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風93814281
-
2 # 鳶飛九天2018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後馬上頒佈了剃髮令,要求漢人剃髮,短暫廢除後,順治二年,多爾袞再次頒佈“剃髮令”和“易服令”,要求全國漢人必須按照滿族的服飾和髮型剃髮易服,並喊出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口號,對於反抗的漢人進行血腥鎮壓。
事實上,早在女真人崛起時,在關外已經要求其統治下的漢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剃髮易服,以此作為“投名狀”,來甄別這些人對滿清的忠誠度。
另外,題主的提法有誤,蒙古人並非所有的人都不需要剃髮易服。加入八旗的蒙古人——也就是蒙古八旗,必須剃髮易服;清廷統治力較強的漠南蒙古的王公貴族,必須剃髮易服;而控制力相對薄弱的漠北喀爾喀蒙古,漠西厄魯特蒙古的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準噶爾等部不用剃髮易服。
滿清之所以沒有要求漠北、漠西蒙古人剃髮易服,是因為:第一,漠北、漠西蒙古地處邊疆,距離中原漢地及清朝的統治中心很遠,清朝的控制力較弱,強制推行怕引起叛亂;第二,蒙古族本身屬於遊牧民族,自身的文化及習俗較弱,不會對滿清統治造成威脅,更不存在同化滿族的可能;第三,漠西、漠北蒙古被納入清朝版圖已經到了康熙、乾隆年間,此時剔發易服的高潮已過,清廷已經不再大力使用暴力強制推行剃髮易服了。
需要指出的是,包括如今的白族、土家族、壯族以及回族等少數民族都是需要剃髮易服的。不需要剃髮易服的,通常是邊疆的少數民族,如藏族,除了藏軍都不需要剃髮易服,而新疆的維吾爾族只有四品以上伯克需要剃髮易服,普通人則不需要。
-
3 # 東風一起千帆動
沒什麼必要,因為蒙古人沒有強烈的民族情緒,只要給蒙古王公足夠的面子,就能很好的拉攏。但是漢人不同,由於其文化歷史悠久,“華夷之辨”強烈,就需要毀滅其引以為豪的衣冠以消滅其自尊,既使如此,“反清復明”貫穿清王朝二百多年。
-
4 # 夜月下鳴蟬
根據歷史記載,滿清入關時除了讓漢人剃髮易服之外,部分蒙古人也是必須剃髮易服的,滿清還認為這是一個優待,是對蒙古人的一種恩惠和獎賞,不是一般蒙古人才能享受的待遇(滿清當時的想法好變~態)。
這部分能夠享受到剃髮易服的蒙古人就是蒙古八旗,可以說是和滿清八旗穿一條褲子的。而不用剃髮易服的就是那些滿清覺得控制力弱,需要拉攏的蒙古部落,比如後來在滿清康熙時期叛變的準噶爾部。這些不用剃髮易服的蒙古部落一般都是地方偏遠,而且流動遷徙較為頻繁的部落,不容易控制。
當然,也只是這些部落的普通的蒙古人不需要剃髮易服,任何接受了滿清的冊封或者做了滿清的官的蒙古人,還是必須要剃髮的,要不然怎麼能讓人把剃髮易服當作是種榮耀呢(滿清的想法真的好變態啊)。
-
5 # 大東北的小豆包
看了幾個回答,我都不太滿意,我也來談談的。
實際上滿清不僅讓漢人剃髮易服,蒙古人中要有必須剃髮的。
滿清入關主要是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當時順治年幼,多爾袞一手遮天,在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中原的政治局面出現重大變革,而且由於李自成昏招,結果使吳三桂投降清軍,由原來的守衛者變成了帶路黨,結果清軍入關,以幫助明朝平定叛亂的名義,一路擊敗李自成大順軍,進入北京,並佔領中原,最終覆滅大順、南明、大西等政權。
但是這時候的清朝版圖只限於東北、漠南蒙古、中原、江南、西南一帶,青藏高原、和漠西蒙古仍未併入版圖。
清康熙後期版圖
滿清入關遷都北京之後,那些剛剛投降大順的明朝大臣們,急忙再次改換門庭,投降清朝,當時在滿清的朝堂之上,滿清入關的八旗之人,都是頂戴花靈,身著滿清的馬褂朝服,頭是前禿後辮的女真人傳統方式,而投降的明臣仍舊是明朝樣式的漢人朝服,並且束髮的頭型。
當時在滿清朝臣眼裡,他們的頭型和方式是優越感的象徵,他們是征服者,他們自然要和被征服者不同。“我們就是要不一樣”
當時在明朝降臣眼裡,他們的頭型和方式是漢族先進文化的象徵,他們雖然是被征服者,但是他們也不會和蠻夷一樣剃個半禿子,留個大辮子,穿著馬褂,帶個“蓑笠”“我們還是不一樣”。
我們不一樣,我們不一樣.......
