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表劉勤
-
2 # 令狐先生y
養殖資本化,集中化,透過控制豬肉價格。達到消滅小散戶的目的。獨霸市場,近幾年養殖環保嚴峻,大型養殖公司,如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等的崛起。透過他們的養殖成本優勢,環保優勢,銷售渠道優勢等。迅速在各地擴大產能。N年以後。豬肉價格將趨於穩定,那時。散養戶基本沒有了
-
3 # 平昌川哥
以前農民都是自己養幾頭豬自己吃,流通的很少。就算要賣也是在附近賣,價格也是根據附近的價格定的。現在實行大規模養殖了,豬肉流通也廣了,資本的介入也深了。所以一旦市場上出現了豬肉緊缺或者其他原因,資本家為了賺錢也會進行資本操作,所以豬肉有大幅的起起落落。所以豬肉價格的起伏有供給關係和資本操作的原因。
-
4 # 農田耕者
中學時期大家都學過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資本主義社會是優於封建社會的。為什麼?因為資本主義促進了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規模化的養殖就是資本運作!
一方面,資本運作可以快速解決物資匱乏的囧狀,讓社會經濟快速繁榮。而小農經濟的發展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蝸速發展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所以,記住一個字“快”,這是資本發展的特點。
另一方面,資本運作往往圖的是利潤最大化,養殖只不過是一個例子,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在利潤的驅動下,社會只能發展的更快。大家應該有這樣的感受,當你騎著92年生產的腳踏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你會忽略掉兩旁的風景,當速度過快時,你的腳踏車就沒那麼穩當了,可能會散架或者翻車。所以,要知道資本運作的“風險”。
第三,資本運作,為什麼叫運作,就是因為有人在操控。說的玄妙一點是市場調控,其實還是大的資本團體在調控,為了利益,可以做局收割韭菜。收菜前是高峰,韭菜入局後就是低谷,以達到收割的目的。這一高一低,就是所謂的行情波動。如果是小農戶的自給自足,有什麼能力來操縱市場呢?又哪兒來的市場行情大波動呢?
買股票的波動,和大規模養殖後的市場行情波動是一模一樣的!
-
5 # 雲夢蒼生
為什麼自從規模化養殖豬以來豬的價格會大起大落?而沒有規模化以前豬的行情卻很穩?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規模化以前農村都是散養和圈養,農民為了增加收入,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生豬的存欄數量比較穩定,再加上豬的群體比較分散,養的土雜豬比較抗病,再加上農民管理細心,所以豬的數量相對穩定,自然生豬的收購行情沒有大的起落。自從國家進行農村環境整治以後,就大力提倡規模化養殖,這其中有許許多多良莠不齊的養豬大戶,他們缺乏嚴格的管理,由於豬的群體較大,相互間傳播疾病比較快,導致豬群數量忽高忽低,所以豬的價格容易產生大的波動。3.近幾年相繼出現的國際性質的豬疫,對各大養殖戶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先後出現的豬流感、口蹄疫、和非州豬瘟,一下子使豬的存欄大量減少,生豬價格一度提升好幾倍。4.國家政策的禁養和限養,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養殖戶的困攏。大的養殖中心苦於沒有地方可養,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養殖的發展,豬的存欄數整體量有所減少。
以上是本人的見解,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
6 # 春天垂楊
是的,感覺有規模化後,沒有以前的好吃了,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了,並沒有感覺到大規模化的好處。只看到散養戶步履維艱,和使用者們的嘆息,又漲價了!
一邊禁養,(農戶,小養豬戶)。一邊漲價。都在幹什麼,都是為什麼?我的國!
-
7 # 鄉野妮妮
我是個80後,小時候農村長大,對於這個問題特別有發言感。
那個年代,我們都還小,農村家家戶戶都要喂三四個豬,一個留年豬自己吃,剩下的賣錢,用作開支,糧食也是自家種的不用買,夠這幾個豬吃。
那個時候,有的人戶喂一頭母豬,下小豬賣錢,那時小豬挺便宜,記得最便宜時候,10塊錢一頭就賣過,當然這是最低價了,基本30元左右一頭,對比現在的豬價,簡直天源數字!
