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給歷史卸妝的畫者
-
2 # 狼的影子319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跟秦檜岳飛的恩怨一樣值得探討,自從《楊家將》的評書演義問世,潘仁美就被醜化成為一個靠女兒上位的奸佞之臣,陷害忠烈楊家將,無惡不作,甚至演繹到後來大有潘楊二姓不通婚配的趨勢了,而事實上潘仁美是一個從底層軍校打拼出來的高階將領,跟曹彬,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一樣,都是擁戴宋太祖登基的開國元勳,在宋朝的統一戰爭中,一直戰鬥在第一線,以他為主帥的平南漢,滅南唐,收北漢的戰爭打的都非常出色,為宋朝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官居宣徽南院使,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師,爵封南韓公。太宗時代,在帶領楊業等人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役中,力克朔,雲,應三州,後來因為指揮失誤,導致陳家谷戰役失敗,楊業被俘絕食而死,宋朝的北伐之舉失敗,潘仁美被降秩三級,一年後去世,終年67歲。縱官潘美一生,應該是不折不扣的宋朝忠臣,功臣,而且並沒有陷害過楊家將,雖然對楊業的犧牲負有領導責任,但是絕不是故意陷害,所以,《楊家將》對潘美的醜化身不符合事實的誣陷,
-
3 # 攀登的岩羊
不是奸臣,是北宋一員良將,伐遼時是主帥,揚業主攻,他和另一路側進接應,遼軍反攻,宋軍全線潰退,揚業斷後被圍,潘美撤走主力沒有救援,背上罵名。明朝有個人寫了本小說把他安上奸臣罵名,他的女兒也不是皇后,是王爺的妃子早死。潘美曹杉北宋兩大著名良將,後世沒必耍貶低潘美提高揚業,揚業還是後漢降將,若論在北宋功績潘美比揚業大多了,真實歷史自有公論。
-
4 # 歷史總探長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還是一貫喜歡欲揚先抑,自古以來,每朝每代對於歷史人物始終是褒貶不一,有稱讚的,也有貶低的,今天的主人公潘美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被小說禍害一生的能臣!
潘美,《楊家將》中潘仁美的原型,在《楊家將》中,他憑藉自己的女兒上位,做了大宋王朝的國丈,權傾朝野,但是楊繼業的兒子楊六郎失手打死了他的兒子潘豹,從這一刻起,潘仁美的一顆復仇的種子在北宋王朝中蔓延開來。
在隨後的金沙灘戰役中,他數年來的仇恨終於全部宣洩在了金沙灘之戰中的楊家將領的身上。
金沙灘之戰,楊家將被大軍包圍,楊七郎拼死突圍,被萬箭射死,老將楊繼業撞死在了李陵的墓碑上,但是幸運的是楊六郎冒死突圍跑了出來,開始狀告潘仁美,可是潘仁美有他的寶貝女兒作為他堅強的後盾,僅僅是象徵性的受了點處罰,但是虎將之家出身的楊六郎不甘心就這樣被潘仁美在金沙灘擺這麼一道,六郎在樹林中親自殺了潘仁美,也算是為自己的老爸報仇雪恨了吧!
“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刪嗟獨畏人言。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
這是北宋時期蘇轍路過楊繼業的廟宇留下的一首詩,當然了,這首詩很多人也許看到這裡都想想到了正史中潘美被黑化的重要轉折點,要知道當時的蘇轍可是文壇領袖,他的一句話不知道會引起多少人會因此憤憤不平,因此潘美的醜化之路就這樣一步步的被後人傳頌至今。
可是在正史中潘美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宋太祖在發動陳橋兵變後,準備“杯酒釋兵權”,而他是負責奪權的重要執行者,而他也成為了北宋王朝的功勳之臣,他跟隨宋太祖消滅南漢、南唐,還有一直相持甚久的北漢政權,潘美可以說是在北宋王朝的地位已經如入中天,成為北宋王朝軍隊體系中的中堅力量。
公元986年,由於一直上位不正的宋太宗趙光義一直想要取得更大的話語權,被揮師北伐,(因為他皇位的來源一直以來都是未解之謎,有人說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殺害,他因此才悄然上位),總而言之,這位小肚雞腸的新一任大宋王朝的君主必須要做一件宋太祖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將遼國趕出去,收回燕雲十六州。
但是就是在一年,北宋軍隊被遼國軍隊大敗,全軍潰敗,在撤退途中,在這場戰爭中,潘美是北伐主帥,楊業作為潘美的副將,還有一個讓楊業的楊家軍全軍覆沒的監軍王侁,問題就出在了這個監軍王侁的身上。
宋太宗有一個臭毛病,那就是打仗之前,先給部下佈置好作戰方案,只要部下到了戰場之中按照他的想法排兵佈陣就行了,可是很多時候將軍們都是按照戰場形勢隨機應變。
可是我們的這位宋太宗不幹了,我的命令你們都敢不聽,於是每一個將軍身邊便多了一名監軍,受皇帝的直接管轄,由於監軍的特殊身份,很多時候能夠號令戰場的將軍們,要知道“兵者,詭道也”,行軍打仗豈有提前排兵佈陣的道理,真不知道這位皇帝是不是吃錯了藥?
宋軍隊全軍潰敗之際,楊業主張設伏偷襲前來追擊的遼軍,可是監軍王侁不幹了,一拍腦門,我們北宋王朝可是正義之師,豈有偷襲的道理,命令楊業直接和遼軍正面剛,可是楊業的那幾百人那裡是遼軍的對手,楊業的部下全軍覆沒,楊業也絕食而亡。
因為這件事,主帥潘美被連降三級,監軍王侁被流放到了金州,至此兩位名將,一個楊業,一個潘美,都活活的被王侁禍害了,雖然說一個成為了《楊家將》中的正義代表,但是楊業卻因為他的無知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可憐的潘美,曾經陪伴宋太祖趙匡胤打下的大宋王朝,卻成了北宋民間中最為臭名遠揚的人,著實令人惋惜!
