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問史
-
2 # 說叔
在電視劇之中,雍正皇帝對於這個女人是秋毫無犯。除了把她當做侍女宮女之外,最多就是一個心腹。電視劇版的雍正,其性格當中沒有那麼陰狠,對於十四爺還是有一定感情的,畢竟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呀,血緣上來講是最親的,他把這個女人留在身邊,只是想證明自己並不是如是人嘴中的那個冷酷皇帝,讓這個女人活著,並且把這個女人送回十四爺那裡,是想有人傳話,把自己的真實面目傳給世人。但小說當中可就不一樣了,小說當中可以說是非常毀三觀的。小說當中,雍正把這個女人給睡了,然後到了最後,竟然發現這個女人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真可謂是滅絕人倫啊。在這麼巨大的刺激之下,雍正皇帝也自殺了。這是小說的劇情,怎麼可能呈現在如今的和諧社會當中的電視劇之中呢?所以這個修改是必然的,符合兄弟之情,符合大的價值觀,符合劇情。小說在雍正冷酷爆裂的程度上遠遠高於電視劇。把這個女人完完整整的送還給十四爺,增強一下正面能量。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小說裡這女人就是個紅顏禍水,遲早禍國殃民,因為她對雍正的恨意十足,放在電視劇中,牽扯到女權主義,自然而然也要改變,自然而然也要回到心愛的人的身邊。
-
3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的喬引娣,在這部以權謀爭鬥和權勢爭奪為主旋律的“男人劇”中,可以說是極為特殊的存在。而這分特殊不僅僅是因為她與十四阿哥胤禵之間過程浪漫但是結局卻十分悽美的愛情故事,更是因為她原本作為雍正扣下的“人質”,但是兩人之間的感情也發生了極為微妙的變化,甚至喬引娣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深深的影響著雍正,不可不謂之是一位“傳奇”女子。
而在劇情的最後時刻,雍正將喬引娣送回十四阿哥身邊,喬引娣卻回答說自己很快會回來,只是最終沒有等到她回來,雍正就已經去世了,看到這裡的時候也不免讓人動容,同時也會帶來一個深深的疑問,那就是,雍正既然費了很大的心思讓喬引娣扣在自己身邊,為何最終還要讓喬引娣重新離開呢?
可以說,喬引娣實際上是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雍正與十四阿哥胤禵雖然是“一母所生”,但是並非“一母所養”,從小生活環境的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也讓二人在“九子奪嫡”中,選擇了不同的站隊方向。雍正選擇了主動爭奪皇位,而胤禵則是支援八阿哥胤禩,成為了“八爺黨”的一員。
然而,這種局面伴隨著西北戰事的爆發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在“八爺黨”的眾位皇子看來,誰當上了“大將軍王”,誰就將在康熙百年之後繼承皇位。這樣的觀點可以說是深深的影響著十四阿哥胤禵,一方面,在成功當上“大將軍王”後,他就開始努力脫離“八爺黨”,謀求著發展自己的勢力,以求為了能夠登基,另一方面,雍正的推舉和鼎力的支援,也讓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予以了緩和,甚至可以說進入到了一段“蜜月期”,胤禵也錯誤的認為雍正已然是站在了自己的這邊。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繼位的訊息傳到西北,進而雍正又安排年羹堯對十四阿哥胤禵進行了掣肘和牽制的時候,十四阿哥必然是恍然大悟,明白了雍正的目的和用心,心中的憤恨也是可想而知的。
於是自回京的路上開始,十四阿哥胤禵就開始了一系列“挑釁”雍正的行為。
包括抗旨不尊,不經雍正批准,擅自闖入宮中並且大鬧康熙靈堂;之後又與“八爺黨”的眾位阿哥們開始沆瀣一氣,共同抵制雍正推行的新政;而在此期間又不斷以探望皇太后的名義進入宮中,挑撥雍正與皇太后的關係。這些樁樁件件的事情,不僅讓雍正十分的氣憤,甚至皇太后還因為兒子之間的不和而活活被氣死。雍正對於十四阿哥胤禵必然也是非常的氣憤。
於是,這個時候的雍正做了兩項安排,第一就是將胤禵安排去看守皇陵,讓他遠離京城的政治鬥爭,減少自己的阻力;第二,就是將喬引娣從胤禵身邊奪走。
當然此時的雍正已經看到了喬引娣對於胤禵的重要意義。
讓雍正明白這一點的除了自己安插在十四阿哥胤禵身邊的眼線外,就是十四阿哥執意要將喬引娣納為府上側福晉的事情了。
清朝的時候,王府中的側福晉其實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妾室,地位並不低的,就拿雍正的王府而言,雍正登基前還是雍親王的時候,福晉是烏拉那拉氏,也就是之後的孝敬憲皇后,側福晉是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後來的敦肅皇貴妃,而當時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和弘晝的生母耿氏的名分都只是格格,地位是低於側福晉的,只是比丫鬟的地位稍高一些。況且宗室本就應該執行“旗民不通婚”的傳統,就這樣貿然娶一個普通的平民女子,直接納入府中就要給側福晉的名分,也是不和祖制的。
所以,雍正否定此事,可以說是有理有據,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十四阿哥再一次在皇太后面前與雍正頂撞,讓雍正對於胤禵非常失望的同時,也是讓雍正看到了喬引娣對於十四阿哥的重要意義。
