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瓜小哥
-
2 # 玲度凡享
泥鰍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被譽為“水中人參”。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市場上十分暢銷,是中國外貿出口創匯的重要水產品之一。以其具有的疾病蟲害少、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等養殖優勢,已逐漸成為當前重要的養殖品種。加之由於自然資源日趨減少,市場需求量日趨增大,具有廣闊的養殖前景。今年,我們對泥鰍的養殖技術及苗種培育技術進行了探索,現將泥鰍養殖環節的苗種培育技術與養殖從業者作個交流和探討。
一 苗種池的選擇
1、養殖池的要求:
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農藥等汙染。進排水方便,要求進排水系統分開。底呈中性或弱酸性。養殖場周圍環境安靜,供電設施正常。
2、養殖池的建設:
苗種池面積50—100平米,不宜過大;池深度以80—100cm為宜;池壁夯實,確保不滲漏。有條件的可用聚乙烯塑膠膜覆蓋池壁保水防逃;池底保持20cm左右的淤泥。進排水口用塑膠網攔住(也可用120目網布包裹),防敵害生物隨水進入養殖池以及苗種在換水時隨水流逃逸。排水口採用活動介面裝置,可以隨意調節控制水的深度。整個養殖場四周用石棉瓦片或鐵絲網圍網作圍牆,防蛇鼠等大型敵害生物進入養殖區。
二、放養前的準備
1、清塘消毒:
鰍苗下塘前15天左右,清整池子,察洞堵漏,疏通進排水管道。排乾池水,曬池5天,池底呈白色。鰍苗下池前7天,進水10cm,用生石灰100-150kg/667平米兌水化漿後全池潑灑,以徹底殺滅潛在的病原體和野雜魚等。此環節很關鍵,直接影響苗種的成活率。
2、水質培養:
鰍苗下池前4-5天,向苗種池注水30cm,進水口要用120網目的篩絹布過濾。同時施放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如加牛糞40kg/100平米),培肥水質,以便能為鰍苗及時提供天然餌料,提高鰍苗的下塘成活率。此環節必須做到位,這是提高鰍苗成活率的技術關鍵,否則會影響到鰍苗下池後開口吃食,降低成活率。下塘時,要求輪蟲生物量應達到5000—10000個/L,生物量20mg/L以上。在生產實際中,可以用肉眼觀察計算輪蟲的數量來進行判別,即用玻璃燒杯取池水對Sunny粗略計算每毫升水中小白點的數量,要求達到五個小白點以上即可,若過早過遲都會影響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3、試水和拉網:
在鰍苗下塘前1天,要進行試水,以檢查池水中清塘藥物的毒性是否消失。方法是用容器取池中的水適量,將待試的正常魚苗放入其中,觀察8小時看其活動是否正常。有條件的還可以拉網以清除池中可能存在的少量蛙卵,小雜魚及其他敵害生物。
4、培育池中預先支好一個2—3平米的魚苗暫養箱。
三、放養:
放養時間一般在五月份上中旬。投放密度為1500—2000尾/平米,條件好的可以稍加大密度。將運輸來的鰍苗在上風處緩慢放入網箱內,注意不要把水攪渾。放養時袋內水溫與池水水溫差要小於2°C,為避免應激性,可將尼龍袋置於池內水面20分鐘,使袋內外水溫一致後再將苗放入暫養池,暫養半天后再入池。待鰍苗活動正常後,喂一些熟蛋黃水(雞鴨蛋煮熟1h,越老越好。將蛋黃粉粹,用雙層紗布包裹於清水盆擺動過濾後的蛋黃水,淋灑於網箱中,1個蛋黃可供10萬尾苗食用)。儘量放養同規格的鰍苗在同一個池中,以免相互殘食。
四、飼養管理(分前期培育和後期培育):
前期培育:鰍苗孵化出2—3天后,就進入鰍苗培育階段。因鰍苗孵化出後2-3天卵黃被吸收,此時是鰍苗從內源性營養向外源性營養轉變的關鍵,必須開口攝食。培育池的水為黃綠色,以有機肥作基肥,追肥為過磷酸鈣,尿素,碳銨等,並結合潑灑豆漿,培育浮游生物,提供適口餌料。原則是少量多次,水深控制30—40cm,透明度20cm左右。每10萬尾鰍苗用0.5kg黃豆磨成20kg豆漿,每天早晚各潑灑一次,實際中可以加少量的蛋黃,牛奶,促進快速發育(製漿時將黃豆泡致兩瓣間隙脹滿,輕捏散瓣為度。一般水溫24-30°C浸泡6-7小時即可,此時黃豆出漿多,豆漿質量好,水中懸浮時間長,利用率高。磨漿時水和黃豆一起加,一次成漿,不再兌水,否則易沉澱。1kg黃豆可製成18-20kg的豆漿。磨好後,要立即投餵。沿池邊四周均勻潑灑,潑得細如霧,勻如雨。投餵原則:前期次數平均數,中期稍高於平均數,後期略低於平均數)。此階段約15—20天,鰍苗前兩個月主要攝食輪蟲和枝角類,隨時間逐漸加大投餵量(下池後,可以由每日每畝黃豆3kg增至5kg),為延長豆漿顆粒在水中的滯留時間,豆漿要磨細灑均。我們2012 年6月14日從華容縣田家湖漁場購進鰍苗水花30萬,分別投放到兩個池中。經過21天的飼養,到7月5日,透過拉網檢查發現鰍苗基本都達到了2cm.
