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UZHEN2018
-
2 # 馬寶良14正大光明
能合理了嗎?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這個才是關鍵、醫院說合理才是能合理的。別的在合理根本的就、不頂用、現在就是、能賺錢才是合理的。若是、賺錢少了、都是不合理的、科學合理用藥的方法、是很多的、可是用不用、才是真的。若要是賺錢少了,再好的方法也都是沒人用的、兒童、孩子,儘量的少給他輸液、現在就是、兒童剛要咳嗽兩聲,到醫院就得給輸上液了。我就給孩子去看過病、那個醫生也沒說出來什麼病、就是說、哼是的、輸點液了、因此說、現代的醫院全部靠的是輸液、現代的兒童一點的都不抗病、在原來的時候、人若要是、得了肺炎、就用、青黴素、就能治好了、因為、青黴素、就是治肺子、最好的藥、也是對症下藥、可是現在早就都不用了、治肺子的藥、都是五花八門的、高價藥、我小的時候就得過了肺炎、六七十代的時候、肺子上已經的是都有黑邊了、是在家裡、打了、強心劑,去的醫院、在醫院裡住了四天的院、就打了四天的針、用的就是、青黴素、四天就出院了,病就好了、現在你若要是、得了肺炎、輸液、都輸了好幾天、也都是不見效果的、青黴素、早就不用了、全都用的是、高價藥了、其實、青黴素、治肺子、才是對症下藥、若要是給你對症下了藥,你的病、好的就快了、他還上哪掙錢去、因為、我也懂的點、醫學方面的知識、為什麼醫院的、賺錢那麼快、全都是採用了、變相賺錢的手段、因為這些個,別人根本的就、都是看不懂的、更是看出來的、就是在你的面前騙你,你都連絲毫的都知道、現在都用電腦了、你把錢交上就可以了、因此說、現在是、有啥別有病、只要得了病就是個麻煩、別說是沒錢,錢小了、就是麻煩、若要是、若要是、自己能懂點、醫學方面的知識還是有用的、我就長了一回、很嚴重的病、就是在最嚴重的時候住了幾天院、後期、就回到了、家裡自己、買藥、給自己輸液、現在、病徹底的都好了、你以為我這個人是個、白痴、哪方面的知識、也都看過書、也都學習過、若要是糊弄我、是不那麼、容易的。
-
3 # 賢者浪味仙
藥物治療是小兒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於小兒用藥有其特殊性,從而要求在藥物的品種選擇、劑量、劑型、規格、用法等方面作出比成人更細緻的、全面的考慮。
在用藥前首先要明確診斷,查明病因對症下藥,選擇合適的藥物,合理的使用。比如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對小兒的非感染性疾病、普通病毒性感冒、單純性腹瀉、腸痙攣導致腹痛、長期的過敏性咳嗽等,都選用抗生素治療。甚至盲目動用高階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在經濟負擔加重的同時,還增加細菌的耐藥性,長期應用還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繼發真菌感染。
因此,當小兒出現疾病時,不要急於用抗生素治療,可根據病史、臨床症狀、結合必要的輔助檢查,如血、尿、糞及胸片等常規檢查,或選擇一些特殊檢查,尋找病原,初步確定是病毒、細菌還是支原體感染。一旦確定病因,對症下藥,可避免盲目用藥。
當初步確定病原或病因時,可選用合適的藥物,選用藥物須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小兒的具體情況,選用安全、有效、可靠、價廉、易得的藥物。不能用療效不確切的藥物。
在選擇合適的藥物後,要正確計算小兒用藥量,絕不能以“差不多”、“大概多少”用藥,藥量不準,不是難以奏效,就是容易引起藥物過量而產生不良反應。
要掌握影響藥物的因素,如藥物劑型、給藥途徑、小兒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及精神狀態等,用藥儘量少而精,排除各種可能出現的干擾,以期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在兒童疾病藥物治療時,切忌隨意濫用成人藥,因為兒童的肝、腎、神經等器官、組織發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損害或發生中毒反應。
小兒用藥時,要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及治療中的藥物反應因為小兒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要隨時決定繼續用藥或調整用藥或調整劑量,使用藥更趨合理,減少或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總之,小兒疾病的藥物治療,有其年齡特點,用藥應該慎重合理的選擇。在藥物可用可不用的情況下儘量選擇不用,能用一種藥物可解決問題的就不要用兩種以上的藥物,能用口服藥物的就不要打針,可用肌內注射藥物的就不要用靜脈滴注,能用區域性用藥的就不要全身用藥,能用普通抗菌素的就不要用高階的抗菌素。
