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環球網
-
2 # 文韜武略64
十七世紀未葉,也就是一七八九年在法國巴士底監獄爆發一場革命,從此掀起法國革命的浪潮,那就是推翻君主專制體制。一七九二年八月,也就是號稱八月起義勝利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二年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臺。法國大革命就是一個雄雄燃燒的火種全遍歐洲大地,許多國家在不動兵刃的情況下費除君主制度。英國一個古老的君主制國家,家族血脈影響著整個歐洲,在法國大革命中,英國君主甚至有過幫助法國的念頭,趁此染指法國命運但在歷史上英法始終不和互相矛盾很深,最終沒有伸手相助,等法國革命勝利為時已晚。隨著工業化革命到來,君主制已經不能再支配人民的思想,英國想成為歐洲霸主的思想也徹底滅亡,保守的英華人最終保留君主的形式成為聯邦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十八世紀的到來,歐洲大部都成為資本主義國,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君主制已徹底告別了歐洲大陸,雖然有些國家還保留君主地位,但是隻有象徵意義並無實權。
-
3 # 湘平古珍郵館
回答此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法國大革命對法國及世界的意義吧。
法國大革命具有世界意義,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資產階級革命,它不但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還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
拿破崙早期戰爭又捍衛和發展了大革命的成果,進一步打擊了歐洲封建主的統治。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徹底性為此後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開闢的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歷史潮流。
發生在十八世紀未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一樣,是改變世界的二件大事,都是法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二強國,挑戰當時世界第一強國英國而存在的標誌性事件。
眼見自已世界第一強國位置受到挑戰,如果讓拿破崙再一統歐洲大陸,法國將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為此,英國先後組織了七次反法同盟軍,直至把拿破崙流放到荒涼的聖赫勒拿島上。有人說拿破崙是敗在沙俄上的觀點是錯的,當時沙俄根本不是拿破崙對手,如果沒有英國組織七次反法同盟軍,歐洲大陸肯定早被拿破崙統一了。
以上是聖赫勒拿島郵票,因為拿破崙,讓世人記住了這個大洋深處的孤島。以上的法國大革命系列郵票,它是世界早期最珍稀系列郵票之一,本館收藏達五百枚之多,是亞洲收藏此係列郵票最多的。
-
4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法國大革命期間,英國成為堅定的反對者是有多種原因的。
首先英國認為君主制是穩定的政體英國雖然是世界上最早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但是英國成為共和制的事件非常短,很快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以後英國有回到君主制,只不過光榮革命後英國君主制是確定了議會權力的前提下君主制,是資產階級和封建階級互相妥協的結果,但是英華人認為君主制能夠保持英國的長期穩定。
英國光榮革命實際上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妥協
而當美國雖然在1776年實現獨立之後實行了總統共和制,但是美國的影響力對於當時的歐洲影響十分有限,在當時歐洲主要國家中都是君主制度,比如奧匈帝國、普魯士王國,撒丁王國,沙皇俄國、西班牙、葡萄牙等等都是君主制國家,並且歐洲有一整套維護封建君主制度的秩序,而法國大革命以後,瘋狂的革命熱情讓法華人攻陷巴士底獄,處死了法王路易十六,建立民主共和國,在歐洲大陸上建立起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經濟體系,後來即使拿破崙篡權成功,建立法蘭西帝國,仍舊在使這樣維持這樣的一套體系,這樣對歐洲各更封建君主國的打擊極大,各國都怕被這樣的革命風暴所需卷,而且各國的王室都著密切的姻親關係,於是憤憤對法國進行干預。
法國大革命中處死路易十六
依託強大的海軍和一道海峽,法國始終無法徹底擊敗英國從法國大革命開始到最後拿破崙被流亡的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的十餘年間,歐洲各國共組建八次反法同盟,其中英國是主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之所以英國是堅定而積極的反對法國,並不是英國陸軍的善戰,反而是由於英國海軍的強大和英吉利海峽的庇佑。
反法同盟與法軍交戰中,法國幾乎打敗過敢於挑戰法國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等等,但是卻沒有徹底打敗過英國,因為英國參與Continental戰爭,一旦戰爭失利就退回英倫三島的本土,面對英國海軍和英吉利海峽,拿破崙也只能是望洋興嘆,129年以後,另一個歐洲大陸的王者希特勒也同樣面對海峽對面的英國無從下手。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無法越過英吉利海峽
拿破崙也試圖挑戰英國海軍,跨海登陸征服英國,並組織法國與被政府國家的聯合艦隊,但是在法國聯合艦隊與英國皇家海軍的決定性戰役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法國聯合艦隊全軍覆沒,拿破崙徹底喪失了跨海征服英國的機會,而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司令納爾遜也在此次海戰中陣亡,成為英國海軍史上的豐碑。
