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故道之路
-
2 # ks丶呆橘
說到軍師一般人首相想到的便是名震三國的諸葛亮。這位丞相不管是在漫漫歷史長河還是當時戰亂時期都可謂是一代名人,他衷心為主智謀超人被後人傳頌世世代代,諸葛亮有一個兒子名諸葛瞻那麼有這麼聰慧的父親想必諸葛瞻也不會很差用現代人的話語就是基因很強大。諸葛瞻從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慧像父親一樣智謀過人,諸葛亮看到兒子很是聰慧卻擔憂了起來,常常為此事皺眉擔心,有一次諸葛亮帶人打仗時刻,留言跟哥哥說道:“諸葛瞻已經慢慢長大雖然現在聰慧過人可怕他驕傲不努力以後辦不成什麼偉大的事業。”但生活命運就是不為人所想諸葛瞻在年輕時人生很是光彩照人可後來卻早早就死了。
諸葛亮為諸葛瞻親手寫過一著作名叫《誡子書》,諸葛瞻是在諸葛亮年紀不小的時候出生的,年紀大了喜愛孩子所以對其很是寵愛,對他寄予厚望悉心教導打算讓他接手自己的事業。兒子年紀輕輕就成親了,妻子是一位公主,由此封了官職,因為諸葛亮威望和能力,兒子在官場可謂是順風順水,時過不久便升了官職,隨後晉升校尉,後來順其自然成為了將軍。這個晉升速度不管是在歷史朝堂還是現在職場都特別少見。
他腦子聰慧,喜歡畫畫,由於父親勢力高大名聲遠揚,諸葛瞻受到了大臣以及人民的喜愛尊重。諸葛亮去世後,如果國家有有利於人民和國家穩定的政策,大家都相互傳說是諸葛瞻的功勞,事實卻是有好多方法政策都是其他人想出進言的。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鄧艾外出打仗,諸葛瞻首當其衝外出抵抗敵人,但過了沒多久諸葛瞻就敗下陣來,所以趕緊撤退,退到綿竹縣接著和鄧艾打仗,在此期間鄧艾還想用高官利誘等方法,想讓其歸順自己。自古以來兩軍打仗時有一個潛在規定就是不殺來談條件的人,諸葛瞻聽鄧艾想讓自己投降便特別生氣,以至於把來談條件的對方的人殺害了,接著就跟其展開激戰,由於缺乏理性盲目戰鬥隨後死於戰爭,去世時還不到四十歲,諸葛瞻戰死的訊息被全國知道後所有人都很驚訝。
諸葛瞻一輩子都生活在父親的光輝下,父親名聲實力實在太過宏大,在某些事情可能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努力就能順利經過,卻沒有超過他父親的事情。他的所有一切功績都擺脫不了父親的臂膀,如果他的父親是一介草民怎會有如此光輝怎會娶到皇上的女兒,而諸葛亮的一切都是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這一個方面諸葛瞻就輸給父親了。
-
3 # 路遙lgy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諸葛亮在臨死前曾寫《誡子書》來教育諸葛瞻,十七歲時,諸葛瞻娶了劉禪的女兒,被授為騎都尉。後來不斷的升官至衛將軍和大將軍董厥一起領國事。
諸葛瞻的出名,是263年,魏國攻打蜀漢,鄧艾偷渡陰平(今甘肅文縣)進入四川,諸葛瞻帶領張遵(張飛的孫子)還有黃崇(黃權之子)等人前去迎敵,結果走到涪縣大軍不走了。黃崇等人勸他進兵佔據險要地方以敵曹軍,諸葛瞻猶豫不定,結果錯失良機。只好退守綿竹,鄧艾勸他投降,他大怒說,我於內不能除黃皓,於外不能制姜維,進軍又不能守國土,我有三罪也,於是戰死。他的兒子諸葛尚聽說父親戰死,也出城迎敵戰死!
