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榮耀歷史
-
2 # 長史如歌
這是因為三人不同的主觀性格原因和不同的客觀歷史環境造成了不同的結局。韓信為人心胸寬闊,卻政治上幼稚,見事不明;李廣智勇雙全,卻剛直自負,心胸狹隘;郭子儀寬厚待人,深識大體。韓信、李廣死於非命,郭子儀卻能得以善終,這樣的結局其實並不意外。
01韓信幼稚者難活韓信除了作為戰無不勝的無雙國士外,最為人廣知的事蹟是“胯下之辱”和“報恩漂母”。從以德報怨對待讓其受胯下之辱的屠戶潑皮,千金報還一飯之恩的漂母這兩件事上來看,韓信是一個心胸寬廣,恩怨分明卻不計較小事的人。但從他在蒯通勸他叛漢時產生過猶豫,劉邦危急的時候提要求封齊王,供出自己好友鍾離眜,又有謀反的行為這些事上來看,韓信在面對政治性大事的時候又不夠堅定,不能把原則堅持到底,甚至有些幼稚。
這就描刻出了韓信的性格:為人上心胸寬廣,恩怨分明;軍事上深謀遠慮,用兵如神;政治上立場不堅,見事不明。
為人是好是壞沒人在乎,軍事再牛收了兵權也沒有危害,而政治上立場不堅,見事不明卻是致命之處。本來劉邦就猜忌你,處處防著你,你想謀反還不做得漂亮點,以劉邦呂雉兩口子的兇狠,自然不會讓眼中這顆不知道啥時候就能扎著自己的釘子拔了去。
02李廣嶢嶢者易折漢代名將李廣因一次戰敗被俘,按漢軍法被貶為庶人的時候,一天外出打獵,回來時候經過霸陵亭,亭尉以天色已晚禁止李廣一行透過,李廣被迫在霸陵亭外過夜。後來朝廷起復李廣擔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廣要求霸陵尉同去,結果在路上找藉口殺死了他,然後上書朝廷謝罪。
從這件事上來說,按照漢代法律,城池夜間要實行宵禁,禁止普通行人出入城門,霸陵尉完全是按照規定執行。而李廣將這件事記恨在心裡,以至於要尋機會要人家以命相抵,說明心胸十分狹隘。
史書記載,李廣平時沉默寡言,除了行軍作戰時很少與人說話。後來在漠北之戰,先是和大將軍衛青產生矛盾,後又自己率軍迷路導致不能合圍匈奴。衛青在事後安排人員給李广部送糧食和酒,並詢問李广部迷路情況,李廣不回答。衛青無奈又叫李广部下前去接受審問。這下李廣不願意了,他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在大將軍府中,李廣說:“廣年六十餘歲,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當場自刎。
從這些事上來看,李廣作戰勇猛果敢,智慧過人,但性格剛直自負,心胸狹隘,在重大事件中很容易出事。
03郭子儀寬厚者善終郭子儀經歷的事已不能用“刁難”二字來形容了,直接是“欺辱”。
郭子儀帶兵在外打仗時,宦官魚朝恩指使人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很多人都擔心手握重兵的郭子儀一怒造反。結果郭子儀回來後留著淚說:“臣久主兵,不能禁暴,軍士殘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獲天譴,非人患也。”一番話讓所有人都放下心來。後來魚朝恩設宴請郭子儀,郭子儀的部下怕魚朝恩對主帥不利,請求一同前往,郭子儀不同意,只帶了十幾個家僮前往。郭子儀
作為功勞極大,官爵極高,又手握兵權的名臣名將,郭子儀一向受到朝廷的猜忌,需要他打仗的時候就讓他東奔西跑,不需要他的時候就給個閒職扔在一旁。但郭子儀對此毫無怨言,安心做皇帝手下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打仗盡職盡責,閒置也是堅決做一枚安靜的美男子。
可見,郭子儀性格寬厚,不斤斤計較,隨遇而安,在政治上識大體,不亂說話,不做出格的事。
書讀得少君評說:韓信、李廣、郭子儀,同為當世名將,但三人不同的性格行為,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在古代為將為臣,除了專業能力要高外,政治上識大體,做老實人,才是能夠善終的根本之道。 -
3 # 夏有涼風61
面對刁難韓信、李廣和郭子儀各有高招,但結局為何出乎意料?
