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以叫他導演,也可以稱他為金牌監製。
2
回覆列表
  • 1 # 雨天論娛樂

    陳可辛導演是一個注重質量而無所謂產量的好導演。縱觀這些年他所導演的電影,幾乎沒有爛片,每一部都非常的不錯。

    陳可辛善於發掘演員的潛質。有人說,陳可辛導演是專門只要影帝。這麼說也沒有任何毛病。他把黎明拍成了影帝,把李連杰拍成了演技派,把曾志偉拍成了人們喜愛的暖男,甚至用一部《親愛的》讓觀眾不再刻板的認為趙薇只是小燕子,用一部《中國合夥人》讓觀眾認識了黃曉明的演技。

    儘管人們都在表揚陳可辛的導演能力,讚揚他培養演員的功力,可是陳導卻總是認為自己並不擅長調教演員。她認為自己最好的能力就是陪演員聊天。

    作為一個“三金”導演,陳可辛導演的作品並不多。入行將近三十年,卻只有十多部作品。不過,他監製的電影卻不少,有大概三十餘部。作為監製,他也是相當的優質。有人說,陳可辛的監製水平高於導演能力。

  • 2 # 熊貓叔

    與很多大導演不一樣,陳可辛看重票房,但也同樣注重口碑。他監製的《七月與安生》,包攬許多獎項。不但捧紅周冬雨、馬思純,也令香港新晉導演曾國祥在圈內一炮而紅。

    你可能會說功勞是導演的,但是你要知道,曾國祥其實是他看完小說後拉來做導演的,主要負責人其實是陳可辛。

    陳可辛也被圈內人稱為影帝影后製造機。曾志偉、黎明、袁詠儀都是在他的手下封帝封后。

    對於捧出了那麼多影帝影后,陳可辛表示我其實調教演員沒有什麼方法,就是愛和他們不斷地聊天。

    此外,他還說過自己的劇本從來不牽制演員,而是跟著演員走可以為他們調整。

    這句話平平無奇,其實是需要極大的導演功力來做支撐的。

    說句和內容不沾邊的話。

  • 3 # 曾狄影畫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流行華僑歸國,有一位叫陳銅民的泰國年輕人回到北京念電影,後來他輾轉到了香港。

    他結婚了,和妻子一起搬過好多次家。1962年,在這個漂泊的家庭裡,誕生了一個男孩,陳銅民給他取名叫陳可辛。

    70年代,一直夢想做導演的陳銅民咬牙離開電影公司,在外獨立製片,資金缺乏,兒子陳可辛成了他幾部電影的童星。

    在陳可辛十二歲時候,陳銅民事業越做越不如意,決定舉家搬遷泰國,陳可辛無法接受。向父母表明自己是香港人,不願同去,結果抗議無效,陳可辛之後便用行動來“反抗”——在泰國六年他只讀國際學校,一到暑假就跑回香港。至今,他只會說泰文,不會寫不會看。

    最終,他跑到了片開始做起翻譯, 後來做導演,一直到了今天。

    奧斯卡公佈了2017年的華人評委,在導演組裡陳可辛和杜琪峰成為唯一的兩位華裔導演。

    陳可辛的電影曾先森講得並不少,在他的世界裡他或許也只有電影了。兩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兩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評委就是對他執教能力的最大褒獎。和杜琪峰至今在任何場合還是廣東話為主的偏執不同,陳可辛在多元的文化中汲取了自己的導演養分。他是科班的精英代表,卻能拍出細膩的個體感情。

    而他自己的感情,卻非常的簡單。30好多歲沒有談過一次戀愛,後來在片場見到吳君如,拍了拖結了婚,生了女兒,繼續拍電影。在遇見吳君如之前,陳可辛30多年的人生裡沒有愛情,只有片場和電影院。

