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等一等要起風了
-
2 # 軍事大軍
自1920年代起,驅逐艦在日本海軍中一直是一種重要的作戰艦艇,也就水雷戰隊(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做“水雷”,而水雷戰隊就是由雷擊艦艇組織而成的編隊)中的核心力量,用於對敵方主力艦隊進行雷擊戰。這一做法起源於日俄戰爭,日本海軍派魚雷艇掃蕩在對馬海戰中遭遇重創的俄國主力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日本之後的建造驅逐艦都十分重視航速和雷擊能力。
特別是在1928年日本開始建造高速、配有強大武備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不過,其在過小的艦體上安裝了大量武備,在適航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隱患。到了1937年,日本海軍開始新建由特型改進而來的甲型驅逐艦(陽炎級和夕雲級),它們擁有優良的遠洋效能,是水雷戰隊的新一代核心力量.再後來,日本海軍發展出了航速更快,雷擊能力更強丙型驅逐艦(島風級)。
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保有驅逐艦共計14級(包括改型則為20級)、185艘(其中8艘未完工),其中甲型38 艘,外加28 艘特型和各種舊式驅逐艦。可是,日本的驅逐艦注重雷擊戰,在護航、反潛、防空方面的效能明顯不足。在戰爭期間,由於預想的艦隊決戰並未爆發,這些日本驅逐艦不得不承擔並不適合它們的輔助任務,因此損失十分慘重。
到戰爭後期,日本開始建造用於防空的乙型驅逐艦(秋月級),以及用於護航的丁型驅逐艦(松級),但建造數量不多,難以挽回大局。全部的185艘驅逐艦中,在戰爭期間因戰沉、觸雷、碰撞、觸礁等原因一共損失140艘,其餘的37艘倖存艦和8艘未成艦中,有25艘作為戰利品移交給美、中、英、蘇四國, 1 0艘用作防波堤被鑿沉,其餘的在1946——1947年解體。
-
3 # 桌面戰爭兵棋
1、峰風級驅逐艦(12艘)
自從東鄉平八郎在對馬海戰中用魚雷部隊重創俄國主力艦隊後,雷擊這一作戰方式便牢牢的烙印在日本海軍的指導思想中,九三式氧氣魚雷更是二戰日本為數不多高評價武器之一。其它國家的驅逐艦或重護航、或重防空、亦或重反潛,唯獨日本海軍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雷擊之路。
峰風級驅逐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艘帶有純正日本血統的驅逐艦,該級驅逐艦摒棄了英式風格,開始走上獨特的日式軍艦風。這一時期的日本驅逐艦最大的特點便是注重雷擊能力,為了配合雷擊又具備了超高的航速,峰風級島風號曾在試航中跑出過40節的高速。
峰風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215噸,主武器為4門120毫米火炮和3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器。該級驅逐艦共建造15艘,但在太平洋戰爭中因為戰爭方式已經改變,不得不拆除主炮和魚雷發射器用以改裝機炮和深水炸彈加強防空和反潛能力(依然很渣)。
2、神風級驅逐艦(野風、神風、睦月三個改型共24艘)
神風級驅逐艦是峰風級的改進型,在主武器與動力方面保持一致,主要改變在於擴大了艦橋、改進了船身線形以增強穩定性。該級驅逐艦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該級疾風號是日本聯合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軍艦。
睦月級驅逐艦則再次在峰風級上進行了大改,將533毫米魚雷發射器換成了610毫米魚雷發射器,再一次加強了雷擊能力。太平洋戰爭中睦月級最大的建樹便是在“老鼠特快”(東京特快)行動中為陸軍馬鹿運送了不少寶貴的給養。
3、吹雪級敷波號(20艘)
吹雪級(特Ⅰ、Ⅱ型)驅逐艦共計建造20艘,標準排水量1680噸,主武器為3座雙聯裝127毫米主炮和3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該級驅逐艦遠洋適航性強、火力兇猛,在當時世界海軍範圍內也是首屈一指的。不過由於武備大而艦體小,導致船體結構存在隱患,在1935年演習中遭遇颱風多艘該級驅逐艦受損,不得不召回進行結構改善。太平洋戰爭中吹雪級損失嚴重,僅有一艘倖存至戰爭結束。
4、曉級驅逐艦(4艘)
曉級(特Ⅲ型)驅逐艦與吹雪級驅逐艦的主要區別在於減少了一座鍋爐,利用省下的空間增加了艦橋大小以增強指揮能力。該級驅逐艦共生產4艘,戰爭結束時僅有1艘倖存,該艦作為賠償交付蘇聯,改名“普萊特卡”號訓練艦。
戰艦世界中初春級特別塗裝
5、初春級(6艘)
第一級條約型驅逐艦初春級(共建造6艘)排水量1400噸,最大航速36.5節,續航力4000海里/14節。雖然在排水量上保持了剋制,但在武備方面依然顯示了一如既往的日式偏執。初春級小小的身軀上被強行塞入了5門127毫米火炮和3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
但正是由於小身材扛著過於稱重的武備,導致初春級的結構存在重大隱患,不得不在建成後重新返廠進行了大改。太平洋戰爭中初春級最大的表現同樣是為陸軍馬鹿提供“老鼠特快”給養。
6、白露級(10艘)
白露級是初春級的改進型(共建造10艘),吸取了初春級的教訓,將整個外形改為低矮、簡潔的形式以降低重心,同時武備方面也將魚雷發射器由3座改為2座四聯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所有白露級先後在戰爭中沉沒。
