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三國

    崇禎皇帝不是煤山自縊那麼他可以列為十大昏君之一。如果不是滿人入關,僅僅只是漢人取代了皇位,建立了下一個王朝,我相信那些讀書人也會把列為十大昏君之一。所以幸虧崇禎皇帝煤山自縊,給他最後挽回了一點顏面。

    崇禎皇帝是一個很勤勞的皇帝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卻是一個很無能的勤勞皇帝,這跟歷史上那些只貪圖享樂最後導致亡國的皇帝還是有些區別的。如果他懂得放權的話,整個國家也不會混亂不堪。

    雖然大明最後滅亡其罪魁禍首不是他,但是老天爺也給了他十幾年挽救大明的時間。這十幾年他在幹什麼?不停的在換官員,然後又沒有能力去徵收稅收,死要面子堅決不跟李自成妥協,戰略的靈活性等於0。自毀長城,為了自己的面子屈殺袁崇煥。

    沒有錢居然號召大臣捐錢這一種小把戲,崇禎皇帝十幾年壓根就沒有幹過一件正式的事情,還不如上幾代皇帝,乾脆什麼事情都不管,整天吃喝玩樂,交給太監或者交給權臣或許大明還不會滅亡。

    所以大明是在他折騰下被滅亡,他是罪魁禍首之一,他自殺為他挽回了最後一點點顏面。僅此而已。

  • 2 # 季我努學社

    1644年,明朝崇禎帝北京城破之後,在煤山自縊。那麼崇禎帝為什麼會自縊?又是哪一股勢力進攻的北京?

    (崇禎帝)

    張獻忠的起義軍在南方吸引了明軍的軍事力量,清軍在東北牽制明軍的主力,河南、山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明軍勢力較為疲弱,李自成率領起義軍一路連戰連勝,勢如破竹,攻佔北京,逼得崇禎帝在煤山自縊。

    (李自成)

    1639年,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谷城再度起來反抗明朝,並在房縣戰勝明軍左良玉部。明廷派遣大學士楊嗣昌率領軍隊十萬圍剿張獻忠,因而調動河南、四川、山西的軍事力量全面對付張獻忠。張獻忠為突破包圍圈進入四川,並在四川境內與明軍精銳周旋。明軍精銳都在四川,湖北防務薄弱。1641年,張獻忠出其不意,迅速出川,以閃電般速度突然出現在襄陽城下,並攻佔襄陽,楊嗣昌自殺。張獻忠向北進入河南,但被左良玉打敗,投奔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卻想殺張獻忠。於是張獻忠出走,1642年率軍攻略安徽,1643年,進入湖北佔領武昌,又進入湖南、江西,1944年初張獻忠再次進入四川,先後佔領重慶和成都,並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景山公園崇禎殉國處)

    1640到1642年,明清雙方在關外進行松錦大戰,雙方共投入十幾萬大軍進行廝殺,但明軍慘敗,傷亡5萬多人,從此,明軍再也無力抵擋清軍的攻勢。此後,雙方一度議和,但以失敗告終。皇太極派其兄阿巴泰率領軍隊攻打河北北部,並分兵攻打了山東萊州等地,此役進行了7個多月,俘虜三十多萬人,給所經過的地區以巨大的破壞,大量當地的官員或將領被殺。

    在明軍集中力量攻打張獻忠時,東北明清兩軍在進行松錦決戰之時。李自成在河南也重新起兵,因為河南饑民遍地,於是很多都加入了農民軍。1641年,李自成佔領洛陽,殺福王,恤災民,而且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深得民心。明朝率主力圍攻李自成,但以失敗告終。在佔領河南後,1642年底1643年初,李自成南下經略湖北,幾個月內即佔領湖北北部,軍隊達50萬之多。然後,李自成制定了北進佔領北京的策略。此刻,明朝任命孫傳庭負責山西、山西、河南和湖廣等地軍務。孫傳庭在河南與李自成作戰,大敗,1643年年底李自成佔領西安,建立大順政權。1644年3月,李自成率軍進入山西,佔領太原,4月7日破寧武關,然後包圍北京。

    在北京城破之日,崇禎帝走投無路,在煤山(今景山公園)自縊。先是崇禎帝遺體和皇后一起被葬于田貴妃的墓中。清朝入關後,改葬于思陵。

    參考文獻:

    1、張豈之等:《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2、牟復禮、崔瑞德:《劍橋中國明代史》

    3、張德信:《崇禎自縊煤山前後》

  • 3 # 書劍漂零

    有明一朝,皇帝對臣下刻薄寡恩,國家無事的時候,刻薄寡恩臣子也沒有其它地方去,也沒多大事,國家有事的時候,群雄並起,寡恩繼續,刻薄更甚如前,最終君臣關係完全破裂,文臣武將紛紛投降,擇主而事去了

    孫傳庭傅宗龍都是對國家有大功的人,一旦與我們這個皇帝意見不一,馬上下獄,陳新甲為皇帝與金議和,事情敗露,皇帝把責任一推乾淨,把陳新甲殺之了事,相反,手中有兵的軍閥,皇帝卻不敢拿他們怎麼樣,

    就這樣的皇帝,臨死之前,還說諸臣誤我,我看死了也活該,

  • 4 # 澳古說歷史

    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只能對於國家來說,這是明朝的不幸,崇禎皇帝死後,明朝雖然還有著半壁江山,但是由於群龍無首,明朝一直在處於混亂之中,各地藩王為了爭奪帝位互相攻擊,百官們,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也互相處於爭鬥之中,可以說崇禎死了之後,整個明朝徹底亂成一鍋粥,空有半壁江山,空有億萬子民,空有百萬大軍,竟然還是打不過只有十萬子民的後金國,只能說明朝註定要亡。

