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行偃1

    答:未經田某人同意,我擅自把這問題改一下:趙雲為什麼離開了公孫瓚!

    劉虞是幹什麼的?他和劉備相比可以說是根紅苗正的漢室宗親,他是正宗的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弟弟劉強的後代,他可不是什麼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我曾經說過,劉虞的為人那是無限的好!!!好到什麼程度?187年幽州地區發生大規模叛亂,張純、張舉等叛亂分子與烏桓人勾結攻打北京,燒燬城郭,虜略百姓,屠殺朝廷命官,稱王稱霸。漢靈帝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到北京後,並不是強化軍隊攻打叛軍,反而精簡軍隊?發展經濟,開放自由市場,鼓勵老百姓種糧種菜,歡迎烏桓人民來幽州做生意,對叛軍,除張純、張舉之外,既往不咎!就這一下子,等於什麼仗都沒打叛亂平了!張純、張舉的頭像張飛的頭一樣被他手下的人送給了劉虞。皇上高興!升官,快升,讓他當太尉,封容丘侯,劉虞堅決推辭,不但推辭還推薦趙謨、劉焉(劉璋他爸爸)黃琬、羊續(羊祜他爺爺)擔任此職,皇上一概不許,就是你!劉虞就是這麼個人,那口碑就不用說了……從上到下、從老到幼、從裡到外、從前到後,提起劉虞全都是!能碼多少個,就有多少個!施仁政真可謂“仁者無敵”!

    190年,公孫瓚奉命討伐烏桓,就歸劉虞管,成了公孫瓚的頂頭上司,191冬,公孫瓚與袁紹大戰磐河之界橋時,趙雲(176年出生,時年15歲)慕名(應該是劉虞的名)前來投奔,公孫瓚被攆得狼狽不堪命懸一線,恰巧與騎兵趙雲引著公孫瓚慘敗的騎兵部隊相遇,差點就殺了在後面的追兵袁紹,因為都不認識袁紹,田豐讓袁紹躲到磚縫裡,才使袁紹活著回去了,磐河大戰雙方損失都差不多……公孫瓚就問趙雲,你們冀州人都去投袁紹了,你怎麼回事?趙雲說:“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我們疏遠袁紹而追隨你”。

    公孫瓚的良好的口碑一大半都是藉著劉虞豎立的,他和劉虞比,就是小人一個!公孫瓚討伐烏桓時放任部下侵擾民眾,劉虞對其相當不滿。同年,袁紹、韓馥及太行山以東的地方官吏共同推舉劉虞為皇上!劉虞當然不肯,由於皇上當時被董卓控制,便偷偷地派人聯絡劉虞來救,劉虞派出幾千騎兵赴袁術處,公孫瓚本來是不讓劉虞派兵的,後來發現劉虞不聽他的,他便秘密的告訴袁術扣下這些彌足珍貴的騎兵,導致劉虞在討伐公孫瓚時捉襟見肘;公孫瓚越發驕橫,公然搶了劉虞準備賞賜給遊牧民族的東西(沒有記載是否包含烏桓),劉虞大怒!翻天了,我控制不了你了?打!193年,劉虞攻打公孫瓚,反目成仇。成也是仁 敗也是仁,劉虞打公孫瓚應該是不成問題,公孫瓚當時主力也不在身邊,但是,劉虞下令不許損害民眾的房子、不許騷擾百姓、不許焚燒城池!公孫瓚下令“順風縱火,趁勢突襲”?於是,劉虞大敗,被捉!公孫瓚借欽差大臣之手殺害了劉虞……可了不得了,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趙雲以兄亡為藉口,立即離開了公孫瓚!

    195年,劉虞的部下鮮于輔、齊周、鮮于銀、閻柔(全部都是烏桓等等少數民族英雄)斬殺公孫瓚24000人!此時,趙雲已經離開公孫瓚兩年了。199年公孫瓚兵敗自焚。離開公孫瓚7年後,200年趙雲再次出馬在鄴城參加了袁紹的部隊,與劉備一起奮戰……

