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司馬昭掌控朝政軍政大權,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滅蜀時機己經成熟,便派鄧艾,鍾會,諸葛緒三人滅蜀,當時姜維,廖化以劍閣為屏障,魏國鍾會,諸葛緒拖住姜維廖化,鄧艾率大軍從偏路直接攻打成都,由於成都沒有重兵防守,劉禪只能投降了,諸葛亮把自己所學全部傳給姜維,諸葛亮死後,姜維在蜀國並沒有進入權力中心,並沒有得到重用,只讓姜維鎮守邊關,姜維被邊緣化了,鎮守邊關大將沒有聖旨,不能擅自返回成都,蜀國兵力部署,姜維根本無權過問,姜維只能學諸葛亮屯墾戍邊種田了。

  • 2 # 史公子

    為什姜維在獲得兵馬大權之後就只能屯田的,而不是像諸葛亮一樣可以舉兵繼續北伐呢?這是誰告訴呢的,姜維數次北伐只不過沒有成功。

    姜維最開始是魏國將軍,諸葛亮死後最開始軍隊大權是交給蔣琬了,再後來姜維和費禕一起領導軍隊,費禕死後姜維才獨掌大權,然後姜維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數次北伐,可是都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成功。

    後來蜀國都認為姜維北伐是勞心牢裡,意義不大,都不支援姜維北伐,所以姜維才去屯田,希望自給自足,有了充足的糧餉之後繼續北伐,可惜的是劉禪跟前有小人,一直在詆譭姜維,後方不穩,在諸葛亮時期也經常這樣,更何況威望沒有諸葛亮的姜維呢,這是麼有辦法的事情。

  • 3 # 關東俠客

    姜維(公元202年一公元264年),字伯約,甘肅天水人。由於姜維是個降將,開始的時侯並不被重用,真到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才官至蜀漢大將軍,距蜀國滅亡僅十年。姜維主張北伐,蜀漢官民都反對,宦官黃皓欲讓閻宇代之,姜維請殺黃皓,劉禪反對,姜維為避禍到沓中種麥。

    姜維原先是曹魏集團的人,在天水太守馬尊手下做官。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魏軍猜忌,在走頭無路時才投降蜀漢。諸葛亮認為姜維有膽略是將帥之才,便重點培養,按照《三國演義》中書法收為弟子,傳以兵書,託付後事。

    蜀漢後主劉禪並不象傳說中那樣是扶不起來的阿斗,而是非常睿智聰明。諸葛亮死後,他立刻把丞相職能分化,楊儀主持政務,蔣婉為大將軍主持軍務,避勉權臣出現。姜姜維官至右監軍,輔漢將軍,平襄侯。

    姜維主張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北伐中原。,同曹魏陣營的名將郭淮,鄧艾,陣泰等人交過手。由於蜀漢太過於弱小,不可能擔負起長年戰爭的費用,幾次北伐勞民傷財徒勞無功,蜀地軍民都不支援北伐。

    延熙十年(公元247年,)費禕作大將軍時就想方設法牽制姜維的活動,每次讓他帶兵都不超過萬人。大將軍費禕被魏降將刺殺後,姜維才獨立統軍,取得一些戰績。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姜維才正式成為蜀漢大將軍,實現自己的政治報復。

    宦官黃皓想要剝奪姜維的兵權,讓右將軍閻宇取而代之。姜維請求誅殺黃皓,兩個人矛盾激化。劉禪當然樂於兩派勢力爭鬥,以防一方獨大。姜維在成都無法立足,便到沓中種麥避禍。其實,姜維手中並沒有十萬軍隊。

    公元263年,司馬昭遣五路大軍伐蜀,姜維聽到傳聞上書劉禪,讓張翼,廖化分兵守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黃皓從中做梗,蜀漢官員競一無所知。鍾會大軍在劍閣被姜維率軍擋住,打算撤軍了,鄧艾兵出險棋,透過陰平小路偷襲成都,劉禪不戰而降。

