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蟈蟈的文史原創
-
2 # 中孚鑑
在清朝時期,有老佛爺這個稱呼,本來清朝滿人的祖上,也就是女真的首領,在早期的時候是稱為滿柱。而滿柱則是佛號曼殊的轉音,也就是佛爺的意思。在清朝建立後,所以就將滿柱翻譯漢字為佛爺。而清朝有一個著名的老佛爺就是慈禧。
那慈禧老佛爺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呢?
慈禧太后這個人大家頗為熟悉,她和呂雉、武則天一樣,都曾掌握朝政。慈禧太后曾垂簾聽政,她也是清朝後期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被稱為老佛爺還是有故事原因的。
在清朝光緒繼位時,那時慈禧太后四十歲。但是她對權利非常熱衷,她很想再垂簾聽政,但是當時因為朝廷中有很多人的反對,所以慈禧太后心裡很不開心。
而當時慈禧太后有一個心腹之人,就是李蓮英,李蓮英能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之人,說明他善於揣摩心事,他猜到慈禧太后的心事,為了奉承慈禧太后,讓慈禧太后達成心願,所以就讓人在萬壽寺的後面建一尊佛。後來這尊佛建成了,李蓮英就對慈禧太后說,萬壽寺經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吉利的預兆,所以他就請慈禧太后去看看。
當慈禧太后去了後,發現還是原來的佛像,哪有什麼雙佛顯光,所以慈禧太后很生氣。但李蓮英卻讓慈禧太后往後面去看。
所以慈禧太后就往後面走去,之後果然還有一尊佛像,這時候不僅有方丈,還有很多朝中的大臣。就在這時,李蓮英就說“老佛爺到”,眾人一聽,於是就跪迎高喊“恭迎老佛爺。”
慈禧太后能成為清朝後期的實力統治者,說明她是何等聰明之人,她肯定明白這是怎麼一會事,但是慈禧太后卻不表現出來,反而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同時還說“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
這時李蓮英就說是迎接太后老佛爺呀,如今先皇駕崩,新君還小,國不可一日無主,大臣們請你垂簾聽政。
這一些話讓慈禧太后聽了非常開心,也因此慈禧太后老佛爺這個稱謂傳開了,從此不僅慈禧就稱為了老佛爺了,而且慈禧也得以垂簾聽政,掌握了權力。
-
3 # 明離子
我們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有個膾炙人口的稱呼:老佛爺。
其實不只是慈禧太后使用這個稱呼,這是清朝帝王最常使用的稱呼,只不過老太太的這個稱呼實在是太流行了,所有一提到“老佛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了。
這個老佛爺的稱呼,最早可以追溯到滿清的祖先:女真族的首領稱謂:滿柱。
這個滿柱其實是佛語“曼珠”的音譯,意為“佛爺”,可見滿清祖先很早就已經對藏傳佛教十分推崇。
滿清入主中原後,覺得“滿柱”一詞難以理解,就將其漢譯成佛爺,成了滿清皇帝的特有稱謂。
但是慈禧太后的這個老佛爺,還真不是出自“滿柱”,而是來自一段往事。
同治皇帝英年早夭,給慈禧太后的打擊非常大,光緒皇帝登基時,她剛年滿40歲,皇帝年幼,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將天下權柄再次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但是再次聽政反對慈禧的人很多,一時之間讓她有些手足無措,所以整日悶悶不樂。
大太監李蓮英看出了慈禧太后的心事,於是暗自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新鑄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然後稟告老佛爺,說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
慈禧太后也覺得很驚奇,就移駕萬壽寺,直奔大雄寶殿,發現大雄寶殿和從前一樣,只有一位佛爺,就有點生氣,問李蓮英,所謂的雙佛顯光在哪?
李蓮英趕緊帶著慈禧太后轉向後殿,只見一尊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坐在殿中,旁邊早已站滿了人,有本寺廟的方丈,還有文武大臣。
忽然,李蓮英喊道:“老佛爺到!”,其他人聽到後也跪倒在地,喊道:“恭迎老佛爺!”
慈禧太后一愣,故作疑惑的問道:“你們迎的是哪位佛爺呢?”
李蓮英趕緊答道:“迎接的是太后老佛爺,您就是當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如今先皇駕崩,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還是希望老佛爺能料理朝政,救民於水火!”