    1998年10月,吳君如憑著《洪興十三妹》贏得3料影后,而他的《甜蜜蜜》也奪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陳可辛跟吳君如舉起酒杯說﹕“我平時不怎麼喝酒,也不太愛講話,但和你在一起,我竟變得滔滔不絕,我想我已經愛上你了。”

    接受訪問,他說他不會拍愛情。但是,他電影裡的愛情卻常常讓人肝腸寸斷,處女作兩個心懷夢想的年輕人譚詠麟和曾志偉遭遇著人生的失敗,卻愛上了了同一個女人張曼玉。自卑的他看著心愛的女人和兄弟在一起,卻最終死在那片漂泊的海上。陳可辛用一句心酸的臺詞闡述出這部電影的深刻“我這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愛上了大海,它讓我不能腳踏實地。”

    陳可辛和父母

    《甜蜜蜜》裡兩個北京來的年輕人的愛情故事簡單純粹。改革開放初期,黎明來到香港討生活,期望有天掙到大錢把小婷接來與之風風光光地成婚,沒料想日子會比想象中的難熬許多。 他在快餐店與同樣從大陸到港討生活但避諱談自己身份的張曼玉結識後,因為共同喜愛鄧麗君,兩人人在異鄉的孤獨都有了某種程度的緩解,並在交往的過程中生出了真愛,可是世事難料,兩人最終無奈分手。他說“有些愛,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

    最不會拍攝愛情的他,拍出來的都是感人至深的愛情。在陳可辛的很多電影裡也多次出現身份認可,在《投名狀》裡的李連杰悲壯的淚水

    在《如果愛》裡的周迅

    在兩個男人之間選擇了愛情和事業。而這樣的男人這樣的女人在選擇面前的感性表現,總是陳可辛最擅長拿捏的。這部他進軍內地的試水之作,居然拿到了大大小小29個獎項。這樣的內地港臺通吃的情況,在香港地區的導演裡非常少見。而陳可辛做到了。多年後他還拍出了完全內地班底的《親愛的》

    《中國合夥人》

    無論題材,無論型別,也無關地域,在陳可辛的電影裡,你看到的是真誠的感情和牢靠的人物關係,而這兩點恰恰是一部電影最為重要的地方。

    他和杜琪峰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他更加柔和。但現在的入圍導演組,至少證明他們都在國際上的執導認可。杜琪峰是火,熱烈,男人,槍戰和浪漫。陳可辛是水,細膩,真誠,舒緩而滋潤。 在曾先森的固有思維裡,杜琪峰是一個堅持,不妥協的導演,他拍的香港警匪世界,打到法國,拍出了《復仇》。在內地的一次又一次愛情片的試水,在曾先森看來並不是他的本意,他想拍的還是《三人行》這樣的東西。可是陳可辛不是!陳可辛樂於妥協,樂於和不同的人劇組工作做一件事。他的型別很多,他甚至沒有一部和外國的合拍片,但是今天的他成為了奧斯卡的評委。這個從小漂泊無依、謹慎少言的男人,站到了奧斯卡評委的位置上,他依然是那麼深情,那麼細膩。

  • 4 # 麥克瘋說電影

    陳可辛導演是正規科班出身的電影人(曾於美國格蘭岱爾學院修讀電影理論),他踏入電影圈,是從吳宇森執導的《英雄無淚》開始的,因為童年時在泰國生活,所以他還兼任了吳宇森的泰文翻譯工作。

    進入影壇初期,他沒有急於做導演,而是聽從父親陳銅民的建議,從電影監製開始做起。80年代,他為《堂口故事》,《肝膽相照》,《神行太保》,《壯志豪情》等多部電影擔任製片工作,後來他受因拍《龍兄虎弟》而結識的曾志偉之邀,監製了由柯受良執導的動作喜劇片《咖哩辣椒》,兩人的交情也就此更深了一步,同年在曾志偉促成之下,陳可辛也開始著手準備他的一部導演作品《雙城故事》(本片讓曾志偉在次年金像獎上擊敗《跛豪》呂良偉斬獲影帝),影片公映之後,陳可辛也就此一舉成名。

