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匡排
-
2 # hsl810
一般來說,對於坦克殲擊車和自行反坦克炮不作區分。
Self-propelled anti-tank gun和Tankdestroyer似乎在外國也不怎麼區分。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分。
一般來說,像我們萌萌噠的黃鼠狼(Sd.Kfz.139)這種裸奔狂,算是自行反坦克炮。
也就是說這貨就是一門反坦克炮加個地盤讓他丫能動而已。因為自然採光,通風良好,很多時候一個燃燒瓶就能報銷……(* ̄︿ ̄)
而類似於德軍象式,就算是坦殲了——
顯然其防護能力大大提升(然而傳動emmm……德國工程師真是啥都敢用……)
坦殲和自行反坦克炮的主要作戰物件都是敵軍坦克,也往往在採取在預定陣地迎擊敵軍的作戰方法,不斷加強防禦也是趨勢,故此坦殲和自行反坦克炮一般不做區分了。
比如——
大力出奇跡,一炮遮百醜之八九式自行反坦克炮。
-
3 # 好奇而已716
坦克殲擊機車與自行反坦克炮這種武器裝備廣泛在二戰中使用,都是加裝了反坦克炮,用於摧毀敵方坦克的車輛。有時候大家都把坦克殲擊車與自行反坦克炮混在一起,認為都是一種裝備,都有相同的作用,只是叫法不同。自行反坦克炮
其實這種說法也正確,都是加裝了門反坦克炮,你的加裝了護甲,防護力強些,我們沒有那麼多護甲,防護弱一點。就跟現在的坦克、自行火炮、步兵戰車等我們都可以叫做裝甲車一樣。
當然兩者再細分下還有有所區別,側重不大一樣。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兩者的區別,自行反坦克炮,關鍵在於“炮”字。我們知道反坦克炮由於固定在地面,缺乏一定的機動能力,對於可以快速移動的坦克來說,這是一個缺點,那麼有人就想了我可以把反坦克炮搬到車上,這樣我也能機動,對付坦克不就靈活的多。所以在一些坦克底盤的基礎上加裝了反坦克的,自行反坦克炮就出現了。由於是加裝的,所以自行反坦克炮的裝甲防護能力較弱,只能提供基本的機動與防護能力。但這也就足夠了,因為反坦克強調的是炮,主要用在防禦作戰中,用自身強大的反坦克給來犯的坦克予以痛擊,同時自身還能擁有一定的機動能力,能夠彌補反坦克炮不能移動的一個缺陷。所以自行反坦克炮強調的是炮,對防護、機動等方面不是很重視。坦克殲擊車
而坦克殲擊車的關鍵字就是“車”字,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能追殲敵方坦克的車輛。為了完成追殲敵人的任務,所以坦克殲擊車的地盤一般採用效能較高的地盤,這樣可以為坦克殲擊車提供較高的機動能力。同時坦克殲擊車也強調防護能力,因為需要和坦克對攻啊,再加上一門強力的反坦克炮,那在與坦克對攻和追擊坦克的路上可以說是橫衝直撞,唯一的缺點是大部分的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炮口不能像坦克那樣轉動。
最後總結下:
自行反坦克炮:主要使用普通坦克底盤,裝甲防護能力較弱,強調火力,裝備反坦克火炮,以坦克和裝甲車為主要作戰物件,多用於防禦作戰。坦克殲擊車:主要使用效能較高底盤,裝甲防護能力較強,接近甚至超過同期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裝備反坦克火炮,以坦克和裝甲車為主要作戰物件,機動性較好,既可在防禦中使用,也要以在進攻中使用。
-
4 # 飛行的魯斯蘭
關於這兩種武器,主要是指二戰期間的那些自行反坦克武器。現代戰爭中只有突擊炮這一種專門的自行反坦克武器如:中國的02式突擊炮或者是義大利裝備的半人馬座突擊炮。
二戰期間最早的坦克殲擊車起源於德國的三號突擊炮F型,而最早的自行反坦克炮則世界各國都有,就是採用一款老舊的坦克底盤,配裝有一門大威力反坦克炮改裝的一種致命武器。
二者的主要區別就是,坦克殲擊車擁有一定的防禦能力,有些甚至可以媲美坦克的裝甲,如獵豹坦克殲擊車。並且這種型別的裝甲車都有低矮的外形,與坦克採用相同的底盤,並且裝配有一門大威力反坦克火炮,有些則直接採用大口徑坦克炮(75mm以上口徑的坦克炮)。
而自行反坦克炮就是一門移動的火炮,近乎於裸奔的裝甲,敞篷的設計方便直接裝備一門炮兵裝備的帶有炮盾的反坦克炮以及裝有更多的彈藥,這樣的設計導致外形十分高大。因為裝甲薄所以整車重量比較輕,機動性會比採用同樣功率發動機的坦克要好,不過駕駛員並不會開的很快,因為高大的外形,導致整車重心不穩,開快容易翻車。除此之外自行反坦克炮還有著相當好的觀瞄裝置(直接搬用炮兵用炮隊鏡,而不是坦克裝備的潛望鏡)。
再說說他們的戰法,坦克殲擊車一般是利用自己低矮的外形埋伏在路邊的溝裡,或者是藏在建築物裡偽裝起來,在敵軍坦克經過時發動近距離的突然襲擊,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消滅整個坦克縱隊。坦克殲擊車很少叢集出動,因為大部分坦克殲擊車是固定式炮塔,在面對裝有旋轉炮塔的坦克時,有著明顯劣勢,很容易被從側面擊毀。