    姜維假裝投降鍾會,勸鍾會造反自立,好找機會漢復漢室,結果兵敗自殺。蜀漢君臣不和,上下彼此互相猜忌頃軋,導至亡國,姜維空有一腔熱血報國無門。

  • 4 # 穿越再現彼岸

    “黃皓只不過是一個小人,你不用太在意他”。劉禪這樣回覆大將軍姜維請求誅殺宦官黃皓的奏摺,並讓黃皓當面向姜維道歉,這事就算完結了,劉禪寵信黃皓,是不可能誅殺的。姜維害怕黃皓日後對付他,自己請命到沓中(今天甘肅舟曲縣)屯田。(姜維劇照)

    姜維為何要殺黃皓?

    這事還得從公元256年姜維升任蜀國的大將軍說起,自升任後他馬上進行北伐。姜維自己率領一路,鎮西將軍胡濟率領一路,約定在上邽(甘肅天水附近)匯合,合擊魏將鄧艾。姜維到了,胡濟卻沒有來,結果姜維所部被鄧艾擊敗,損失慘重,搞得蜀國政府內部和普通百姓怨聲載道。這事姜維被內部人算計了,導致大敗,姜維只好自請撤大將軍職務。

    257年,魏國徵東大將軍諸葛誕起兵反叛,姜維認為時機不錯,果斷進軍,但是鄧艾等將領堅守不出,姜維只能和魏將對峙,諸葛誕很快敗亡,姜維也只好退回蜀國。沒有戰功,劉禪卻恢復了姜維的大將軍職位

    262年,姜維再次率軍北伐,再次被鄧艾擊敗。(黃皓劇照)

    當了大將軍幾年,姜維幾乎寸功未立,而且損兵折將。從劉禪恢復姜維大將軍職務的行為來看,其實蜀國內部空虛,劉禪根本不想北伐,儲存軍隊保護好蜀國就行了。

    黃皓此人是劉禪寵信的宦官,董允在位時,限制黃皓的權利,禁止參政。董允死後,繼任者陳祗和黃皓勾結在一起,公元258年陳祗病死後,黃皓的專擅朝政,這也多虧了劉禪的信任。他先後排擠了不少人,連劉禪的弟弟劉永因為憎恨他,他離間兄弟,十多年劉禪和弟弟劉永居然沒見過面。

    姜維在大將軍位置上沒有多少功績,黃皓就謀劃換掉姜維,改用右將軍閻宇代替姜維,閻宇巴結黃皓,才有這樣的待遇。黃皓的建議劉禪沒有聽,他還是知道閻宇打不好戰爭,姜維還是有底蘊的。

    姜維得知黃皓要找人替代他時,以專擅朝政的理由,上奏斬殺黃皓。黃皓沒殺成,姜維徹底得罪了黃皓,加之自己寸功未立,早晚可能掉到黃皓的坑裡,就自己請命到沓中屯田種麥子去了。

    黃皓的下場如何?

    平心而論,黃皓弄權很大的關係是劉禪的原因,黃皓善於阿諛奉承,劉禪也樂得其所。姜維曾經建議劉禪防衛戰略要點,防患於未然,抵禦魏國的進攻,但是奏摺被黃皓壓了下來,只有劉禪知道,此時劉禪和黃皓卻相信鬼神占卜,聽信了魏軍不可能進攻的鬼神之說。姜維的奏摺,大臣們都不知道。公允263年魏軍五路伐蜀開始後,才調集軍隊,此時已經晚了三秋,蜀國被滅。

    鄧艾攻佔成都後,知道宦官黃皓的所作所為,收押並打算處死他。黃皓唯一不缺的就是錢財,他用財物買通鄧艾的手下,鄧艾居然沒有殺他。司馬昭眼裡不揉沙子,264年將黃皓凌遲處死,黃皓毀滅蜀國的黑鍋徹底背在了身上,其實最主要的責任在劉禪身上。(鄧艾劇照)

    誰讓黃皓是宦官吶!天生的背鍋俠!