-
5 # 葛大小姐
歷史上的潘美是北宋初期的名將,字仲詢。是透過軍功出人頭地的,官至宣徽北院使。戎馬一生,戰功卓絕。潘美先後滅了南漢、南唐以及北漢,實為北宋的功勳。
潘美在攻打南漢的時候,在韶州一役中,南漢軍隊使用大象代替戰馬,在古代戰役中,使用大象作戰如同現代使用坦克作戰一樣,攻防兼備很難取勝。而且在近距離作戰時,大象的速度較快,戰鬥力遠超騎兵以及步兵。所以這是一場硬仗,潘美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準備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潘美讓將士事先設定多條木橋,然後設法請敵軍入甕後,繼而再用火攻。這樣子一方面斷絕了敵軍後路,一方面又使的象群失控,從而一舉殲滅了南漢的軍隊。
潘美曾經參與過陳橋兵變,後來追隨趙匡胤打天下,擁立趙匡胤稱帝建立了宋朝。在建立宋朝之後,依舊屢立戰功,是位忠臣良將。在宋太祖趙匡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件中,只有潘美的兵權未被收回,可見對潘美的信任之深。
潘美被世人詬病的地方是在北伐遼朝撤軍的過程中,潘美和王侁逼迫楊業冒險迎敵,使楊業陷入圍剿困境,最終全軍覆沒被敵軍俘虜,絕食而亡。潘美也因為這件事情連降三級,王侁被免冠、流放了。其實楊業的死是多方原因造成的。
首先,當時是兩路部隊一起進發,是為了可以互為策應。不幸的是東路被譽為“良將第一”的曹彬全軍覆滅,使西路楊家軍失去了策應,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最後只得孤軍奮戰。
其次,當時趙匡胤下令撤軍的時候,還要求掩護雲、應四州之民內徙。兵貴神速,可是這一命令,大大掣肘了軍隊的進軍速度。使得西路軍行動遲緩,有被敵軍合圍的危險。
最後,監軍王侁剛愎自用不聽勸阻,逼迫楊業進軍,身為統帥的潘美不僅沒能做出正確的預判,還在楊業被敵軍圍剿之時見死不救,沒能營救楊業。
但是在這個事件中,潘美並不是全責,這點在趙匡胤對潘美和王侁兩個截然不同的處罰中就可看出。王侁是主要責任人,潘美屬於背鍋俠。
據說楊家將的故事是潘美得罪了個小人,小人心懷不滿故意編造故事醜化潘美,把他寫成了大奸大惡之人,想讓潘美遺臭萬年。而且楊業對於大宋朝來說,是降臣,對於漢來說,是叛將。相比潘美對北宋的勞苦功高和戰功赫赫而言,楊業似乎並不比潘美偉岸光正。
朱元璋曾評價潘美,說他:“如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
馮君實也曾說過:“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宋朝廷實際將他看作是大忠臣。”
所以,潘美是一個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良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忠臣。戲本里流傳潘美是奸佞小人之言,純屬是無稽之談,讓潘美無端蒙羞罷了。
回覆列表
楊業就是《集結號》裡的穀子地,潘美就是團長劉澤水。
小說《楊家將》裡的潘仁美,原型是北宋開國名將潘美,這是小說家無底線的汙衊。
歷史上的潘美,是北宋三傑之一,其他二人是趙普和曹彬。結束五代戰亂,還天下百姓太平,潘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這是楊業這樣的名將不可比擬的。
潘美論戰功,遠勝楊業;論人品,以忠誠正直著稱,善始善終,死後享太廟,封鄭王。
潘楊二人是主副將關係,配合默契,關係融洽。
在宋初潘美是忠烈武將,而楊業只是一名北漢降將,後來楊業用死證明其忠烈,如曹魏的龐德。
楊業之死,主將負有一定責任,潘美沒有聽取楊業的撤退策略,而聽信監軍王侁,致使楊業孤軍應敵,最後被俘,絕食而亡。楊業就是《集結號》裡的穀子地,潘美就是團長劉澤水。
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伐遼,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所向克捷,拿下四個州。可是不久,因曹彬的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朝廷下詔命令潘美等人帶領部下保護四個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
撤退一要甩掉追兵,不被咬死,還要護送百姓轉移,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必須有人吸引敵軍主力掩護大部隊撤退。
這個任務由皇帝越級直接下達給楊業,楊業拿出聲東擊西的方案,試圖把遼兵吸引到另一個方向,好掩護老百姓轉移要,但監軍王侁認為這樣不能掩護大部隊撤退,必須大張旗鼓吸引遼軍來攻。
並以楊業怕死相激,楊業被逼無奈,只好拼死一搏。
將要出發,楊業哭請潘美接應。於是潘美和王侁率領部下在谷口佈陣。
從寅時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託邏臺眺望,以為契丹軍隊被打敗撤走,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製止不聽。剩下潘美勢單力薄,又有皇帝下達的掩護百姓任務,也只好離去。致使楊業退至陳家谷口,無人接應,被俘後絕食殉國(並非撞死李陵碑)。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級,降為檢校太保。監軍王侁被除名,流放金州。潘美為此鬱鬱寡歡,一年後病亡。為表其功績,宋真宗時代追封他為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