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年輪裡的日子

    明朝最多,唐朝流行的拜年,宋朝流行的吃餃子放爆竹猜燈謎,明朝時除了有以前朝代的習俗之外又多了貼門神,送神等習俗

  • 2 # i貓貓i咪i

    做為華人民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春節,當然溶入了中華民族更多的傳統與禮儀。在華人心中,春節的意義遠不止是一個簡單的節日,更是象徵著團圓、祝願、期盼、祭祀、緬懷親人等親情的一種體現!

    我就以我的老家山東省泰安市說一說春節三天現存的禮儀吧!泰安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自古就有齊魯大地,禮儀之邦的稱呼,因此,對於春節的禮儀傳承的比較完整。

    首先,年三十,三天年中的第一天。中午之前,家門口貼對聯,掛燈籠,大掃除,大人孩子換上節日服裝。中午,這頓飯算年飯第一頓,家家戶戶都備上十幾個菜,擺的滿滿一桌,雞、魚是必不可少的,這叫吉慶有餘。這頓飯開飯之前,還有一個儀式,請家堂,請三界神仙,灶王爺,財神,家家戶戶備好炮仗,備好黃紙,虔誠的在長輩帶領下磕頭,放炮仗,燒紙,請家族中已逝先人回家過節,同時供奉家宗中堂。同時,在庭院裡供奉三界大仙,灶王爺,財神。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這些在城市已不多見,但有些農村依然傳承。

    其次,年三十零點,守歲,無論大人孩子在這一天都睡的很晚,晚上十二點吃素餡餃子,誰吃的多,代表越長壽,餃子裡包上錢、蒜,看誰有福,誰會算計。並在庭院裡供奉各路神仙,放炮仗,點焰火。

    再次,大年初一,也就是三天年中的第二天。拜大年,晚輩要到長輩家裡去磕頭拜年,一句過年好,勝過千言萬語。給家族中的長者磕個頭,問個好,說一說一年的辛酸苦辣、辛福成功,長輩指點幾句,點評一下,發自內心的溫暖。

    最後,大年初二,三天年中的最後一天。中午,送家堂。全家族的近親,全部帶著炮仗、焰火、黃紙、供品,集中到家族中最長的家中,大家把所有物品集中起來,來到寬廣的廣場,放完炮仗、燒完黃紙,五穀雜糧一潑,就等於送走了請回來過節的已逝先人。

    其實,民間一直有個說法,不出正月就還是過年,但由於活動過多,禮儀也過多,筆者就不一一敘述了,如正月十五送燈、踩高蹺、舞龍舞獅等,都是過年的一部分。

    我想,過年最主要的是把一家人從四面八方聚回,禮儀也罷,吃喝也罷,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聚在一又,既增加了瞭解,又增進了感情,畢竟相聚才是最美好的!

  • 3 # 戀戀荷顏

    我覺得古代過年的習俗應該和現在不會千差萬別,畢竟春節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

    有傳說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在春節這個時節,春天還沒有來到的時候,殺豬宰羊祭奠上蒼,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後來史料有了記載,過年,春秋的時候叫載,夏朝的時候叫歲,商朝的時候叫祀,周朝的時候才叫年。

    漢族人一般過年講究團圓,包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年前要準備各種年貨,打掃乾淨屋裡屋外,拆洗乾淨所有被褥,窗戶上貼上窗花,門上貼上對聯,除夕要放鞭炮要守夜,初一的時候長輩要給小孩子壓歲錢,小一輩的要給老一輩的拜年。過年期間還要上墳祭祖,走親戚,娛樂的也有,比如看花燈,舞獅子。

    其實這些年俗傳承下來也有幾千年,據說在宋朝得到了鼎盛發展。因為宋朝的時候社會比較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各種節氣,尤其是過年,就比較講究了。如今我們大街上所有的食物,宋朝的時候就有,可想而知那時候的繁榮盛況。

    如今我們生活物質條件也好了,一些傳承下來的習俗一直在延續,我們一直在年前忙忙碌碌的打掃,備年貨,過年的時候和親人團聚,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過個快樂祥和的春節。

  • 4 # 五味社

    古人過年還是非常講究的。

    年對於古人來說,是比現代人更需要謹慎度過的關口。

    早在周秦時期,古人會在新年前一天,用擊鼓的方式來驅逐“疫癧之鬼”,被稱為“逐除”,於是這一天晚上就被稱為“除夕”,“夕”是晚上的意思。

    除夕這一天的白天工作是要“除舊生新”,比如家中要去塵穢,人們要沐浴,稱為“洗年殘”;還需要“換門神,掛鐘尷,釘桃符,貼春牌”;家中若有人生病,需要把吃剩的藥渣丟出去,稱為“丟百病”。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北方人必吃餃子,寓意是新舊年交替的“更歲交子”;南方人必吃年糕,寓意是年年高;另外還有魚,寓意是年年有餘。

    團圓飯吃完後,要守歲。守歲並非是乾坐著,而是有一些消遣活動,比如在北方流行的“踩歲”,將芝麻秸灑在院落這些經常會走動的地方,讓孩子們將其踩碎,噼啪作響,這樣一來,周圍的鬼怪就被嚇跑。“踩歲”其實也是“踩祟”。

