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澄城老哥

      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義大利人叫地豆,法華人叫地萍果,德華人叫地梨,美華人叫愛爾蘭豆薯,俄華人叫荷蘭薯;中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鑑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馬鈴薯自古就有,支撐人類的生存數千載。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飲食和烹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並廣泛地種植於全球約125個國家。

      大約公元前200年,秘魯印加古國的印第安人最早開始種植馬鈴薯。印加人還用馬鈴薯測量時間,用煮馬鈴薯需要的時間做為單位時間。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是“愛爾蘭”白馬鈴薯的發源地。

      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型別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型別;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洲等地。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脈的村莊裡“發現”了馬鈴薯,並將馬鈴薯帶回歐洲,然而馬鈴薯在歐洲並沒有很快得到認可。後來,在普魯士,法國和英格蘭領導者和思想家的幫助下,馬鈴薯才迅速在整個歐洲得到廣泛應用。

    馬鈴薯於1621年傳入北美洲,當時百慕大群島州長送給弗吉尼亞州長兩個裝有馬鈴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直到美國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發現了馬鈴薯,馬鈴薯才得以在美國流行起來。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做美國大使期間,參加過一次宴會,席間鑑賞了馬鈴薯的二十種不同做法。富蘭克林回到美國後,盛讚馬鈴薯是最好的蔬菜。從此美華人追隨富蘭克林引領的潮流,馬鈴薯也開始在殖民地和邊遠的西部地區得以種植。

      1802年,托馬斯·傑斐遜總統在白宮用炸薯條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條進入美國。之後,炸薯條迅速成為全美國最普遍的馬鈴薯烹飪方式。

      馬鈴薯片的發明卻是個巧合。1853年,一個富有的商人在紐約的某個時尚度假村吃晚飯,他抱怨炸馬鈴薯太厚,將炸馬鈴薯退給廚房。為了給這個傲慢的顧客一個難堪,大廚切了一些像紙一樣薄的馬鈴薯,放在油鍋中炸,並撒上鹽。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客人喜歡大廚的“Saratoga脆片”,從此馬鈴薯片也開始流行起來。

  • 2 # 清華的真實生活分享

    馬鈴薯的由來?我想想。

    ① 馬玲薯最早應該是從國外傳來的,從安第斯高地傳到世界各地。

    ②在我們中國,馬玲薯就有好幾種叫法,在東北,東北,河北的人稱呼土豆,西北,浙江一帶,我們老家湖南也是叫洋芋。廣東人叫薯仔。

    4在我們老家叫洋芋,應該是看國外來的,什麼都加個洋字,哈哈,土豆營養價值大家都知道的,多吃點

  • 3 # War3的執著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 L.),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

    關於馬鈴薯名稱的由來

    在網上去查了後發現所有的答案都是:“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想來大家都是互相抄來抄去的,答案竟如此一致。

    多數人引用的《松溪縣志食貨》中的松溪縣地處福建北部,應該不是一個特別適合土豆生長的地方。而且馬鈴薯從外引進,也應該是從閩南引進,並廣泛種植在閩南地區吧?因為當時福建泉州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啊。

    另有一種觀點,《松溪縣志食貨》裡所說的馬鈴薯是指另外一種叫做“黃獨”的東西。

    翟乾祥在《16—19世紀馬鈴薯在中國的傳播》中指出在1700年的《松溪縣志》中出現了“馬鈴薯”這個詞(但據考證,書中的“馬鈴薯”並非是現代意義上的potato,而是指黃獨,文章內容摘錄如下:

    農史學家萬國鼎認為康熙《松溪縣志·食貨》中的“馬鈴薯”是馬鈴薯最早傳入東南沿海的證明。目前有關論著多遵循這一說法。1990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對馬鈴薯的解說,也基本上未脫離前人窠臼。其實,《松溪縣志》中的“馬鈴薯”是盛產於亞熱帶的黃獨的別名。

    還有專家認為最早的馬鈴薯是從東南沿海經運河傳到天津,先是廣泛在京津地區種植,而不是閩北。

    最後,不管馬鈴薯的由來是什麼樣的,反正作為我們的重要糧食口糧為我們人類的生存做下了不好估量的貢獻。因此,我們這些普通人也不要糾結這類問題了,像馬鈴薯為什麼叫洋芋?洋芋為什麼叫土豆?土豆為什麼叫山藥蛋?這類問題還是讓專家學者去研究吧,我們只要研究怎麼吃就行了,哈哈哈......

