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劉弗陵怎麼死的?就是因為年紀大了,想要親政了,而霍光不想放權,逐漸成年的皇帝跟輔政大臣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要麼皇帝殺了輔政大臣,要麼大臣廢了皇帝。

    劉弗陵的身邊人,幾乎全部都是霍光的人,大臣多畏懼霍光,或者是霍光的人,皇帝勢單力薄,空有皇帝名號,形同傀儡,雖然史書記載他們相處和諧,但實際上絕不是這樣。

    最後的結果就是漢昭帝劉弗陵不明不白的死了,年僅二十一歲,無所出。

    霍光於是立昌邑王劉賀,立劉賀原因很簡單,年紀輕,沒有根基,容易駕馭,可以讓他繼續做權臣。

    可是呢?劉賀不甘心做傀儡,於是跟漢文帝一樣,一進宮就想提拔自己的人,霍光一看,這是要奪權啊,於是讓人去點撥他,他的幕僚龔隧也跟他說,“你現在一切都是大將軍給的,大將軍從武帝開始,輔政幾十年,經驗非常豐富,你有事要聽多他的”,以前很明顯了,別看你是皇帝,但是霍光才是真正的掌權者,並且鬥爭經驗豐富,別想跟他鬥,你要拉攏他你才能坐穩。

    可是劉賀不聽,霍光就覺得這樣留著皇帝很危險啊,於是廢了劉賀,劉賀在位二十七天,霍光廢他的詔書上寫他做了1127件錯事。

    於是,霍光又立劉病已,也就是漢宣帝劉詢了。

    劉詢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在民間長大,可以說比劉賀還要弱勢,看起來更好駕馭。

    劉病已剛上臺,霍光就給他來了這麼一出,請求歸政,劉病已多精明的人,一看就知道霍光玩的什麼套路,於是說,大將軍勞苦功高,歷經三朝,政治經驗豐富,我還要倚仗將軍呢。

    如果劉詢接受了,你覺得霍光就真的沒權了?劉詢就真的能掌實權?

    哪來那容易?權力為東西,沒有別人給的,只有自己奪的。

    劉詢身邊大多都是霍光的人,不但霍光權傾朝野,“威震海內”,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還是統率宮衛郎官的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車都尉侍中;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和西宮的衛尉,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堂兄弟、親戚也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位,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遍佈西漢朝廷的龐大的勢力網。

    你覺得,霍光歸政了,劉詢就能掌權?

    什麼叫掌權?你得有軍權,得把這些人清理出局吧?南北軍和禁軍得自己控制吧?不然人身安全都在別人手裡,你得有決策權,身邊的決策機構(大將軍、尚書檯)裡得是自己人吧?丞相領的外朝官員得有一部分自己人吧?沒有這些,誰把你當皇帝?

  • 2 # 南門嶺的柿子樹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去世;大將軍霍光策立漢武帝孫子劉賀為帝,但僅僅27天就被廢;隨後,霍光又迎立劉病已登基,是為宣帝;不久劉病已以“故劍詔”的名義讓群臣擁立妻子許平君為皇后,這件事引起了以霍光為首的霍氏集團的不滿,為了摸清宣帝的底牌,霍光在公元前73年上演了還政於劉病已的一幕:

    從小就混跡於民間的劉病已馬上意識到霍光的真實目的,而他剛登大位,朝政大權還掌握在霍光集團手中,稍有不慎就會成為第二個“劉賀”;他永遠忘不了剛登基的時候去祭拜太廟時,滿朝文武除了霍光騎馬高高在上外其他全部徒步行走,那種緊張和不安感一直在劉病已身上流動;他也知道昭帝時霍光在剷除輔政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的鐵血手段……現在自己力量還很弱小,必須等待、隱忍、暗中積蓄力量……想到這裡,劉病已不動聲色、面帶微笑地安慰霍光:現在他還年輕不成熟離不開霍大將軍的輔佐,並吩咐滿朝文武有事先奏知霍光,不僅把朝政大權委託給霍光,還把霍光集團的人升官加爵,以示重用。

    對於霍光來說,要弄清敢於違背自己的意思立許平君為皇后的劉病已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因為從漢昭帝時期到現在他握國家政權,掌生殺予奪,他兒子侄子是中郎將,弟弟任都尉侍中,掌握兵權,女婿掌控整個皇宮的警衛,黨羽滿朝廷……沒有人敢違背自己的意思;只要劉病已敢於挑戰自己,不外乎再廢再立一個,決定以退為進,用還政的方式來試探劉病已的真實意圖,如果不知輕重、順水推舟接受還政,自己立馬就可以找藉口廢了他;他的前任劉賀不就這樣麼,不聽話,27天就找出幾百個罪狀廢掉他,跟我鬥,你還嫩……結果他看到劉病已挽留自己,還給自己人升官加爵……算你識趣,霍光把那顆戒備的心完全放下了……

  • 3 # 幸生

    劉病已與霍光這對君臣絕對都是人精,兩人辦事做到處變不驚,滴水不漏。

    一個賢明君主,一個能臣干將,高手之間朝堂的過招,步步驚心,招招驚險,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可謂精彩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那麼歷史上霍光跪地請求還政,但是劉病已不接受,這是怎麼回事呢?

