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洮子說歷史

    民間給宋朝人起了外號"宋鼻涕",為什麼這麼叫呢,其實並不是宋朝人需刷,愛哭,而是由於他們有兩個愛哭儒弱的皇帝,成天只會求和哭哭啼啼,最終外族入侵,把大好河山拱手與人了

    宣和七年,金兵南下,在大宋土地上攻城掠地,其勢可謂兇猛。宋徽宗遭此鉅變,整日苦苦啼啼地下罪詔,調兵前去抵抗金兵,可是京的軍隊很久沒有訓練,騎兵上不去馬,使開封市民看得哈哈笑。守衛黃河天險的軍隊,沒看見金兵的影子,就放火燒了橋,向南潮水般敗潰下來,金兵用小木船花了幾天工夫,沒受任何阻擊渡過了黃河,直撲汴京城。朝中一些大臣早就不滿於徽宗的弊政,他們以李綱為領袖,要求處罰禍國殃民的"六賊",要求失去臣民信任的徽宗下臺,禪位給太子趙桓,於是徽宗下詔遜位,由太子繼位,是為欽宗。徽宗自稱太上皇,帶著童貫等一幫親信,乘船南行,準備先去鎮江。太上皇所以如此痛快地讓位,一來是他已失去了臣民的擁護;二是他斷定金兵是抵擋不住的,一旦汴京失陷,性命不保,不如先逃到南方去,依靠長江之險,或許可保安全,至於欽宗的死活,他是不會考慮的。

    船到鎮江,地方官接駕,迎入早已準備好的太上皇行宮。徽宗退位南來身邊只帶了童貫這些宦官和一些貼身衛隊,慌忙中連妃嬪也丟在汴京,一邊靜待汴京方面的訊息,一面與宦官們玩玩鬥雞、骨牌,以此打發時日了。但沒過幾天,汴京傳來了訊息,說金人包圍了汴京,朝廷已經亂作團,主戰的李綱已經被貶去,眼看北邊的江山就要完了。徽宗身邊的人一下子精神振奮起來,他們勸徽宗趕緊控制江南,重新登上皇位,這正中徽宗下懷於是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下詔江南州縣,說現在汴京正在議和,各地勤王的軍隊原地待命,原應運往開封的衣糧武器要就地封存。這一手,對於正陷於包圍之中、日夜盼望救援的欽宗來說,簡直是背後被插了一刀!於是,欽宗急急忙忙地與金兵訂立城下之盟,答應割地賠款,金兵方才退兵欽宗立刻下詔起用重新李綱,到鎮江迎回這位十分危險的太上皇。

    李綱到了鎮江,向太上皇報告了金兵北退的訊息,並告訴他,欽宗希望他回去共享父子天倫之樂,並沒有半點責怪的意思。徽宗雖然不願意,但天下已經無事,欽宗已是社稷之主,怎敢不聽命人家!徽宗無奈,只好從鎮江回到了開封。誰知欽宗並不來見他,倒是把守門的侍衛都換了,童貫、蔡京等人也先後被下詔處死,還有人在欽宗面前,追究起太上皇在鎮江截留軍隊和給養的事來,太上皇這才知明白自己已經被軟禁起來了。後來,還是李綱等人勸說欽宗,國難當頭,兩宮當以和好為急,以安天下之心。於是,欽宗算是勉強到徽宗的宮裡去看望父親,徽宗自然很高興,忙叫人設款待,可是酒斟滿了杯後,欽宗看了看忽然臉色大變,起身便走,徽宗馬上明白了:這是怕我用酒毒死他啊!一下子失聲痛哭起來,從此便不再出宮門。第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再次包圍了汴京城,不久攻破城池,廢掉二帝,另立漢奸張邦昌為偽楚政權的皇帝。四月初,金人把二帝和宗室、親王、后妃共三千餘人俘虜北退,北宋遂告滅亡。啟程那天,宋朝文武百官在南薰門向二帝遙拜告辭,開封市民夾道送別,哭聲震天動地,還有的人哭的昏了過去。二帝早已換下了黃龍袍身灰藍布裝束,欽宗淚流滿面地向人們狂喊:"救救我吧,救救我吧!"徽宗的表情很木然,他不好意思哭,也沒資格哭,因為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他不敢直視任何一個送行的人,只覺得羞慚。