    因為這部電影,讓曾志偉和陳可辛產生了走在一起創辦電影公司的想法,於是同年,由曾志偉和鍾珍出資,陳可辛以導演費記賬參與股份的ufo電影公司便正式成立,其電影風格走的多是小資和中產階級情調的人文主義路線,這在當時金錢味兒極濃的香港影壇,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有人說,陳可辛的成功史,幾乎可以等於ufo的成功史。之所以這麼評價和形容,是因為陳可辛曾用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佳片,為公司,為自己積累了難以計數的輝煌和榮耀(當然,也不能就此抹殺掉曾志偉,李志毅,張之亮,陳德森和阮世生等人為ufo立下的汗馬功勞)。

    陳可辛的電影作品,既有溫情,懷舊元素,又有對現代情感,社會問題以及大時代的描繪,細膩但不拖沓,有趣而又深刻。像《風塵三俠》和《金枝玉葉》,被譽為是重新定義了港產愛情電影的格局,也讓陳可辛連續兩年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獎”,而1996年的那部《甜蜜蜜》,更是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中一舉奪得九項大獎。1993年的《新難兄難弟》,至今仍被認為是港產懷舊主義電影裡一部無法繞開的經典之作。

    陳可辛的大多數電影作品雖然文藝氣息很濃,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一部電影不能沒有明星效應,不能沒有商業屬性和娛樂價值。與陳可辛合作過的大牌明星可以說多不勝數,有張國榮,張學友,黎明,張曼玉,梁朝偉,梁家輝,袁詠儀,劉嘉玲,金城武等等等等。這麼多巨星願意加盟陳可辛的電影,原因只有一個,陳可辛很會處理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係,從不會干涉演員怎麼演,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既能賺錢,也能賺口碑。

    90年代末,ufo因故導致電影製作停產,但與此同時,陳可辛卻得到了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賞識,回到泰國拍了部《情書》。當然,陳可辛並沒有決計一心要往好萊塢發展,而是把這次拍片當做提升自己眼界的大好機會,後來,他再次回到香港,從泰國等地找來投資,籌劃製作了《晚娘》,《三更》和《見鬼》等等,拓展了港片的題材。後來,他又與趙良駿合力打造了《金雞》系列,也被稱為是比《無間道》更早的港片救市之作。

    隨著合拍片成為大趨勢,陳可辛積極北上,透過多年來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察以及內地觀眾審美口味的潛心研究,一步步成為對”合拍片適應能力最強的香港導演”和”無文化地域差異導演”。從2005年的歌舞片《如果·愛》到2014年聚焦被拐賣兒童的《親愛的》,陳可辛已經完全摘去了”香港導演”的標籤(或者說讓人忘了他是來自香港的導演),將自己以前對人文關懷的崇尚與追求,完美融入到了”大華語電影”的範疇。

    當然,陳可辛也並不是什麼”神”,像他分別擔任導演和監製的《武俠》和《血滴子》,就有很多觀眾並不喜歡。陳可辛曾說,他對傳統的古裝武俠片模式很抗拒,所以一直遵循寫實原則,所以他的武俠片裡的江湖,是他心中的江湖,有人支援,就一定有人反對。或許他一直以來都沒有變過,只是我們變了。

    不管怎樣,陳可辛在華語影壇的成就和貢獻,決定了他會繼續輝煌下去,他至今仍然是中國可以排進前五甲的金牌電影監製,再加上去年又成為奧斯卡評委之一,就一個字——服。筆者曾有幸與陳導演做過交流,感覺他是一個對電影行業無比熱愛的知識分子和大頑童,只要談起電影,他可以滔滔不絕,還有陳可辛這樣的導演在華語影壇中堅守,觀眾也應該增加幾分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們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