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相潮人

    商朝: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後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建都亳(今山東曹縣南),曾多次遷移。後盤庚遷都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傳至紂,被周武攻滅。共傳十七代,三十一王。約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

    商:甲骨文“商”字由“辛”和“內”構成。“辛”字表示刑具,整個字的意思是在其內部使用刑具的部族,由此產生國家的含義。以後字形在其下加“口”,“口”字表示封閉的地域,整個字的意思是使用刑具的地域。它使字義更明確了。因此這個字特指商族、商國。商朝滅亡後很多商朝貴族用變賣家產的方式維持生活,由此形成賣東西的引申義,再引申表示商人、商量、商數等。

    殷:金文“殷”字由“宀”、“身”和“殳”構成。“身”字有懷孕的含義,“殳”字有手持工具的含義,整個字的意思是在房子裡用工具把死在腹內的胎兒取出,死胎的血是黑紅色的,由此產生黑紅色的含義。寧可不要嬰兒也要保護產婦的性命,體現丈夫對妻子的誠心,由此產生誠心的含義,它在“殷切“、“殷勤”兩詞中用的就是這種含義。商朝後期國勢衰落,盤庚遷都後得以中興。周人稱商為“殷”,意思是商朝像是經過大手術後保住了性命的人,因此它是對商朝的蔑視稱呼,以後字形是其簡化形式。

    綜上所述,“商″與“殷″不是“通假”字。

  • 2 # 常行居士

    我認為“殷(In)”是印第安人的自稱,印第安人在南美建立的國家叫做“印加(Inca)”,在中國建立的國家叫做“殷商”。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很可能是指頭上插著鳥類羽毛的印第安人。

    南美印第安人:商代武士:

    早在夏朝時期印第安人就到達中國,漸漸推翻夏朝(商湯滅夏),建立了商朝。所以商朝統治者是一個外來民族,殷商慘無人道的殉葬也是來自印第安人。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題主提問有三個問題:

    「殷」是商朝人的自稱嗎?「殷」的造字本意是什麼?「殷」表示「商」是假借嗎?

    這三個回答很容易,一句話就可以:

    「殷」是周人對商人的稱呼,不是商人的自稱,「殷」的造字本義是「一種腹部的疾病」。「殷」作為商人稱呼應該就是「假借」。

    但歷史問題肯定要拿文獻或者文物證據,言必有證的證明出來。

    -----------------------------------

    「殷」是周人對商人的稱呼,不是商人的自稱,甲骨文中商人自稱為「商、大邑商、天邑商」。記住這個大結論,我們再來引證文獻給予證明。第一,根據傳世文獻的記載,商人是自稱為「殷」的。

    在周代集結的傳世經典文獻中,如《尚書》《詩經》中稱「商」有「殷、天邑商、大邑商、大邦殷」多個稱謂。

    按照《史記·索隱》司馬貞引《竹書紀年》的說法「盤庚遷殷地,遂為天下號」:

    《史記·殷本紀》:“殷契……封於商,賜姓子氏。”司馬貞《索隱》: 契始封商,其後裔盤庚遷殷,殷在鄴南,遂為天下號。

    一般認為傳世文獻記載的「盤庚遷殷」:就是從「奄(山東曲阜)」一帶遷徙到「殷(河南安陽)」一帶:

    第二,出土文獻甲骨文中,商人從未自稱「殷」,傳世文獻的記載似乎不大可靠。

    我們知道,出土甲骨文的安陽小屯村為殷都之墟,但是商人一般自稱為「商、大邑商、天邑商」,從來沒有見過商人自稱為「殷」。

    正如羅振玉先生所言:

    「史稱盤庚以後商改稱殷,而搜卜辭,既不見殷字,又屢言入商,田遊所至曰往曰出,商獨言入,可知文丁、帝乙之世,國尚號商」。(見:羅振玉,《增訂殷虛書書契考釋》,頁1)

    如下面幾片甲骨文卜辭:

    比如:「東、南、西、北」土的「受年」卜辭,也即四期卜辭《合集36975》,「商」作為「中土」之地,是確立四方的參照中心:釋文:商人自稱「商都」為「天邑商」和「大邑商」(「大、天」古音和古意都很相近,所以甲骨文中經常有通用的現象):

    如《合集36541》自稱「天邑商」:

    《合集36482》也即所謂的「徵人方」卜辭,商人自稱為「大邑商」:第三,從西周早期金文開始「商、殷」並用。東周以後「殷、商」就如同「荊、楚」一樣的一國之二名,而且「殷」反而比「商」常用。比如:我們熟知的《利簋》,是目前所見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記載上古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武王伐商」,銘文開頭就是「武王徵商唯甲子朝」。「甲子日歲星當空」這天伐商,跟《周書》記載完全一致,利簋是《夏商周斷代工程》最核心一件斷代文物。又如:西周早期第三位君王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稱「商」為「殷」:銘文中紅線圈的四個字就是「我聞殷墜。。。。。」,這一句大致意思就是「我聽說殷朝的被上天所拋棄,是因為官員酗酒」

