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含冰
-
2 # 子語有云
李煜是一個被皇帝耽誤的詞作家。李煜作為當時最大割據勢力南唐的後主,在位期間就嚐嚐沉迷於聲色,無所作為,只知道和自己的大小周後躲在王宮裡,不知道整軍備戰,甚至主動向北宋稱臣,只不過趙匡胤拒絕了,為此還產生了一個成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過李煜作為詞作家很成功,下面放一個他的作品,大家欣賞一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從李煜作品看,李煜毫無政治抱負,只知道哀嘆自己的身世悲苦。
總的來說,李煜作為皇帝碌碌無為的,屬於才不配位的人,給南唐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作為詞人,還可以,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名號,他其實是和宋徽宗,宋欽宗一類人。
-
3 # 三觀粉碎機
李煜的治國才能,不說在歷代帝王中能進前十,但絕對是金字塔級的。有這麼一件事,南唐投降北宋之後,當時的南唐舊臣潘慎修和宋太宗趙光義在下棋,趙光義於是便問他說,“你覺得李煜真的是治國庸才麼?”
潘慎修不假思索的回答,“如果他真的是無識無能的人,怎麼能堅守南唐十多年不被北宋打敗?”趙光義聽完這話,立馬就羞愧的低下了頭。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煜接位的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公元961年,李煜從老爸李璟手中接過了南唐國主職位。而此時,由於後周柴榮的南伐非常成功,此時南唐不僅要奉後周為主,每年還必須繳納鉅額供奉,連最值錢的國家命脈江北鹽礦都劃給了後周,隨著陳橋兵變,這一切債務都轉向給了北宋。換句話就是,南唐是一個註定要被北宋滅亡的國家,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而已。
可正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下,剛剛繼位的李煜一方面重視農業,給百姓各種稅賦福利,一方面啟用有能力的老將,同時做好一切防禦工事。除了在國內動作頻頻以外,他在外交上一方面對北宋示弱來麻痺敵人,背後又偷偷聯絡北方的契丹來對抗北宋。
可以說,李煜不管是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能力上基本都已經做的足夠好了,可是再牛逼的李煜也不是超人,無法扭轉當時北宋一統中國的趨勢。所以當潘慎修反問趙光義為什麼一個馬上就要滅亡的南唐,北宋還搞了十多年才搞定,這是在打臉啊!
-
4 # 陸棄
我覺得也不能這樣說。李煜當皇帝固然不合格,但南唐滅國,主要還是國力強弱使然。南唐與北宋的國力相差縣殊,李煜既便投屈尊為藩屬亦不得,宋太祖的回答是“臥榻之側,豈能他人酣睡”拒絕,不得不奮力死戰。但南唐並非北宋敵手,最後李煜兵敗投降,最後還是難免死於非命。
李煜並不是暴君,也昏庸不到哪裡去。他是一位天生的詞人,其文彩才高八斗,只是生在了帝王家。假如李煜生在平民家或官宦家,憑他的才能,考個狀元、進士,成為李杜、蘇東坡一樣的人物,也很容易。但他生在了帝王之家,不得以一個詞人做皇帝。他治理天下的本領,是很差的。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李煜並不是皇長子,按傳統當不了皇帝。但他的才華遭到了皇長子李弘冀的嫉妒,為了避禍,李煜醉心經籍,不問世事,志在山水。可惜李弘冀去世的早,李煜只得遵父命繼位。李煜繼位後,面對強敵北宋多次示弱,奉宋正朔,入貢北宋,降制示尊,其弟李從善到北宋為質。但這也削除不了北宋滅唐決心。北宋造船千艘,有臣子建議李煜趁敵不備,火燒戰船,但李煜不敢。直到北宋備戰完畢,兵臨城下,李煜才奮死抵抗,但不是北宋對手。北宋逼李煜入朝,李煜不從。回答“事已至此,唯死而已”。李煜只是一個不合格的皇帝,不能說他是一個昏庸的皇帝。
-
5 # 煮酒君
南唐後主李煜,一位傑出的詞人,一位悲情的帝王,他的一生只能用"可憐生在帝王家"來形容。他本無心稱帝,卻被趕鴨子上架般推上帝位。他只想成為一名傑出的詞人,他也確實成為一名傑出的詞人,卻不得不挑起國家生死存亡的重任。
面對咄咄逼人的大宋他也努力過,但無論客觀上宋的強大還是主觀上他執政薄弱,都導致他的努力付諸東流。他唯有將滿腔愁思與無奈付諸於他熱愛的詞,在詞上抒發說不完道不盡無人能懂的悲傷。
自秦始皇開創帝制時代以來,在歷朝歷代眾多皇帝中,盛世明君,創下千秋功業者有之,暴虐成性,昏庸至極者有之。而李煜兩者都不是,要是給帝王功績或是帝王荒唐排個榜,都沒有李煜的事。
