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
2 # 80後央企職場人
1.當時,穩妥登基不出狀況是第一位,不見他也是擔心出狀況。
2.避免見面後,別人找十七阿哥打探。
-
3 # 史味人生
雍正繼位當夜,十七阿哥請見這一幕,不僅原著中沒有,而且劉和平所著的《雍正王朝電視連續劇文學本》中也並未提及,想是在拍攝過程中,為了著重刻畫雍正登基前後身份不同而刻意新增的。原著和文學本中的寫法
文學本中,用真個指名道姓的將鄔思道送到李衛那裡“嚴加看管”起來,而原著中“中隱”一說也不是鄔思道自己提出來的,而是雍正下令的:
不過你跟我一場,空手回去,我難忍心。當年替二哥還債,用了你七十萬銀子。賞還你呢,要招謠言,所以不還你了。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你不要大隱,也不要小隱。你且去,明兒叫允祥看看你,給你找個靠得住的官,你去當師爺。將來朕出巡或者他入覲,還能見見。”隨後鄔思道便被雍正送到李衛那裡,又被李衛送到田文鏡那裡,被田文鏡“攆出去”之後,又回到老十三的府上,隨後又到李衛那裡,最後在弘曆的請旨之下,才“全隱”而去。
老十七是誰?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特意安排了一個“老十七請見”的片段,為何偏偏是老十七?
老十七就是愛新覺羅·胤禮,在劇中康熙傳位四阿哥,老八一黨混淆視聽的說“十四阿哥”的時候,是二十四阿哥和十七阿哥明確站隊“四阿哥”。在歷史上,老十七對雍正繼位起到一定作用,被封為“果郡王”。
老十七來找雍正,所為何故?老十七緣何來請見雍正皇帝,劇中並未提及,想來正如鄔思道所言“惟私事爾”。倘若雍正接見了,那麼二人是“兄弟關係”呢,還是“君臣關係”呢?就連雍正自己連“我”“朕”尚且不能明確區分,所以鄔思道勸阻也正面提醒了雍正“身份轉變”的既成事實。
而張五哥說“十七阿哥請見”的時候,特意給了雍正“拿出懷錶,看了一眼”的鏡頭,證明時間特別晚,估計是子夜了,而老十七這麼晚趕來,如果不是和雍正有約定,恐怕也另有所圖。所以有人懷疑遺照宣佈到雍正回府期間,老十七秘密替雍正作了一些“滅口”的事情,也不無道理。
說鄔思道勸阻雍正接見十七阿哥,是為了保護十七阿哥,也並非沒有這個可能。倘若老十七是因為自己站隊雍正而來請功的話,那麼其後下場不會好,這一點就像鄔思道臨行之際勸老十三拼死辭掉“鐵帽子王”這個稱號是一樣的原因。只不過這個可能性非常小。
這一幕最關鍵的就是想展現“雍正皇帝”身份的轉變,因為在這期間,鄔思道喊出了“四爺”,隨後立刻意識過來,又喊“皇上”,而雍正說了“我”,又說了“朕”。
兩個人稱呼的轉變,算是對十幾年朝夕相處的感情的一個終結,既有淒涼又有無奈。
-
4 # 炒米視角
在《雍正王朝》裡,奪嫡當夜,雍正回到潛邸,鄔思道以“天子無私事”的名義,不讓雍正見十七阿哥,的確有保護十七阿哥的含義在,不過這層解讀要聯絡原著內容。
因為十七阿哥在原著小說《雍正皇帝》中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沒有,所以代替一下)
十七阿哥年紀雖小,但也是一個“鐵桿”四爺黨。在奪嫡的關鍵時刻,可謂出力不小。毀家紓難,幫胤禛籌措資金組建“粘杆處”等等,還跑到軍營裡找舅舅協助胤禛。
十七阿哥之所以支援胤禛,是因為他和十阿哥有不共戴天之仇,因十阿哥曾經調整他的母妃。而且奪嫡當夜的西山銳健營就是由十七阿哥協助控制的。但是,到了奪嫡成功的這一刻,十七阿哥也可謂所有賭本全賭光了,一無所有了,單等此前鄔思道曾經承諾他以郡王爵位的分紅呢。
十七阿哥這個角色不符合《雍正王朝》的劇情整體邏輯,被刪減了。但是很顯然,這裡面所貫穿的劇情是實在不太符合胤禛的“孤臣”和要樹立的正面形象。所以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對十七阿哥這個人以及事情全部進行了刪減。只就留下了,雍正繼位當夜,十七阿哥求見雍正被拒的這段臺詞,連這個角色都掐了。
(因為劇中沒有這個情節,所以也代替一下)
十七阿哥依附胤禛的動機和目的都不單純,哪怕十七阿哥本人再年輕、再單純,也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十七阿哥是在不計一切地賭。賭自己命運的改變。
作為年幼的皇子,在這個階段十七阿哥尚不滿20歲。遇到父皇駕崩,而自己母族又沒有任何勢力和能耐的時候,自己的命運是多舛的,甚至有可能會是悽慘的。
所以他必須在兩個陣營裡被迫選擇站隊。因為十阿哥和自己的仇恨,所以他根本不可能選擇站在八王集團裡,而只能選擇胤禛集團。而且表面看起來,十七阿哥是個性情耿直豪爽之人。
所以奪嫡當夜,他會去找雍正做什麼?很大的可能是去“慶功”。我們正常在公司裡完成一個專案之後,總會搞個慶功儀式。大家免不了喝點酒,唱個歌,去嗨一下。
