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請叫我宮某人

    劉邦在稱帝以後,他的手下面都,仗著自己的功勞十分傲慢自大,加上劉邦又十分擔心這些人會造反危險,自己子孫後代的地位,於是就開始來除掉異姓王

  • 2 # 香茗史館

    提到殺功臣,就不得不提到劉邦,那麼劉邦為何要殺這些功臣呢,事實上他們各有取死之道?西漢之初,被誅殺的功臣主要有燕王臧荼、潁川侯利幾、韓王韓信、趙相陳豨、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等,我們逐個分析一番,看看這些開國功臣到底有何“取死之道”。

    【注:以被殺時間排序】

    △漢高祖劉邦

    燕王臧荼:發動叛亂被殺

    準確來說,燕王臧荼其實並不算漢朝開國功臣,他原本是項羽滅秦後分封的“十八路諸侯”之一,在擊殺遼東王韓廣之後盤踞於東北。韓信滅代、趙之後,臧荼逐投降劉邦,並在垓下之戰後,擁立劉邦稱帝。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燕王臧荼的勢力一直相對較為獨立。

    △燕王臧荼

    關於燕王臧荼謀反之事,《史記》中僅有一句“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除此之外再無任何記載,無頭無腦令人難以捉摸。甚至連造反的時間都存在衝突,《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為高祖五年十月,然而《漢書·高帝紀》和《資治通鑑》記載的卻是七月,《漢書·異姓諸侯王表第一》中記載的則是九月。

    從臧荼的一貫表現來看,雖說是個擁有實權的武將,但卻重私利,毫無進取心,且政治頭腦簡單。這樣一個人,在天下已定的情況下無緣無故的造反,令人難以信服。而從西漢建立之後,劉邦的作風來看,我懷疑臧荼謀反,很可能源於劉邦對項羽舊部的清算,尤其是丁固之死。

    △丁固

    丁固本為項羽手下大將,劉邦卻以“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為由,將其殺死。而臧荼同樣為項羽舊部,卻為了自己私利而投靠了劉邦,極有可能受丁固之死的刺激,臧荼最終扯旗造反,但卻以失敗告終。

    潁川侯利幾:因謀反下落不明

    利幾與臧荼情形相似,他原本也是項羽舊部,卻在楚漢相爭時投靠了劉邦,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將其封為潁川侯。

    按照史料記載,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召見所有在冊的侯爵,利己卻認為劉邦這是想要除掉自己,不僅沒有前去拜見,反而在慌亂之下起兵造反,結果不到半年便被劉邦剿滅,最終下落不明,國除。

    從利己的出身和謀反的時間來看,他謀反的原因極有可能與臧荼一樣。在劉邦對項羽舊部清算的情況下,面對劉邦的召見,他也只能選擇起兵謀反。

    韓王韓信:勾結匈奴謀反被殺

    韓王信乃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將其封為韓王。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劉邦認為韓王信的封地北靠鞏縣、洛陽,南逼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於是將其封地遷至太原以北,建都晉陽,用來防備並抵抗匈奴。因匈奴經常來犯,在韓王信的請求下,劉邦又將其都城遷到了馬邑。

    同年秋,匈奴冒頓單于率兵包圍韓王信,韓王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求和,漢軍前來救援之後,由於韓王信多次私派使者,被認為有背叛漢朝之心,於是劉邦派人責備之。韓王信害怕被殺,於是和匈奴暗中勾結,起兵造反,並率軍攻打太原。

    △“白登之圍”示意圖

    由於事涉匈奴,加上隨後爆發的“白登之圍”,雖然漢軍多次擊敗韓王信的軍隊,但卻始終無法徹底平定。直到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韓王信再度和匈奴一起南侵,漢朝則以柴武帶兵前去迎戰,韓王信兵敗被殺。

    趙相陳豨:源於劉呂之爭,謀反被殺

    史料中,陳豨在漢朝建立之前的記載極少,但他卻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少有的兩次被封侯者,其第一次封侯發生在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之時,可見其戰功應該不小。而之所以其記載如此之少,應該與呂后的兄長呂澤有關。

    劉邦起兵反秦之後,呂后的哥哥呂澤也在山東單父發動了起義,雖一直配合劉邦爭奪天下,但卻始終是一支相對獨立的軍隊。在漢初功臣當中,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蟲達)、郭亭、郭蒙、朱軫等均與呂澤關係甚密。可以說,漢朝建立之後,呂氏集團在朝中的力量一點也不次於劉邦的豐沛系。

    戰爭時期,盟友的力量自然是越強大越好,然而漢朝建立之後,這股龐大的力量便威脅到了劉邦的統治。因此,瓦解呂氏集團的威脅,是劉邦自西漢建立之日起,便一直努力達成的心願。漢八年(前199年),呂氏集團的首腦人物呂澤,戰死在了平定韓王信叛亂的戰場上。呂澤之死,給了劉邦瓦解呂氏集團的機會,此後的易儲之事和陳豨叛亂皆因此事而起。

    △劉呂之爭由來已久

    《史記》中記載陳豨叛亂,乃是因韓信和韓王信麾下王黃、曼丘臣的先後蠱惑,以及門客不法之事的牽連,我認為這些只能稱得上導火索,其根本原因還是劉邦瓦解呂氏集團之舉,尤其是清除呂氏集團在軍中影響力,才是其造反的主要原因。