李煜能廣為後人所知,是因為他的詞創作的極美,也是因為他的悲情與無奈。
如果他能像萬曆一樣接一個好江山,就是一味沉迷詩詞創作也能擁有偌大帝國;如果他能像雍正一樣有魄力,即使接了一個爛攤子也能力挽狂瀾,也許他可以延續他的江山。
但很可惜,他兩者皆不是。
李煜登基時,南唐已經尊宋為正統,南唐國運早已開始走向衰敗。而李煜確實無君王的本領,他優柔寡斷,用人不善,不是一位治世的明君,一個不擅長理政的皇帝接下一個爛攤子。
李煜的詞前期後期風格差別極大,前期風花雪月,帶一些淡淡的哀愁。後期杜鵑啼血,平實中全是沉鬱的淚,詞的變化也反應出卓越詞人失敗帝王內心感情的變化。
若能選擇,他只願做一位詞人,但偏偏他成了無奈又無力的帝王。
李煜,原名李從嘉,自重光。後來,李煜依據"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將自己改名為李煜,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
李煜雖說是第六子,但是李璟前五個兒子除了太子李弘翼全都早亡,故而李煜也算次子,太子李弘翼多猜忌,總覺得李煜覬覦皇位,對他處處提防,李煜無心皇位,自稱號鍾隱,蓮峰居士,寄情詩詞歌賦,不參與政事,向兄長表示對皇位沒有半點想法。
李煜原想詩詞歌酒一生,不曾想命運跟他開了玩笑,太子李弘翼暴斃,李煜被李璟封為太子。
宋建隆二年(公元前961年)南唐元宗李璟駕崩,25歲的李煜在金陵登基。
李煜在位十五年,前十年趙匡胤的刀鋒還未瞄準南唐,南唐臣服於宋,向宋納貢,在夾縫之中求生存。然而一切的平靜在宋滅掉南漢之後被打破了。歷史上對南唐後主的評價多有貶義,史書對亡國之君向來不友好,李煜也確實沒有執政能力,但李煜的一生當中卻也有許多事令人動容。
首先,李煜是個重情義,愛國家的帝王。前面我們提到,李煜當初主動避兄長鋒芒,為的就是避免兄弟間反目成仇。而李煜不僅曾為哥哥著想,還為了被北宋扣押的弟弟多次親自上書求情。在宋太祖多次拒絕之下,李煜懷著悲思,寫下了讓人動容的《卻登高文》。
而當李煜為帝,他對家人的重情更昇華為對國家的忠誠。李煜即位時,北宋已經建立。南唐當時,可謂是處於狼虎環伺之中。然而李煜仍舊不放棄,兢兢業業地為政,使得南唐在北宋的壓迫之下仍舊"生聚完,文教興,猶然彼都人士之餘風也"。
第一,李煜對待南唐功臣非常好。軍功累累的南唐大將何敬洙,不僅官至右上衛將軍,封芮國公,還在退休以後被准許工資照舊,子孫多人受廕庇。甚至在何敬洙死後,李煜還為他廢朝三天,以表達對他的悼念。就連曾在淮南之戰時棄城逃跑的馮延魯,後來都得到李煜原諒。
第二,李煜採取寬鬆政策,而又賞罰分明。《南唐書》記載,李煜推行"隨所租入十分錫一,謂之"率分",極大減輕了百姓賦稅。而他又"罷諸路屯田使,委所屬令佐與常賦俱徵",裁撤冗官,打擊貪官。
在常研佛法的李煜看來,"好生戒殺本其天性"。因而南唐在他在位時,少有死刑。為了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李煜還多次親自審理案件,甚至親自去監獄釋放囚犯。儘管群臣們覺得李煜此舉有失身份,但他本人卻一直堅持。
第三,李煜有心用人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韓熙載夜宴圖》,而畫中的主角韓熙載,就是一位深得李煜賞識的人才。李煜看重人才本身的才華,對他們寬容,也對他們抱以厚望。在李煜慶祝冊立小周後的宴會上,"韓熙載等皆賦詩以風,南唐主亦不譴之"。李煜還差點因為韓熙載敢直言而將他提拔為宰相。
當時北宋初起,天下烽煙未歇,不少人才都流落到南唐境內。而李煜對他們,就像戰國群雄對策士,曹操對賢才一樣,不論其出身,很多都加以重用。林仁肇、皇甫繼勳、張洎、徐鉉、徐鍇等人,都是李煜如此提拔起來的。
第四,李煜面對國外強敵,並未消沉,而是有所建樹。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潛為備戰"。在戰略制定上,李煜充分考慮了南唐和北宋的差距,因而採取嚴防密守的策略,"以不變應萬變"。
在外交上,李煜意圖聯合吳越王,想要搶過北宋的這一盟友,來一同抗擊北宋。雖然李煜最終遭到吳越王背叛,但李煜這一策略的正確性和他的實際付出,值得肯定。
李煜並不是一個整日偎紅倚翠的君王,整日裡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江南唐拱手相讓,他只是"可憐生在帝王家"。
-
6 # 青史如煙
唐宋元明清,這個順口溜,咱們在歷史書裡面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的,可是,實際上真實的道統並不是那麼順遂的,宋元明清並非緊緊銜接,唐和宋之間,還夾雜著長達七八十年的五代十國,其中控制著中原王朝核心區域的分別是(後)梁,唐,晉,漢,周;十國中還出現了一個長達三代的王朝,其中還出了一箇中國古代文采第一的皇帝。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
