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城公
-
2 # 文開石
《資治通鑑》是引用,不是原出處。
能找到的原文出處:
漢·徐幹《中論》:“療暑莫如親水,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到了西晉的時候,已經作為流傳較廣的諺語引用了:
《三國志·王昶傳》:“且聞人毀己而忿者,惡醜聲之加人也,人報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斯言信矣。”怎麼解讀?其實就是現代人來看,也等於大白話,無需過分解讀。
加上療暑莫如親水,就是說明,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出最根本的需求。
熱了要降溫就親近水邊,冷了要暖和就找厚重皮裘,有誹謗言論要杜絕就要自正身。
道理有點,問題也有點。有問題的是,和古代各種教化民眾的言論一樣,利用絕對正確明瞭的和有爭議的放在一起,顯示正確性。
療暑親水,救寒重裘。絕對沒問題,一因一果。
止謗自修,明顯和前面兩句不一樣了。只是在強調自身要正,卻忽視了產生謗言的那一邊的主觀因素。
這和身正不怕影子斜還不一樣,謗言是可以有主觀的意願,可能出於其他目的而不是對你自身品的行為的判斷。
-
3 # 青硯隨筆
我認為這句話正確,這句話的前半句"止寒莫若重裘"其實只是一個引子,後半句"止謗莫若自修"才是作者想要強調的重點,以此來告訴我們:用自修的方法來止謗就像冷了穿上厚重的皮毛來禦寒一樣的簡單而且有效。
這裡分幾種情況,如果這個謗言是實謗,那麼這正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修正自己的好時機,這個謗是來成全我們,完善我們的。
另一種情況,如果這個謗言是虛謗,也就是別人在惡意抵毀我們,那麼,一方面我們可以檢視一下是不是我們在哪一方面的所作所為容易引起別人的誤會,有則改之,無則加警。
如果實在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出於對方的惡意,那麼,當你被一隻惡犬咬了你會回咬一口嗎?答案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而修養決定了我們的選擇。
在弘一法師收集的語錄裡,我曾看到過一句:“何以息謗?曰:無辯。"無辯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養,真正清白的人時間一定會還他以清白,怕就怕這世界上更多的可能性是"沒有空穴來風"。
要知道真正有修養的人,節制的人是鮮有是非的。
拿幾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當例子,比如陳道明,在娛樂圈你聽到過他的緋聞嗎?比如劉德華,比如吳京,終究那一句: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如果哪天你謗言纏身,請先捫心自問,你真的冤嗎?
"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智慧,是真理,它們超越時空,不被時代所限制和淘汰,因為,雖然科學在發展,人,我們依然還是五千年前的人。
-
4 # 紅塵彌勒
有道理,而且是不一般的有道理。
老話兒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功高無非救駕,計絕莫若絕糧。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在經史子集中找出大量類似的句子,都帶有相當的哲理性,也很能折服一眾心理,說出了一個事實,闡明瞭一個道理,釐清了一條思路,擴充了一面認知。
但我們還需要經過自我內心嚴格的篩選稽核,並且經過顛撲不破的驗證,方能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古人固然總結出來了若干道理,但也有存在一面之詞的片面性,沒有從徹底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帶有相當主觀的個體感受,從而使自我認知鑽進死衚衕。
比如題主所列的這句話,看起來既高大上又精細典,卻依然存在某些認知的誤差和漏洞,需要我們在應用或條陳的時候,多做輔助功夫,完善其先決條件,再加以區別對待。
就像蘇軾呈送給宋哲宗的奏本中說: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於醫手 ,方多傳於古人,若已經效於世間,不必皆從於己出。
那我們就不妨拿這句話來掰扯一番。
首先,救寒莫如重裘,固然有理,也有其他可以曲徑通幽的捷徑,並非就只有這自古華山一條路。比如我們把屋子燒得暖暖的,或者把身體練得棒棒的,亦或是我們多吃一些稍重口味的食品,都可以適當的減少挨凍的苦楚。
倒是古時候沒有棉衣,一色的綾羅綢緞,看著雍容華貴,花裡胡哨,其實百層單不如一層棉,也就難怪古人需要穿得鼓鼓囊囊的像個肥佬,或者乾脆就是個包子。
下一句:止謗莫若自修。這話也過於絕對化。我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固然很有必要,但也需要時時提防他人下夾子,設定陷馬坑。就像堂堂的抗金名將嶽武穆,本身精銳英武,本可以直搗黃龍,卻被催命符般的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莫須有的罪名豈能服眾?卻硬生生縊死風波亭,何其冤哉?簡直是千古奇冤。
這也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面對一個處心積慮要害你的人,縱然是自身修得聖徒一般,還是有人會找出破綻,攻其一點不計其餘。
這也是人的劣根性所決定的。所有老話兒才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回覆列表
這八個字放在古代可以作為一篇科舉考試題目了。科舉考試就是這種命題作文,從四書五經中抽取一兩句話出題要考生展開思路論述。“救寒莫如重裘”,一個人遇到嚴寒時,最好給他一件厚暖的皮毛大衣!“止謗莫如自脩”,遭到別人誹謗時,沒必要去爭辯,應該檢討自己有沒做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素質。身正不怕影子斜,時間長了,這種詆譭就會被你的高尚情操壓下去。
這是古代君子的處世哲學。在今天社會,不是人人能如此虛懷若谷,放任自如。要“止謗”,還得有實力才行!