諸葛瞻與諸葛亮的才能不能相比。志大才疏該是。現在的研究有說,當時鄧艾因走了幾百裡的山路,死人無數,真正到達川內腹地的只有兩千多人,諸葛瞻只要把住險要地方,鄧艾自己就被困死了。或是綿竹死不出戰,等待援軍也行。也有說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是諸葛瞻下屬,受過屈辱,所以他寫諸葛瞻時有些偏頗!
-
4 # 歲月是一條河流
很多人都奇怪諸葛亮為什麼將自己的滿腹才學不傳授給自己的兒子諸葛瞻,而是傳給了弟子姜維。其實,諸葛亮是老來得子。諸葛瞻出生於公元227年,此時諸葛亮已經46歲了。待到234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諸葛瞻才只有8歲。所以諸葛瞻年幼即喪父,失去了父親的教導。諸葛亮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諄諄告誡諸葛瞻專注學習,修身養性。
諸葛瞻幼時非常聰明,諸葛亮還曾擔心他過於早熟,將來難成大器。但他成人後,能力平平,無法與其父相比。
諸葛亮在234年病逝後,諸葛瞻承襲了父親的武鄉侯爵位。由於父親諸葛亮在蜀漢政權功高蓋世,諸葛瞻在17歲時,成為後主劉禪的女婿,並很快升為騎都尉。諸葛瞻在父親耀眼的光環下,官運亨通,在18歲時即任左羽林中郎將。
由於諸葛亮在蜀地名望隆盛,人們把諸葛亮的懷念都轉移於諸葛瞻。朝廷每當頒佈一些惠民政策,人們都會把功勞記在諸葛瞻的頭上,於是諸葛瞻在蜀地也有很高的人望。不過,盛名之下的諸葛瞻其實難符。
公元260年,諸葛瞻在33歲時,已坐到了尚書左僕射、軍師中郎將的位置。次年又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執掌尚書檯。但由於當時的政務由宦官黃皓把持,諸葛瞻雖然痛恨黃皓專權,卻也無力扳倒黃皓。
對於姜維的北伐,諸葛瞻認為其好戰無功,耗盡了蜀漢的國力。諸葛瞻曾上表劉禪,請求削弱姜維的兵權,但遭到劉禪的拒絕。
所以諸葛瞻戰死前曾慨嘆“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
公元263年,魏徵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進入蜀地。諸葛瞻率張飛之孫尚書張遵、黃權之子尚書郎黃崇等前往禦敵。行至涪縣後,黃崇力勸諸葛瞻搶佔險要地段狙擊鄧艾。但諸葛瞻優柔寡斷,沒有采納黃崇的正確建議,致使鄧艾長驅直入,進入成都平原。諸葛瞻只得退守綿竹。
鄧艾曾遣使勸降諸葛瞻,表示如諸葛瞻降魏,可封其為琅琊王。諸葛瞻怒斬來使,誓不歸降。最終,諸葛瞻與張遵等人戰死綿竹。
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也在軍中,當他聞知父親戰死後,慨嘆身受厚重皇恩,理應以身殉國。於是,衝殺於陣前,以死報國。
諸葛瞻短短的一生,生活在父親巨大的光環下。他無論在理政還是在治軍方面,都資質平平。但他忠誠於蜀漢,在不能苦撐危局之際,悲壯殉國。
諸葛亮為蜀漢殫精竭慮,鞠躬盡瘁;諸葛瞻父子忠誠可鑑,以死殉國。諸葛亮家族為蜀漢奉獻了畢生,這一點連老對頭司馬炎都欽佩有加。“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司馬炎的這個評價也是對諸葛亮父子最恰當、最公正的評價。
-
5 # 靈活又有個性
諸葛亮的兒子是諸葛瞻,諸葛亮的孫子是諸葛尚。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諸葛亮46歲才得一子,所以對他疼愛有加,跟他兒子諸葛瞻的命比起來,什麼光宗耀祖頻垂千史,那都是過眼雲煙,所以諸葛亮對他的兒子並沒有要求他有多大出息,只要平安活著就好,哪怕默默無聞。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兵武功縣。其間,寫信給哥哥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諸葛瞻因其父諸葛亮盛名,被眾人給予了過高的期望。