以前餵豬也不用洗豬圈,豬拉了天天睡裡面,隔段時間把豬糞清理一次,用來種菜,也不用什麼飼料,去地裡或者樹林裡打豬草,剁碎槽裡放水灑點玉米麵上面,豬一下吃的精光。
而且那時豬特別好養,基本不生病,那時候大規模養豬也少,不受環境影響,所以養豬起落不大。
現在大規模養殖多了,管理要特別仔細,風險也特別大,衛生環境特別重要,尤其現在碰上了非洲豬瘟的時刻,讓許多養殖戶破產不敢養,導致市場大面積缺豬,一旦遇到這樣時候,豬價必定大漲。
前兩年豬價連續虧本,湖北地區下降最低4塊多,當然還有別的地方更低,豬價高低都是市場需求所致,這兩年起落特別大。
最後希望養殖戶不要盲目投資,養豬的朋友做好消毒防禦工作,今年一定能賺大錢。
-
8 # 草木七舍
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所說的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現象,但是個人認為這兩種現象實際上沒有可比性,因為缺乏相互比較的基本條件。下面我們開分析下其中的原因所在。
1.散養一直是中國養豬的一種形式,一直到八十年代,雲南這裡出現的豬場絕大多數還是屬於畜牧系統的種豬場,主要飼養繁育一些外來引進的新品種豬,以廣大農村散養戶豬種改良為主要任務。我們就在畜牧口工作,都很少聽說有私人豬場的存在。
散養豬狀態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計劃經濟年代,養豬隻是一種副業,農村散養戶沒有人認為養豬可以是賺錢的,而是不計較人力成本,零錢換整錢,肥了一塊田的傳統思維。平時吃豬肉也是很少的,到了春節才能好口福,所以那時過年是每人都盼望的。
城市裡供應的豬肉非常少,所以採取定量供,每家需要憑肉票才能購買豬肉。那時我正在上初中(住校那種),學校食堂每個禮拜才有一次賣豬肉。另外那時每家的收入也是差不多,比較低,考慮各方面開支也需要做好用錢計劃,豬肉也不能賣到很高的價格。
2.八十年代後期,全國進行改革開放,豬肉供應量就比原來多了,也沒有定量供應,這都要歸功於畜牧系統大力推廣的豬種改良,使生豬出欄量增加,包括五六十年代畜牧科技工作者就開始考慮生豬發展的問題,那時就有了中國第一個瘦肉豬飼養標準。
九十年代初期,各種商業交往開始多很多,配套的衣食住行各行業開始快速發展,其中餐飲業的肉食需要量也開始大了。為了滿足市場日益增多的豬肉需要量,這個時期,國內開始大量使用外三元、內三元雜交商品豬組合,私人開始辦豬場,把養豬當作一個生意來做。
九十年代中後期,雲南這裡的私人豬場開始逐漸增多,而且豬場老闆原來都不是做農業的,有城市的、有老家在農村但做其他生意的,投資金額從一兩百萬、幾千萬,上億的有一家。那豬舍、養豬裝置設施、租金、人員、飼料、藥品、疫苗等等的直接費用和折舊費用,活豬價格自然上漲了。
3.自從規模豬場大量出現後,豬價開始有了大起大落的市場規律。表面上和豬場有直接關係,豬價好時,擴大存欄,很多人跟風養豬,豬價低時,豬場縮小存欄,跟風不了的養豬投機者退出市場。豬場已經打破傳統農民養豬的模式,開始進入資本養豬、工廠化養豬的時代,規模養豬成為新型產業。
4.我們透過有了豬場而豬價大起大落的現象看本質,其實是受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動影響的,規模豬場再多,還是不能佔到中國活豬數量的主導地位,生豬主導地位還是依靠廣大農村千家萬戶的散養豬來支撐。那麼現在經濟發達地區、大中小城市周邊地區農村歸入城市或城鎮化;廣大農村經濟收入方式多樣化,散養戶在減少是個不爭的事實。
5.另外和經濟有關係,比如珠江三角洲工廠密集,縣與縣、縣與市,發展到沒有明顯界限的程度。工廠豬肉需要量很大,如果工廠數量減少或用工數量減少,又影響到豬肉的消費量。類似珠江三角洲工廠的地區還有很多,工廠生意好不好,直接影響區域性豬肉消費量和豬肉價格。
6.養豬現在都在使用飼料飼餵,飼料價格也是影響養豬成本的因素。全價料裡使用比例超過50%的玉米,雖有價格高低,但總體還可以接受,波動最大的是豆粕、魚粉、氨基酸、維生素等。記得有一年,豆粕從兩千多一噸,短期內漲到五千多一噸,豆粕使用量僅次玉米,真是看不懂。
7.有時候遇到豬隻流行bing爆發時,也是影響特別大。多年前,我們大理髮生五號bing,大理地區豬隻只能進,不能出。有家母豬場裡關滿了已經逐漸長大的豬,又買不了,配種等工作停止,飼料還得繼續喂,間接、直接損失很大。現在大家熟知的ASF的影響就不說了,只要常去買菜的人,就知道豬價漲成什麼樣。
我們把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後的養豬發展歷史、散養和規模養豬的模式變化做了回顧,影響豬價變動因素做了分析,就不難看出題主所說實情的原因所在。
-
9 # 老周說三農
為什麼感覺以前沒有規模養豬時根本沒有行情起落?而現在規模越大行情起落也越大?
養殖規模越大,物價的操作越大。
過去養豬是千家萬戶小規模養殖,以前沒有規模養豬時也有行情的起落,只是波動的幅度小,恢復也快。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疫病的傳播是區域性的,很容易控制,因此豬肉市場很難出現大的價格波動。現在交通特別方便,假如今天上午在黑龍江發生的疫病下午有可能就在廣東感染傳播。人員的頻繁流動,疫病也傳播的比較迅速,控制就比較難。
凡是一有疫情發生,就要屠宰、消毀感染疫病的一批豬,疫情一發生,人們就不敢吃豬肉,豬肉價格直線下降。當疫情控制後,由於存欄量的減少,社會銷售量的增加,就會使豬肉價格漲價。但是,現在養殖的是三元雜交豬,育肥時間短,5個月左右就可以出欄,所以,價格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價位上的。
過去屠宰肥豬銷售是銷售商在不同的屠宰場宰殺肥豬或者是自己屠宰,價格不容易受到壟斷。現在屠宰肥豬各個地方都是統一屠宰,市場銷售價格很容易被壟斷。
回覆列表
因為前幾年豬週期時間短,加上你規模小,出豬少,關注豬價也就少了。所以感受不到行情波動,現在這幾年豬週期長,加上你的規模大了,常有豬賣,所以價格有點波動你都很清楚,就感覺波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