一席話說完,群臣跪拜,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朝廷內外,一時間反對慈禧垂簾聽政的聲音消失了。
從此以後,“老佛爺”的稱謂便成了慈禧太后的專屬,直到清朝滅亡,除了她再也沒人敢用了。
-
4 # 香茗史館
提到晚清近代史,慈禧乃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而一提到慈禧,總能讓我們聯想到“老佛爺”這個稱謂,長久以來,“老佛爺”三個字似乎已經成為了慈禧的專稱,那麼“老佛爺”這個稱呼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史料並沒有給我們準確的答案,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
說法一:源於一張照片這個說法源自於小橫香室主人的《清朝野史大觀》,其中有“孝欽後政暇,曾作觀音妝,以內監李蓮英為善財,李姊為龍女,用西法照一極大相,懸於寢殿。宮中均呼以老佛爺”的記載。
從這段記載來看,慈禧太后有一次閒得無聊,便曾將自己打扮成了觀音菩薩的模樣,並以太監李蓮英扮作善財童子,以李姊扮作龍女,然後照了一張相片,懸掛在寢宮之中。從此以後,宮裡人為了討老佛爺喜歡,此後便以“老佛爺”來稱呼慈禧,久而久之便也就這麼叫開了。
不過,《清朝野史大觀》畢竟只是野史資料,是透過蒐集整理野史筆記而編撰成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不得而知。
說法二:源於慈禧拜佛求雨這種觀點的出處並沒能找到,只是說慈禧比較信佛,且是個虔誠的信徒,平日裡唸經誦佛從不間斷,即便因事外出也是如此。
有一次,京師少雨,華北地區受災嚴重。而依照習俗,凡是遇到這種情況,慈禧和朝廷官員總要每天拜佛祈福,一直到下雨為止。按照往日經驗,每次短則十餘日,長則月餘才會有用,然而這次只祈福三天,便下起了雨。
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李蓮英見狀,便趁機對慈禧恭維了一番,說太后就像是佛爺一般,只要求雨就立刻來雨了。慈禧聞言,自然是欣喜不已。此後,“老佛爺”這個稱呼便逐漸被傳開了,到了最後,大家便都以“老佛爺”來稱呼慈禧了。
這個說法雖然流傳甚廣,但一直沒有找到具體出處,故而也不知道是否可信。
說法三:源於一座觀音佛像這個說法也沒有找到具體出處。傳言光緒初年,慈禧太后打算二次垂簾聽政,但朝中卻始終有人反對,因而心中悶悶不樂。慈禧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見狀,便命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後面建了一座佛像,建成之後對慈禧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乃是大吉之兆。”於是慈禧便隨其前往檢視。
慈禧來到大雄寶殿之後,見供奉的依然是原來的三世佛,並不見“雙佛顯光”,李蓮英便連忙請慈禧到後殿觀看。等慈禧太后轉到三世佛後面時,果然見到一尊慈眉善目的觀世音佛像,而萬壽寺的方丈住持和文武大臣也在這裡。李蓮英喊了一句,“老佛爺到”,大家於是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
老佛爺見狀,問道,“你們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爺呀?”李蓮英等人連忙答道,“就是太后老佛爺您啊,您就是當世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啊!”“如今先皇晏駕,新皇尚幼,國不可一日無主,臣民們請您垂簾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於水火之中啊!”
一席話說的慈禧欣喜不已,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便從萬壽寺傳遍京城,舉國上下,都稱慈禧為“太后老佛爺”。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簾聽政了。
說法四:源於對清朝皇帝的專稱古代,帝王除了有“廟號”、“諡號”和“尊稱”以外,往往還有一些“特稱”,例如宋朝的皇帝通常被稱為“官家”,明朝的皇帝則通常被稱為“老爺”,而“老佛爺”便是清朝皇帝的特稱。
而“老佛爺”這個稱呼的由來,則是源於女真族,女真族的部落首領最早便被稱為“滿柱”,而“滿柱”則是佛號“曼殊”的諧音,指的便是“佛爺”、“吉祥”的意思。滿清建國之後,便將“滿柱”漢譯為了“佛爺”,並將其座位了皇帝的特稱。
由此可見,“老佛爺”這個稱呼似乎並不是慈禧的專稱,而是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稱都叫“老佛爺”,只是由於晚清時期慈禧才是國家的實際掌權者,而她又無法直接被稱為皇帝,故而便以“老佛爺”稱呼她了。
雖然目前關於“老佛爺”這個稱呼的由來仍有爭議,但從以上四種說法來看,前三種的傳說成分都比較大,而第四種則相對可信一些。
回覆列表
老佛爺一般是清朝帝王的尊稱,滿族祖先女真族首領最早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意思是佛爺、吉祥的意思。後來,凡是家族勢力顯赫的,世襲首領起名就叫滿柱。大清建國後,將滿柱漢譯成佛爺,並作為皇帝的尊稱。
慈禧之所以被稱作老佛爺來自於其最信任的李蓮英。光緒初年,為了再一次垂簾聽政而不得悶悶不樂,李蓮英看在心裡,為了拍慈禧的馬屁,李蓮英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後建了一座佛。
在佛建成之後 李蓮英高高興興的向慈禧彙報,萬壽寺大雄寶殿後常常有雙佛顯光。慈禧聽後當然是大喜,又是乘轎子,又是坐船的,來回倒了好幾次車,終於來到萬壽寺。但當來到大雄寶殿的時候,慈禧看到的只是三世佛,立即大怒起來,這不是三世佛嗎,哪來的雙佛顯光的,李蓮英不急不慌,將慈禧帶到大雄寶殿的後面,原來三世佛後面,還單獨雕刻著一座觀世音像,而且這尊觀世音是按照慈禧的模樣來雕琢的。
在慈禧來之前,李蓮英已經將大臣們都叫了過來共同見證這難得的時刻,大臣、主持、僧人大家齊聚一堂,而慈禧看到這尊觀世音後笑逐顏開,此時李蓮英抓住時機,大喊:老佛爺到,大臣們跪在地上齊聲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故作驚訝,你們這是歡迎誰啊?李蓮英隨即上千,奴才們是歡迎太后老佛爺您啊!您就是我們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啊。並進一步向慈禧請求,當前皇帝年少 沒有能力治理朝政,國家不能一日無君啊,請求老佛爺垂簾聽政。就這樣,慈禧再一次垂簾聽政,掌管著大清的生死大權。
慈禧多次扮成觀世音
說是太監李蓮英自己的個人行為,我倒是覺得是慈禧暗中授意之計,面對朝中大臣們極力反對,為了再一次掌握大清政權,只好出此下策。
以上即是慈禧老佛爺這個稱呼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