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嫻妹談兵
-
2 # 龍一歐
蘇聯克格勃是世界最龐大的間諜組織,蒐集情報能力強,範圍廣,蒐集情報涵蓋各國的軍事,經濟,技術範圍,克格勃連日本的塑膠桶製造技術也偷,只要技術方面領先的,克格勃基本上都不會放過,由於情報能力強,絕大多數都會得手。西方的微電子技術領先蘇聯,是克格勃重點照顧的物件,所以蘇聯的微電子技術不會落後西方很多,西方一項先進技術剛面世不久後,不用很久,克格勃基本上就成功弄到手了。蘇聯微電子技術落後西方的地方在加工技術方面,由於微電子技術對工藝要求很高,克格勃把西方技術偷到手後,由於加工工藝水平跟不上,直接山寨不出來,只能修改降低加工工藝要求來適應蘇聯的加工製造水平,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比西方差些,但技術直接來自西方,就算差也不會差很多。蘇聯與西方關係改善後,克格勃編制大大減小了,蒐集情報能力也大幅下降,還由於需要顧及與西方的關係,很多間諜方面的事情不能再象以前那樣,可以毫無顧忌地幹,所以透過情報獲得的西方微電子技術來源巳經很少了,再加上國家經濟大幅下降,沒有能力繼續支援研製發展,生產的微電子產品由於比西方產品差,投放到市場沒銷路,資金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由於沒有找到新的資金來源支援繼續發展,蘇聯的微電子技術就開始被西方拋開了。
-
3 # 軍武資料庫
蘇聯的微電子技術本來就不弱的。只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是在以美國的電子技術作為一個標杆去衡量其他國家的電子技術。但要清楚的知道一點——任何技術的發展都可能會向不同方向前進,這樣就會有不同的科技分支。
之前在一個回答裡面提到過俄羅斯的高精尖武器晶片都是從哪裡來的。稍微說了下俄羅斯的電子技術。
其實在蘇聯時期他們的電子技術就不弱。暴出暖瓶大小的電子管……
但並不能說俄羅斯的電子技術差。
那麼首先要怎麼衡量一個國家的電子工業水平高低呢?有一個很顯著的指標,這個國家在數學上取得的成績到底有多大。所有的電子工業產品實際上都是數學應用的結果。一個國家如果在數學上很強,那麼這個國家的電子工業一定弱不了。
在二戰後全世界數學最強的國家是哪個?——蘇聯!甚至有觀點認為“數學是斯大林為蘇聯隱藏的最大秘密武器”。在斯大林時期蘇聯政府向數學家提供穩定的工作、收入、住房、汽車和食品等。但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絡”,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當中。如果與外華人接觸,就會以間諜罪進行處罰。斯大林逝世後,數學家們仍無需擔心生計、意識形態、人際關係、講課和論文等負擔,可以一心一意研究數學。蘇聯的40多座城市的秘密軍事研究所等地,培養出了近100萬名數學家。
要知道一名數學家在戰爭中的作用不亞於三個師的總兵力。現在大家熱衷於讓自己家的孩子學奧數,其實奧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照搬蘇聯50-60年代的數學教材。
哈哈W君是不是扯遠了?
說回電子技術吧,蘇聯的電子技術還是很務實的在冷戰時期蘇聯在準備打一場全球的核戰爭,對電子產品的要求就是穩定,能在核戰爭中生存。在這個前提下大部分電子產品是可以在攝氏300度的環境下穩定執行的,於是就大量使用了電子管。被人詬病電子技術落後的米格-25戰鬥機,後來被證實是在核打擊後唯一能繼續升空的戰鬥機。而蘇聯時期的電子管現在還有銷售,價格嘛炒得比金條還貴。
只不過這些電子管都用在發燒音響上面了,現代雷達系統的確不用。
其次說到積體電路,後面有答主在說數量的積體電路繼承了12000個元件,同期的美國486晶片集成了120萬個元件,這就是說蘇聯電子技術落後的又一個佐證。但同樣要注意的一點是486是一片數位電路,而集成了12000個元件的蘇聯積體電路那是類比電路。模擬積體電路的複雜度是數字積體電路的數萬倍。積體電路不能光看元件啊。
這裡有一個i7的處理器電路圖
大家可以看到電路的大部分都是一樣的,直接複製貼上就ok了。重複的四個核心、大面積的Cache佔據了晶片的絕大部分空間。而真正的電路設計實際上並不多。
所以甚至可以說蘇聯的微電子技術在實質上並沒有落後於西方。而有意思的是世界上大規模積體電路的爆發期是在90年代末期,美國從1994-1998年晶片技術才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為啥呢?蘇聯的解體後導致大約130多萬的蘇聯科學家移民到了美國。以至於到現在美國的很多一流大學中還有蘇聯幫的存在,把持著諸如凝聚態、尖端電子研究、空氣動力學研究的主流方向。這些人在蘇聯的研究結果實際上都甩了美國幾條街
推上的一張圖片,是不是能說明一個問題呢:
-
4 # 東斯坦因
蘇聯的微電子技術其實水平很高,只不過和美國比較確實略遜一籌。
筆者認為蘇聯在微電子技術上始終是處於追趕者的地位 ,從來都是落後於西方,甚至沒有持平過。而且80年代由於自身經濟問題還被越拉越遠!
