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拙閱

    如題,在2000年之前普洱茶還屬於小眾飲品茶,對大樹茶、小樹茶、古樹茶都沒有特別的區分。馬幫進京,成功的讓普洱茶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為更多的人所認識,所飲用。直至2007年普洱茶大跌之後,讓原本瘋狂的普洱茶回顧了理性,茶廠也開始思考普洱茶品質升級,消費者也對普洱茶口感提出更高的要求。至此,普洱茶開始有了大樹茶、小樹茶、古樹茶的區分,商品本質上還是價格上的區分。

    小樹茶、大樹茶、古樹茶的劃分——樹齡

    對於小樹茶、大樹茶、古樹茶的區分一定要提到1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949年。這個時間節點可以有效地劃分大樹茶、古樹茶與小樹茶。

    1949年以後種植的茶樹,距今也有幾十年的樹齡了,因此這一批種子種植的茶樹就成為小樹茶。

    1949年建國之前,普洱茶的種植技術一直是沿用種子種植,形成一片茶園至少需要10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建國之前的茶園茶都屬於大樹茶或者古樹茶。

    大樹茶、古樹茶的不同就在於樹齡的長短,之前有人把300年以上的叫古樹茶,現在因為古樹茶資源有限,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古樹茶,因此有可能100-200年的都有可能叫做古樹茶了。

    肉眼觀測茶樹判斷樹齡,真的靠譜麼?

    在我們近20年的茶葉經營過程中,對於透過樹圍、樹高,樹幹的粗細這些因素來劃分普洱茶樹齡的說法聽到過很多。但經過驗證,這些都只能粗略估算,往往誤差很大。畢竟茶樹是植物,需要Sunny、空氣、雨露、土壤的滋養,日曬好的茶樹一定會比終年背陰的茶樹生長旺盛,生長速度更快,如果從茶樹的三圍來判斷,就很難,誤差會很大。因此,過分糾結茶樹的樹齡,往往容易入坑。

    一片茶園之中,茶樹的樹齡也會相差很大。肉眼觀察很難判斷,一般都是聽茶農講,茶商說,這些都不可靠。一味追求樹齡,真的不可取。

    重點看這裡(敲黑板)

    在大樹茶、古樹茶上,以我個人經驗,我更看重的是茶樹的生態環境,在原生態樹林中,尋找到的茶樹群落,製出的茶經常會給與我很多驚喜。相反,每年經常遊人、茶商到訪的茶樹區域,雖然名聲遠播,但往往生態環境被人為破壞,茶樹的品質也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總之,還是那句話,喝茶不看廣告、不聽故事,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茶,生態好的茶。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 2 # 茶痴醉—為懂茶人做好

    這個問題真的可以說是一言難盡!

    首先,如果看到茶樹,相信各位茶友都能區別開來。但是茶友們不可能都來到茶山,所以看到的只能是加工好的散茶或者茶餅。那麼就給鑑別帶來了困難。

    1.坊間流傳或者茶商說的是看葉底(就是泡淡了以後的茶葉),認為葉片大的是古樹,葉片小的是小樹,這個其實很不靠譜。葉片大小主要由樹種決定,其次氣溫、降雨量、土地肥沃程度也決定著葉片大小,古樹茶葉片不一定就很大。相反,小樹茶施肥以後葉片可以長得很大。生態茶因為不施肥不打農藥葉片長得很小,因為肥力不足。所以要靠比較葉片大小來比較大樹,小樹還是古樹,前提條件必須是在相同自然環境條件下的同一樹種。這對茶友們是不適用的,因為大家買到的茶你根本不知道具體來源於哪裡,什麼樹種,所以這方法不靠譜。

    2.耐泡程度是個參考指標:一般是樹齡越大的越耐泡一點。但有兩個前提:①茶必須是同一季節的茶,比如同為春茶或者同為雨水茶或者谷花茶。拋開季節談耐泡度純粹是扯蛋。②茶必須是純料茶:就是必須是同一山頭同一片區同樹齡,拼配茶就沒法來談了。