其實說他是皇帝,還真有些勉強。首先,他爺爺是皇帝,他爸李璟繼承了帝位,然後又把這個國家的統治權傳給了李煜,按這個說法,似乎沒有問題;不過,李煜後面因為國家太弱,撐不住敵國入侵,放棄了皇帝的尊號,改稱南唐國主,因此這個皇帝當得有點虎頭蛇尾。
其次,李煜當皇帝,完全就是個撿漏的事情。作為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煜想著咱天生是陪太子讀書的料,五個哥哥他們去勞心江山社稷,打個頭破血流吧,反正再怎麼輪也輪不到咱,更何況,還有個被自己老爹冊封了皇太弟的叔叔李景遂在那待著呢。
最近老爹被北邊後周打得夠慘的,當皇帝有啥好玩的呢?你們去爭吧。
可命中該你的,誰都搶不了。
老天爺還真的就來了這麼一齣戲,李煜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都相繼得病死了,即便如此,按理說,也還有叔叔李景遂和大哥李弘冀,李煜也就排在第三順位。
太子之位還沒影呢,據貼心的王府侍衛屢次彙報,說自己的吳王府一直被人死死盯著,李煜聯想起大哥李弘冀經常對自己那種半淺半深的笑容,還有對自己客氣關懷的那股熱乎勁,二哥三哥五哥他們得病去世了,自己會不會被得病然後.......,難道,幾位哥哥得病去世另有隱情?
啊呀,想起來就脊背發涼,哪管軍政,莫談國事,還是專心開始研究自己的花間詞調,婉約詩風吧。上天垂憐,佳人有約,新娶的王后周娥皇貌美如花,能歌善舞,尤其難得的是居然還擅長填詞作曲,而且精通音律,琵琶彈得賊好,有錢有閒,沒有煩勞,真真花好月圓。
想當富貴閒人,可偏偏老天不同意!最神奇的助攻來了,李景遂當了皇太弟後覺得自己像搶佔了哥哥李璟的位置,內心一直在打鼓,覺得很不合適,輾轉難眠,不斷打辭職報告。公元958年,在李景遂的一再要求下李璟最終批准,改封其晉王,另外又加授了一些江南西道兵馬元帥、洪州大都督、太尉啥的,此外,正式冊封嫡長子李弘冀為太子;事情本來也沒啥,李弘冀身體棒棒吃嘛嘛香,儘可安榮尊貴,等著接位唄。
可是,李弘冀為了穩固自己的太子大位,鬼迷心竅了啊;他想起,李璟加封的官職中排在最先的就是天策上將,往事歷歷在目;自己可是姓李,而且南唐標榜為唐朝的正統繼承者,自己的嫡派老祖宗唐太宗李世民當年也被唐高祖李淵封為天策上將,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後面這個,在玄武門之變後就沒有然後了,嗯,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必須根除後患。
一番籌劃後,李弘冀買通了李景遂的一個仇人,讓這個仇人在蹴鞠場上公然殺了李景遂;這下,舉朝震動,剛二十出頭的小王爺李煜則徹底被嚇壞了,哈哈,看著近了一點的那點當太子繼承皇位的想法徹底湮滅。
李璟呢,更是駭然,加封天策上將其實完全只是為了顯示對李景遂的重視,當此之時南唐內有憂弊,外患強敵,風雨飄搖之際一定要搞好內部團結,否則外攻內鬥,將一敗塗地,李景遂身為皇弟,李璟當年自己即位之初就曾經讓位給他,以示尊崇;這才有了皇族這些年的團結。
可是想不到,自己的兒子竟然完全不顧長幼尊卑,倫理綱常,行此悖逆之事;哎,事已至此,自己的身體也撐不了幾年了,再追究李弘冀的話,打擊太子一脈將牽動全國,估計南唐就此滅亡。
李璟也就把這口氣忍下去了,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一個由頭殺了直接行兇的行兇者,沒有繼續深究;然而,李弘冀雖然一時巨爽,一把幹掉了最大的敵人叔叔李景遂後,太子地位再無大的威脅,但是終究是敵不過輿論的公議指責,失卻太多人心後,後悔不已,成天心憂氣燥,不久後居然得病死了。
這樣,李璟也無從選擇,只能立這個柔弱美麗的兒子李煜為太子,遂加封李煜為吳王,入住東宮,開始旁聽朝政,學習處理政事技巧。公元961年,李璟正式立李煜為太子同時監國,半年之後,李璟駕崩,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某些史學評論家往往喜歡牽強附會,說是人家不行,人家昏庸,人家不修武備,往往失之於片面,李煜是個修養很高的文學家,按照這個邏輯,這個人當皇帝就不行。魏武帝魏文帝曹操曹丕父子,俱是大文學家大詩人,雙雙名列建安七子,怎麼不罵人家不務正業了呢,沒啥,都以成敗論英雄而已。
我們再來看南唐的前世今生,楊行密崛起於江淮,硬生生在強大的後梁政權側畔建國,堪稱強悍,甚至曾有“十國第一人”之譽。
但是因為領地緊挨著實力強大的中原政權,南唐政權必須時時刻刻面臨劇烈的軍事衝撞,須臾無法停息。
楊行密死後,國家政權落入徐知誥(南唐烈祖李昪)之手,李昪自幼追隨楊行密和徐溫打天下,作為南唐開創之君軍事能力自然傑出,加上樑唐晉惡戰不止,無暇東顧,國家比較安穩。
