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習慣於隱身1

    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積壓自己的情緒,我總想著自己的情緒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

    但是現在我意識到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的情緒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反而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可以說情緒壓在我心裡真的十分難受,我想爆發出來,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去爆發出來。

    這種壓抑的情緒,我感覺從小就深深的埋在了我的心裡,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原本我是十分快樂,童年也十分的美好,但是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於家庭的原因去到縣城裡面上學,其實我到縣城裡面,這個環境是比較陌生的。

    學生看不起我也就罷了,老師也看不起我老師,在提問問題的時候我舉手,老師從來不讓我回答,就算是全班所有的同學都回答一遍,老師偏偏把我給隔開不讓我回答,我當時心裡真的是很難受,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

    我去找老師反映這個問題,老師給我的回答是:“你又不會回答什麼?”現在想想真的是感覺到很憤怒,自己想流淚,想找個地方偷偷摸摸的去哭泣。

    我還算是比較堅強,沒有哭泣也沒有自暴自棄,我是努力的學習,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但是這種情緒在我的心中慢慢的積累。

    我是追求快樂時光的,我感覺到那種單純自在的時光已經沒了,現在在我身邊環繞的是恐懼和鄙視。我也是透過我的努力,考取了我們縣的重點初中,在初中是努力學習考取了我們市裡的重點高中。雖然我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壓抑卻始終揮散不去。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了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發”,而我也一直沉默,我渴望我能夠一飛沖天,渴望爆發,也許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堆積了太多的心理包袱,真的想把自己的這種情緒爆發出去,想讓自己減輕一些。

    可是我不知道如何去爆發,雖然我自己一直在堅持的前進,不斷的去努力,我不願意讓別人看不起我,想要成為人上人,想要成為別人注目的焦點,我不想讓小時候的那種陰影在現在我的身上重現。

  • 2 # 孫滽思

    情緒,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有,情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面對情緒,我們就會存在情緒管理、情緒釋放、情緒宣洩、情緒積壓、情緒記憶、情緒智力、情緒與疾病、情緒與道德等等的問題。心理學裡面有一個門類就是情緒心理學,專門研究人的情緒的。我也是情緒心理學愛好者和研習者。

    你所說的情緒積壓,是我們的一個主觀感受。屬於情緒記憶和情緒智力的範疇。所有關於情緒性的場景、事件、體驗等統稱情緒記憶。如果要把所說的“為什麼”完全講清楚,講透徹,可能要寫一本書了。我想從生理機制、情緒分類、情緒表達等幾個方面,跟你簡單談談:

    情緒的生理機制

    James提出情緒外周學術之後,大量的實證研究探討了情緒的生理學基礎。情緒的產生是中樞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大腦合力運作的結果。尤其是大腦中的杏仁核、眶額皮層、海馬等,它們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MacLean認為,海馬結構是情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海馬結構的作用是關聯外感受和內感受性的輸入,產生有意識的情緒體驗。海馬結構與新皮層、端腦的聯絡有利於情緒體驗的功能。

    情緒分類

    情緒按照其是否有利於身心健康,分為正性、負性和中性情緒。快樂、愉悅、希望就屬於正性情緒,悲傷、抑鬱、焦慮、緊張就屬於負性情緒。

    很多情緒性的事件,我們往往記憶深刻,經久難忘。特別是負性情緒記憶。

    你所講的情緒積壓,我想應該是說的負性情緒記憶吧。

    情緒抑制的原因

    很顯然,情緒需要表達。情緒表達可以透過言語、肢體、圖案、音樂等方式予以表達和呈現。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需要抑制情緒的情境。這種抑制可能的原因是:

    1,違反社會基本道德文化和倫理準則;

    舉例: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不能夠頂撞父母;工作上,必須遵守工作紀律,不能肆無忌憚地喧鬧、爭吵;情感上,不能做出有違一夫一妻制的行為等。很多規則、文化的約束,會造成情緒的被動抑制。

    2、違反個人心理特徵和個人三觀;

    很多時候,如果發洩情緒,可能會造成個人形象的破壞,違背自我認知體系和價值觀,損害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便選擇壓抑或隱忍。個人的人格特徵與情緒表達也有非常大的關係,比如內向、懦弱等。

    情緒管理

    當情緒被抑制的次數多了,就很容易造成情緒(負性)積壓。情緒積壓,在缺乏深層安全感、個性脆弱、身心素質薄弱的個體身上經常發生。我的建議是:

    1,提高情緒的覺知力。

    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學會自我覺察,努力觀察自己的內心變化、觀察自己每時每刻閃現的念頭,觀察外部環境刺激的程度,觀察情緒的主觀體驗,多覺知,慢慢學著從情緒中跳出來,不被情緒牽著走。這是應對情緒的最重要的方法。觀察久了,你的情緒會逐漸平息,你的心緒會變的平靜,同等刺激條件下,你會波瀾不驚,泰然處之。這是最好情緒管理結果。