延熙六年(243年),諸葛瞻十七歲,娶蜀漢的公主為妻,授為騎都尉。延熙七年(244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都是拜諸葛亮美名所賜,才愛屋及烏,諸葛瞻也美名遠揚,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其實諸葛瞻繪畫可以,軍事方面缺乏鍛鍊。
景耀四年,他與董厥併為平尚書事,統領中央事務,但後主寵信宦官黃皓,混亂朝庭。諸葛瞻感嘆,自己能力不足,外不能夠制衡姜維的兵權太大,內不能夠除掉宦官黃皓,自己的說話劉禪丈人根本不聽,把自己當成乳臭未乾的小毛孩而已。無可奈何花落去!都是諸葛亮由於忙於國家事業,哪裡有時間培養孩子學習軍事知識和政治知識。孩子諸葛瞻除了繪畫,別無所長了。
諸葛亮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書中諄諄告誡諸葛瞻專注學習,修身養性。諸葛亮病死後,諸葛瞻接班,襲爵武鄉侯。諸葛亮臨終前對兒子獻上一計。諸葛亮,大家都知道,那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物,他神機妙算、聰明過人,號稱臥龍,千百年來,諸葛亮都是華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代表,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諸葛亮臨死前怕有人謀害他的兒子,心生一計,保平安之計。讓兒子平安一生,,眾所周知,劉備在此前把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將蜀國大權也一併交給了諸葛亮,這勢必會得罪許多蜀漢官員,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對諸葛亮勢必會將這仇恨轉嫁到他兒子諸葛瞻身上。
諸葛亮在生還可以護住兒子,但是不能護他一輩子,死後怎麼辦?於是,諸葛亮在生前便為自己兒子打算好了退路,那麼他是如何確保兒子平安的呢?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時候,他的兒子年僅八歲,這個年齡正是天真無邪的時候,許多人想弄死他也是輕而易舉的,諸葛亮害怕自己死後會有人加害於他的兒子,所以他向當時的蜀漢之主劉禪寫了封信,我家中桑樹800株,良田15頃,諸葛亮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向劉禪彙報了,意思就是我的兒子沒有多餘的錢去保證造反資金,就對劉禪構不成威脅,所以也不必對其下手,果然,諸葛亮死後,劉禪對諸葛瞻就像對待自己兒子一樣,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諸葛瞻而且還做了蜀漢的大臣被授予騎都尉,現在細細的想起來,不得不被諸葛亮的睿智所折服,他的這一封信也算是幫兒子佈置的最後一個錦囊妙計吧。
魏將徵西大將軍鄧艾伐蜀,偷襲陰平,直抵綿竹,綿竹可是成都最後一道屏障。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等人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市)防禦。因其不聽黃崇提出的速佔險要的建議,坐失時機,遂出城與鄧艾決戰,諸葛父子兵敗戰死沙場,綿竹失守。後主劉禪出降,蜀國滅亡。
諸葛瞻也沒有辜負他老爹的一片苦心,雖然不出眾。但是一門忠烈,也盡忠報國,沒有給諸葛家丟臉。
回覆列表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往返於四川德陽、羅江、綿竹一帶,在當地諸葛瞻可謂家喻戶曉,德陽黃許鎮北就是當年諸葛瞻戰死的綿竹古城遺址,今天綿竹市還有諸葛雙忠祠,也是紀念諸葛瞻和諸葛尚父子的。