到了南唐中主李璟,軍事形勢就嚴峻起來了,958年正月,周世宗親率大軍攻楚州,因城牆牢固,守將張彥卿&鄭昭業守禦嚴密,堅守了四十天沒攻破。
隨後,周世宗親自督軍挖地道,城牆被焚燬,因守將張彥卿鄭昭業戰死不降,後周損失挺大,因此氣急之下屠城。隨後後周攻取泰州揚州等軍事要地,周世宗到迎鑾鎮以臨長江,李璟害怕至極,直接上表盡割淮南江北之地給後周,同時上表稱臣聽命周世宗,每年上交大量金銀和貢品。
李璟敗仗打得太多,恢恢然以至於連待在長江邊上的勇氣都沒有了,把都城直接從金陵遷都洪州(今江西南昌)。順帶說一句,李璟,他不是詩人詞人什麼的了,硬生生打強敵打跪的;大敗之後元氣未復,國家面積大幅度縮水,府庫極其空虛,然後稱臣,奉宋朝為正朔,李煜接手的就是這樣一個爛攤子;
再去衡量一下,我們讀史書總認為,那些皇帝個個都是智障加懶人,個個摩拳擦掌,換咱們上,就能幹得更好,似乎只要勵精圖治,24小時不睡覺憂心國事就能夠挽救國勢,河山永固。
實際上,李煜如此聰明的人,國難當頭,豈能束手就擒,怎麼也得搏一搏;史書記載:
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值班光政殿,諮問國事,每至深夜。可是一切也於事無補;軍事上大敗以後軍心民心都非常低沉,每年還要給後周(北宋)交那麼多金銀財報,內外交困之際李煜崩達了一陣子也就慢慢死心了,年輕壯志慢慢變成隨波逐流。
從大時代去看,恰逢唐末亂世,英雄迭出,南唐這個國家的根基就是唐末農民大起義,軍閥紛爭之時由楊行密建立的。
當時的那個氛圍,不掙命就沒有活路,是個奮鬥的時代。遍地的草根英雄應運而出;按道理說,能建立一個王朝的一般都是非常厲害的,然而,梁唐晉漢周都非常短命,南唐步其後塵,是有其根本原因的。
後梁太祖朱溫,篡唐之後被次子所殺,第三子朱友貞手上後梁被後唐滅亡。李克用以河東立足,死後李存勖即位,被伶人殺,接著李嗣源在於時間也不長,然後後晉後漢基本都是創業者死了,國家就馬上換代,到了後周世宗柴榮,威武雄傑,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軍事實力一度十分強大,一度考慮攻取幽州,恢復後晉時喪失的漢唐舊地,眼看就要實現大一統;卻突發疾病,旬月之內就崩逝了。
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沒幾天,就發生了陳橋兵變,一腳進入北宋。
諸多例項表明,皇二世皇三世們跟那些亂世豪傑們根本沒法鬥,一方面還都太嫩,一方面水平差太遠,一巴掌拍死,說他們這些繼承人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似乎有點苛責,畢竟亂世已久,人懷惕厲。但是出生的環境就是在繼承基業的榮光裡前呼後擁,榮華富貴里長成,家庭崛起之際烈火烹油,氣勢正高,很難不帶著驕奢淫逸的品性。二世祖三世祖們噹噹太平天子或許可以,在如此亂世,不能要求更多。
對於後主李煜,更關鍵的是,出於後期的南唐要對陣的,前面是奮發有為,世人稱許的後周世宗柴榮,緊接著是洞悉人心,勵精圖治的宋朝開國太祖趙匡胤,都是命世之才。
軍事上的屢屢挫敗,無從妨害南唐宮廷的風雅,大周后擅長彈琵琶,傳說李璟便御賜給她燒槽琵琶,大周后和李煜夫婦夫唱婦隨,珠聯璧合,曾一起創作不少宮廷樂曲,如《邀醉舞破》、《恨來遲破》 等 ,最難得的是他們全力搜尋五代時已失傳的《霓裳羽衣曲》,刪補增改後重新編排,讓這首曾在盛唐聲動一時的樂舞曲重現人間。
亂世之中不仿夫妻恩愛,然大周后年僅二十九歲就去世了,李煜傷心之餘,藉心境創作了《書琵琶背》、《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等悼詞。
以聲色自娛的表象下,李煜還是有那麼點骨氣,並沒有放棄,他為求自保,表面臣服,該給的朝貢照給,暗地備戰,調兵防守長江中下游各軍事要點,以防宋軍偷襲。然而宋太祖趙匡胤早就謀劃統一全國,只是因為遵從既定戰略方向,才允許南唐苟延殘喘,在著名的雪夜定策中,宰相趙普提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規劃,宋軍據此滅後蜀,吞南漢後,已完成了對南唐三面合圍。
時機已到,趙匡胤開始念緊箍咒,974年9月,他派遣使者去南唐招李煜入朝,李煜知道這屬於羊入虎口,有去無回,便以生病為由拒絕。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匡胤遂以李煜拒絕朝見為辭,起兵10餘萬,分三路進攻南唐;975年10月,南唐各路救兵皆敗,金陵困守孤城,李煜最後一次遣使,請求趙匡胤網開一面,趙匡胤答覆了著名的那句"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予搭理。十一月二十七日,曹彬與潘美率中路軍主力攻破金陵,李煜奉表投降;而後,他被押到東京,宋太祖因他帶領南唐奮力抵抗,封他為違命侯。