    ∆ 南明局勢圖

    但對於崇禎帝自己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崇禎帝在位17年,就累了17年,在內:朝堂上的官員腐敗成風,且毫無作為、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不斷、大明各地大旱不斷,崇禎十三年更是爆發了席捲大半個明朝的瘟疫,在外:東北後金大舉進犯、錦州之戰,祖大壽和洪承疇兩位大將相繼投降,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在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明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論崇禎帝有多麼的勤政廉政,無論崇禎帝當政期間吃穿用有多麼的節儉,明朝還是亡了,可以說崇禎帝是明朝最生不逢時的皇帝,他的一生都在為延續明朝而努力著,可惜的是明朝的百官已經徹底腐敗,明朝的制度已經徹底崩潰,崇禎帝真的很累了,明明自己那麼的勤政廉政,百官還是那麼的腐敗,還是那麼的無能,明明自己那麼努力,明朝卻還是一步步走向滅亡,可以說死是別人來說也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崇禎帝來說,卻無緣卻是一件幸事,他可以解脫了,他雖然揹負著亡國之君的汙名自殺了,但是那又如何?試問當李自成包圍北京城之時,滿朝的文武有誰站出來了?他們在幹嘛,這些百官大部分想著的是逃跑,想著的是怎麼向李自成投降,我想誰也不會想到,最終站出來保護大明的是一幫太監,陪著崇禎帝一起殉國的也是太監,這些百官平時那麼的道貌岸然,可是最後卻比不上他們為止唾棄的太監,這能說明什麼?只能說崇禎一朝的百官甚至連太監都不如啊!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

    儘管崇禎帝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不過說實話崇禎帝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的性格,所以明朝會滅亡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崇禎帝自己。但是不管崇禎帝如何的不對,如何的不好,他在我的心目就是一位仁君,我不看他當皇帝有多麼的失敗,就憑他臨死之前寫的這句話“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崇禎帝就無疑擔的上明君。崇禎帝直到死也不忘記他治下的百姓們,直到死他也終於放下自己的那份傲骨,他開口求李自成了,可是他求的不是讓李自成放過自己的家人,也不是求李自成讓他不要侮辱自己的遺體,而是他不要傷害自己的百姓,他寧願自己的遺體被人五馬分屍,也不願意自己的百姓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我想崇禎帝就算再怎麼不對,就憑這個仁君之名他足以擔當。崇禎帝對於國家來說,也許他不是明君,也許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對於百姓來說,他就是一個仁君,一位好皇帝。

    ∆崇禎帝劇照

  • 5 # 湖水太涼錢謙益

    一、看似勤奮,實則都在做無用功。勤奮好嗎?好,比比他的哥哥爺爺,崇禎確實是個勤政的好皇帝。但是有時候方向錯的話,越勤奮越危險,一動不如一靜。比如一上臺,就裁驛站,朝廷得不到多少實惠,卻整出個李自成。尤其崇禎是個矛盾體,像天啟甩手魏忠賢,自己做木匠,不管好壞,很多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有連貫穩定性。但崇禎在大政方針上,如對農民軍是剿是撫,對滿清是死磕還是先議和,經常左右搖擺。

    二、對文臣沒有駕馭能力。崇禎一上臺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了魏忠賢,可謂一派欣欣向榮,要中興的感覺。但是崇禎將閹黨案擴大化,導致東林坐大,同時荒廢廠衛,導致言官文官集團失去控制,最後變成誰都不幹事,誰幹事弄死誰。要知道,作為一個亡國君,手下竟然沒有一個能禍亂朝綱,堅定不移貫徹昏君亡國舉措的奸臣,很難理解。要知道,天啟年間各地紛紛給魏忠賢造生祠,可以看出官員們還是怕死的,可到了崇禎時期,就一個個變的正義凌然,個個都不怕死。所以在位17年換了19個內閣也不頂用。

    三、對武將太過苛刻。明末能打的名將其實比任何一個末代王朝都多,袁崇煥,盧象升,洪承疇、曹文昭、孫傳庭………但崇禎對武將太苛刻,盧象升被坑死,孫傳庭打得李自成只剩18騎,提個建議,就被下獄三四年,背後戰死,崇禎驚人還說他臨陣脫逃。

    四、甩鍋俠。每次戰敗,總要拿人開刀。最典型的就是和陳新甲密探議和,洩漏後斬殺陳新甲,這種領導誰願意跟他幹活,一不留神就把鍋扔給你。所以到末期,想南遷,想調吳三桂回手京城,就是沒一個大臣去揣摩聖意,提出來,都怕事後背鍋死。

    五、對百姓假仁慈。臨死一句“明朝之亡罪責在我,闖賊入京後可鞭撻我屍,但不可禍害百姓”,感動多少明粉。但他們忘了攻破北京,就是崇禎口中的百姓,是被三餉(遼餉,剿餉和練餉)逼得走投無路的老百姓。

    不是任何時候,一死就可以一了百了的。不如商紂王不也是君王死社稷?“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為亡國之臣”真的這樣嗎?看看晚清被太平天國拿下半壁江山(李自成實際控制地盤不多,只不過一路直攻北京),原有軍事力量綠營都被打殘了,硬生生靠下放權力,重用漢人,團練,弄出曾胡左李,滅了太平軍,後來還搞了洋務運動,搞了“同治中興”,多續命幾十年。最後推薦一本書《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記錄一個不邇聲色,勵勤圖志的年輕君主如何起早貪黑辛辛苦苦走向破家亡國的不歸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裡美蘿蔔餡的包子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