    2、適當釋放情緒。

    對於已經產生的情緒記憶,學會適當釋放。釋放不是找人打架,不是跟人爭吵,不是自怨自艾。平靜的釋放情緒可以選擇:冥想,寫作,聽音樂,自我對話,談心等(尋找合適的情緒出口)。透過回溯過往情境,看清外部刺激的來龍去脈,看清自己的認知評價系統,看清身心的變化。

    3、破除執念

    往往一個人或一件事,會使人糾結很長時間。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學會檢視自己的信念系統,問問自己,自己在執著什麼;到底是為了什麼;到底是什麼因素使自己放不下、想不開;我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或更多的選擇;有什麼事情比自身的身心健康還要重要,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即是這個意思。放不下就是地獄,放下執念就是天堂。

    情緒積壓的最主要誘因就是執念,所以,勇敢的破除執念才能合理有效的控制情緒、才能創造愉悅、幸福、健康、美滿的人生。

  • 3 # 70大叔談人生

    人有情緒積壓,那是因為大多數人不會把負面情緒調節好,轉化沒,於是由負面情緒引起的那些不愉快感受,逐漸積壓,累積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他的承受力,就會爆發。

    要避免這種情況,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情緒,一般的辦法是調節,就是說,對憤怒、沮喪、焦慮等情緒,認識到,它們的短暫性,變化性,不對它們太認真,然後,這些負面情緒,消散的程度就會快一些。

    但這種辦法不徹底,因為,這種狀態下,仍是認為自己承受了委屈和壓力。雖然可以消散大部分負面情緒,但每次都會有極少殘留。雖然勝過那些完全不會調節的人,但積累多了還是會爆發。

    再高一級的方法是,把這些負面情緒當作磨練自己的磨刀石,每次有負面情緒產生時,就細細觀察它,然後擊敗它,無論用的是消散法,還是強行壓制法,總之是,讓負面情緒徹底消滅。

    次數多了以後,意志力越發強大,負面情緒就再也不是對手了。爆發的可能性就幾乎沒有。

    但這仍不是最好的辦法,更好的辦法就是徹底改變認知,建立新的理念。

    就是說凡是常人認為應該為之憤怒焦慮沮喪的事,你一律極其堅定的認為,毫無必要。這種辦法,比磨刀石的更高明,更無後患,更快速。

    還有更高一級的方式,那叫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種境界,哪怕你只沾了一點點邊,負面情緒就不是你對手。

  • 4 # 心理學說

    為什麼會有情緒積壓?這個問題問得好! 簡單的回答:因為情緒得不到良好疏導,宣洩,往往會造成情緒積壓。嚴重的可以導致產生某種心結或抑鬱。

    在累積金錢、物質、名聲、人脈的過程中,我們很難輕鬆得起來,因為那麼多的人、事需要我們去打點、處理。而人、事又是複雜、煩瑣的,會像繩索一樣,纏縛、捆綁著我們,讓我們忙忙碌碌、焦頭爛額、身不由己。我們因此緊張、沉重、痛苦、煩惱,時常會沒來由地想哭、想發火。當這種負面情緒傳達到在你的身體時,一定有一個對應的地方會不舒服,但也許還沒有到達痛苦的臨界點。但這種負面情緒越積越多時,總有一天會像洪水一樣突然爆發,這種傷害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災難性。

    情緒積壓我們自己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我們選擇壓抑情緒,傷害的是自己;如果選擇發洩情緒,在傷害自己的同時可能又傷害了別人。在情緒面前,傷害難道不可避免嗎?首先,你可以學習管理您的情緒:如果能夠及時地覺知、觀察,並且化解掉情緒,我們就不至於走到崩潰的境地。然而,通常來說,我們既沒有及時地覺知、觀察情緒的發起,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化解掉情緒,那麼這時候你可以尋找專業人士,比如心理師,心理醫生等幫忙。情緒發生千萬不要竭力地積壓,因為你不管怎麼積壓,最終有一天它還是會爆發。

    當情緒生起,不要壓抑,也不要發洩,而是要去了解它。要了解它因何而起,瞭解它發生時的狀態,瞭解它的性質。

    情緒與我們無休止的要求、佔有,不是沒有關係。我們無休止的要求、佔有的心念與行為,直接導致了各種情緒的發生與發展。想佔有某種東西,能力卻很難達到,我們有了情緒;或者在佔有的過程中並不順利,而是一再地受到打擊與挫折,我們有了情緒。任何要求、佔有的信念與行為,都會引發、推動、助長情緒的發生與發展。

    如果我們對自己更寬容一點,我們就不會發生情緒積壓,自然地與此相關的一切情緒也可以避免。然而,並不是說我們不去面對,金錢、物質、經驗、人脈等相關的一切,就一定能夠達到一個完全平靜、柔軟、安詳的狀態。只是相對而言,我們減少、降低了情緒所產生的風險,但不是杜絕。

    情緒積壓完全杜絕是不切實際的,情緒也並非都有害。有時候,情緒能夠起到正面而積極的作用,而這取決於我們面對、處理它時的態度。如果能正確而恰當地覺知、觀察、瞭解情緒,那麼,它對我們是一個裨益、提升、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撩妹怎麼找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