昔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及至此時,一個優秀的皇帝詞人,在他形象生動&明亮真摯的詞調中注入了最深沉的亡國之痛,國家不幸詩家幸,詩人不幸詩歌興,李煜一生中創造的最高峰就要來臨了。
978年七月七日晚上,傳說正是李煜過生辰,他便邀請客人在寓所裡宴飲,故舊們先時裝出高興的樣子逢迎著故主,隨後隱藏著的憂傷情感藉著酒勁滲了出來,窗內樂聲和著詞曲吟唱,窗外一彎明月勾掛,夜色蒼幕,燭影紛曳,慢慢勾起了李煜的絲絲愁緒。寄人籬下的亡國之君,在月色下踩著小步,移步樓欄,回想故國昔年,年少登基為帝,意氣風發,玉樓瑩闊,雄殿翠巍,美酒佳餚旁,芙蓉帳幕下,自己和大周后填詞作文,吟曲弄調, 伉儷情深,人生如何愜意暢快啊,到如今身為階下囚,仰人鼻息,前途蒼茫無望,生死操於他人之手,看著侍舊們悴淚依依,接著涽猛的詩酒之意,李煜那無比俊逸的才氣蓬勃而出,在那一刻,他又回覆了帝王的身份,在那一刻他自尊自憐的切真感情自然流瀉出來,憤懣,失落,懷念,感慨,詩想和夢境合著詞文如汪洋恣肆,流傳千古的這首虞美人一氣呵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古往今來,以春逝來抒發惆悵的詩詞至此被寫到了巔峰,盡抵了絕詣。但,這也是他的絕命詞。
可能因為李煜這首詞實在寫得太好,不久後就有人把李煜寫的詞稿呈送給了宋高宗趙光義,趙光義先聽到李煜在住所搞得絲竹聲管紛紛擾擾,就很不高興,看到他寫的詞居然還在懷舊,還想回去做皇帝嗎?做夢,可能詞寫得這麼好,也刺激了趙光義的妒嫉心理;他一氣之下,便派人送毒酒賜死了李煜。
978年,李煜去世,享年四十二歲整;因為他是南唐亡國之君,因此後世史學家稱呼其為南唐後主。
-
7 # 公子品史
李煜在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個皇帝,他文采出眾是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曾經寫出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如其詞《虞美人》就流傳很廣並且受到大家的喜愛: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問改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就很能反應其作為南唐滅國皇帝的心情。他不是一位能力突出的政治家,作為文學家是合格的,其在位時間只有短短十多年就被北宋給滅國了,但是他不能說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只能說南唐本身就和北宋差距很大,作為南唐的皇帝實力有限,只能在北宋的陰影下苟延殘喘,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但是李煜本人的治國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要不然也不會還堅持了那麼多年。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李煜的情況
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李煜出生於公元937年,其本人籍貫是彭城(現在的江蘇徐州),但是他生於江寧,(現江蘇南京),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等,他是南唐末代皇帝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從小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本人聰慧、伶俐,對於詩詞歌賦尤為喜歡,文采出眾。
公元961年,李煜繼位,因李璟長子李弘翼英年早逝,而最後被李璟冊立太子,並繼承了皇位。他在登基後,為了保證南唐的存續,不得不尊宋為正統,每年上交大量的錢財以保平安。公元971年,宋太祖趙匡胤滅亡了南漢,李煜為此去除了自己的國號唐,改為“江南國主”。次年,又為了表示謙遜,他又貶損儀制,撤去了臺殿鴟吻等物以示尊奉宋廷。但是這依舊無法阻止北宋的進攻腳步,公元975年,北宋發動最終攻勢,南唐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北宋都城東京汴梁,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公元978年7月7日,李煜死於京城東京,死後被追贈為太師,追封吳王。