我講一個真例項子:有個在縣城開飯館的王老闆,39歲,生意做得不錯的,十幾年前忽然回到村裡競選村長。
這個村子貧窮落後,沒有集體企業,沒有工業,做村幹部沒工資發的(靠自己想方設法弄錢補貼)。
王老闆參與競選村長圖個啥?村民紛紛議論,有說王老闆肯定是飯店開不下去了,虧了錢,在城裡混不下去,所以就回來爭做村長!
有說王老闆肯定沒安好心,他回來爭做村長就是要變賣村集體一些田地魚塘果樹,謀取私利!
總之,一個兩千多人的村莊,說啥都有!就連王老闆兩個叔叔、堂兄弟也覺得玄,受不了村民的各種差評,勸說王老闆放棄,不要去競選村長,因為村裡沒錢,工資發不出,吃力不討好,無利可圖!
王老闆沒有退卻,按自己思路出牌,透過一番角逐,他成功當選村主任。
當選第一天,王老闆發表講話:“各位父老鄉親們,我這次當選村長,是你們信任我,看得起我!我一定努力工作,多想辦法,給本村多做貢獻,帶領大夥致富奔小康,過上好日子!”
會場上當即有人質問:“說的好聽,怎個奔法?你派錢呀?”
也有人挖苦說:“你是不是在城裡活不下去了?要回來爭奪村長做!我看你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面對眾多人的質疑和挖苦,王老闆沒理睬,只說:“都是一個村子的,我怎麼幹,能不能幹出點名堂來,大夥就放眼看,世界是美好的!我們村的未來也會變好的!”
王老闆做上村長後,一直沒動作,他照常回城裡開飯店。
過了幾個月,王老闆帶了幾個外地老闆來村裡考察。經過一番努力爭取,王老闆終於給村裡做成一件大事:從省城一家飲料廠爭取到30萬斤藍莓乾果的供貨合同!收購價比當地價錢還高!
藍莓是本縣有名農特產,但是在當地銷售有限。王老闆這份訂購合同,確實大大為本村農產品打開了銷路!
直到此時,村裡農民才對王老闆刮目相看,豎起拇指稱讚:“哇,這小子是有能耐!這個村長早該他來當!”
王老闆做村長,一個月只回村裡兩次。他做村長3年,給村裡謀取了很多利益:①把村裡270多畝山地集中起來,承包給省城一家旅行社劉總,由劉總籌款全盤開發,建造一個山水旅遊度假區;②綜合利用村前河邊灘塗荒地100多畝,挖掘幾口淺水塘,承包給本村農民養蝦、養甲魚;③給村裡兩家腐竹作坊拓展銷路,產品賣到省城,遠銷外省;④把村裡60多名青壯農民送到省城一家建築公司做工,使他們有工資收入。
這個村子在王老闆用心用力幫扶下,只用幾年工夫,村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村集體每年有20多萬元固定收入。
後來,王老闆因為城裡生意忙,不想做村長了。村裡有一半以上的人家紛紛前來挽留勸阻,一定要他多幹幾年!
這就是“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在今天社會的重新演繹。是一篇正能量的演繹。王老闆用自己的實力和實際行動徹底化解了村民的“誹謗”,贏得全村人的尊重和支援!
本文作者簡介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科學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