    3.聞香是一個參考指標:香氣可以說是普洱茶的靈魂,貫穿普洱茶整個品飲的始終。古樹茶因為生長環境好,不施肥,不打藥,生長週期長,具有獨特的山野氣韻,不同山頭香氣不同,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小樹茶和大樹茶也有香氣,但是沒有古樹茶香氣充足、飽滿。

    4.綜合評判:結合幹茶外觀、葉底、口感、生津、回甘、香氣、湯色等等的綜合指標來評判的。

    怎麼判斷其實是很困難的,只有接觸得多了,喝得多了,自己不斷總結,才能慢慢搞透其中的道道。因為茶葉拼配技術可以把幾個山頭的不同樹齡的茶拼配出類似古樹茶的口感,所以說普洱茶是深奧的。最靠譜的還是找信任的人買貨真價實的古樹純料、大樹純料、小樹料來自己慢慢品鑑,靜下心來,從開始一直喝到淡,隔幾天又品一泡,因為同樣的茶,天氣不同,心情不同或者一日三餐不同都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不是聽別人講故事說情懷講品牌談老字號,那樣是喝不懂普洱的,不會有長進的。

    第一次回答問題,拙見,請茶友們批評指正

    ——茶痴記

    痴,對於茶,我認為是一種健康的,Sunny的,不將就的生活態度!

    許多人痴迷於酗酒,玩麻將,打遊戲,抽菸!其實倒不如痴點茶!

  • 3 # 星掠殘陽AYR

    很多年以前,普洱茶樹並不像今天這樣有知名度,祖祖輩輩生活在雲南的茶農們,靠山吃山。家裡的牛羊生病了,弄點茶葉給它嚼著吃掉,病就好了;春上時候採茶去交換糧食,當地人眼裡只有大樹茶和小樹茶,樹不高的,容易採的就是小樹,高大的,不好採的,叫大樹。

    一片茶園,遠遠能看到的就是大樹,走近了才看到的就是小樹。

    這是一個很生活化的叫法,如同叫一個人,小孩,大叔,大爺,一種客觀但是不完全準確的稱謂。

    後來喝茶的人漸漸多了,發現大樹採下的茶,比小樹茶好喝耐泡,大樹裡面一些特別粗大的樹的香味、口感更勝於一般的大樹。

    再後來發現大樹茶的資源,並不是想象的漫山遍野都有,百年以上的大樹是非常非常稀缺的資源,於是不斷有人去追捧,古樹茶的概念興起基本也都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因為那時候臺地茶15,20塊一公斤,古茶園的茶25,30一公斤,還不好摘,路途遙遠,太辛苦。

    產量,古樹茶少於大樹,大樹少於小樹,

    口感層次度,香味耐泡度,價格等,反過來。

    最後,談一談喬木古樹,這是一個劍走偏鋒的分類,什麼叫喬木?指樹身高大的樹木,因為古樹茶正常應該很高大,但是為了方便採摘,很多早年間就進行了臺刈改造,通俗的說就是砍了上面的樹幹,這在當時是大規模的行為。

    少數倖存下來的,也許當時不大的,沒發現的,太偏遠的,大樹茶就活過來了,現在越長越高,遠看像棵樹,這就是所謂的喬木古樹了,味道好不好?試試就知道了。

  • 4 # 杜萬山

    小樹茶和臺地茶基本可以合在一起回答:

    1.茶葉小,茶片薄。

    2.除了春茶略有茶味以外,其他季茶葉味道太淡。

    3.不耐泡。八沖水就基本到頭。

    4.小樹和臺地因為沒有老樹抗自然災害,病蟲害的能力,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施農藥以及肥料作為茶樹營養補充。而肥料會使茶樹樹根橫向發育,不再往深處鑽。就沒辦法吸收到地表深處的各種礦物質,茶葉就沒法提現優良品質。