作為一名皇帝李煜在文學上文采出眾,並且擅長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等且都有一定造詣,其中以寫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詞,主要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對後世詞的創作影響深遠。
李煜的執政情況
客觀的說,雖然李煜是亡國之君,但他在政治上也不是一無是處的,要不然也不會在宋朝的壓制下還堅持了十多年。李煜在繼位後,曾經希望透過向宋納貢以保全江山,所以他在位期間,變現的極為殷勤,對待宋朝除了歲貢外,每當宋廷有重大活動或出兵時,都會派人進禮以示支援和祝賀,表示誠服之意。
李煜即位後為了重振人心、確立威信,他繼續重用舊臣,穩定人心。對於有功的將軍如何敬洙軍功累累,被授予“右衛上將軍”之銜,並且加封其為芮國公,在他本人去世後,李煜為表示尊重還親自下令停朝三天,以示哀悼。另一方面,對於在淮南戰事中棄揚州化裝逃跑的馮延魯,李煜並未對其處罰重新給予優厚的待遇。同時又啟用了很早以前就投奔南唐有能力計程車人韓熙載、以及將軍林仁肇、皇甫繼勳等人,並給予很高的待遇。
此外,在科舉考試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公元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複試,並親自命題核。當大臣清耀殿學士張洎稱遺漏了很多人才後,他還重命人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了王倫等人,科舉考試直到南唐滅亡那一年都在繼續進行著,可見其對文化教育的看重。
綜上所述,在當時的那樣一個時代,南唐和北宋的實力差距巨大,李煜作為南唐亡國之君,仍能在宋廷的壓制下存活十多年,這本身就說明了李煜並非昏庸之君,只是因為實力差距無法阻止宋朝統一的步伐,這也是身為文人皇帝的無奈。
-
8 # 最文化醉歷史
南唐後主李煜,一位傑出的詞人,一位悲情的帝王,他的一生只能用"可憐生在帝王家"來形容。他本無心稱帝,卻被趕鴨子上架般推上帝位。他只想成為一名傑出的詞人,他也確實成為一名傑出的詞人,卻不得不挑起國家生死存亡的重任。
面對咄咄逼人的大宋他也努力過,但無論客觀上宋的強大還是主觀上他執政薄弱,都導致他的努力付諸東流。他唯有將滿腔愁思與無奈付諸於他熱愛的詞,在詞上抒發說不完道不盡無人能懂的悲傷。
李煜並不是皇長子,按傳統當不了皇帝。但他的才華遭到了皇長子李弘冀的嫉妒,為了避禍,李煜醉心經籍,不問世事,志在山水。可惜李弘冀去世的早,李煜只得遵父命繼位。李煜繼位後,面對強敵北宋多次示弱,奉宋正朔,入貢北宋,降制示尊,其弟李從善到北宋為質。但這也削除不了北宋滅唐決心。北宋造船千艘,有臣子建議李煜趁敵不備,火燒戰船,但李煜不敢。直到北宋備戰完畢,兵臨城下,李煜才奮死抵抗。
在科舉考試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公元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複試,並親自命題核。當大臣清耀殿學士張洎稱遺漏了很多人才後,他還重命人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了王倫等人,科舉考試直到南唐滅亡那一年都在繼續進行著,可見其對文化教育的看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9 # 鄜延路宣撫使
李煜,是一位優秀的詞人,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李煜即位時,南唐國力已衰弱不堪。後周世宗出兵南征,打敗南唐,李煜的父親李璟只
得去帝號改稱國主,並改用後周的年號,表示臣服。到李煜繼位,南唐已成為北宋的附
屬國。
身為國主的李煜,實在缺乏治理國家的政治才能,他的才氣主要表現在文學藝術方面。他通曉音律、繪畫,書法也不錯,尤其擅長填詞。五代十國時,位於長江中下游的南唐戰亂較少,環境較安定,經濟狀況也比較好,所以聚集起許多文人,過著安定優雅的生活。當時的首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文人學士經常聚會,飲酒賞樂,作詩填詞。有了新詞,就讓歌女當庭演唱。
而“詞”這種用於彈奏演唱的藝術形式,就在南唐發展起來。當時最出色的詞人就是李璟父子,尤其是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不過李煜最好的詞,還是寫於當了亡國之君以後。亡國以前,他雖臣服北宋,可在富庶的南唐仍是一國之主。他從小在優裕的環境中長大,過慣了浮華奢侈的生活,做了國主更是如此。
