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三農

    農村人口眾多,也大都是農民,有跟城市人一樣的衣食住行需求,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不滿足於農村生活,就開始奮鬥賺錢,也想過上城市人的樓房洋房,出門就是柏油路,超市就在大門口的生活。這是一部分農民的想法,佔多大的比例雖然沒有統計,但不在少數。

    還有就是國家對教育的普及及大學擴招,讓更多的農村孩子有了機會去讀大學。當農村的孩子大學讀完,眼界格局或多或少都會有改變,有些人可能會回到生他養他的農村去,但也有更多的人會留在城市裡,或者回到自己家鄉所在的城市裡,找個工作,娶妻生子。

    當上面的兩種生活出現的時候,咱們都有成家立業,不喜歡居無定所的生活,所以就想著買套房子住吧,當初就是城市人的話,對於房子沒有多大迫切的需求,而農村的就不一樣了。由於這些人足夠多,也是剛需,所以就買買買。

    農村進城的人實在是多呀,加上房地產在當地的作用也實在是大呀,多種情況,多種需求夾雜在一起,房價就漲了,漲的很多人更是買漲不買跌,所以就有了是農村人“餵飽”了房地產的說法吧。

  • 2 # 小俞傳播

    農民,一直是弱勢群體的代名詞!是貧窮、落後的象徵!社會地位低下。但是,就是這樣一群人在房地產興起的路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農民的土地不斷地貢獻給建築商或開發商,用來發展房地產,雖然農民也得到相應的補償,但和相應的房價相比,還是微乎其微的。

    還有,大部分的農民去買房子是剛需,不是真的條件達到了,說難聽點是各方面的原因逼著買的!比如:

    1.農村的好多學校都己經合併掉,而且教學質量跟不上,這就使得好多人把孩子帶到城市裡讀書,而城市裡學校劃片是很嚴格的,沒有房產小孩一般根本報不了名讀書。

    2.農村賺錢的機會少,收入低,使得大部分農民拖家帶口的到城裡打工,時間長了也慢慢地成為城市的一份子,習慣了城裡的生活,有的人就會想每個月交房租還不如買套房每個月交房貸,而且有房子就有個家的樣子。

    3.最近這些年,農村結婚的彩禮錢和各方面條件都特別高,好多女孩談婚論嫁的首要條件就是城市裡要有一套房,不然免談,這就使得好大一批年輕人不得不在城裡買套房。

    當然了,也有一批農民確實是賺到錢了,單車變摩托了,不管是投資也好或居住也罷,自然是要到城裡買房。

    從我們往前數三代,大部分的人都是農民,我是農民我自豪!

  • 3 # 提神

    確實,是農民“餵飽”了房地產。乍一聽,有點貶義。細細想想,還真是這個理!

    中國的房地產步入“高速”發展時期應該是2008年吧!那時我所處隴東某小縣,縣城最繁華的地段,房子每平1800元最高,還送一地下室。去年3000左右,如今不低於5500元一平。雖說房子是用來住人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房價還在上漲。

    誰都知道,房子的建設是離不開建築工人,而建築工人又絕大數都是農民。哪裡有建設,哪裡就有農民工的身影,這是因為農民缺錢、幹活踏實,從事的工種多,最主要是農民工廉價。

    房子建成了,要賣給需要房子的人,這些人當然是介於溫飽與小康之間的購房者居多,一般是小市民和進城買房的農民、農民工。

    農民工買自己出力流汗的房子一點也不“優惠”,儘管自己幹活的包工頭還欠農民工的錢。因為孩子工作、結婚、上學,不得已買房,大多是按揭的,分期付款。而這些買房者,又多少人是農民出身,是農民養育出來的人才和建設者。他們首付的房款裡,還不是農村父母的血汗錢。農民拿著自己的血汗錢,讓地產商們賺得盆滿缽盈的。不是“餵飽”了地產商們嗎?

  • 4 # 宗元三農堂

    有人說是農民“餵飽”了房地產,為什麼?農民本來是一個弱勢群體的代名詞,也曾經被一個歷史時代安上了“可憐”的農民的可愛稱呼,也就是說農民是最窮的一個群體,除了靠種地,有一點微薄的收入,僅僅能維持的解決溫飽問題,如果想農民到城裡去買樓,簡直似乎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然而現實卻於人們的想象截然相反。房地產是一個勁一二十年興起的一個新興的行業,主要以蓋樓為主的一個產業,房地產的價格積極效益可以說是成倍的上飯,而且利潤空間相當大,每一個房地產商在一定時期都賺得盆滿缽滿,一個高大上的產業,似乎是與農民沒有任何關係的一個產業,然而房地產卻自始至終離不開農民。房地產與農民“結緣”,首先是由於房地產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農民工來進行房地產建設,每一座高樓大廈,每一處美麗漂亮的別墅小區,都離不開農民工的辛勤汗水。樓蓋起來了,但總得有人去住,所以房子是用人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結果房價卻被炒上了天,而消費的絕大部分群體卻是農民,一個人被歷朝歷代看不起的底層階級的農民,為什麼這麼說呢?簡單的分析一下原因。一、農民進城最初買房的那一部分群體的目的主要是教育捆綁的房地產,如果想讓孩子到城裡接受先進的,良好的教育必須有房產證才能讓進城裡的學校,這就使得一些有錢的農民在城市裡買了樓房,為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民開始有了就業打工的機會,農民的家庭收入開始增加了農民有的富裕了。但是現在農村出現了一種情況,那就是農村的男孩子想結婚,女孩子的首要條件必須要在城裡有一套房子,這就是的城市的樓房,有了消費市場現在真成絕大部分人群都是年輕的農村孩子。三、還有一部分農村人進城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城市裡工作,買了樓房以後,老婆孩子可以搬到城市裡居住一家人過期了,天倫之樂的幸福生活。在城裡買了樓房,既可以照顧家庭照顧孩子的教育問題,又可以安心的上班賺錢養家餬口。四、國家城鎮化的一體的推進政策的實施,鼓勵了一部分農民進城安家落戶,開始買樓房居住過上了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城市人的生活,改善了居住環境,提高了幸福指數。現在農民在城市裡買樓居住,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當然農民現在也有種攀比的心理,在村裡都在談論著誰家誰家在城市裡買了樓房,羨慕不已。總之,城市的擴容主要是農民工的加入,在城市裡安家落戶,畢竟城市人口是固定的,而且以前都有固定的家,所以城市的房地產開發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針對農民,農民才是房地產銷售的主要物件,所以說農民餵飽了房地產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因為農民才是城市新增人群的主力軍。