    這就是劉虞與公孫瓚在對待烏桓的態度上迥然不同的結果,也是趙雲為什麼追隨公孫瓚和離開公孫瓚的主要原因。

  • 2 # 愚之我所願

    這個問題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都有記載,這裡不再贅述,不過根據這兩本書還有曹魏西晉時期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態度來看,劉虞和公孫瓚同為漢族,當時的民族觀念應該沒有多少差別,都是排斥和防範,那麼再來看劉虞因為是皇室更是州刺史州牧級別的官員,他的高度和眼界跟公孫瓚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劉虞要維護漢王朝的統治,經歷過黃巾起義,他很清楚軍隊的重要還有那些非劉氏軍閥割據的蠢蠢欲動,所以他不可能把有限的兵卒用在對外族的征戰,而公孫瓚的心思就不那麼簡單了,討伐過董卓參加過會盟的人,看到袁氏兄弟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還有漢室的衰弱,沒有幾個人不會被誘惑到的,再者公孫瓚時期渤海袁紹勢力在冀州已經很大了,況且兗州還有曹操,這些地方輪不到他來染指,所以兩個兩個人的出身還有所處的時間決定他們對外族政策的不同。

  • 3 # 幸而生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外族趁中原內亂侵襲大漢。異族內部只要草原水草不豐 就任意南下牧馬,大肆劫掠。

    公孫瓚自幼長於幽州多知多見異族惡行,自從有了機遇掌兵之後 便行鐵血手段,凡異族之人盡戮之!因公孫瓚喜白馬便組建白馬義從,到後來異族聞白馬而望風!

    劉虞乃正宗皇室宗親,熟知孔孟之道多以儒術持政 自至幽州多行仁政對外族多以吸納為主。

    但不得不說一句 若沒有公孫瓚的鐵血手段讓異族膽寒,劉虞的仁政或許只會讓異族之人覺得漢人軟弱好欺。但話又說過來了 除非把異族屠戮一光 要不然一味的鐵血只會讓異族更加的變本加厲!只可惜兩位因政見不合不能與相融,而至必有一殤。 要不然雙管齊下也許在那亂世還有可能有一個安定的北方也說不定呢!

  • 4 # 曉評三國

    劉虞和公孫瓚對外族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甚至是對立的。劉虞是宗室,他思考的方向是如何為朝廷穩定一方,他想的不是武力,而是儘量不用武力,只要他們願意臣服漢朝就行了。所以劉虞對外族也是不恩施德,儘量不多殺,但是劉虞也保持了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他的做法主要還是自己硬的起來,既能打又能撫。公孫瓚則不同,他主張用純粹的軍事手段打擊外族,迫使他們臣服。他也用實際行動嚴厲打擊了外族,使得他們見識了公孫瓚的厲害,從而害怕他。後來劉虞和公孫瓚發生了衝突,公孫瓚消滅了劉虞。

  • 5 # 大飛熊騎士

    劉虞和公孫瓚這兩個人一文一武,一柔一剛,都威震邊塞,守護了東漢的邊疆。可惜沒能徹底解決邊患,因為幾個因素。第一,這兩人柔者太柔,剛者太剛,柔者無法把漢化徹底,剛者更無法打殘戎狄。第二,兩個人意見相佐,矛盾重重,最終積怨難返。第三,兩人只是被動的短暫形成過合力。第四,朝廷衰弱,導致黃巾軍狼煙四起,嚴重削弱了東漢國力。這個大背景,劉虞和公孫瓚都是無能為力的。

    劉虞是根正苗紅的宗室,他在黃巾起義前,就當過幽州刺史,使用懷柔政策,功效顯著,鮮卑,烏桓,夫餘等民族都臣服納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漢化。但是,這種良好的形勢,隨著劉虞一走,就改變了。北方的6狄又開始寇略漢地,甚至中山國張純勾結了烏桓國主丘力居造反,此時在活躍在邊關的是“鷹派”公孫瓚。公孫瓚驍勇善戰,更是有一支漢軍突騎,包括趙雲的“白馬從義”軍,一度打得鮮卑,烏桓等膽戰心驚,張純也被打得大敗而逃。但是,遊牧民族有機動性的優勢,大不了繞開公孫瓚鎮守的地方,青幽徐冀,四處隨機搶奪,公孫瓚也沒辦法了。於是,朝廷重新讓劉虞擔任幽州刺史,劉虞早在邊關有人脈和威望,於是派使者對烏桓等首領曉以利害,很快解決了叛亂。