7、朝潮級,陽炎級,夕雲級(共48艘)
陽炎級驅逐艦的前身為日本朝潮級驅逐艦(共建造10艘),該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最大航速35節,續航能力4000海里/18節。武備方面採用3座雙聯127毫米火炮和2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太平洋戰爭中4艘朝潮級驅逐艦在1942年荷印海戰中聯手擊沉了1艘驅逐艦、重創了1艘巡洋艦,顯示了其超強的水面作戰能力。
陽炎級驅逐艦集成了朝潮級的優良設計,同時改善了艦艇線性將續航力增強到了5000海里。武備方面陽炎級與朝潮級基本一致,依然是水面能力強而缺乏防空、反潛能力。作為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巔峰之作,卻在日新月異的戰爭形態中毫無施展抱負之地。直到戰爭結束,除了受到謎之眷顧的雪風號,其他陽炎級全部沉沒。雪風號在戰爭結束後賠償給中國海軍,改名“丹陽”號,一直服役到1966年。
夕雲級是陽炎級的改進型,也是繼承日本海軍雷擊思想的最後一型驅逐艦。該級驅逐艦增大了續航能力(依然只能作為老鼠特快之用),但整體依然是朝潮級的老套路。薄弱的防空能力和反潛能力,註定除了雪風這種怪胎,沒有其他能活到戰爭結束。
8、秋月級(12艘)
防空驅逐艦秋月級(共建造12艘)標準排水量2710噸,最大航速33節,續航能力800海里/18節。主武器為4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炮,其防空火力與同期英美驅逐艦相比也不逞多讓。不過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滿懷雷擊思想的日本設計師硬是在秋月級身上塞入了1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這種雞肋的武器。秋月級於1942年下半年開始服役,但由於數量太少並沒有對戰局產生太大影響。
9、松級(32艘)
松級驅逐艦(共建造32艘)標準排水量1260噸,最大航速27.8節,續航能力3500海里/18節。主武器為3門127毫米高炮,和二式深水炸彈36枚,同樣被日本設計師強迫症的塞入了1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
10、島風級(1艘)
島風級驅逐艦(僅建成一艘“島風”號)標準排水量2560噸,最大航速40節,續航能力6000海里/18節。主武器為3座雙聯式127毫米主炮和3座五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一次性發射15條魚雷,就問你牛不牛?如果你以為這是最瘋狂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比你更瘋狂的日本海軍一度曾準備直接上七聯裝魚雷發射器!不過最後以“對東方人的體格來說太難”為由放棄了。
回覆列表
1、陽炎級驅逐艦日本海軍的主力驅逐艦,共建18艘。開戰時的新式驅逐艦,綜合性能凌駕於各國驅逐艦之上完成18艘:Kagero陽炎, Kuroshio黑潮, Oyashio親潮, Hatsukaze初風,Natsushio夏潮, Yukikaze雪風, Hayashio早潮, Maikaze舞風,Isokaze磯風, Shiranui不知火, Amatsukaze天津風, Tokitsukaze時津風Urakaze浦風, Hamakaze浜風, Nowaki野分, Arashi嵐, Hagikaze湫風, Tanikaze穀風
2、秋月級驅逐艦秋月級是聯合艦隊最大、最好的防空驅逐艦,主要伴隨航母編隊作戰投入現役的12艘秋月級驅逐艦大多數被編入第41和第61驅逐艦隊秋月 、照月、涼月、初月、新月 、若月、霜月 、冬月、春月、宵月、夏月、花月 、滿月 (未建成)
3、睦月級驅逐艦二十年代中期建造的舊式驅逐艦,也是首批裝備24英寸(610mm)口徑魚雷的日本戰艦,設計的主要作戰武器是魚雷。完成12艘:睦月、如月、彌生、卯月、水無月、文月、長月、菊月、三日月、望月、夕月、皋月。開戰後用於護衛登陸部隊和火力支援。其中六艘於1941-1942年改裝成高速運輸艦,用於向被圍困的島嶼守軍輸送給養,這當然是個相當危險的差使。完成的12艘都沒有幸存到戰後。
4、吹雪級(特級)吹雪、白雪、初雪、深雪、叢雲(叢雲)、東雲(東雲)、薄雲(薄雲)、白雲(白雲)、磯波(磯波)、浦波、綾波(綾波)、敷波、朝霧(朝霧)、夕霧(夕霧)、天霧(天霧)、狹霧(狹霧)、朧(朧)、曙、 漣(漣)、 潮
5、初春級(條約型)驅逐艦有初春、子ノ日、若葉、初霜、有明、夕暮6艦。
6、朝潮級驅逐艦大型驅逐艦,速度較高但穩定性差,開戰後投入激烈的海戰,後期追加了防空武器,完成10艘:朝潮(Asashio)、大潮(Oshio)、滿潮(Michishio)、荒潮(Arashio)、夏雲(Natsugumo)山雲(Yamagumo)、峰雲(Minegumo)、朝雲(Asagumo)、霞(Arare)、霰(Kasumi)
7、白露級“白露”級共建成10艘。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級為基礎,加固了艦體,提高了安定性,用於大型機動艦隊的反潛護衛任務,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
8、島風號,高速驅逐艦,沒有編入任何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