面對刁難,其實哪個人碰到也是被逼無奈的事,如韓信受胯下之辱,如果換了誰都不會受鑽襠之辱,但韓信鑽了,韓信為啥要屈辱的鑽襠,忍別人所不能忍了,只是因為韓信研究的是兵書,他不能讓自己所學和理想抱負因為一個無賴而成為畫餅,為了自己的志向才被逼無奈。一個字“鑽”。
在說李廣,辛辛苦苦戍邊半輩子抵禦匈奴,終究沒升官,還被朝廷排擠,半輩子的苦勞抵不上別人一朝戰功,以自殺來表示對朝廷的不滿,其實也是不想讓自己幾十年的戍邊功被人遺忘。
在說郭子儀,郭子儀是平定了安史之亂的大功臣,也得罪過人,祖墳還被人挖了,但處在戰亂年代,郭子儀也拿不出證據來證明是誰幹的,沒辦法也就忍了。郭子儀面對的一次刁難就是,皇室下嫁的昇平公主是他兒媳婦,郭子儀的兒子和公主吵架說了大逆不道的話,郭子儀知道後去皇帝跟前請了罪,雖然皇帝沒怪罪,但郭子儀還是回去把他兒子打了十棍。
要說韓信、李光、郭子儀,結局最好的也是郭子儀,因郭子儀生在唐亂世和夷族不斷寇邊的時代,從而造就了郭子儀,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後,吐蕃、回紇不斷侵擾唐朝邊境,朝廷還得倚仗郭子儀戍邊抵禦,所以郭子儀功高反受到皇帝的倚重。韓信兔死狗烹,李廣不得到重用都是朝局穩定,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回覆列表
我劉某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美人魚》
星爺的電影裡總會給大家一些幽默卻又飽含深意的經典臺詞。
每個人都會有大風大浪,會有風光時刻,也會有至暗時刻,如何面對別人的刁難是一個人的智慧,更是一生的縮影。
胯下之辱的韓信少年時期的韓信家境落魄,雖然是靠著別人的救濟才能吃上飯,但是他卻總是帶著象徵著貴族的佩劍。對於這種“裝逼”行為,村子上的屠夫早就看不下去了,過得沒我好,還比我拽,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攔住韓信,要求很簡單,他讓韓信要不殺了他,要不從他胯下鑽過去。這要求很無理,但是又無法讓人拒絕,歷史上多次出現這種選擇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韓信選擇了隱忍,在眾人的嘲笑中鑽過屠夫的胯下。
韓信難道不能殺了屠夫嗎?完全可以,但是殺了屠夫之後呢?自己將背上殺人的罪名,從此流浪天涯,一旦被抓到,以秦朝的刑罰,肯定死無全屍,那麼自己胸中的智慧如何施展?
正是因為此時的隱忍,才造就了後來的大將軍韓信,才成為大漢的開國功臣。
功成名就之後,韓信衣錦還鄉,找到當年的屠夫,竟然將其奉為恩人,真正領會到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上天不能消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這句話用在現在的中國同樣合適。
風光不在的李將軍李廣,一生未能封侯,為歷代所痛惜。那麼未能封侯的原因真的是漢武帝有眼無珠嗎?還是說更多的是他自身的原因?從他面對非難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一二。
漢武帝決定主動出擊匈奴,安排了四路大軍,其中一路是李廣,一路是衛青,結果只有衛青一路直搗匈奴聖地——龍城,獲得不錯戰果,李廣這一路大敗,自己也被俘虜,逃回來之後本來要被問斬,花錢買了條命,成為庶民。
鬱郁不得志的李廣開始借酒澆愁,有一天晚上和朋友喝得太晚了,經過霸陵,霸陵是漢文帝的陵園,有專門守衛的官員。李廣想要穿過霸陵回城,但是按照律令是不被允許的,守衛官員堅決不放行,李廣無奈只能露宿野外。
後來與匈奴作戰形勢急迫,漢武帝啟用李廣,李廣終於意氣風發,到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把攔住他去路的霸陵衛抓到軍營殺了!
如此睚眥必報,說明李廣的心胸是多麼狹隘,再退一步說,霸陵衛忠於職守,應是典範,卻被李廣濫殺。試問這樣的將軍是否能真正做到賞罰分明,治軍嚴格?如果做不到這些,那麼他的部隊怎麼建立戰功,他又憑什麼被封侯?
所以歷史上李廣並沒有多少戰功,對匈奴作戰也是敗多勝少,每次失敗都是大敗。
再造大唐汾陽王自漢高祖劉邦之後,就實行“異姓不能封王”,如果誰被封王了,那麼基本就是權臣篡逆的前兆,但是在唐朝,有這樣一位異姓王爺,他不僅正大光明被授予王爵,而且皇帝也是心甘情願,朝堂和天下百姓也是覺得理所當然。他就是汾陽王——郭子儀,安史之亂中多次拯救大唐y於危難之際,兩次收復長安,對大唐擁有再造之恩。
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權柄人物,也遇到了非難,而且難堪程度遠超韓信和李廣。
話說此時已經是唐代宗當政,經過郭子儀多年征戰,安史之亂已經肅清,天下開始恢復生產,郭子儀也被賜予了汾陽郡王爵。
恰逢吐蕃進犯,郭子儀受命出征,但是當朝最大宦官魚朝恩卻讓人挖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如此奇恥大辱,等同於殺父之仇。當時朝堂之上都在擔心郭子儀是否會就此造反,憑藉郭子儀的影響力,如果他造反,半個唐朝就沒了。
郭子儀沒有造反,回朝之後他反而找到唐代宗哭訴,說他父親父母被挖,肯定是因為他在行軍打仗過程中沒有約束部下,從而破壞了很多墳墓,這是上天給他的懲罰!
為什麼貴為汾陽王的郭子儀要向魚朝恩服軟?其實他不是向魚朝恩服軟,而是向唐代宗服軟。從唐肅宗開始,宦官更多地參與政治,魚朝恩更是兩朝大宦官,權勢熏天,同時郭子儀功高蓋主,在以往的朝代難逃“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現在唐代宗還讓他帶兵,已經是非常大度,如果此時郭子儀表現得有任何驕橫或者不滿,都極易引起唐代宗的警覺,那麼等待郭家的下場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面對如此羞辱,郭子儀冷靜地分析了形勢,巧妙地躲開了這道政治殺招,體現除了郭子儀的明哲保身的智慧。
這一份智慧保護這他安全過完這一生,死後備受榮寵,後代繼續享受著大唐的恩寵。
如果韓信也能學到這一份智慧,也許他就不會身死鐘樓了。
如果李廣能學到這一份智慧,開闊他的心胸,那麼李廣難封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