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嗤讀歷史

    距離太遠,沒有重要戰略意義,漢代的時候和羅馬帝國發生過邊境摩擦。唐朝的時候和阿拉伯帝國打過恆羅斯之戰,戰敗後唐朝開始退出這塊地區。明代的時候,海上打過崇禎明荷海戰,明朝擊敗了西方殖民者。之後,就是近代了。地理位置原因,中國的西部是沙漠和戈壁,接觸的可能性不大,距離太遠了。

  • 2 # 立志成蟲

    肯定不是放過更繁榮的中國,而是到了印度無力再向中國進軍。印度和中國繁華富庶的東部之間的地理環境太惡劣,主要是綿延的喜馬拉雅山的高原高寒地帶和一望無際的大沙漠,以古代的交通技術條件很難保證有西方來的大規模的軍隊能順利進入中原,恐怕路上都能死一大半兒,而生產力水平的限制要為翻越大雪山和進入大沙漠的軍隊提供糧草供應補給成本也太高了,死再多的人都難以保證。還有一些重要的原因是古代中國自“張騫通西域”以後東西方往來的主流是外交文化和商業貿易,西方人也逐漸瞭解東方大帝國的繁榮和強盛,自然心存敬畏不敢小覷,所以爆發的戰爭屈指可數了

  • 3 # 小小小無語

    古代西方國家你說的是指馬其頓吧?因為就這一個西方國家來到印度,什麼波斯阿拉伯是屬於中部文明。我們就說說馬其頓。

    因為亞歷山大認知世界盡頭就是印度。而且亞歷山大打到印度後開始明顯水土不服了,他手下計程車兵個個都歸心似箭也不想繼續前進,因此開始抗議乾脆停止進軍,所以亞歷山大也不可能倒行逆施逼他們繼續走下去吧?這樣恐怕會兵變。

    其次就是地理問題,你確定要往哪兒走?如果繼續往東就要跨越喜馬拉雅山這麼做就等於送死。往北確實可以從新疆走,但是要面對的是寒冷的草原和乾旱的沙漠以及形形色色的遊牧。往南就要面對另外一個強大的帝國——難陀國,而這個國王早已經準備好十萬大軍以逸待勞準備迎戰了,之前面對的波魯斯只是一個土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都已經讓亞歷山大吃盡苦頭了繼續向南必然是苦戰。也不排除亞歷山大可以搞定這個國,但是繼續前進就是叢林了,好好迎接瘴氣、溼熱和毒蟲吧。

    最後就是他們不知道有個“繁榮的中國”在東方。

  • 4 # 時代人物錄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問題中的東征應該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的亞歷山大東征,他的這次東征歷時十年,從歐洲一直打到了印度,最終建立了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先後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印度等地區,寫到這大家先不要崇拜亞歷山大,他的東征是一場掠奪性的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可謂一將成名萬古枯。

    比如高加米拉戰役,這一仗波斯就傷亡了十萬多人,而這十萬多背後至少也是十萬個家庭。

    言歸正傳,亞歷山大東征就打到印度為止,準確的說是印度北部。公元前前327年夏,亞歷山大的軍隊到達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敗波魯斯王國後停止東進,於公元前前324年春返抵巴比倫。撤軍有兩點原因,一是那裡的氣候炎熱,讓亞歷山大及其士兵很不適應,二是帝國的內部並不穩定。你想想,十年間就建立的大帝國,包含各個國家,人心非常不穩,亞歷山大是個卓越的軍事家,但是卻從來沒有認真的治理過這些地區。

    從亞歷山大的軍事行動上看,他根本就沒有再繼續東進的念頭,至於他到底知不知道東方到底還有哪些國家,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他繼續東進,我想等待他的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首先再往東走就是喜馬拉雅山脈,要麼繼續走翻過青藏高原,要麼往北迂迴走跨過戈壁沙漠走絲綢之路,無論哪個方向都對亞歷山大的軍隊是極大的考驗,後勤肯定是供應不上的。

    那時中國還是戰國時期,亞歷山大面對的第一戰就是與秦國交戰,當時的秦國國君是秦惠文王,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誰,那你肯定知道她的妻子——羋月,不錯,就是《羋月傳》中的的宣太后,就是秦惠文王的妻子,而這個秦惠文王在位期間,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可見,當時的秦國還是很有實力的,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面對秦國弓弩,我覺得佔不到絲毫便宜。

  • 5 # 野史也是史

    敢想邀請,古代世界上強大的帝國中,歐洲人建立的有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包括拜占庭帝國),亞洲人建立的帝國有(不包括中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波斯帝國、蒙古帝國,除蒙古帝國外的其它帝國都沒有徵服過中國的原因,總的來說,有特殊的地形地貌、惡劣的自然環境、戰略的需要、國內局勢的不穩定及同時期中國的強大等等因素吧。下面就具體分析一下:

    1、歐洲人建立的帝國沒有徵服中國的原因

    羅馬帝國:羅馬帝國鼎盛時期,正是中國的大漢王朝。雙方相隔千山萬水,當時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力和技術水平都無法支援這麼遠距離的戰爭。同時期雙方中間還有若干的強國,比如匈奴、帕提亞、薩珊王朝等。大漢與匈奴之間連年征戰、羅馬對帕提亞和薩珊,都是打了幾百年都未能徹底消滅對手,更何況越過這些中間強國去遠征另一邊。羅馬帝國的主要戰略重點在歐洲,征服地中海後已經銳氣散盡。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也是如此。