    《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丘力居等人知道劉虞到來,十分高興,相繼歸服回部。這讓公孫瓚很不爽,他辛辛苦苦和這些遊牧騎兵作戰,到頭來,還不如劉虞和幾個使者。其實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公孫瓚這個鷹派來硬的,堅決打擊,這些戎狄會那麼快對劉虞服軟?吃飽肚子,滿足慾望,總比仁義道德實用吧?所以,這一次成功威服丘力居等人,讓張純等梟首,根源是劉虞和公孫瓚在被動形成一種“剛柔並濟”的合力,是形勢的使然,而非他二人主動配合。但是,公孫瓚可不會這麼想,他認為功勞被劉虞搶走了,所以對劉虞眼紅,有意見。這也成為二人日後同歸於盡的開始。

    (紅圈只表達袁紹,劉虞,公孫瓚的大概位置,不代表精確的疆域領土)

    公孫瓚雖然早年跟過盧植學習,卻是出了名的猛將。所以,公孫瓚更多是武夫性格,比較暴烈,軍紀也差,這讓作為上司的幽州刺史劉虞很不滿。特別是這期間,他們短暫的合力讓北方邊疆安定,他們的風格迥異就凸顯出來了,加上國內的動亂又起,也加劇了兩人的矛盾。二袁爭霸期間,袁紹和劉虞關係好,甚至一度要擁護劉虞為帝。而袁術和公孫瓚形成了聯盟,隨後,公孫瓚和袁紹作戰,不過卻被打敗。一向英明,懷柔的劉虞,此時估計錯誤,以為公孫瓚打敗了,就可以消滅了,絕了後患。於是,不顧從事程緒勸誡,進攻公孫瓚。結果,劉虞計程車兵不習戰,哪裡是公孫瓚的對手?反被公孫瓚俘虜殺害。然而,公孫瓚也因為殺了劉虞,被袁紹和劉虞舊部,以及戎狄軍隊聯軍,一起滅了。

    所以,劉虞和公孫瓚的邊關策略是兩個極端,如果能形成長期合作,也許也沒有了日後的“五胡亂華”,當然只是一種猜想。因為,他們受限於性格,時代背景等等,所以,遠遠沒有把“剛柔並濟”,邊打擊邊漢化的邊關策略,發揮得淋漓盡致。

  • 6 # 君山話史

    對待烏桓,劉虞主張撫,公孫瓚主張剿。

    烏桓是北方重要的遊牧民族,在東漢時期,時降時反,成為大漢帝國邊疆的不穩定的因素。公孫瓚是東漢末年鎮守邊關的一員名將,他曾與烏桓大戰於遼西管子城。在烏桓的猛攻下,公孫瓚堅守城池二百餘日,最終糧食耗盡,宰馬匹為食,馬匹殺盡,煮弩楯為食。最後連皮革也吃完了,公孫瓚才下令突圍。

    管子城之戰,公孫瓚雖敗猶榮,戰後朝廷升遷他為降虜校尉。公孫瓚是東漢帝國邊塞最出色的將領之一,在他鎮守遼西時,威震邊關。每當有鮮卑或烏桓騎兵入侵邊塞,他都一馬當先,衝鋒陷陣,視鮮卑、烏桓如仇敵。東漢帝國雖然內憂外患,北方邊境卻沒有遭遇異族的大規模破壞,此公孫瓚之功也。

    公孫瓚雖然驍勇善戰,卻有弱點。他是一個很好的將領,卻不是很好的政治家。劉虞接任幽州牧後,成了公孫瓚的頂頭上司。當時幽州的經濟已面臨崩潰,劉虞到任後,親歷親為,勸農桑,促經濟,在他看來,民生遠比對外戰爭來得重要。作為武將,公孫瓚卻不理會什麼民生政治,他只知道要往上爬,就得不斷地建立戰功。他把打擊烏桓部落作為首要任務,立志要掃滅烏桓。幽州牧劉虞卻認為把全州財力投入對外戰爭,百姓勢必飢寒交迫,因而力主以懷柔手段招撫烏桓。

    劉虞要懷柔,公孫瓚要打仗,兩人的立場完全不同。由於劉虞政績卓著,威望很高,烏桓許多部落前來歸降。這下子公孫瓚更憤怒了,他暗地裡派人截殺烏桓使臣,破壞懷柔政策。劉虞對公孫瓚漸成勢不兩立之勢,最終決裂,後來,劉虞被公孫瓚所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果樹病蟲害該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