而胤禛奪嫡成功後,團隊多年來的努力,一朝成為現實,理論上也應該舉行個派對,高舉美酒,歡慶勝利。在歡慶勝利的同時,趁老闆高興,在落實一下有功之臣的獎勵政策,甚至嗨要頒發一個獎狀。
但是胤禛的這個“成功”,卻萬萬不能開這個派對。不但不能開這個派對,連笑容都不能有。
原因很簡單,大行皇帝康熙屍骨未寒。雍正如果真的舉行派對,大賞有功之臣。這將會將自己置於萬劫不復。不但不能隨意賞賜,有些已經染黑的白手套,還要銷燬。
十七阿哥追到潛邸,貿然求見雍正,這是犯了大忌。首先,此刻的十七阿哥手裡有兵權,不管談到什麼問題?自己是否有私心?只要涉及待遇問題,都會給雍正心裡種下點陰影,有要挾的嫌疑;
其次,雍正返回潛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去處理那些已經染黑的白手套。而這個場景如果被十七阿哥撞破,此間二人隔閡將驟起,畢竟十七阿哥本人也有白手套之嫌;
再次,十七阿哥尚未意識到君臣有別,仍然以為和以前一樣,兄弟之間可以情比金堅,說話做事毫無顧忌。所以可能多說幾句雍正不願再提起的話,兄弟感情將會蕩然無存;
最後,潛邸外魚龍混雜,局勢尚未徹底穩定,大家都看到十七阿哥進了潛邸,這將會被別有用心之人,捏為“合謀”證據,對雍正和十七阿哥都不利。
而此刻,正當雍正準備接見十七阿哥的時候,鄔思道替雍正攔掉了。雍正覺得接見自己的兄弟加“鐵桿”,沒什麼問題。(因為任何問題都是見了面說了話以後才會產生問題,實際上就是這種大家互相沒有防備的時候,那句話回頭一深思就容易出問題。)
但是鄔思道把一切可能都想到了,於是他說了句幾乎天衣無縫的話。
首先阻止雍正,“情況不同了,皇上你不宜擅聽擅見。”這句話首先提醒了雍正你自己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身份已經不同了,思考問題的角度不能按照原來的角色去思考了。
鄔思道讓張五哥回十七阿哥,“如果是公事,請他轉告張廷玉處置;要是關防的事,就請十三爺處置;要是私事,你就說天子無私事。”
這句話提醒了十七阿哥注意身份的轉變,你的四哥已經是皇上了,已經不是從前了。所以不要再想著以前如何如何了。
十七爺不管以什麼理由想見雍正,都不要再在這個場合下見雍正,要見以後宮裡見。
而當雍正召見你十七爺之前,實際上,你有什麼想法和需求逗已經跟張廷玉說了。張廷玉並沒有參與到你們的密謀裡,所以過於過分的要求你自己掂量是否開得了口。
而你見到雍正之前,關防上的事情已經交給了十三爺了,也就是沒有兵權握在手裡了。這避免了雙方不必要的猜忌。
只要這個場合不見面,就可以對外證明了雍正根本不知道你以前在“奪嫡”時,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不知情,這樣對雙方都好。當然鄔思道“忽悠”十七爺的郡王兌不兌現(畢竟鄔思道本人沒這個權力),決定權就交給了雍正。
所以從這個層面理解,鄔思道不讓雍正見十七阿哥,不但是“保護”雍正,也是在保護十七阿哥。
-
5 # 阿濤20160203
沒有所謂保護十七阿哥之說。我的理解是這樣:十七阿哥和老十三一樣,是堅定支援雍正的,所以雍正對他也比較信任。而雍正這個時候回來,主要是兩件事,一件是處理那些幫雍正幹見不得人的事的人,另一件是處理鄔先生。處理這兩件事都不能讓十三阿哥處理,原因是十三阿哥比較耿直,同時跟鄔先生有交情,所以他不合適,另外十三阿哥還需要掌握大局,此時不適合幹這種事情。第一件事比較簡單,直接讓十七阿哥處理去了,但是怎麼處理鄔先生就比較麻煩,比較麻煩的原因是雍正跟鄔先生有感情,同時雍正又很多疑,所以雍正此時是猶豫的,在殺與不殺鄔先生之間猶豫,所以他先來見見鄔先生,想透過語言的試探,看看能否讓他自己下定決心殺掉他,所以雍正的每句話都是在試探鄔先生(雍正的這行多疑和試探,在以前和以後都有體現,比如後來試探弘晝是否參與八王議政),而鄔先生早已看透雍正的猶豫和試探,所以用感情和半隱來感動雍正以及取消他的疑心。此時十七阿哥要見雍正,實際是告訴雍正,其他人都處理完了,現在怎麼處理鄔先生,需要雍正拿定主意,鄔先生此時並未給雍正說話的機會,直接回復了皇上無私事,其實就是告訴十七阿哥,鄔先生不用處理了。按理鄔先生不經過皇上直接下命令,是大不敬的,但是現在鄔先生也顧不上了,剛把雍正疑心暫時取消了,生怕雍正再反悔。所以綜上所述,十七阿哥是皇上帶回來處理黑色人員的心腹阿哥,此時見皇上是為了確定如何處理鄔先生,而鄔先生用眼淚和半隱挽回了自己的命。
回覆列表
這是小說中的情節。對於普通讀者是個很好的矛盾焦點。
兩人親兄弟,雍正獲得皇位,親弟弟來賀喜。
中午還是群臣兄弟關係,瞬間變成君臣關係。很多人還是很好奇的。
作者這樣設計也很好。親情和社稷。更加豐富刻畫了雍正,在登基前的心態。要不這個登基太平淡了。
中間加上師爺。
其實清朝處處都有規矩。不會發生這種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