    西周早期稱「商」的青銅器有:

    西周早期到春秋時期稱「殷」的青銅器有:

    表格引自:邱敏文. (2009). 西周初以「殷」、「衣」代國號「商」研究.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3), 129-144.第四,周原甲骨和少量西周早期金文以「衣」表「殷」。

    在周原甲骨中稱「商」為「衣」,也就是「殷」的異文:上古音「殷」影紐文部,「衣」影紐微部,文微對轉,所以,「衣、殷」可以互用:

    引自:曹瑋. (2002). 周原甲骨文.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頁3

    西周早期金文也有稱「殷」為「衣」的用法,沈子它簋蓋的銘文的「克衣」也就是「克殷」的意思。

    綜上之所述,這些證據目前可以說明:殷墟甲骨文中有表示地名的「衣」字,但商人從來不自稱為「殷、衣」,這完全是周人的叫法。從西周早期開始「商、殷(衣)」並用,後來漸漸以「殷」為主。所以,周代集結的經典文獻中稱「殷」最較多,「商」反而比較少。東周到秦漢都稱「殷」比「商」頻繁,司馬遷寫商代歷史叫《殷本紀》。在周代,殷人後裔宋人集結的祭祖頌詞《詩經·商頌》也自稱「殷」和「商」,這說明「殷」完全沒有貶義。如:《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

    大結論:從「殷」的構字意圖來看,與一種「腹部疾病」有關。第一,甲骨文中殷人稱某種疾病為「疾X」,腹部疾病為「疾身」。

    胡厚宣先生在40年代發表的《殷人疾病考》一文中,最先對殷商時代的疾病進行考證,在「疾病的種類」一節中,考證殷代稱某種部位的病叫「疾X」。

    比如:「頭痛」叫「疾首」,「蛀牙」叫「疾齒」,「眼病」叫「疾目」,以此類推:

    腹部的病叫做「疾身」:

    引自:胡厚宣師:《殷人疾病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第三冊,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專刊,1944 年。

    比如《合集13668》和《合集13671》就是所謂的「疾身」二字,卜辭中記載武丁患過這種「疾身」:

    第二,從「殷」字的構字意圖來看是「用針刺腹部」治療「疾身」的一種醫療方法。「疾」在商代甲骨文中寫作「疒」,甲骨文全字像「一人臥倚版榻津津出虛汗狀,以患者病態取意」:

    甲骨文「殷」從「身」從「殳」,全字像「手持針對脹大的腹部進行針灸」:

    甲骨文中「疾殷」一詞,與上述「疾身」一次經常同時出現,如下面兩塊甲骨如上面說的「疾身」甲骨編號相鄰,就是一塊甲骨碎成了很多塊:

    《合集》13673:「貞:疾殷」。

    胡厚宣先生在其後的《論殷人治療疾病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疾殷」就是殷人用針灸在治療「疾身:腹部腫脹病」,用「針灸放血」:

    引自:胡厚宣. (1984). 論殷人治療疾病之方法. 中原文物(4), 27-30.

    胡厚宣先生果然是一等一的甲骨文和殷商史專家,這個釋讀能將「殷」所有的意義串聯起來,給予非常好的解釋:

    「殷」本義是用「針刺治療腹部腫脹的疾病」,「針刺」當然有引申義「痛」,從「腫脹」可以引申出「殷實、富裕」之意義,再引申表示「繁盛、深切」等等。

    第三,殷商時代殷人對疾病的一些認識

    非常有意思的是,甲骨文中還有一個從「疒」從「艹」:一個病人人躺在床上,旁邊有個部首「艹」,這就是「針灸」的「灸」,「艹」就是指的「艾草」,這個字隸定為「庥」:

    引自:胡厚宣. (1984). 論殷人治療疾病之方法. 中原文物(4), 27-30.

    其實,從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殷人對人體的疾病認識還是比較深刻,知道很多種病,除了「針、灸」還有很多種治療方法,這裡不深談了。

    引用一個學位論文中的對甲骨文疾病種類的歸納目錄:

    張傑. (2002). 試論殷人對疾病及其治療的認識. (Doctoral dissertation, 鄭州大學).

    殷人做手術的時候,大概知道用酒可以消毒。

    繁體字「醫」構字本義就是一個大夫提的醫藥箱裡面有「針灸(殳)、手術刀(矢)」和消毒用的「酉」:「酒」之初文,古文字像「壇中有酒」之形。

    甚至卜辭中記載女漢子婦好患有「婦科疑難雜症」,我也是呵呵了,這不是我臆測,胡厚宣先生的結論。

    --------------------------------

    綜上所述,再重複一遍開頭提到的結論:

    1、「殷」在甲骨文中本義跟「腹部疾病」有關,甲骨文中從來不見商人用「殷」表示自己的國家。

    2、周人用「殷」表示「商」,周人也曾用「衣」字表示「殷」。這說明「衣、殷」表示「商國」就是假借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臉部痣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