抽中隱藏款的機率是1/144,如果要保證開出隱藏款,最穩妥的做法是抱一箱回去,也就是8500塊get一個隱藏款。
盲盒,可謂是當代最硬核的燒錢方式。有幾十個都不好意思提,過百才算是入門,收集全系列叫大神,收齊全隱藏款才配得上一句真·家裡有礦·氪金大佬。
那些瘋狂買來的盲盒,享受到了拆盒一時爽,一直拆盒一直爽樂趣的人,重複款一般會在閒魚或者群裡轉手賣掉。
在閒魚上,搜尋“泡泡瑪特”或者“盲盒”,會發現不少人在轉賣絕版或限量的盲盒,幾十塊的盲盒在閒魚上漲到了大幾百甚至數千元,溢價倍數十分驚人。
盲盒是如何讓人慾罷不能的
雖然在盲盒上投入的真金白銀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入坑經歷大多相似,拆了一個盲盒後,往往會迅速入坑,一發不可收拾。從這點上看,抽盲盒,只有0和N的區別。
其實盲盒的這種營銷大法在日本早就有了,當時日本百貨公司在新年期間都會銷售福袋,福袋中內容不會事先公開,福袋裡的商品價值略高於福袋售價,這樣不僅讓人產生一種拆袋的驚喜,還有種佔了商家便宜的感覺。
之後照著福袋思路漸漸衍生出來的扭蛋機、中國90年代小浣熊乾脆面的集卡、以及歐美品牌常用的美妝日曆盒,都是一脈相承的套路。
盲盒營銷本質上是一種遊戲化的營銷手段,這種機制的設定讓消費者很容易有“上癮”的感覺,這種“上癮”心理其實並不複雜,眾多國內外學者在防遊戲沉迷、心理依賴、行為上癮等研究中都曾分析過。
相關暢銷書《上癮》中曾把上癮機制拆解為四個環節: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盲盒的營銷套路可以說完全覆蓋了整個“上癮”閉環。
比如在“上癮點”的設計上,盲盒設定了一種不確定的收益反饋機制,糾結半天的選擇在開盒前並不確定,驚喜或是失落就在開盒的那一瞬間迸發。這能夠讓使用者產生一種賭徒心理,買買買,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盲盒出的系列,也切中了人類的收集癖。開了第一個,就想開第二個,直到把系列裡的款式全部all-in。
而這種“收集”又是深深紮根於人類基因中的原始本能,本質是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與優越感。這種目標達成後的“秀優越”還會進一步刺激社交的需求,從而形成二次及多次傳播。
吸完歐氣後,轉身就會來一波線上抽盲盒,檢驗自己是“歐皇”還是“非酋”的時刻到了。連明星們都紛紛入坑,線上直播抽盲盒。
喬欣抽盲盒
由於盲盒裡的強烈不確定性,因此盲盒愛好者們(娃友)自發組成了一個個小團體,彼此分享拆到了什麼盲盒、從盲盒重量、搖晃手感判斷盒子裡的款式,或者用來交換彼此多餘的款式,還有的將盲盒裡的娃娃變裝、改造......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年輕人特殊的社交方式。
在購買和拆盲盒的過程中,建立起了一種娛樂化的情感關係。在開盒的那一刻,驚喜,激動,失望......這早已從購買一個物品,轉化為購買一種心情。而盲盒也早已從銷售商品,慢慢進化成了銷售情感。
年輕人從盲盒身上拆出了生活的小確幸,而這份驚喜的花費並不算太高:“我抽的不是盲盒,是那份抑制不住的激情。”
每次花小錢買大快樂,抽盲盒的本質和買大牌口紅也沒什麼區別,何況它還比口紅便宜不少。
潮玩,新的粉絲經濟
盲盒熱背後體現的是新文化潮流中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必然趨勢。
這個消費群體的特點是忠誠度高、參與度強,透過對IP的情感投入會演變成特定的自豪感和代入感,且對喜愛的遊戲、手辦等付費意願較強。
據天貓大資料顯示,2018年,有超過1200萬人購買過潮流玩具。其中,近60%的使用者年齡在18到35歲之間,他們大部分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有很強的購買力。 據估算,國內的潮玩使用者已經達到8000萬。
這背後,是一個價值千億的龐大的崛起中的市場。
以國內盲盒第一大品牌泡泡瑪特為例,截至2019年,泡泡瑪特線下門店已經突破了100家,此外還擁有超過400臺盲盒販售機,覆蓋全國52個城市和主流商圈。
對於線下覆蓋不到的城市,泡泡瑪特上線了小程式和天貓旗艦店的線上抽盲盒,讓人隨時隨地一發入魂。
去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店當日銷量2786萬,斬獲天貓模玩類目第一名。泡泡瑪特的當家IP Molly,2018年賣了400萬個,目前這個大眼睛嘟嘟嘴形象的Molly仍在不斷孵化出新的造型和系列,讓人心甘情願獻上錢包。
據泡泡瑪特公佈的半年報顯示,2018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 1.61 億元,同比增長 155.98%,淨利潤 2109.85 萬元,同比增長 1405.29%。截至目前已累積獲得超過1億元的融資,並於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
可是說,大家對潮玩/盲盒真金白銀的貢獻,將泡泡瑪特買上了市。這股買買買的勁頭到底有多熱情呢?
2018年底北京西單大悅城泡泡瑪特限量發售時,2000多人在凌晨排隊,堪比當年iPhone4釋出時的盛況。
去年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潮流玩具展,凌晨5點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
門一開,群眾們奔跑起來的姿勢和今年優衣庫 X KAWS聯名T恤發售當天的場景有的一拼。提著購物袋,揹負著“全村人的希望”來掃貨限量潮玩的人比比皆是。
這群16-35歲之間的年輕人,是潮玩/盲盒的核心消費群體,他們年輕、有錢、有品位、粘性超強、回購率高,追求“萌”“酷”“有趣”,撐起了一片廣大的新興市場。
現在,老牌IP也越來越多地和潮流玩具跨界合作,並多采用這種流行的盲盒玩法。
比如前段時間曾透過“民族罐”而刷屏的旺仔,在線上銷售中也嘗試了盲盒式營銷,一個盲盒中有4罐隨機民族瓶牛奶。再比如,瑞幸咖啡也上線了盲盒,充卡或者買小鹿杯送“劉昊然盲盒”。
在泡泡瑪特CEO王宇看來,潮玩在中國的使用者基數非常廣闊,並且增長潛力巨大,目前還看不到天花板。
《阿甘正傳》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什麼口味道。除了人生,盲盒也是這樣。
明朝張岱說過“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深情也”。現在年輕人的心理大抵是:成年人的世界裡,苦多樂少,有癮不必都戒,如果能夠重拾些許單純的快樂,一切便是值得。
那麼今天,你抽盲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