    大樹,老樹,古樹:

    1.葉片大,肥厚。

    2.春茶味極濃郁,其他季茶葉依然韻味豐富,層次分明。

    3.極為耐泡。真正的古樹茶沖泡能量能達到50沖水。泡完50衝以後,茶葉葉片展開大方,韌性強,用手指搓揉,葉片不爛。

    4.古樹因為在自然界中生長時間長,人工干預少,樹根深扎地表以下。自然界的植物都是均衡的,地表以上多高,地表以下就多深。古樹地表以上十幾米高,所以樹根能到達地表以下十幾米深,能吸收大地深處的礦物質,體現到茶葉上就是味極厚,韻極沉,不懼沖泡,

    5.不擇水。不像有的茶搞的很傲嬌,要用什麼水才能出香味。真正好的古樹茶,管你什麼自來水,礦泉水,純淨水…都一樣能出好茶味。

  • 5 # 不正經的評茶師

    茶樹分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這是茶樹標準的歸類。像出現的多頻率的“大樹茶、小樹茶、喬木古樹茶”等是茶農或者茶商的概念此,無非是以上三種茶樹型別的延伸,所以有些人聽不懂了。

    灌木型的茶樹

    是從茶根部開始分叉,沒有明顯的主幹,是最古老的茶樹品種,現在的階梯形狀的茶園基本都是灌木型的茶樹。

    (高海拔種植的茶園)

    喬木型茶樹

    有明顯的主幹,分枝部位高,樹勢高大,可達數米或10米以上,主幹需兩人以上合抱。壽命可達數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多生長於雲、貴、川等地。

    (大喬木型古樹)

    小喬木型茶樹

    在樹高的分枝上都介於灌木型茶樹與喬木型茶樹之間的茶樹型別,植株較高大,基部主幹明顯,有明顯的主幹,主幹和分枝容易分別,但分枝部位離地面較近,如雲南大葉種茶樹。

    (半喬木型別)

    小樹茶

    指的就是灌木型的茶園,樹齡比較小,苦澀度比較高,不是很耐沖泡,產量比較大,外形比較勻整,葉底比較薄勻齊。

    (小樹型的茶園,灌木茶園)

    大樹茶

    指的是喬木型的茶樹,樹齡至少在百年以上,大樹茶的口感苦澀度相對要低些,回甘生津比較好,相對小樹茶更耐沖泡,葉片偏厚,開面也大一些,產量不是很高,人工栽培的,樹齡比較久一些。

    喬木古樹茶

    一般指的是早期保留的一些古茶園,很難追溯茶樹種植生長的時間,當地人把這樣的茶當做野生茶,最近幾年走純料的市場比較多,價格很高,數量及其少。茶湯內含物質非常豐富,多酚類物質多,生茶茶韻霸氣,熟茶茶湯紅濃醇厚,都屬於茶類的商品了。

    (喬木型古樹茶園)