    這支龐大而奇特的隊伍終於登程了。兩位皇帝各乘一輛牛車,妃嬪、親王們則是幾個人擠在一輛車上,像出殯似地嚎陶著北行。欽宗特別愛哭,幾乎每過一個城市便要大哭一場,而徽宗仍然是默默無語。然而,他內心裡是極不平靜的。大概到了燕京(今北京附近),他看到了園中鬧春的紅杏時,不禁觸動了心事,寫下了《燕山亭》一詞,在描寫了杏花的香豔之後,他這樣寫道: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

    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隻燕何曾會人言語。

    無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

    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他以易遭風雨摧殘的杏花,來比喻命運的悲慘,絕望又悽婉地道出心中無限的愁苦,但又無法割斷對往日生活的懷念,只好希望多做些懷舊的夢,但有時連夢也吝嗇得不肯降臨。這便是他此刻心裡的寫照。除了心理上飽受折磨,這一對亡國之君一路上嚐盡了辛苦凌辱。押運計程車兵動輒用鞭子抽打,而且吃不飽飯,喝不上水,渴得急了,只得趴在路邊喝泥溝裡的汙水,晚上投宿時他們父子與后妃的手腕被捆在一起,為的是防止他們逃走。有一次,士兵們甚至向兩個皇帝身上撒尿,而那個軍官,一路都打欽宗妃子朱氏的主意,有幾次當著這父子的面對她動手動腳。沒等到燕京,這些人已是蓬頭垢面,沒有人形二帝到了燕京,由金朝的皇帝舉行了受俘儀式,便輾轉到了五國城,五國城在今天黑龍江省依蘭,松花江的下游,當時是極北邊的所謂“”沙漠之地”,原來遼國的皇帝曾在這裡囚禁過幾個少數民族的酋長。為了渡過極端寒冷的冬天,二帝也和當地人一樣,住進了幾尺深的地窖裡,睡在金人發明的火炕上這時父子倆都已欲哭無淚,惡劣的氣候、悽慘的遭遇,使徽宗到此不久即頭髮脫落,耳聾眼花。南宋高宗紹興五年,宋徽宗死在五國城,享年五十四歲。當時出使金國的南宋使臣朱弁,聞訊後朝夕痛哭,並作哀辭一首,其中有"嘆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速,淚灑冰天"的名句。從此,宋朝人便被金人譏為"宋鼻涕,以後還流傳了開來。

  • 2 # TonyDeng

    “宋鼻涕”,是因為人們講到宋朝,就會痛哭流涕,受人欺凌的朝代之典型。不是說宋朝人愛感冒。同樣,“唐烏龜”是說唐朝男人綠帽子多,女人強勢,民間一度以生女為榮,也不是說唐朝(動物)烏龜多。

  • 3 # 棒槌襖襖

    其實原話是這樣的: 漢經學,晉清談,唐烏龜,宋鼻涕,明糊塗,清邋遢。

    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於《十三經》十分推崇。所以學子能精通一經就可以有機會做官,故稱“漢經學”。漢代通曉經典的韋玄成、匡衡、馬融等都因此而封侯拜相。

    晉朝士大夫崇尚玄虛無為,道法自然,所以經常就《道德經》、《莊子》等道教典籍開展辯論研討。理論高深,言辭鑿鑿,卻對治理國家毫無作用,所以叫“晉清談” 。西晉的竹林七賢和東晉的簡文帝司馬昱、宰相王衍、大將軍桓溫都是著名的“脫口秀達人”。