    淮陰侯韓信:私藏鍾離眜之事存疑,最終被呂后所殺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可以說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他卻成為了劉邦立國後第一個對付的功臣,在被封為楚王后不久,便被劉邦廢為了淮陰侯,而原因便是其私藏鍾離眜,意圖謀反。

    △淮陰侯韓信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而依據便是韓信私自藏匿項羽麾下大將鍾離眜。隨後,劉邦根據陳平的計策,以外出巡視為藉口,要各地諸侯到陳地相會,韓信於是殺了鍾離眜前去拜見,結果被擒,逐被廢為淮陰侯,遷居長安。

    不過,這裡有一個重大疑點,《史記》中鍾離眜前後死了兩次(漢五年九月和漢六年十月)。可見韓信謀反之事應該是子虛烏有,劉邦將其廢為淮陰侯應該還是出於防範之心,就像他先後兩次奪取韓信的兵權一樣。

    △韓信終被呂后所殺

    至於韓信最終被殺,我認為與劉邦應該沒有關係,因為遷居長安的韓信事實上已經對劉邦沒有了任何威脅。而且,呂后殺死韓信之時,劉邦正在率兵平叛,很難說與其有關。至於呂后處死韓信的原因,我認為同樣於劉呂之爭有關,因為韓信被殺的時間點太過蹊蹺,正好發生在儲君之爭的關鍵時期。

    梁王彭越:不服劉邦調遣,在呂后的建議下被殺

    秦末亂世之時,彭越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率兵歸順劉邦,被拜為魏相國,封建成侯,為劉邦贏得楚漢之爭立下赫赫戰功,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被封為梁王。

    漢八年(前199年),陳豨在代地發動叛亂,漢高祖劉邦親自率兵前去討伐,在到達邯鄲之後,劉邦向彭越徵兵。在陳豨和韓信的前車之鑑下,彭越也不免唇亡齒寒,於是便推脫有病,只是由手下將領率領著少量兵馬前去應付差事。

    對於彭越的舉動,劉邦很是生氣,於是派人前去責備彭越,彭越本打算親自前往謝罪,其部將扈輒卻說,“您去了就會被擒,不如就此起兵造反”。彭越雖然沒有起兵造反,但也沒有前去謝罪。後來,彭越的太僕向漢高祖劉邦告發,說彭越和扈輒陰謀反叛。

    劉邦接到舉報後,派使者出其不意的襲擊梁地,毫無準備的彭越就此被俘。不過,劉邦卻沒有殺他,只是將其廢為了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結果,彭越在路途中遇到呂后,向呂后哭訴說自己並沒有罪行,呂后表面答應為其求情,背地裡卻向劉邦說道,“彭王是豪壯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不如殺掉他”。

    於是,呂后便讓彭越的門客再度告發其陰謀造反,彭越就此被殺,並被滅族,國除。至於呂后為何要致彭越於死地,我懷疑和韓信之死有異曲同工之妙。

    淮南王黥布:恐懼之下意圖造反

    黥布原為項梁麾下將領,項梁死後成為項羽帳下將領,被項羽封為九江王,位列“秦末十八路諸侯”。彭城之戰後,在劉邦的反間計下,彭越投降劉邦,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淮南王。

    △淮南王黥布

    漢十一年(前196年),呂后先後殺死韓信和彭越,尤其是彭越被殺之後,還被呂后剁成了肉醬,並將肉醬打包分好,分別賞賜給了各地諸侯。淮南王英布看到之後,心中極度恐懼,便開始暗中派人部署、集結軍隊,準備謀反。

    後來,淮南王懷疑自己的愛妾和中大夫賁赫有不正當關係,便想要逮捕賁赫,結果賁赫逃到長安,向朝廷告發英布有造反跡象。

    英布叛亂之後,劉邦親自率兵討伐,英布作戰不利,只得和一百多殘兵逃至長江以南。結果在長沙哀王吳回(吳芮之孫)的誘騙下,與其來到了番陽,最終被殺死在民宅之中。

  • 3 # 一個人的歷史

    提到劉邦,很多人就會想到屠戮功臣,或者說和開國功臣們之間結下了“樑子”。事實上,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和劉邦結下“樑子”的人與能夠善始善終的人相比是極少數,且主要是項羽的舊部和劉邦在楚漢爭雄時的合夥人。事實上,大多數開國功臣和劉邦之間的關係並不緊張,反而是十分融洽的。連數次欲制劉邦於死地的雍齒也被劉邦封了侯爵,儘管是張良之謀,但也要劉邦有這份心胸才行。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張良、陳平、酈商、王陵、灌嬰等開國功臣並沒有和劉邦結下什麼“樑子”,反而都被委以重任。對於劉邦而言,只要能為我所控,就可以為我所用。而彭越、英布、韓王信等和劉邦結下“樑子”的人,大多和劉邦離心離德,從最開始就是因為要共同對抗項羽而聯合起來的合夥人而已。天下已定,這些人都是一方諸侯,看到劉邦成為天子,他們也動了染指天下的念頭,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對於這些見利忘義、逐利無德、反覆無常的人,如果姑息養奸,恐怕天下又會陷入動亂之中。至於韓信,他不是被劉邦所殺,而是死於呂后和蕭何之手。當時劉邦正在討伐陳豨,知道呂后在未央宮誅殺了韓信的訊息後,他的反應是既喜且憐,證明對於劉邦而言,聽聞這件事也很意外。

    帝王也是凡人不是聖人,不能用完人的標準去衡量,歷史不是讓我們來評價的,而是讓我們來感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PS遊戲用什麼引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