    除夕守夜的燈火要徹夜長明,正所謂“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寓意著用光明來驅邪。

    最後,如果要問哪個朝代的過年習俗更多,自然是清朝。習俗是代代相傳下來的,表示人們對新年的祈福,時間越久,沉澱的習俗也就越多。這些習俗在農耕社會時期,人們是無比的重視。如今年味兒越來越淡的原因,也是現代人與古人相比,城裡人和農村人相比,距離土地越來越遠,更多“接地氣”的習俗已經逐漸淡去。

  • 5 #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清的朝代,數不清的習俗,我想任何一個人都很難將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整理出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文化不斷髮展,春節習俗也不斷的在進行變化。

    關於年的時間週期應該在青銅器時期就已經掌握了,漢武帝時期正是確定夏曆正月為歲首,確立了年節。

    過年在古代不同時期稱謂也不盡相同,春秋戰國時期稱為“上日”“獻歲”等,到了漢朝時期稱為“正日”“歲旦”等;南北朝時期稱為“元日”“元辰”“元旦”等;唐朝之後則多稱為“元日”“元旦”等。

    就連名稱都叫得這樣多,可想而知古代的習俗得有多少。

    在秦漢時期,隨著農耕文明的進步,中國社會逐漸脫離早期的原始宗教崇拜,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一時期,年作為歲首的春節,是君臣之家加強關係的一種社會活動,而民間多作為鄉里家庭聚會的良辰。

    在漢代,過年的時候,首先要祭祀祖先,整個家族要按照尊卑等級列坐在先祖排位之前,全家人依次向家長敬酒;其次,要拜賀宗親鄉黨,在家庭祭祀和慶祝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去親族和鄰里去拜賀。

    魏晉南北朝時期,歲首朝賀仍然是朝廷大典,老百姓清早起來後,先燃放爆竹驅除惡鬼,然後依次拜賀尊長。

    唐朝時期是最早在春節時期給予官員法定假日,讓官員和老百姓都能閤家團聚,歡樂過年。

    宋朝時期,是中國社會文化最發達的時期,甚至開賭禁三天,讓老百姓縱情娛樂。

    明朝時,當家人元旦晨起,率妻子等拜天地、拜祖先、煮餃子、給長輩上壽。

    民國政府曾經為了推行公曆,想要將傳統節日按照公曆來進行,但是效果不佳,也只能讓老百姓過春節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春節這一迄今為止流傳歷史最久,流傳地域最廣的節日,成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

  • 6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所謂習俗就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保留下來的習慣被眾多人接受,然後相沿成習。古中國有這樣之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外我們常說自己是禮儀之邦,這些禮儀就體現在平常的生活以及節日中。

    過年乃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自然也是隆重無比,相對的就會有一套沿襲下來的習俗。比如臘月二十三祭灶關,臘月二十四掃房子,然後貼對聯,窗花,這些在每個朝代都會做,就算是現在我們依舊沿襲著這樣的習俗。

    再說過年最重要的習俗守歲吧,西晉的《風土誌》有這樣的記載: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然後我們現在是不是也是這樣做的呢?

    因此從歷史文獻來看,過年這樣的習俗是一直在延續的,若論哪個朝代習俗最多,其實並不重要,本質內涵是一樣的,最多隻是一些習俗的變異。

  • 7 # 無聊磊磊

    中國文化5000年要受習俗禮儀,那中國可能是最多的,如果說哪個朝代可能這根本麼法比較,因為時代久遠,我們都無法與之相近。

  • 8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古代人過春節傳統和習俗很多,春節的演變史直接反映了中國幾千年文化傳承和變遷的過程。

    據史書記載,春節最早的"雛形"是商朝貴族的祭神祭祖的活動,到後來漸漸形成了一種制度,後人在其中還加入了一些慶祝活動,當時的百姓對糧食格外看重,認為穀子一熟為“年”,在這個時候舉行盛大的慶豐收的活動,便有了“年節”。

    先秦和秦朝時期的春節活動主要以吃為主,雖然當時連年征伐,但依舊會很隆重迎接年的到來,很好反映了當時人們慶祝年節的盛況,再有就是刻桃木人辟邪和祭奠祖先。

    到了漢朝的漢武帝時,他修改了曆法,制訂了《太初曆》,歲首由十月改為孟春正月為歲首,經過歷代的完善,形成了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的陰曆,便把春節稱為“元旦"。而祭祖成了春節的重要活動。

    魏晉時期形成了守歲的習俗,周土的《風土記》中記載,終歲不眠稱為“守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為“分歲”,除夕當晚人們相互饋贈,稱“饋歲”。

    到了唐朝時,春節有了登門拜年的習俗,還發明瞭一種“拜年貼”。主人在過年的時候由於不能一一登門拜訪,便遣家僕攜帶“拜年貼”到對方家拜年,這種貼稱為“飛貼”。

    到了宋朝,過年時把火藥製成了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爆竹給春節增添了不少活力,《東京夢華錄》說:“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由此可見,宋朝的燃爆竹已在宋朝相當流行。另外,從宋朝開始,還開始吃餃子,這一習俗也流傳下來了。

    明朝時期,因為開國之君朱元璋的倡導和重視,春節的習俗更多了:貼門神、桃符、春貼、賞燈會等,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說是古代過年習俗最多的朝代。

    清朝時期,過年更加精彩,民間開始流行猜燈謎,清宮的皇帝還會發“年終獎”,賜福大臣,可以說清朝的官員過年是最幸福的了,因為他們還有一個月的春節假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種植牙會有併發症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