而自行反坦克炮的使用方法是部署在斜坡上,利用自身大俯角和看得遠的特點,從遠處精確摧毀敵軍裝甲部隊,同時,相比牽引式反坦克炮,自行反坦克炮具有打了就跑的優點,使用方法與牽引式反坦克炮類似,不過相比於牽引式反坦克炮機動性更強,生存能力也更好。
不過美華人將坦克,坦克殲擊車和自行反坦克炮的優點和三為一。特點是自身有一定的防護能力,裝備有一門大威力反坦克炮,並且還裝備了坦克的旋轉炮塔。這樣一來,美國的坦克殲擊車,既能伴隨坦克部隊衝鋒,又可以埋伏起來充當坦克殲擊車(不過這麼做很危險,因為有炮塔,所以沒有低矮的外形,因此很容易被敵軍發現),還可以像牽引式反坦克炮一樣部署在遠處,精確擊毀敵軍坦克。不過缺點也很明顯,既沒有坦克的高防護,也沒有坦克殲擊車那低矮的外形,而且還是敞篷。二戰期間除了美國,其他坦克大國,都是將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殲擊車分別研發,並且都沒有旋轉炮塔。
-
5 # 老槍與戰線
坦克殲擊車(tank destroyer)和自行反坦克炮(Self-propelled Antitank Gun)實質上是可以互換的概念,在很多場合下兩者在混著用,不光是中文環境下如此,在我看過的不少外文資料中其實也是如此,作者寫著寫著興奮了,前後句名詞就換著用了。
當然你要硬要區分一下這兩個名詞,只能從詞意上區分,坦克殲擊車似乎更強調主動進攻的能力,而自行反坦克炮則可能更強調防禦性一些;或者坦克殲擊車應該更為完備,防護良好,而只要把反坦克炮裝在可以機動的底盤上就能叫自行反坦克炮。如果這樣分類,那麼類似黃鼠狼這種敞篷薄殼的車就是自行反坦克炮,類似SU100這樣全封閉戰鬥室的就是坦克殲擊車。但像美軍的M10、M36這種帶炮塔的,其實兩種稱呼都叫著;或者德軍犀角這種,雖然殼薄,但是炮狠啊,叫坦克殲擊車也沒問題。
比如這樣的肯定就是自行反坦克炮
這類可以看成坦克殲擊車
這種告訴你隨便怎麼叫都沒問題
另外還有個驅逐戰車的叫法Jagdpanzer,這個明顯是從德語詞源過來的,拿獵豹來說,Jagdpanzer、tank destroyer、Self-propelled Antitank Gun三種用法都不為錯,它都是。並且德軍基層部隊還有管它叫突擊炮(Sturmgeschütz)的。
這位說以上叫法隨便你選,選哪個都沒人打你
所以這些詞除了突擊炮在當時算是特指,其他並沒有明確標準,至少沒有通用、被廣泛認可的標準,怎麼叫其實都不為錯。自己用來歸類,加深下理解和記憶可以,但非要逐個車型鑽牛角尖那大可不必,也分不出個結果。
回覆列表
坦克殲擊車與自行反坦克炮的區別:
很多人都把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殲擊車這兩種武器混為一談,甚至有些所謂的專業資料也是如此。的確,雙方極其相似,都有能夠機動的低盤,都有裝甲防護,都有一門反坦克炮,但事實上兩者是有差別的。
從語法上來說,“自行反坦克炮”的關鍵字是“炮”,其含意即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機動的反坦克炮;而“坦克殲擊車”的關鍵字是“車”,其含意即能夠殲擊坦克的車輛。
雙方的具體區別集中體現在底盤上。通常來講,自行反坦克炮的底盤效能較低,且裝甲防禦較弱,只能為反坦克炮提供基本的機動和防禦能力。如前文提到的德國的T1型自行反坦克炮,採用的是1號坦克的底盤(在30年代中期該型坦克就已經落後了);蘇聯的SU76用的是T70輕型坦克的底盤;美國的M3,則用的是M3型半履帶裝甲輸送車的底盤。
而坦克殲擊車的底盤效能要高得多,往往採用現役中型甚至是重型坦克的底盤(少數採用專門研製的底盤)。如美國的M10,採用M4中型坦克底盤;德國的獵豹和獵虎,分別採用豹式中型坦克和虎王式重型坦克的底盤;蘇聯的SU85和ISU122,分別採用T34中型坦克和斯大林重型坦克的底盤。這類底盤,不僅能夠為坦克殲擊車提供高效能的機動能力,而且還有可能為其提供甚至超過本型坦克的防禦能力或火力。M10裝備的76毫米炮和M36裝備的90毫米炮威力遠遠大於M4的75毫米炮;豹式坦克的主炮是75毫米炮,獵豹的主炮是88毫米炮;虎式的主炮是88毫米炮,獵虎的主炮則達到驚人的128毫米。
從外觀上看,自行反坦克炮多為敞開式戰鬥室,而坦克殲擊車多為封閉式戰鬥室。這是兩者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
從戰術使用來看,兩者都能夠有效地執行反坦克任務,但自行反坦克炮只能執行防禦任務,因其薄弱的防護能力在對方火力面前實在不堪一擊。而坦克殲擊車則可以執行一些進攻任務,在攻勢中獵殺對方的裝甲目標。
簡單的歸納一下:
自行反坦克炮:主要使用輕型或中型坦克底盤,裝甲防護較薄,裝備長身管高初速火炮,以坦克和裝甲戰車為主要作戰物件,主要在防禦作戰中使用。
坦克殲擊車:主要使用中型或重型坦克底盤(個別有輕型底盤),接近甚至超過同期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裝備長身管高初速火炮,以坦克和裝甲戰車為主要作戰物件,既可在防禦中使用,也要以在進攻中使用。
坦克殲擊車
自行反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