    讓我們夢返大漢王朝霍光跪地請求還政於布衣天子劉病已的歷史時刻。

    霍光受漢武帝之命輔佐幼主漢昭帝劉弗陵,十三度春秋彈指一揮間,無奈幼主21歲還沒生下子嗣,便撒手人寰。

    昌邑王劉賀繼位27天后被罷黜,幸運之神光顧漢武帝曾孫——在民間長大的劉病已,他脫下布衣,穿上龍袍,是為漢宣帝。

    霍光擁立劉病已為大漢第十位帝王,劉病已登基那天便對百官言明,一切遵循昭帝舊制,“朝堂事悉聽於光”。

    朝臣眾口悠悠,非議霍光貪戀權柄,把持朝政,是權臣亦為奸臣。

    霍光耳目聽得非議便告知於他,令霍光十分惱火,為漢室興旺日裡萬機,夙興夜寐,卻不被理解與尊重,還得此壞名聲,心如亂麻,煩躁不安,亦怒火中燒。

    次日早朝,霍光率先走至朝堂中間,雙手作揖,雙膝長跪,摘下官帽,以頭頓地,霍霍有聲,行大漢稽首之禮啟奏宣帝請求把主政大權交還給皇上。

    願皇上專心朝政,勵精圖治,統御天下。

    漢宣帝劉病已見此情景,趕緊過下殿來,扶起霍光,毫不遲疑對霍光說:“孝武皇帝把輔佐大任託付給大將軍,這十多年來,大將軍功比蕭何,功高至偉,如今國泰民安,全仗大將軍神威,孝昭帝那麼深謀遠慮尚且要大將軍輔佐,朕才剛上任,什麼都不懂,沒有大將軍的輔佐,那漢朝天下將會大亂,朕需要大將軍,大漢需要大將軍,天下大事還得辛苦大將軍操勞,大將軍千萬不要請辭了!”

    然後漢宣帝借拒絕霍光請求還政之機,劉病已下詔封賞那些擁立他為皇帝的有功之臣。

    其中霍光食邑高達兩萬戶,張安世食邑一萬三千戶,其他擁立過漢宣帝的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賞。

    漢宣帝用舊制和封賞化解了一場政治危機。

    實際上霍光潛臺詞是劉病已將朝政大事全部交付於我,是真心實意呢,還是裝模作樣胡弄我,我要看一看劉病已是不是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漢宣帝劉病已的潛臺詞是朕現在無實力與霍光抗衡必須隱忍,先把命保住,用時間來消耗霍光的精力,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

    有書君認為這次朝堂過招,霍光用還政於君起到三重作用:

    一是霍光以退為進,用實際行動堵住悠悠朝臣之口。

    這不是老臣貪戀權勢,是漢宣帝需要我的輔佐,依賴我,是大漢朝需要我這個能臣,缺少了老臣主政,那還真不行。

    老臣是大漢朝的功臣、忠臣,是中流砥柱,老臣的地位豈是你等能撼動的!

    二是霍光老謀深算,以還政於君試探漢宣帝的底線,看一看他是否想擁有生殺予奪之大權。

    三是從眾臣的反應,測試出哪些大臣與自己同心同德,哪些人陽奉陰違,哪些人是死敵,給朝臣分類排隊,分清敵我,為將來做打算。

    一箭三雕,霍光真是老謀深算,既不會有任何損失,又證實了自己的作用,還起到考察漢宣帝和眾臣的作用,不得不說霍光是位優秀的政治家謀略家。

    而漢宣帝在這次朝堂過招中,也體現了他的謹慎、隱忍與智慧。

    他知道霍光權勢熏天,朝中黨羽林立,霍光的子孫,侄子侄孫、女婿佔了朝堂半壁江山,而且個個深居要職,掌管軍政大權及守衛皇宮的權力,掌控奏摺上傳下達,總之,現在一切還是霍光說了算。

    他知道霍光不是真心還政,只是故作姿態試探自己。

    一旦同意親政,那自己的下場比昌邑王劉賀還要慘,被廢甚至被殺都說不準。

    退一萬步說,霍光真心還政,劉病已在寶座上屁股還沒坐熱,地位不穩,朝堂上霍光的黨羽太多,他們未必會老老實實聽劉病已發號施令,到時上行下不效,政令不通,皇上仍是傀儡一個。

    漢宣帝懂得在敵強我弱,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不能以卵擊石,只有忍辱負重不鋒芒畢露,才能保全自己。

    低調處事,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他時刻不敢遺忘劉賀的前車之鑑,他得等待,他才17歲,而霍光已過花甲,只有時間是打敗霍光的最佳武器。

    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所以漢宣帝以十二分的真誠求霍光繼續輔政,消除霍光對自己的戒心和猜忌。

    另外,漢宣帝清楚自己來自民間毫無根基,無兵權,無權無勢,更無強有力的後盾,必須給立功的臣子施以恩惠,大家才會真正擁護自己,才能找到政治培植物件,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才有真正親政的可能性。

    有書君認為漢宣帝不愧是一個有高度政治敏感度的君王,他綿裡藏針與霍光打太極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等霍光一離世,霍氏家族便被斬首抄家,漢宣帝終成了對決中的最後勝利者。

    兩個政治高手對決,總是能找到一種新的平衡,不然便只有魚死網破,不知道能臣權臣霍光是否後悔把劉病已這個狠角色扶上了皇位?

    也許高手對決無論輸贏都覺得鬥得酣暢淋漓,大呼痛快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壕吏原文詩經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