    其實,不管喬木、小喬木、灌木都有獨特的韻味,適合不同階段的人群,最合適的狀態是知道自己適合喝什麼茶,適者為上。

    眼見不一定為實,用心看世界。

  • 6 # 仁易普洱茶

    再說說茶樹樹形分類,茶樹分灌木與喬木。在喬木裡分小喬木【半喬木】,大喬木。有主幹的一般屬於喬木茶了,但云南還有超越這三種類型的。

    喬木古樹一般就是喬木型別的有樹齡的茶樹,以前說300年左右樹齡叫古樹,現在很多人把100年左右的叫古樹了,這都是自己分的,因為這樣可以定位茶葉的口感等等。但是在行業標準的市場裡,目前不分古樹大小樹,沒這樣專業,市場茶很少有純料與古樹以及以山頭命名的產品出來,尤其是一線品牌,大多是以拼配為主。隨著喝茶人的知識豐富,大小樹,古樹喬木,臺地讓更多人有正確的認識,以後應該會有普洱茶專業審評,普洱茶古樹專業審評浮出水面的。因為目前市場已經分為兩端,商品茶與傳統茶。大家都想要喝真正的傳統茶,但只限於文字的知識層面,人云亦云,網路的世界,不容忽悠,信譽一旦跟不上,普洱茶文化也會褒貶不一,因此仁易說茶認為,讓更多人體會到美好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文化核心,而不是宣傳普洱茶,歌頌普洱茶曾經擁有的,以此倚老賣老。

  • 7 # 老呂談茶

    按照雲南通俗說法,大樹茶(也叫古樹茶)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茶樹,小樹茶是指樹齡不足100年的茶樹。下圖就是我和雲南大樹茶的合影,對比可以看看樹有多粗。

    嚴格說來,包裝上印製古樹茶是法律法規禁止的,所以大部分大廠都在包裝上印製大樹茶來表示古樹茶。

  • 8 # 零五茶學

    這個問題比較適合我回答,因為在我們本科茶學專業主修課程《茶樹栽培學》裡面分為:喬木型、半喬木型、灌木型

    喬木型茶樹:

    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自然生長狀態下,其樹高通長達3到5米,野生茶樹可高達十米以上,這類茶樹主幹發達,多半屬於比較原始的野生型別。

    半喬木型茶樹:

    屬於中間的型別,也有較明顯主幹與較高的分枝部位,自然生長狀態下,植株高度中等,樹冠多嬌,直立,高大,根系也發達

    灌木型茶樹:

    無明顯主幹,樹冠較矮小,自然生長狀態下,樹高通常只達1.5到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頸處分枝稠密,根系分佈較淺,側根發達。

    另外插一句:根據樹幹的分枝角度,大小可分為直立型。披張行,半披張行,上述樹形可人為的剪綵控制下。

  • 9 # 上游戲水

    茶友們經常提到大小樹茶、喬木古樹茶,通常會順帶提起臺地茶或生態茶園等,其實正常講法我們分是臺地茶、大樹茶與古樹茶,臺地茶(小樹茶、灌木茶)大多指的是灌木茶,而喬木茶則是指達百年樹齡的高山茶樹採製的茶,古樹茶通常也是之百年樹齡的茶樹採製的茶。概念是概念,教科書上給的也有,大多都是業界約定成俗的東西。

    大樹茶通常也可以指喬木茶,那臺地茶與喬木茶、古樹茶所製成的茶葉怎麼區分呢?對比空杯結合老師傅們的講述與自己體感來作答,認為可取的茶友讚我一下罷。

    灌木型小樹茶,是人工規模、規範種植的茶樹上採製的茶葉,受人工種植的影響,這種茶的茶青芽葉比較細小、葉質較薄,鮮葉外觀秀麗,茶葉葉背的毫毛比較多(滿披白毫不一定很好喲),越是高密度種植的茶這些特點就越明顯。而喬木型大樹茶因為是高山上,半野生(人為干預),茶葉肥碩粗壯,葉背白毫比較少,葉脈紋路明顯,而且茶葉邊緣的“鋸齒”是不規律的。有了前面兩個的對比,純正的古樹茶特質就明顯了,古樹茶的葉片更寬大,葉脈紋路突出,而且因為在純野生的狀態葉背白毫稀少甚至沒有的。

    品鑑或者說辨別茶葉,空杯一直認為是“好茶不怕開水湯”,越沸的水泡茶顯露出來的缺點就越多。用剛燒開的水分杯沖泡茶葉,熱嗅、看葉底、泡濃茶、啜茶,如此流程,細心體會,大致分辨。