  • 5 # 新青島人

    是房地產行業發展到現在樣子,就像洪水猛獸,一口咬住了民族的脊樑,不斷的吸食普通家庭的的血液。5000年未見之貪婪與野心昭然若揭,2016年房地產市值200萬億,2017年翻一倍多達到430萬億,這意味著什麼?上億家庭的六個錢包三代人積蓄,三十年儲蓄被房地產這個怪獸吸走。

    即使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沒有如此能一次性剝削這麼多人人財產的行業!5000年未見也不牽強!

    2016年之前買房的人還算撿到便宜,但仍然被吸走不少,房價暴漲三倍之後買房的人都是高位接盤俠。更多的剛需剛改一族買不起房,對房地產行業恨之入骨。

    在這樣背景下,房地產行業不但沒有悔改之意,反而收買大量口舌,發言人,甚至控制言論,水軍只是一小部分。

    7月下旬我對高房價基本快絕望了,因為到處都是房地產行業鼓吹的"房價只漲不跌!中介和售樓處對待購房者的態度也非常惡劣! 我當時真的很絕望!

    這期間主要宣傳房價暴漲原因

    1.貨幣超發,破解:貨幣超發一年才15%左右,憑什麼房價一年漲三倍?一年漲15%才是正常!

    2.地皮貴,地皮是誰買的?還是房地產商炒起來的!自己把地價吵起來,自己又嫌貴!

    3.供需關係,確實房地產行業的水軍中介 喉舌已經把社會風氣帶起來,無知群眾跟風買房,20172018年所有房子都是高位接盤俠!

    但後來7-31政策橫空出世,隨之而來的是各地房價開始鬆動,廈門 杭州 合肥等2016年領漲城市都開始下跌。

    房地產行業如果是正常健康發展,房價按照5%-10%的常規增速發展是很合理的,然而是貪婪與無恥將這個行業變成了街頭老鼠 巨怪惡獸。再粉飾,再洗白,也無用!

  • 6 # 飛出黑洞

    城裡人有經濟適用房,不必高價買房,城郊區的有土地有補助房,咋一看說的確實有道理,都是那些嚮往城裡生活,幾代人血汗錢拿去買房,如果說做老闆掙錢還好點,苦逼工資,買房確實不容易啊

  • 7 # 子曰院

    先富裕起來的農民,有錢先在老家蓋房,然後在自家所在城市買房,然後才在打工的城市買房。一套,二套,三套,四套,,被拆遷的農民,拆遷費除了買房,還是買房。

  • 8 # 乾杯安德烈

    城裡的原住民大多數都是有房者,真正剛需買房的是有作為,有奮鬥的農村人。成了現在城市結構人群的主體!成家立業,發家致富是傳統思維,遇上了好機會,好政策,一下就上去了。所以中國的買房者,不管承認不承認,八成買房者是農村人!當然炒房者也是看上了這個群體!至於說農村苦的那麼水深火熱的人,好好想想自己那點還做的不到位才買不起房!因為發達地區賴漢都發了達,貧困地區人家也奮了鬥!你還在那厭天厭地,誰的問題!現在誰還敢搶迫你交公糧,賣餘糧,出義務工?再不發達還能說你什麼!

  • 9 # 中上行

    政府在城市搞開發,各地精英,有錢人到大城市買房,開發商有了錢掙,繼續開發。農民工打工掙錢回到老家賣房,又拉動了一個內需。一個鏈條。各取所需。

  • 10 # 安安85401

    當然是的。我們都知道價格是價值加剩餘價值,我理解成任何東西的價格都是汗加水;農民所得基本上都是靠流汗而獲得的汗水,而即得利益階層所得主要靠往農民所流的汗拼命注水而獲得汗水,結果一個得到小頭一個得到大頭。 而如果房價崩盤,農民無所謂,頂多陣痛一下,即得利益者就直接死掉或者變成自食其力的農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產手機又迎來大對手,“海歸”Realme手機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