蘇聯在微電子技術上落後西方,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蘇聯的基礎差,輸在了起跑線上
蘇聯是推翻沙俄建立的,雖然當時沙俄已經完成了基本的工業化,但是不可否認沙俄是所有帝國主義國家裡工業底子最差的。
沙俄時期教育非常落後,義務教育沒有普及,文盲率很高
十月革命及之後的蘇聯內戰又流失了很多科學家。
2.蘇聯在人才爭奪上處於下風
蘇聯在“人才引進”方面與美國相比處於下風。冷戰前,蘇聯有兩次大規模人才引進。
一次是,1929年西方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技術人員,他們被招聘到蘇聯工作。1932年,在蘇聯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919 人,技術人員10655人,分別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另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俘虜了很多納粹德國的科學技術專家。
美國幾乎不用去滿世界招攬人才,人才自己就往美國來。
二戰前,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德國猶太科學家,大規模移民美國。
二戰爆發後,和平、富饒、遠離戰爭的美國成了很多科技人才避難的目的地,特別是像法國這樣被德國佔領地區的人才
二戰後期,美國也想蘇聯一樣俘虜了很多納粹德國的科學技術專家。
總的來看,蘇聯在人才爭奪方面處於下風。
3.蘇聯缺少給力的盟友,在發展技術上盟友給不了蘇聯幫助
很多人都說,蘇聯微電子技術落後是由於他閉門造車的結果。可是認真思考一下,蘇聯的盟友有幾個給力的。
當時,蘇聯主要盟友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阿爾巴尼亞、民主德國、蒙古、北韓、越南、古巴。這些盟友看起來不少,可是除了民主德國還可給蘇聯以有限的幫助外。其他的盟友就沒有那種傳統的工業和科技強國(捷克斯洛伐克被二戰打爛了),就憑這些盟友薄弱的科學底子,蘇聯能得到什麼幫助,和他們交流能得到什麼心得!!!
再看看美國的盟友: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等都是老牌的工業與科技強國,能為美國微電子技術提供強有力的幫助。
可以這沒說,西方與蘇聯的微電子技術比拼,是整個西方合力對付蘇聯一個。蘇聯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也是很了不起了。
而為了與西方對抗,蘇聯不得不拼盡全力發展工業,最後由於產業發展的不平衡,轟然解體。讓人唏噓不已。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筆者將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
回覆列表
在蘇聯20世紀80年代中葉之前,蘇聯的微電子工業總體說來是要落後於美國3-5年的。但是這個差距其實不大,從8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的微電子工業在生產方面開始全面落後於美國。
其實要了解蘇聯微電子工業水平還是不難,90年代的文獻還是能找到的。
我不建議過分的貶低蘇聯的微電子工業,和美國比,3-5年的差距真的不差了。今天的中國微電子工業和美國的差距都不止3-5年。我舉個例子,intel的家用機CPU,在2009年時開始向32nm製程更新。而目前的龍芯3B-1500,32nm製程,2016年底問世,而且這玩意價格太貴了根本賣不出來。但是龍芯在衛星上一樣用著舒服,所以實際上啊,蘇聯應該說是微電子工業弱於美國,但是遠遠談不上垃圾。而且在冷戰時期,除了美國和他的親兒子日本,又有誰微電子工業敢說比蘇聯強的?
前蘇聯時期,蘇聯的微電子工業主要集中在東德,研究機構則比較分散,蘇聯國內有很多微電子相關的研究部門。蘇聯最早出口砷化鎵這種半導體材料,是在1968年,在當時蘇聯的砷化鎵產量已經比較大了。(這玩意量產很難,20世紀之前美蘇都只能小規模生產,新世紀之後中國首個砷化鎵量產工廠是在2016年完工開始投產的)
在80年代之前,蘇聯的微電子技術並不差。
這是70年代的文獻。
後來80年代蘇聯微電子產業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他上任是在1985年,而正是這一年開始,蘇聯的微電子工業開始走下坡路。
前蘇聯的微電子產品的生產地是東德。當時的東德在華約陣營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日本在北約的地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使得當時很多的華約國家產業崩壞,因為蘇聯是計劃經濟,一個華約國家的經濟構成彼此都不完整。當時的東德產業主要是微電子工業,以及少部分農業。
熟悉改革開放的人都知道,85年開始,中蘇關係正常化,當時的中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產自蘇聯的電子裝置,其中絕大多數又產自東德。
但是畢竟中國當時市場沒那麼大,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讓東德的很多微電子企業收不抵支,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東德經濟開始崩潰。然而東德是蘇聯最重要的微電子產品生產地。這也就是為什麼直到96年的時候,當時國內對蘇聯的微電子這塊技術水平的評價也很高的原因。因為微電子技術領域,蘇聯的研究機構主要設在本土,東德只是生產。研究機構的經費撥款直接是來源於中央的。但是後來解體之後這個就沒辦法了,研究機構連經費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