  • 5 # 老龔166916589

    諸葛亮弟子姜維。

    。。姜維北伐。

    中國三國時期,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丞相諸葛亮死於五丈源後,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據《三國志》記載:238一一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十一次北伐,進攻曹魏。

    第一次,(240年)姜維出兵隴西,魏軍郭淮迎擊。追姜維之強中,討羌迷當等。並把這些部屬遷徒到關中地區,最後按置在關中。

    第二次,247年姜維再度出隴西,胡王治:無載等舉眾投降,維於郭淮,夏後霸大戰洮西,郭淮認為姜維必定改擊夏侯霸,隨入渢中,轉南迎霸,維故攻為翅,會準軍適至,維遁退,郭淮進討羌人,斬餓何,燒古,降服萬餘人,姜維無奈退兵回漢中。

    第三次248年姜維出兵石營。……。

    第四次249年"一月,魏國發生內部鬥爭,大將軍曹爽一族被珠殺。姜維率眾,依鞠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

    第5,6次250年,姜維復出西平,由於糧草不際,不克而還。

    第7,8次254年,姜維出隴西狄道。與魏將徐盾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將河關,狄道,臨洮三個縣的居民遷往蜀地居住,姜維暫且退兵。

    第九次256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沒有按時會合,被鄧艾在段谷擊敗,蜀軍軍隊死傷慘重,將士士兵對姜維有所怨恨,姜維趕緊退兵回漢中。

    第十次257年,魏國諸葛誕叛亂,姜維剩機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隔年(258年),諸葛誕兵敗被殺,姜維退兵漢中。

    第十一次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魏將鄧艾戰於侯和,被鄧艾所擊敗,然後還往杳中屯兵,這是姜維最一次北伐,此時宦官黃皓欲以閻宇代替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專權。多次向後主請求殺死黃皓,但後主沒有接受也不理會,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腦黃皓。黃皓也曾誣陷姜維要取代後主劉禪。為了避禍而避居杏中。

  • 6 # 沉140769451

    除了諸葛亮,蜀漢沒人信任姜維,連諸葛亮的兒子都想制姜維,費禕、蔣琬在世時,防他跟防魏延一樣,從不讓他帶領超過一萬人的軍隊。姜維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是不得人心的。

  • 7 # 品讀歷史人生的意義

    三國名將姜維(字伯約)沓中屯田純屬無奈之舉,沒有方法的方法。深得孔明真傳的姜伯約已知伐魏成功的渺茫,有攻轉守也是明智之舉。

    姜維繼承孔明遺志再攻打曹魏,出祁山是遇到勁敵鄧艾,互有勝敗,隨著蜀國長期作戰,消耗嚴重,國力日漸睏乏,在舉兵伐魏已是窮兵黷武,自取滅亡。

    兵法曰:舉兵意在速戰速決,不易託久,因打仗就是比錢糧,不只是單純的軍事較量。姜維豈能不知這一點,加上蜀國宦官的弄權,經常在朝中釋放對姜維不利的言論,說姜維有謀反的可能,主張削去他的兵權,昏庸無能蜀國皇帝劉嬋半信半疑,讓伐蜀大業更是難上加難。

    在這樣的形勢下,最後姜維做出來一當時最正確最明智的決定,一邊親率精兵十萬守著蜀國要塞“劍閣”,一邊沓中屯田修養蜀國生息,這樣既遠離朝廷以求自保,也能為保衛蜀國,抵擋外敵。

    最後可嘆姜維雄才大略,文武雙全,就像自己的老師孔明一樣,無法逆天,眼睜睜的看著蜀國滅亡。

    自己也為蜀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期,美軍當中為何會出現“日裔軍團”,其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