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許雲輝

    唐代名相姚崇曾歷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他初仕武則天被賞識,官至宰相。“神龍政變”後,唐朝復辟,他被唐睿宗任命為中書令。唐玄宗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叛亂集團後,密召姚崇“乃諮天下事”。姚崇成竹在胸侃侃而談“不知倦”,唐玄宗決定拜其為相。姚崇卻趁機提出十條政治要求請唐玄宗考慮,如“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辭!”

    這十條要求是:實施仁政;勿貪開邊之功;嚴懲違法親信;不許宦官干政;不收大臣公卿租賦外的禮物;不讓親屬出任公職;嚴肅有禮對待臣下;允許群臣直言面諫;禁止公費建造佛寺道觀;接受自王莽以降鉅奸大惡亂天下的教訓以禁止外戚內寵專權。

    勵精圖治的唐玄宗一口答應:“朕能行之!”

    十條要求被滿足後,姚崇走馬上任後,大刀闊斧改革,興利除弊革新,嚴格限制權力,發展農業生產,使“賦役寬平,刑罰清省,百姓富庶”,為開元盛世奠定了穩固紮實的政治與經濟基礎。

    毛澤東盛讚:“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崇,如此簡單明瞭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

    綜上所述,姚崇在拜相前提出的這十條要求,既是施政綱領,又是問路投石,只見憂國憂民的滿腔熱血,毫無個人私心。且入朝可放開手腳照單抓藥,被拒則辭謝相位遠離廟堂,表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 2 # 我的文史哲哪兒去了

    從《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四十九記載的"“姚宋”列傳來尋找一下答案。

    姚崇在當宰相前對唐玄宗提出要求,在《新唐書》中是這麼寫的:

    (狩獵)既罷,(唐玄宗)乃諮(姚崇)天下事,袞袞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銳於治,乃先設事以堅帝意,即陽不謝,帝怪之。崇因跪奏:"臣願以十事聞,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辭。"帝曰:"試為朕言之。"

    這段文字是說,(713年)唐玄宗同姚崇一起打獵歸來之後,兩個人饒有興趣地談論起治理國家的方法,因為聊得太投機,倆人不知疲倦地滔滔不絕地討論著。然後,唐玄宗對姚崇說:“你現在就當我的宰相吧。”姚崇知道唐玄宗是個大度的人(所以姚崇敢於默不表態,再提出要求)。

    而且唐玄宗也急切地想治理好國家,姚崇抓住了唐玄宗的這個治理國家急需要用人的胃口,他故意地再行試探唐玄宗的誠心和決心,所以姚崇就裝著無所謂的樣子,不回答行還是不行。唐玄宗可是急了,他“怪”(理解成唐玄宗怪罪姚崇也行,理解成唐玄宗對姚崇的行為感到奇怪而責問姚崇也行)姚崇。姚崇跪奏道:“我想給陛下說十件事,陛下如果覺得這些事實行不了,我還是不幹宰相的好。”唐玄宗說:“哪十件事,說來聽聽吧。”

    (姚崇)

    從以上,看出,姚崇在當宰相前對唐玄宗提出實行這十件事的直接目的是,一是建立在唐玄宗的大度基礎上;二是為了試探唐玄宗誠心啟用他做宰相治理天下的決心;三是姚崇心裡是樂意的,已經設身處地地站在宰相的位置上來考慮天下的大事了。

    下面從姚崇拜相前後唐朝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來簡要地論說一下姚崇提出這十件事的背景和意思所在。

    一、姚崇立志除去武則天以來實行的嚴刑峻法對百官和百姓的束縛

    第一件事是:

    垂拱以來,以峻法繩下;臣願政先仁恕,可乎?

    姚崇說:“武則天當皇帝以來,用嚴刑酷法治理天下,我想請您(唐玄宗)用仁政來治理天下,可以嗎?”

    1.姚崇深深地回憶起武則天專政時期的酷烈。武則天作為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第一位女皇帝上臺而且是改李唐天下為武周天下,自然引起了天下的震動,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武則天用鐵腕和嚴刑峻法來威懾反對自己的力量,哪怕是那些可疑的反對者都會遭到很大的迫害,其中的代表就是使用來俊臣這種酷吏。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敬業起來反抗武則天的統治,武則天用強有力的手段將其鎮壓下去之後,改年號為垂拱(685年到688年)。可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武則天明裡上,先是大赦天下,另一手卻以更嚴峻的手法來統治天下。

    (武則天)

    2.姚崇認為,權力更迭時期的嚴刑峻法不利於社會有活力的發展。無論是官吏還是老百姓都活在武則天恐怖的統治陰影之下,自然不利於社會活力的解放,其後一直到唐玄宗和姚崇的這次對話之間,唐朝一直處於皇權的衰微時期,各方利益爭奪激烈,經常用嚴酷的謀反罪名相互殘害,李唐的江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我們來看一下期間的權力更迭: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中被迫退位,軟弱的唐中宗繼位,基本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把持了朝政,唐中宗死後,小皇帝唐殤帝李重茂在位,她們也想效仿武則天那樣的臨朝聽政甚至做皇帝,710年,唐玄宗李隆基聯合自己的姑姑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盡誅韋皇后一黨,將皇帝位交給了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李旦。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

    從這些激烈的權力鬥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官員畏懼站隊失敗遭到屠殺,老百姓更是在混亂的統治下過著戰戰兢兢的日子,所以姚崇要求首先透過仁政讓官員和老百姓的心安定下來,才能更好地進行生產和生活,這樣社會才能逐步的發展到繁榮富強。

    (太平公主)二、姚崇希望朝政要分清內外,不要讓邊境的復仇戰爭來影響到國內的生產發展

    姚崇要求的第二件事情是:

    朝廷覆師青海,未有牽復之悔;臣願不倖邊功,可乎?