而雍正故意將喬引娣從十四阿哥胤禵身邊奪走,為的就是要打擊胤禵。一來,讓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和所處的地位;二來,要他明白恪守君臣之道;三來,則是對於胤禵的一個非常嚴重的警告,更是將喬引娣作為了自己的“人質”,以此來要挾十四阿哥胤禵。
與此同時,雍正為了做到“名正言順”,避免落下口實,則是透過將胤禵身邊的太監宮女全部撤換的方式,依照雍正的性格這些人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不僅僅是喬引娣,就連胤禵此前身邊的所有人,都成為他挑戰皇權,挑戰雍正的犧牲品。
而雍正在自感時日不多的情況下,選擇將喬引娣放回,除了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之外,也是對於喬引娣虧欠的彌補。喬引娣自從被雍正奪回宮中後,經過了前期短暫的抗拒,隨後也非常和諧的融入到了皇宮的生活之中,而她對於雍正也由最初的憤恨,逐漸變為了尊敬,而這恰恰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
除此之外,喬引娣在宮中的這些年,雍正的目的也基本都予以了達成。
首先就是打擊和牽制十四阿哥胤禵。
這一點的效果無疑是最為明顯的,自從喬引娣被雍正帶進了皇宮之中,加上週圍的人全部被撤換,自己徹底處於了雍正的監視之中,十四阿哥胤禵可以說是從精神上、意志上,遭到了雍正的沉重打擊,而他也是認識到了自己並不是雍正的對手,如今不僅坑了自己,還深深的坑掉了自己愛著的喬引娣,不禁會讓十四阿哥胤禵的心態有所改變。
特別是在“八爺黨逼宮”之前,八阿哥胤禩還專門找到胤禵尋求幫助,可是遭到了胤禵的婉拒,除了胤禵對於胤禩的失望和不信任,對於雍正的懼怕、對於喬引娣的牽念以及自己對於政治鬥爭的身心俱疲,都讓他在無心將自己置身其中。
其次就是對於喬引娣對於雍正的認知改變。
雍正將喬引娣留在身邊,除了是要打擊十四阿哥胤禵,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在她面前展現自己的勤政愛民的皇帝形象,進而改變喬引娣以及其他人對於自己的看法。
可以說,這一點目的雍正也是非常好的予以了實現,如今的喬引娣不僅一改對於雍正的憤恨,更是對雍正產生了敬仰之情,而她也將會很好的將這份新的認知傳遞給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算是能夠幫助雍正做好正面的宣傳。
而伴隨著喬引娣心態的轉變,實際上雍正本人的心態也在發生的轉變。
前文中也說了,他是出於對十四阿哥胤禵的憤恨而故意奪走了喬引娣,可以說是“棒打鴛鴦”,而這造成的是他、胤禵和喬引娣三人乃至更多人的不快。而這其中,承受最多的無疑就是喬引娣,不管是身心上,還是精神上,她都依然承擔了許多。
此時的雍正或許不會對十四阿哥胤禵有任何的憐憫,但是面對如此的喬引娣,心中不免會有一些愧意,除了是對自己對她曾經的脅迫的一種歉意外,更是對他自己把喬引娣當做“人質”和“工具”的一種反省。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最終雍正決定,將喬引娣送回到十四阿哥胤禵的身邊,也算是了結了自己內心中的一段夙願。
回覆列表
我曾經說過,從藝術形式的角度講,《雍正王朝》中喬引娣的角色是一個關於“理解”的主題。雍正的新政和改革得不到滿清政權基礎——貴族們的理解,所以他們透過支援政變來妄圖推翻雍正皇帝,比如隆科多。歷代王朝基石,士人也無法理解,所以他們透過罷考來表示抗議,甚至連自己的兄弟們也不理解,他們透過發動兵諫來抗擊雍正,比如八王爺胤禩。
尤其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十四爺胤禵也不理解他,處處與他為難,多年來一直認為自己才是那個最終的繼承人。
可見,雍正皇帝在最需要的理解層面裡,沒有一個屬於他自己,張廷玉不過是打工仔,李衛田文鏡更是一般的奴才,縱然要他們去放火,他們也會去幹。
在理解的懸崖邊上,雍正需要一個轉身從心靈上為自己代言的人,串聯起所有的不理解。這個人,非喬引娣不可。
因為她是十四爺救下來的小民,也是十四爺身邊的一個愛人,還可能是一枚可以擺佈的棋子。這種關聯,看起來顯得簡單而沒有多少意義,但是她可以避免另一個“黑人”的由頭,那就是堂堂大清皇帝,竟然對自己的親兄弟下手。歷來皇帝們對自己的兄弟們幾乎都喜歡下手,但是面子上從來都希望得到一個好的後世評價。
老八集團的覆滅標誌著大清王朝在奪嫡的問題上壽終正寢,對於雍正的皇權而言,所有的威脅幾乎一掃而光,改革和新政帶來的效益也在逐步呈現,穩定和祥和才是皇室應當表現出來的基本樣子,而不是兄弟之間的爭鬥和屠戮。
剩下的,就只有那個在景陵守孝的皇十四子允禵了。曾經作為八爺黨成員之一的允禵在康熙五十七年搖身一變,成為不可一世的大將軍王,從此,這位後起之秀另起爐灶,滿算著大清的江山落到自己的頭上。
可是事實並不如意,於是,在後來的日子裡,允禵帶著一身的遺憾守在了景陵。他與雍正之間的矛盾就此產生。戲劇終歸要在衝突激烈的情況下得以潤滑,以掀起下一波的衝突,於是,便誕生了這個子虛烏有的角色——喬引娣,來搭建起雍正皇帝與同胞弟弟允禵之間的橋樑。
雍正皇帝用他的勤政換來了喬引娣的理解,同時還收穫了這個女人的愛情,較之於原著狗血的情節而言,這種安排並不見得有多高明。喬引娣帶著一項任務,需要在雍正去世前解決,那就是他與允禵最終的兄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