    亞歷山大帝國:此時期的中國正處於戰國時期,其一旦東征最可能遇見的是秦國,而此時的秦國正是秦惠文王時期。上面的距離遙遠什麼的就不說了,說一下幾種主流的因素或原因吧。在古代地理知識還沒普及的時候,大家也許根本就不知道相互的存在,亞歷山大有可能以為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領域就是全世界,但是其實亞歷山大曾經抵達過印度河流域。還有就是國家已經很富裕了,無心再戰了。最後就是亞歷山大雖然很厲害,但是他僅僅活到32歲就死了,也正是因為他的死去其後帝國就衰落了。

    2、亞洲人建立的帝國沒有徵服中國的原因

    阿拉伯帝國:這個重點說一下,阿拉伯帝國(中國稱大食)全盛時期正是中國的大唐盛世,阿拉伯帝國東征西討,征服了亞歐非大片的土地,走向全盛。征服者的野心是無限膨脹的,其實阿拉伯帝國想著佔領整個印度和中國,成為亞洲大陸的統治者。唐玄宗初期,阿拉伯帝國曾兩次進攻安西都護府,但都被打退,其東進的野心始終沒有停下。雙方爆發的最激烈的一場衝突就是怛羅斯之戰,大約就在哈薩克南部一帶。高仙芝率領的唐軍和附屬國的聯軍,在怛羅斯與阿拉伯軍遭遇。由於人數懸殊和聯軍的潰散,唐軍戰敗,殘部逃回。怛羅斯之戰以大唐戰敗結束,但影響卻是深遠。當時唐軍加上聯軍的兵力才2萬人,而阿拉伯的兵力為20萬左右,實際也不會低於10萬。戰況是唐軍死傷被俘1.5萬多人,而阿拉伯傷亡7萬人。此戰阿拉伯統帥因邀功而被殺,引發叛亂,一時無力繼續東進,最重要的是與唐軍作戰付出巨大代價獲勝,也使得阿拉伯帝國打消了再次東征的念頭。這場戰役唐軍以少敵多,不僅打出了唐軍的威風,而且真實有效的震懾了阿拉伯帝國統治者。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時期正是中國的大明王朝,奧斯曼在崛起過程中差點還帖木兒滅國,帖木兒暴斃,帝國分崩離析,奧斯曼重新奪回西亞霸權,建立起橫跨三大洲的帝國,其實雙方之間除了相隔大漠、高原、喜馬拉雅山外,還隔著一個薩法維帝國,征服薩法維之後,長驅直入入侵印度,而不會翻山越嶺東征的。何況奧斯曼的戰略重點在歐洲。

    波斯帝國:波斯帝國主要是面臨著西方強敵的威脅,對付馬其頓帝國、對付阿拉伯帝國、對付奧斯曼帝國,沒有閒暇顧及東方。如果東征,我覺得首選的肯定是印度。

    大概就這些吧,時間有限,篇幅有限,很多都沒有詳述!

  • 6 # 思維館

    我們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其他三個國家都要加上一個“古”,只有中國不用加上這個“古”字。這是因為其他三個國家如今的文化已經跟最初的那個古代文明脫節了。埃及、伊拉克如今已是伊斯蘭化,再也看不到古埃及、古巴比倫當年的風采。印度勉強保留了一些古代印度文明的事物,但是大部分也已經脫節了。只有中國,至今依舊保留古代文明的痕跡。

    其實中國之所以能夠完整地保留古代文化,與其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正是優越的地理環境,讓華夏文明能夠在安定的環境裡茁壯成長。相反印度、埃及、巴比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埃及跟巴比倫距離歐洲太近了,在西方國家的每一次東征中,都是最先遭遇的國家,所以這兩個國家文明未能延續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印度卻不一樣,印度在地理上也算是東方國家。按道理,古印度文明應該可以像華夏文明那樣穩步成長。但是上天卻沒有像眷顧中國這樣,眷顧印度。

    華夏文明跟印度文明之所以走向兩個不一樣的軌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地理環境。如果開啟世界地圖,不難發現中國東、南兩面面朝太平洋,在航海條件落後的古代,這簡直就是天然的屏障。而在中國的西南、西面則是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山脈跟帕米爾高原,山脈與高原成為了橫亙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一堵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把帕米爾高原當成是極西的邊界,而東征的亞歷山大帝國也把帕米爾高原當成極東的邊界。即便是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後,絲綢之路開闢以後,帕米爾高原依舊是難以跨越的屏障。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當中,很少朝代跨越這個高原遠征中亞,同樣的也很少西方帝國、中亞帝國跨越帕米爾高原入侵中國。

    在中國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中,唯一的缺憾算是北面的蒙古高原了。從夏商開始,北面的遊牧民族就是華夏文明的威脅,但是在著三、四千多年的較量當中,華夏文明最終還是站到了最後。

    如果說中國幸運的話,那麼印度就不那麼幸運了。在印度的西北方向有一個山口——開伯爾山口,每一次外族入侵印度都是從這個山口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這個山口成為了印度的命門。其實與其說是老天不眷顧印度,不如說是印度自己不愛惜自己。

    印度的地理環境跟中國比相差無幾,三面環海可謂是天然屏障。北面同樣是喜馬拉雅山脈,東北方向的緬甸實力弱小不足為懼。唯一的缺陷就是西北方向開伯爾山口的這個威脅,但是這樣的山口在中國同樣有很多,我們在這樣的山口修建了一座座防禦關隘,甚至修建了一條萬里長城來連線這些關隘。但是印度就只有這麼一個命門,千百年來卻從來沒想過修建關隘來保護自己。

    所以有些時候不是上天不眷顧,而是自己不愛惜啊。不然這個世界又豈會只剩一個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16步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