    這就是說朝廷在青海之地打了敗仗,沒有吸取教訓,反而還要增兵青海,姚崇請求唐玄宗不要追求這些傷民勞力的邊境軍功。

    姚崇讓唐玄宗一開始先採取被動防禦的措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時唐朝剛從亂政之中恢復過來,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戰勝吐蕃,當務之急是發展經濟,等待實力強大後,再圖謀邊境。

    從唐太宗以來,唐朝和吐蕃不斷地爭奪青海地域,在唐玄宗實際掌握權力的713年前的十年左右的時間,唐軍處於下風,有時候被吐蕃打敗,但是等唐玄宗實際掌握權力之後,重用姚崇,勵精圖治,很快在應對吐蕃的挑戰中佔了上風,多次逼迫吐蕃透過盟約的形式劃定邊境。

    這也證明了姚崇的深謀遠慮。

    (吐蕃的服飾)三、姚崇希望唐玄宗能夠對寵臣嚴格約束、不讓宦官和外戚干政和插手經濟、要求整肅朝廷紀律和風氣比來壬佞冒觸憲網,皆得以寵自解;臣願法行自近,可乎?後氏臨朝,喉舌之任出閹人之口;臣願宦豎不與政,可乎?戚里貢獻以自媚於上,公卿方鎮浸亦為之;臣願租賦外一絕之,可乎?外戚貴主更相用事,班序荒雜;臣請戚屬不任臺省,可乎?先朝褻狎大臣,虧君臣之嚴;臣願陛下接之以禮,可乎?

    從姚崇提出的這第三、四、五、六、七條要求上,可以看出當時唐朝的朝政吏治有多麼的混亂:

    1.寵臣犯法而得以免罪。所以,姚崇要求從身邊人開始嚴格執法。

    2.武則天做皇帝之後,宦官勢力開始崛起,姚崇希望唐玄宗吸收歷史上的教訓,嚴禁宦官專政。

    3.官員送禮之風盛行,各種經濟潛規則橫行。姚崇希望肅清風氣,狠抓經濟秩序,牢牢做好國家稅收這一功課。

    4.外戚掌握朝廷重要職位,任人唯親,朝政秩序混亂。姚崇希望朝廷公正的選拔人才,同時防止外戚專權,威脅皇權和政權的正常執行。

    5.皇帝和寵臣相互嬉戲,有損朝廷和皇權的威嚴。姚崇希望朝廷上下要嚴格執行禮節。

    (唐玄宗)

    可以說,這是姚崇要當宰相的防疫針,他要當好這個宰相,就要先借助皇權的威嚴來立相權,然後劃分出最阻礙相權施行的寵臣、外戚、宦官等皇權的衍生人群,全都削弱他們的影響力。而且,姚崇抓住了宰相工作的命門:抓好經濟(稅收)和整肅吏治(風氣)。

    四、姚崇還希望群臣敢於積極建言、停止宗教建築修建、再次建議拒絕外戚專政燕欽融、韋月將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願群臣皆得批逆鱗,犯忌諱,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觀,費鉅百萬;臣請絕道佛營造,可乎?漢以祿、莽、閻、梁亂天下,國家為甚;臣願推此鑑戒為萬代法,可乎?"

    1.重視通輿情

    姚崇希望大家有話都可以向皇帝提出來而不受責備,這是在疏通輿情,讓大臣們放開手腳去做事,讓國家機器高效的運轉起來。

    2.嚴格限制不利於生產的宗教建築

    同時,姚崇看到了佛、道這些宗教不利於社會財富的一面,這些花費巨大民力、財力的宗教建築,並不能參與社會財富的流通和真正的帶來社會、經濟、軍事的價值,它們不能有效地促進國家實力的增長,反而成為社會經濟進步的累贅。

    3.和皇上一心對付外戚勢力

    最後,姚崇再三強調,唐玄宗您這個皇上和我一定要互相提醒,別讓外戚竊取了朝廷的大權啊,這是因為外戚專權到一定程度,一定會覬覦皇帝的位置,在注重名號的家天下的帝制時代,這就是篡權,很容易引起天下的混亂,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大破壞。

    姚崇這以上三點的請求,透露出姚崇是一個十分務實的政治家,他順應了人心輿論不可堵塞的自然天性、積極遏制宗教不事生產不利生產的一面、嚴防武則天以來外戚對朝政的亂為。

    (外戚王莽)五、唐玄宗對姚崇十個要求的態度是積極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君臣問答:

    姚崇提出了這十條要求(請求),唐玄宗的態度是這樣的:

    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頓首謝。翌日,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梁國公。遷紫微令。固辭實封,乃停舊食,賜新封百戶。

    就是說,唐玄宗採取了肯定而積極的態度來滿足姚崇的請求:

    在言行上,唐玄宗回答說,這些事我都能做到。姚崇這時候才叩首謝恩,欣然接受宰相的職位。在行動上,唐玄宗拜姚崇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行使宰相職權)。封姚崇為梁國公,遷紫微令(中書令,實質宰相)。

    綜上,姚崇在當宰相之前,對唐玄宗提出的十個要求(請求),既是為了堅定唐玄宗用自己做宰相勵精圖治的策略、又是站在朝廷公義上提前給唐玄宗注入的為政之弊的防疫疫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景面壯觀的兩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