他曾下令用綢緞裝飾牆壁;農曆七月初七,還用紅白綢緞連線成月宮天河的樣子,一百多匹綢緞用一天就不要了。李煜又篤信佛教,經常給寺院許多賞賜;每年還得向北宋朝廷進貢財物,所以,南唐雖富足,百姓卻很苦。李煜對這些視若罔聞,終日沉湎在歌舞、宴飲、填詞的宮廷生活中。而這個時期所填的詞也大都是些歌舞宴飲、吟風弄月的內容。這種狀況,也曾引起南唐有識之士的憂憤。
有個叫潘佑的大臣,飽學多才,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李煜讚賞,稱他為“潘卿”。他就多次對李煜進行勸諫,李煜毫不理睬。潘佑憤激之下,上疏說再如此下去,比古時的亡國之君夏桀、商紂都不如。李煜大怒,要殺潘佑。潘佑得到訊息便自殺了。國內很多人為潘佑的死流下了眼淚,但這並未使李煜有所醒悟。
潘佑死後的第二年,南唐就亡國了。李煜被帶到北宋京城開封,開始過著半是俘虜、半是寓公的生活。這時,他有了切身的亡國之痛,才真正清醒過來,感到悔恨、絕望。想起再也見不到的故國山河,便日日“以淚洗面”。李煜把他的孤寂、愁苦、悔恨的真情和對江南故國的思念,都填進了他的詞裡。
比如在《浪淘沙》中,他寫道:“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在《虞美人》中,他寫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些詞寫出了他發自內心的、從未有人寫過的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李煜詞作的藝術水平達到新的境地,奠定了他在詞發展史上的地位。可是,這些詞句傳到宋帝耳中,便引起猜忌。
宋太宗趙光義又聽說李煜後悔當初錯殺潘佑,遂覺得此人的怨恨很深,不想再留他,便派人用“牽機藥”把他毒死。這種藥毒,使人渾身抽搐,手和腳蜷在一起,要發作幾十次才會死去。李煜死於亡國後兩年多,當時年僅四十二歲。
-
10 # 執筆為你繪丹青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都是昏庸之輩麼?在中國歷史5000年的長河之中,有著太多的賢明君主,又有著太多昏庸無道的紂王。在我們現在看來一個國家的建立者都是賢明之士,而那些亡國之君不是暴虐無道就是昏庸無能,但歷史真的是這樣麼?歷史上太多帝王在國破家亡之時都是卑躬屈膝,但這些末代皇帝都是因為昏庸才遭到這樣的下場麼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於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開封),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李煜,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出了名的亡國之君。有“千古詞帝”的美名,也有亡國之君的罵名。一生無太多政治功績,卻在詩壇顯露鋒芒。流傳千古的詩詞佳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很多,寫詩作詞的卻不多,更別說寫得好的了。就拿乾隆皇帝弘曆舉例,儘管他寫了四萬多首詩,卻依然沒有幾首能流芳百世的。相比之下,李煜在作為皇帝的同時,還能在文壇上“發光發熱”,實屬鳳毛麟角。儘管如此,世人對他評論依然有褒有貶。
有一部分人在欣賞李煜悲愴憂傷的詞的同時,也會主觀地給他背上一頂“大黑鍋”。有說他不務正業,有說他沒有皇家尊嚴,更有人說他是南唐滅亡的根源。其實,李煜不僅僅是位好詩人,他也是位明君。只可惜,生不逢時,命運捉弄……
為什麼會說李煜背有一口“大黑鍋”?這口“大黑鍋”的來歷就要從李昪(李煜的爺爺)說起。
李昪開創了一個強盛的南唐,他善用賢人,極有謀略,在他的努力下,南唐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富強。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李昪覺得國家富強了,文化就要提上來,故他在他在位後期,大力發展文化。就連他去世以後,他的兒子李璟都在不停地發展文化,一度使得南唐的詩詞文化發展得欣欣向榮,甚至到現在還有一本李璟與李煜的作品合集《南唐二主詞》,裡面記載了這父子倆的詩詞佳作。但不過三代南唐就滅亡了會是什麼原因呢?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李璟雖然學習他的父親李昪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但是他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國家的強大靠的是綜合能力,而不是僅僅只依靠文化。李璟整日在宮裡與他的妃子,臣子吟詩作對,風花雪月,甚至為擅長吟詩作對的人設立官職。當時有一個歷史上極為出名的臣子——韓熙載,曾經勸告過李璟,不能繼續這樣。然而李璟充耳不聞,並且架空了韓熙載,讓他沒有那麼多的話語權。作為跟隨李昪開創強盛南朝的大功臣,韓熙載被李璟寒了心,所以等到後主李煜再來求他出山時,他裝出一副荒淫無道,沉迷酒色的樣子,為的也就是測試李煜是有真正想救國的心(《韓熙載夜宴圖》也就是在那個時期,那樣的背景下出現)還是說他與他那沉迷風花雪夜的父親李璟是一樣的。