下面主要是講如何選擇用藥劑量
根據兒童藥代動力學及對藥物的敏感性方面的特點,兒童用藥劑量應較成人更為準確,但由於缺乏適用於兒童的藥品規格,有些藥品說明書中也沒有標明兒童的用藥劑量,因此需要計算兒童用藥劑量,兒科用藥劑量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根據兒童年齡計算
①Fried公式:
嬰兒藥物劑量=月齡×成人劑量/150。
②Young公式:
小兒藥物劑量=(年齡×成人劑量)/(年齡+12)。
1歲以內兒童用量=0.01×(月齡+3)×成人劑量。
1歲以上兒童用量=0.05×(月齡+2)×成人劑量。
根據年齡計算用藥劑量的方法不太實用,很少被兒科醫師採用,但對某些劑量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藥物,如鎮咳藥、助消化藥,仍可以按年齡計算。
根據兒童體重計算
①若已知兒童的每千克體重劑量:直接乘以體重即可得1日或1次劑量。
如口服氨苄西林,劑量標明為1日每千克體重20~80mg,分4次服用。如兒童體重為15kg,即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為一次75~300mg。
②若不知兒童每千克體重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70。
1~6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6+3。
7~12個月小兒體重(kg)=月齡×0.5+3。
1~10歲小兒體重(kg)=年齡×2+8。
如所得結果不是整數,為便於服藥可稍做調整。用體重計算年長兒童的劑量時,為避免劑量過大,應選用劑量的下限。反之,對嬰幼兒可選擇劑量的上限以防藥量偏低。
根據體表面積計算
按體表面積計算劑最為合理,適用於各個年齡階段,包括新生兒及成人,即不論任何年齡,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是相同的。
對某些特殊的治療藥,如抗腫瘤藥、抗生素、激素,應以體表面積計算。此種計算比較合理,但首先要計算兒童體表面積。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0.035)+0.1。
如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m2)=(體重-30)×0.02+1.05。
或用下表折算兒童體表面積。
兒童體重與體表面積粗略折算表:
體重(kg) 體表面積(㎡)
3 0.21
4 0.25
5 0.29
6 0.33
7 0.39
8 0.42
9 0.46
10 0.49
12 0.56
14 0.62
16 0.7
18 0.75
20 0.8
25 0.9
30 1.15
上表不適宜體重大於30kg的兒童,對10歲以上的兒童,每增加5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如體表面積(30kg)=1.15m2,體表面積(35kg)=1.25m2,體表面積(50kg)=1.55m2,體表面積(70kg)=1.73m2。體重超過50kg時,則每增加10kg體重,體表面積增加0.10m2。
①若已知每平方米劑量,直接乘以個人的體表面積即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劑量,可按下式計算:兒童劑量=成人劑量×兒童體表面積(m2)/1.73m2。
按成人劑量折算表計算
按下列年齡折算比例表折算,總的趨勢是劑量偏小,然而較安全,下表可供參考。
兒童劑量按成人劑量折算表:
年齡 相當成人劑量的比例
初生~1個月 1/18~1/14
1個月~6個月 1/14~1/7
6個月~1歲 1/7~1/5
1~2歲 1/5~1/4
2~4歲 1/4~1/3
4~6歲 1/3~2/5
6~9歲 2/5~1/2
9~14歲 1/2~2/3
14~18歲 2/3~全量
採用上述任何方法計算的劑量,還必須與病兒具體情況相結合,才能得出比較確切的藥物用量,如:
1、新生兒或小嬰兒腎功能較差,一般藥物劑量宜偏小。
2、對新生兒耐受較強的藥物如苯巴比妥,則可適當增大用量。
3、重症患兒用藥劑量宜比輕症患兒大。
4、須透過血腦屏障發揮作用的藥物,如治療化膿性腦膜炎的磺胺類藥或青黴素類藥物劑量也應相應增大。
回覆列表
兒童用藥重在選擇。
如選擇西藥時,注意藥物過敏反應。如
用抗生素,注意耐藥性和避免交叉使用。
如選擇中藥.需透過嚴密地中醫臨床觀察
和論證,方可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