諸葛瞻是諸葛亮第一個兒子,出生於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這一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孫權出兵圍魏江夏、襄陽,不克;諸葛亮剛從南中平叛歸來,準備北伐,此時諸葛亮45歲,可謂老來得子。
諸葛瞻字思遠,母親是誰並無記載,在諸葛瞻八歲的時候,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曾經給哥哥諸葛瑾寫信,說道“瞻兒雖然聰明可愛,但是早熟,恐怕以後不成大器。"
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天賦,諸葛瞻擅長工匠與書畫,而且記憶力非常好,在加上父親的光環,後主劉禪也非常器重他。諸葛瞻十七歲迎娶公主,拜騎都尉,相當於宮廷騎兵隊隊長,第二年又升任羽林中郎將,之後一路遷升,射聲校尉、侍中、上書僕射加軍事將軍。
因為蜀中百姓對諸葛亮非常愛戴,所謂愛屋及烏,這種感情自然會放大到諸葛瞻身上,因此朝廷每當有一些好的政策和事情,也許跟諸葛瞻沒有什麼關係,在蜀中也都流傳著是諸葛瞻倡導的,但卻名過其實。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35歲的諸葛瞻被封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董厥一起行尚書事,也就是說,諸葛瞻進入了朝政中心,和董厥一起,總理朝政,實權相當於國務院副總理。當時的蜀漢,朝政日下,“民有菜色”,諸葛瞻既不滿於姜維的“窮兵黷武”,更恨黃皓的“禍國專政”,但其沒有父親諸葛亮的權威與政治手腕,所以也無法阻止局面的進一步惡化。
兩年後,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漢中陽安關失守,姜維、廖化、張翼、董厥四人不得已退守劍閣,以五萬阻擋鍾會十八萬大軍,就在鍾會糧草殆盡行將退兵的時候,鄧艾冒險偷渡陰平得手,江油關馬邈投降,鄧艾大軍修整後沿涪水和左儋道,直撲涪城(今綿陽市),過了涪城,就是四川盆地無險可守,蜀漢政權岌岌可危。
在這關鍵的時候,後主劉禪於成都組建了一支近衛隊,約兩萬人,準備阻擊鄧艾,這個隊伍的都督,就是諸葛瞻,同行的還有張飛的孫子張遵、李恢的侄子李球、黃權的兒子黃崇、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等,妥妥一個官二代的子弟軍。
諸葛瞻率軍進駐綿竹之後,黃崇曾建議趕緊派兵佔領涪江山口,依靠險要禦敵,但不知道是拿不準鄧艾的行軍路線,還是沒有山谷伏兵的經驗,亦或是輕敵,反正諸葛瞻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急的黃崇直哭。鄧艾輕鬆穿過左儋道,擊敗了諸葛瞻的先鋒部隊,拿下涪城。諸葛瞻只好率軍南撤退守綿竹,
在綿竹,鄧艾寫信給諸葛瞻勸降,諸葛瞻憤怒的斬了送信人。第一次交鋒,鄧艾沒有佔到便宜,然後再戰,這次魏國的精銳終於把諸葛瞻帶領的子弟兵圍殲,諸葛瞻於陣前戰死。守在綿竹城的諸葛尚聽聞父親戰死,策馬衝向敵陣,亦戰死。諸葛瞻年37,諸葛尚17.
縱觀諸葛瞻的一生,如果從官二代的角度評價,名門之後、英烈之子、儀表堂堂、善工書畫,在魏晉南北朝那個名士的時代,絕對是偶像級的人物;同時,諸葛瞻也是一心希望光耀父親的事業,振興蜀漢,當綿竹兵敗時,諸葛瞻曾大呼“我父子深受國恩,不早斬黃皓,以至傾敗,用生何為”.諸葛瞻沒有玷汙父親的名節,最後為蜀漢戰死,衷心體國,為世代所歌頌。
當然,諸葛瞻必經沒有經歷實戰的鍛鍊,性格上過於剛烈,帶兵經驗又明顯不足,雖然一腔熱血,但最終以悲劇收場。
不過面對歷史的車輪,又怎是諸葛瞻一人能改變呢,諸葛瞻帶著父親的光環,最後為國家奮戰而死,已經足夠光榮了。
最後再說一句,諸葛瞻的另一個兒子諸葛京,在晉朝做官,眉縣太守,他祖父諸葛亮去世的地方,五丈原,就在眉縣。後來諸葛亮政績斐然,被升任江州郡郡守,也算一方大員。再後來,五胡亂華,諸葛亮的子孫們據說遷徙到了浙江,現在浙江還有諸葛村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