背景已經放在這兒了,李煜的爺爺強大,父親隨意。爺爺死於丹藥,父親死於悔恨。
把背景用另外一個方式說得再清楚一點,在南京的祖堂山,李昪的陵墓是欽陵,屬於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陪葬品較豐富的陵墓。而李璟的陵墓順陵與欽陵離得不遠,不過也就五十多米的距離,但卻有著天壤之別。他們除了佈局相似,其他都不一樣。欽陵用石頭製成,陪葬品豐富,內飾豪華,規模較大。而順陵用磚頭製成,陪葬品稀少,內飾簡陋,規模極小。父親與兒子的陵墓相差極大,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在李璟在位時期南唐就已只有苟延殘喘之力了。
所以這樣的國家傳到了李煜的手裡時,早已是破落不堪了,而南唐正好就在李煜的手裡滅了,導致他替父親背上了亡國之君的罵名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填完後,李煜叫小周後唱出來,小周後說:“我已有許久不唱歌,喉澀得很,就是勉強歌來,也未必動聽,還是暢飲幾杯。不必唱了罷。”李後主不依,親自去拿了那支心愛的玉笛,對小周後說。“燒槽瑟琶,已經失去,就讓我以笛相和。”小周後只好低鬟斂袂,輕啟朱唇,歌唱起來,玉笛淒涼,歌聲悽楚,早有人飛報宋太宗。太宗醋勁大發,更認為後主不忘故國之思,有什麼“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便以牽機毒酒賜李後主喝下。
明明是一代傳奇詞人,偏偏生在帝王家,幸或不幸,這都是真實的李煜。
-
11 # 棲鴻看紅樓
李煜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詞人。他只是不適合做皇帝而已。
李煜性格敏感,溫柔多情。《紅樓夢》裡說寶玉的“情性體貼,話語綿纏”八個字,放到他身上,也是毫不違和的。
那麼問題來了,寶玉的終生夢想就是“在內幃廝混”,直到“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就是他的理想結局。讓這樣一個人,去擔負振興家族的責任,去孝親育子,去學習“仕途經濟”,那不是要了他的命了?
賈寶玉與李煜的區別在於,寶玉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李煜不知道。寶玉是一遇到違背心願的事,就會發狂生病,最後迫不得已了,還會“懸崖撒手”、出家為僧。
而李煜呢,當命運把他推到皇帝寶座前的時候(他本來有幾個哥哥,可是不幸,他們一一夭折,給李煜讓出了位置),他沒弄清自己是否適合,也不考慮自己是否願意,就那麼稀裡糊塗地當上了皇帝。
李煜當皇帝,對南唐而言,對南唐百姓而言,對南唐的江山社稷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但,如果他沒有當皇帝,而是做一個富貴王爺,那會是文壇的一件盛事。
回覆列表
李煜只是在政治上比較昏庸,但在文學上卻是一個文學家。
李煜作為李唐最後一個皇帝,在最後滅亡的時候是做出過不少努力的,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尊崇北宋,甚至願意接受北宋的冊封。
這可能看出李煜很是無能,懼怕北宋,最後果然如此,開寶八年,李煜降宋,李唐歷史就此終結。
在政治上他卻實昏庸,害怕惹禍,就算有商人告密北宋在建造戰船,但繼續卻不敢有所動作,依舊和臣子設宴酣飲,擔憂李唐的現狀,也就是害怕北宋的進攻。
直到北宋滅了李唐,李煜被俘。李煜雖說昏庸,但卻不是一個無能的人,他是一個文學家,他寫的詩歌辭藻華麗,朗朗上口,繼承了當時溫庭筠一脈的風格。
公元978年8月7日,當李煜在四十二歲和后妃們聚會,創作出《虞美人》的時候,宋太宗就再也不能容忍,賜毒酒給李煜。
他的作品《虞美人》、《相見歡》、《破陣子》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詞,可見他文學上的造詣已經很高。
最後用一首李煜的虞美人作為結尾。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