    幾個茶差別很大的,古樹茶更加醇厚,尤其是在茶湯的厚度這個粘稠感上是很強的,香氣咧是沒有臺地茶那麼衝,但是它的香感是優雅、馥郁的,並且悠長;古樹茶茶的苦澀感尤其是澀感是偏低的,回甘是很強的,生津也很強。

    臺地茶、喬木茶、古樹茶之間的區別要真細細道來的話還是蠻要工夫的,以上空杯就日常品飲分辨作了下總結,茶友們平時還是要多喝多瞭解,有對比自然有分曉。如下再就臺地茶在“好茶不怕開水燙”的狀態下所呈現出來的特質與體感。

    我們熱嗅,茶湯泡好出湯前聞碗蓋,臺地茶的茶香是很衝的,但是留香的時間比較短,茶香有時還會有些許的雜味;

    特意泡的濃茶,一小口含在口腔內,啜飲,可知臺地茶的茶湯是比較單薄的(比較水),茶味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也是比較短的。

    春茶即將上市,有愛好古樹茶或喬木茶的茶友在購買的時候多留些心,沒有那麼多的古樹茶,特別那些稱是純料古樹茶的,建議按照空杯教的辨別茶的方法喝過再考慮是否購買;若是拼配的古樹茶,大多茶香、茶味是比較雜的,賣貨的人稱為“層次感”,這東西不能信。

  • 10 # 老徐談茶

    謝謝邀請。問題分成了兩部分,其實是一回事,通常將喬木茶和古樹茶時畫等號的,在2007年之前有少部分廠家在包裝紙上寫上了喬木茶或者大樹茶的字樣,意思就是古樹茶,古樹茶的叫法是在2009年普洱茶開始分叉之後才開始大量使用的,市場將古樹茶和臺地茶區分開來,古樹茶從此開始一路狂飆,一發不可收拾,近年來時不時傳出古樹茶禁止採摘的謠言,真實的情況是隻有極少樹齡在千年的古茶樹禁止採摘,

    比如臨滄香竹箐那棵樹齡為3200年的古茶樹確實禁採了,這不會影響到整個古樹茶市場的。那麼古樹茶(大樹茶、喬木茶)和小樹茶怎樣區別呢?

    一般來說古樹茶指的是樹齡在一百年以上的茶樹所產的茶葉,古茶樹的直徑通常在20釐米以上,高度不一定,一般在3米以上,在相同條件下(同一品種、同一地方、同一個季節)古樹茶的葉片比臺地茶小且薄、鋸齒淺且稀疏、葉脈突出清晰、沖泡之後葉片柔韌性好、不易被拉斷或者揉碎、搓揉之後一般不會有黏液或者黏液比較少,這是直觀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茶氣,樹齡越高茶氣越足,體感越明顯,這個是判斷樹齡不可或缺。

  • 11 # 包忠華

    客觀講,就是一段時間內人們把喬木茶樹變為灌木茶樹,又由於巿場的需求、追捧,再把灌木茶樹迴歸喬木型茶樹。茶樹若你放任其生產,可長成大喬木樹。但人們為了方便釆摘管理,提高產量,民國以後開始推行矮化密植,每年都要進行修剪,控制高度,也就是常說的臺地茶,目前全國80%以上的茶葉都屬於這一類。近年來人們把臺地茶改為生態稀疏留養,砍掉部分茶樹,讓茶樹長高、長粗,形成一定的釆摘面。若臺地茶樹齡長,根部粗壯的,放養幾年後很快就形成喬木茶。大小樹茶是老百姓囗頭語,可理解為樹大的就大樹茶,樹小就小樹茶。喬木古樹茶也就一般指的古樹茶,民國以前種茶都留成喬木型,只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推行茶樹低改工程,把大茶樹留下幾十分的根進行“抬刈”砍掉。使原本的喬木古樹茶變成臺地茶的形態,為此人們為了區分古樹茶,把樹形相對高大的稱為喬木古樹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喪權無罪割地有理?為何雍正將貝加爾湖周邊10萬土地割讓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