    唐朝經濟文化繁榮,女性地位很高,經常出現后妃出軌,公主私通,皇族亂倫,皇帝戴綠帽的狀況。前有高陽公主出軌辨機和尚、武則天寵幸僧人薛懷義;後有唐中宗韋皇后私通武三思、唐玄宗霸佔兒媳楊玉環等醜聞,所以叫“唐烏龜”。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欺人孤兒寡婦,奪取江山。建國後武力微弱、疆土狹小,屢受周邊遼、金、西夏、蒙古侵略蹂躪,且經常有少主繼位,母后臨朝的情況,一遇大事孤兒寡婦動不動就鼻涕眼淚,所以叫“宋鼻涕”。

    明朝皇帝大多懶政怠政,極少關心國事,也很少批閱奏章,各種奏報都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為批閱。宦官貴戚專權,大臣尸位素餐,皇帝甚至幾十年不上朝,對軍國大事民間疾苦一無所知,所以叫“明糊塗”。

    清朝崛起於東北邊疆,是少數民族政權,受中原禮儀文明影響不深。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方面不注重傳統,形制簡陋,禮法紊亂。在清朝初年還曾有孝莊皇太后下嫁小叔子多爾袞的傳聞,所以稱為“清邋遢”。

  • 4 # 春秋老師聊歷史

    以前的人讀宋史,尤其是北宋歷史,總有“宋鼻涕”一說,頗耐人尋味。

      

    北宋歷史有一個顯著特點,叫做“君明臣良而國弱”。你看,北宋自太祖、太宗開國定製後,中間歷經真宗、仁宗、神宗等,直至徽宗以前,沒有一個昏君,哪一個皇帝都是聰穎絕慧,勤於政事。按理說,北宋君明臣良,應該使國家充滿活力,走向富強,卻為什麼事與願違,導致“國弱”了呢?  

     雖然北宋的哥哥皇帝個個都是按部就班的實行發展策略。但不管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再怎麼發展。宋朝的軍事始終就是重視不夠。按理說一個國家經濟能力增強,那麼軍事能力肯定也會增強。但宋朝是個例外。宋朝的經濟越好,軍事就越差。原來宋朝把所以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發展國家如何賺錢上了,但是對於軍事一概都是選擇性的忽略。

     

    宋朝的經濟發展也走向了畸形的地步。當時宋朝絕大部分的錢都被一小部分人所掌握。這就造成了宋朝經濟的畸形發展。表面上看宋朝是呈現蓬勃發展都狀態 但實際上民間財富並沒有積累多少。所以在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張變法,其目的就是富國強軍拯救日漸低迷的宋朝窘境。

    王安石變法希望強國強軍。但王安石的變法原本的目的是要針對地主階層和權貴階層,因此王安石變法得不到權貴階層的理解,因為這,他不知得罪了多少親朋好友,包括當年引薦過他、把他帶入政壇的文學領袖歐陽修。到了後來,王安石的變法又大大損害了平民的利益。這就導致民間對於王安石的變法也從一種支援狀態轉變為懷疑不信任的狀態。宋神宗去世後,王安石失去了變法最大的支持者。所以王安石的變法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大臣中,如韓琦、富弼、司馬光等,他們的治政能力、文化修養和個人品德,勿庸置疑,在歷史上都是屬一數二的。然而,他們所代表的那個上層集團,實在是太吝嗇了,捨不得犧牲一點既得特權,哪怕稍微讓利一些給下層,以維持整個社會的平衡發展。他們的這種吝嗇,使得當時世上貧者愈貧,社會的畸型傾斜愈演愈烈,失去控制,從而導致國家負擔沉重,活力衰竭,民不堪苦,政亡人息。

      

    這個時候,金國開始大舉南下進攻宋朝。宋朝在內憂外患之下自然是無力抵擋金國的攻勢。之後更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宋朝徽宗和欽宗二帝被金國所俘虜。同時大量的文武大臣和皇族也被金國裹挾著帶到了金國。宋朝國都東京城被劫掠一空後付之一炬。宋朝就此滅亡。

    後來僥倖逃脫的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繼續和金國對抗。但這也是靠納貢求和忍辱偷生才得以延續了上百年宋朝國祚。如此“軟”的宋朝因此被後人稱作“宋鼻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沙特能源部長稱,油輪在阿聯酋遇襲損失嚴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