  • 4 # 聚焦綠色農業

    你好,馬鈴薯流傳已久,還有一些故事由來。根據馬鈴薯的來源、性味和形態,人們給馬鈴薯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例如:義大利人叫地豆,法華人叫地萍果,德華人叫地梨,美華人叫愛爾蘭豆薯,俄華人叫荷蘭薯;中國雲南、貴州一帶稱芋或洋山芋,廣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藥蛋,東北各省多稱土豆。鑑於名字的混亂,植物學家才給它取了個世界通用的學名——馬鈴薯。

    馬鈴薯自古就有,支撐人類的生存數千載。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為世界各國飲食和烹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並廣泛地種植於全球約125個國家。

    大約公元前200年,秘魯印加古國的印第安人最早開始種植馬鈴薯。印加人還用馬鈴薯測量時間,用煮馬鈴薯需要的時間做為單位時間。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是“愛爾蘭”白馬鈴薯的發源地。

    最初是於 1570年從南美的哥倫比亞將短日照型別引入歐洲的西班牙,經人工選擇,成為長日照型別;後又傳播到亞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洲等地。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佈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世界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前蘇聯、波蘭、中國、美國。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黑龍江省則是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脈的村莊裡“發現”了馬鈴薯,並將馬鈴薯帶回歐洲,然而馬鈴薯在歐洲並沒有很快得到認可。後來,在普魯士,法國和英格蘭領導者和思想家的幫助下,馬鈴薯才迅速在整個歐洲得到廣泛應用。

    馬鈴薯於1621年傳入北美洲,當時百慕大群島州長送給弗吉尼亞州長兩個裝有馬鈴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國外交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發現了馬鈴薯,馬鈴薯才得以在美國流行起來。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做美國大使期間,參加過一次宴會,席間鑑賞了馬鈴薯的二十種不同做法。富蘭克林回到美國後,盛讚馬鈴薯是最好的蔬菜。從此美華人追隨富蘭克林引領的潮流,馬鈴薯也開始在殖民地和邊遠的西部地區得以種植。

    1802年,托馬斯·傑斐遜總統在白宮用炸薯條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條進入美國。之後,炸薯條迅速成為全美國最普遍的馬鈴薯烹飪方式。

    馬鈴薯片的發明卻是個巧合。1853年,一個富有的商人在紐約的某個時尚度假村吃晚飯,他抱怨炸馬鈴薯太厚,將炸馬鈴薯退給廚房。為了給這個傲慢的顧客一個難堪,大廚切了一些像紙一樣薄的馬鈴薯,放在油鍋中炸,並撒上鹽。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客人喜歡大廚的“Saratoga脆片”,從此馬鈴薯片也開始流行起來。

  • 5 # 寧寧說的話

    土豆、洋芋、馬鈴薯,這三個名字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東西。為此我上大學的時候舍友就鬧了這麼一出笑話。

    一次我和舍友去學校食堂買早餐(西北甘肅的一所高校),舍友要買菜夾餅,於是就給食堂阿姨說到:“給我來一個土豆片加洋芋絲的菜餅子”。阿姨說你要什麼? 這是舍友有改口了:“麻煩給我來一個洋芋片加馬鈴薯的菜餅子”。

    我哈哈大笑,舍友還沒有反應過來,我說哥啊,土豆洋芋馬鈴薯那是一個東西啊,你看你這德性。舍友一頭霧水,給打飯的阿姨說到,那就來個土豆絲的菜餅子吧!

    其實關於土豆的叫法有很多,光在咱們國家,不同省份的農村裡面就有不同的叫法,至於在外國,那就更加多了,所以叫“馬鈴薯”就是為了在世界範圍之內統一土豆的叫法。

    顯然這是一個很符合常理的這麼一個做法。 馬鈴薯種植及其廣泛,是一種不同於小麥、玉米、大米的主食,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做法頗多,不管是在西餐還是中餐裡面,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形式,這主要得益於其多變烹飪的介質。

    馬鈴薯從16世紀傳入咱們國家,也就是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當然清初的康熙年間是把土豆最早稱為“馬鈴薯”的時候了。

    在清朝以前,封建社會的人口還不到一個億,這當然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人少啊,沒有馬鈴薯的引進,糧食問題解決不了。

    自從清初引進馬鈴薯之後,人口立馬漲了四倍左右,才有了清朝穩固的統治。因為馬鈴薯好種啊,簡單不費力,耐旱耐寒。

    其實由此可見,馬鈴薯傳入咱們國家的時間才是個500年左右,實在是不怎麼長,但是由於其耐旱、耐寒,生命力頑強的種植特徵,在咱們國家廣泛種植,成為了人民必不可少的一種主食。 尤其是在西北、西部農村裡面,馬鈴薯的地位不可撼動,甘肅省定西被稱之為“中國薯都”,在新疆,馬鈴薯更是種植最多,在當地有著名的美食“新疆沙灣大盤雞”,裡面最好吃的當屬馬鈴薯了。

  • 6 # Honor1234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馬鈴薯(學名:Solanum tuberosum),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

      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

      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

      2015年,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馬鈴薯將成稻米、小麥 、玉米外的又一主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水破了什麼感覺,孕婦羊水破了是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