法華人與八次反法同盟的戰爭,只有在第七次和第八次是法軍的完全失利,但是僅僅這兩次實力,就讓拿破崙萬劫不復。
英法特拉法爾加海戰
英國的歐洲均勢政策,也是英國在大革命期間堅定反對法國的重要原因由於英國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天然地緣政治形勢,決定了英國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歐洲陸權國家,但是英國依靠自身優勢,建立起強大的海軍,維持海外大面積的殖民地,成為世界最強的海權國家。而英國長期的歐洲政策,就是均勢政策,它決不允許歐洲出現特別強大能夠挑戰它霸主地位的國家。
而法國大革命以後,實踐了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拿破崙時期又頒佈了《拿破崙法典》。資本主義制度在法國完整的確立,同時炮兵出身的拿破崙又建立起歐洲最強的陸軍,橫掃Continental各國,將法國的國力和影響力發展空前絕後的水平,不斷挑戰者英國的強國地位,這在英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於是英國就不遺餘力的組織反法同盟,處心積慮的擊敗法國。
拿破崙帝國的崛起破壞了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
結語:當然了法國海軍上和英國的巨大差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的失敗帶來的巨大損耗,法國樹敵太多造成的反對勢力太強大等等,而且拿破崙過分的相信軍事手段,窮兵黷武都是的法國最終失敗,的眾多原因之一。
而英國透過擊敗法國,徹底確立世界霸主地位,並將這樣的地位維持了200多年。
-
5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朋友邀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歐洲國家多次組織反法同盟企圖鎮壓法國大革命,已經身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卻與歐洲封建大國一道共同反對法國,而且是最堅定的反法國家。英國這樣做一是考慮到自己國家的安全利益,二是要維護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世界霸權。法國當時是歐洲大陸君主專制最強、人口最多的大國,如果法國大革命完全取得勝利、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封建勢力肯定會受到毀滅性打擊,到時候法國會利用自己控制的歐洲大陸的豐富資源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法國的綜合國力肯定會大大提高,屆時法國肯定會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與英國展開激烈鬥爭。為了防止法國強大後威脅到自己的世界霸權地位,英國希望法國大革命失敗,這樣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國家會繼續保持封建狀態而無力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地位。英國支援反法同盟國家,還有利於英國工業產品向歐洲大陸傾銷,卻不利於歐洲大陸國家本土的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樣歐洲大陸國家在國際競爭中想戰勝英國就變得十分困難了。
數百年來,英國一直不希望歐洲大陸出現一個能基本上統一整個Continental的強國,它往往透過推行勢力均衡政策來防止歐洲產生這樣的強國。法國大革命的飛速發展和拿破崙的異軍突起打破了歐洲原來相對平衡的格局,為了鞏固大革命成果,拿破崙在法國革命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開始對英國用兵,使英國的國家安全受到了直接威脅。由於英國海外殖民地廣闊,英國軍隊廣泛分佈於各殖民地,很難集中力量保衛本土打退拿破崙的進攻。為確保本土不受到法國攻擊,英國必須聯合歐洲大陸上的封建大國扼殺法國大革命。同時,英國參加反法同盟還可以起到多交朋友少樹立敵人的目的,也有利於英國工商業資本向歐洲大陸滲透以獲取鉅額利益。
回覆列表
英國反對法國大革命時有原因的,英國在歐洲倡導勢力均衡的政策,哪個國家強,英國就聯合其它強國一起打壓對方,哪個國家弱英國就扶植它。透過對歐洲各國的相互制衡對峙來削弱各國,已到達英國稱霸歐洲的目的!法國大革命假如成功,法國的實力大大超過英國,甚至英國和德國加在一起的實力可以都比不上法國。這不符合英國的政策,還會威脅到英國在歐洲領頭羊的地位!英法兩國本來就多有恩怨。英法兩國為了爭奪海上霸權,發生過戰爭,法國戰敗,損失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英國成為了海上霸主。法國為了報仇,在美國鬧獨立的時候,法國給予了美國大量的援助,還派遣軍隊幫助美國和英國作戰。
其實英國在一戰的時候就對法國下過黑手,一戰後,法國佔領德國非常重要的魯爾工業區,英國害怕法國的到德國先進的工業技術以後,會對英國造成威脅,所以就聯合美國對法國施壓迫使法國撤軍!
重點來了,法國大革命中,法華人把法國國王和王后送上了斷頭臺,廢除了封建制度。法國革命者的行為在整個歐洲大陸引起了恐慌和激烈反應。法國國王和王后的的結果和大革命對封建制度的衝擊引起了歐洲各國王室極大的恐懼和仇恨。資產階級對王室貴族的殘酷打擊,讓各國君主生怕這種革命會引發連鎖反應,在本國發生,破壞各國的現行社會制度。英國雖然也經過了革命,但是它保留了貴族和皇室。英國怕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傳入英國,導致英國現行政策崩潰。所以為了打壓法國大革命,英國和歐洲各國達成了統一戰線,成立了反法同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它很清楚革命成功的後果。英國在革命之後變得強大,所以知道大革命影響力,為了不讓法國變得強大,所以英國要對法國大革命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