後期培育:當規格達到2cm後,進行篩選分池。密度為100-150尾/m2,加深水位至50cm,可投餵人工配製的飼料如糠餅,菜餅,麥麩及菜葉等,並新增適量微量元素。定時上下午各一次,定點投餵。日投餵量為鰍的體重5%—10%,以2—4小時吃完為度,視水質,天氣,攝食情況靈活掌握。水溫25—27°C攝食特別旺盛。當氣溫超過30°C或低於12°C,應少投或停喂。每天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有無浮頭現象,有無病害發生等,每3天換水一次,氣溫30°C上應加蓋遮陽網(防止夏眠),透過25—30天的培育,當全長達5—8cm時就可轉為成鰍養殖階段。
-
3 # 農村琴
活餌料是重要的蛋白源據測定,細菌、螺旋藻、輪蟲、橈足類、黃粉蟲、蠅蛆、蚯蚓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分別為65。 5%、58。5%-71%、56。8%、59。8%、64%、54%-62%、53。
5%-65%。而且各營養成分平衡,氨基酸組分合理,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是泥鰍養殖中最主要的優質蛋白源之一。活餌料的營養豐富,適合泥鰍的營養需求例如光合細菌、蚯蚓、水蚤、螺旋藻等,不但營養價值高,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對池塘養殖的泥鰍有促進生長髮育和防病作用。
利用活餌料馴養野生泥鰍,誘導效果好這些活餌料的體內均具有特殊的氣味,馴養野生泥鰍的效果極佳,而且易消化。在池塘養殖時,常使用蚯蚓粉拌餌投餵法來馴化從野外捕捉的泥鰍,在聞到這些活餌料特有的氣味後,野生泥鰍會叢集搶食,效果明顯。
活餌料的適口性好剛孵化出的泥鰍幼體,在卵黃囊消失後,幼體在開始攝食時,只能攝取幾微米到十幾微米大小的餌料,而如此微小的餌料顆粒,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難以大規模用人工餌料來完全取代,因此能透過選擇大小合適的生物餌料種類進行培養,來滿足幼體的開口攝食要求。
例如泥鰍魚苗的口徑在0。22-0。29毫米,它們適口食物的大小應在0。16-0。43毫米。而輪蟲的個體一般在0。16-0。23毫米,完全符合各種魚苗適口食物的需要,枝角類個體0。
6-1。6毫米,橈足類個體在0。8-2。5毫米,都是泥鰍魚苗培育後期的良好活餌料。因此我們在泥鰍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中,常採用“肥水下塘”,實際上就是利用糞便、大草等農家肥來培肥水質,即培養大量的適口活餌料(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供魚苗食用。
改善池塘的水質餌料生物是活的生物,在水中能正常生活,最佳化水質。例如,單細胞藻類在水中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光合細菌和單細胞藻類都能降解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有改善水質的作用。
用天然活餌養殖的泥鰍風味好在人工小池塘中用蚯蚓和水蚤餵養出來的泥鰍,體色更加有光澤,而且它的肉質細嫩、潔白,口感極佳,肥而不膩,比用人工伺料強化餵養的泥鰍好得多,而且沒有特殊的泥土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回覆列表
活餌料是重要的蛋白源據測定,細菌、螺旋藻、輪蟲、橈足類、黃粉蟲、蠅蛆、蚯蚓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分別為65。 5%、58。5%-71%、56。8%、59。8%、64%、54%-62%、53。
5%-65%。而且各營養成分平衡,氨基酸組分合理,含有全部的必需氨基酸,是泥鰍養殖中最主要的優質蛋白源之一。2。活餌料的營養豐富,適合泥鰍的營養需求例如光合細菌、蚯蚓、水蚤、螺旋藻等,不但營養價值高,容易被消化吸收,而且對池塘養殖的泥鰍有促進生長髮育和防病作用。
3。利用活餌料馴養野生泥鰍,誘導效果好這些活餌料的體內均具有特殊的氣味,馴養野生泥鰍的效果極佳,而且易消化。在池塘養殖時,常使用蚯蚓粉拌餌投餵法來馴化從野外捕捉的泥鰍,在聞到這些活餌料特有的氣味後,野生泥鰍會叢集搶食,效果明顯。
4。活餌料的適口性好剛孵化出的泥鰍幼體,在卵黃囊消失後,幼體在開始攝食時,只能攝取幾微米到十幾微米大小的餌料,而如此微小的餌料顆粒,以目前的技術水平還難以大規模用人工餌料來完全取代,因此能透過選擇大小合適的生物餌料種類進行培養,來滿足幼體的開口攝食要求。
例如泥鰍魚苗的口徑在0。22-0。29毫米,它們適口食物的大小應在0。16-0。43毫米。而輪蟲的個體一般在0。16-0。23毫米,完全符合各種魚苗適口食物的需要,枝角類個體0。
6-1。6毫米,橈足類個體在0。8-2。5毫米,都是泥鰍魚苗培育後期的良好活餌料。因此我們在泥鰍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中,常採用“肥水下塘”,實際上就是利用糞便、大草等農家肥來培肥水質,即培養大量的適口活餌料(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供魚苗食用。
5。改善池塘的水質餌料生物是活的生物,在水中能正常生活,最佳化水質。例如,單細胞藻類在水中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光合細菌和單細胞藻類都能降解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有改善水質的作用。
6。
用天然活餌養殖的泥鰍風味好在人工小池塘中用蚯蚓和水蚤餵養出來的泥鰍,體色更加有光澤,而且它的肉質細嫩、潔白,口感極佳,肥而不膩,比用人工伺料強化餵養的泥鰍好得多,而且沒有特殊的泥土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