這樣一段時間倒是也相安無事,不過在漢奸中出現了漢奸,也就是極品漢奸“孫之獬”
這貨原來是魏忠賢的閹黨成員,結果崇禎清算魏忠賢閹黨之時,這貨也被革職,滿清入關之後,這貨搖尾乞憐投降清軍,並且主動的剃髮易服,剃成半禿子,留了大辮子,穿著滿清朝服迎接清軍被滿清封為禮部侍郎。
在之後滿清朝堂之上,孫之獬這貨卻發現自己尷尬了,他要進入明朝降臣的人群裡,卻發現人家都是漢人朝服髮式,並且大家都將推入入關滿清官員之中,恥與他為伍(漢奸也是有底線的....)
而當孫之獬進入滿清貴族的行列之中,也被人家恨恨的驅趕,“你個漢人奴才,算什麼東西,居然敢跟我們滿清貴族一個頭型髮式、一樣朝服、你配嗎?”,結果本來是心血來潮的阿諛奉承的巔峰之作,卻變成了兩邊都不討好,真實尷尬無比,丟人丟到家了。
於是憤憤的不平的孫之獬下朝回家之後,就向多爾袞上書“剃髮易服”的重要性,還列舉了元朝時,蒙古人沒有約束漢人的服飾、文化,結果“胡人國運不過百年”云云。
文化程度不高的多爾袞看過之後,覺得甚為有理,於是下令所有的漢人必須“剃髮易服”,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時之間,南方本來認為滿清入關不過是改朝換代而已經投降清朝的漢人們,一看清朝要剪掉他們的頭髮,“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於是漢人紛紛反抗,滿清瘋狂鎮壓,結果就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人頭滾滾。
滿清的剃髮易服
而孫之獬因此受到多爾袞的表彰,還混了兵部尚書的虛銜,這回朝廷的官員不分滿漢都是半禿子、長辮子、頭頂蓑笠,馬褂子了,(我們都一樣,我們都一樣),隨後孫之獬衣錦還鄉,回到山東老家。可謂是一路風光。
然而“天道昭昭、報應不爽”孫之獬回鄉之後,遭遇到山東的農民起義,孫之獬被農民軍活捉,最後被五花大綁,砍頭示眾,並且暴屍城頭。
當然了,之後的“剃髮易服”仍然實行,全體漢人必須剃髮。
對於少數民族,與漢人雜居的少數民族如回族、壯族、白族等必須剃髮易服。
藏族中,對於藏族貴族和平民沒有要求,但是藏軍必須剃髮。
蒙古族中已經納入蒙古八旗的必須剃髮易服,但是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不需要。
維吾爾族,維吾爾族中三品以上貴族官員必須剃髮,對於平民沒有要求。
所謂的剃髮易服,就是滿清不僅要在身體上征服漢人,還要在心理上、文化上征服漢人,而且從最終滿清國祚267年,以及辛亥革命之後,對於因被剪掉辮子而痛哭流涕的平民來說,滿清的剃髮令好像是成功見效了。
-
6 # 漢唐勇士
因為滿人很清楚,漢人的能量不可估量,一但有機會,漢人會讓他們灰飛煙滅,因此滅國先滅史,但歷史是公正的,辛亥革命給漢人和漢文化帶來新的生機,可見漢人能被短期征服,但不能被永遠征服,這就是偉大的漢人!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原因很簡單,對於滿清統治者來說,漢族是被其征服者,而蒙古人是其盟友。雖然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前和之後也曾與蒙古各部征戰廝殺,但是到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建立大清之時,已經與蒙古科爾沁部結盟,相互嫁女通婚,甚至滿洲皇后固定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同時滿蒙無論宗教、習俗、文化還是服飾等都有相似和相近之處,而且滿蒙人口相對漢族都是少數,因此在滿清統治架構中,蒙古一直都是盟友,地位很高。這一直延續到了清末的僧格林沁,他是世襲的王爺。而滿清對於漢族是既敬畏又鄙視的,敬畏是因為漢族的政治經濟文化遠遠比滿洲先進,而鄙視則因為無論怎麼說,滿清最終入關後成為了人數遠比其眾多的漢族的統治者。
在滿清剛入關時,其實漢族人也不必剃髮,當時的滿族男子留的是所謂的金錢鼠尾辮,這是他們的傳統髮飾。朝廷允許漢人保留原有的造型,就是把頭髮盤在頭頂上打個結,然後用髮簪子固定住。皇帝一上朝,滿族官員站在一邊,漢族官員站在另一邊,各穿各的衣服,各梳各的髮型。但是有一個大漢奸孫之獬,別出心裁地把腦袋剃成滿族官員的樣子,穿滿族官員的服裝,以顯得自己歸順大清是五體投地和全心全意的。但是他的舉動招來了全體大臣的反感。滿族大臣認為你一個被征服的人,憑什麼穿成滿人一樣?漢族官員認為你數祖忘典,要當滿人,就別跟我們一起。於是孫之獬非常尷尬,為了自己的面子他居然向朝廷建議全體漢人都要留辮子。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為了顯示大清的威武神勇居然批准了這個建議。於是浩浩蕩蕩的剃頭運動就開展起來了。朝廷甚至發出“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訓示,剃髮易服嚴重傷害了漢族“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結果造成了很多大屠殺。
當然也有人說始作俑者並非孫之獬,而是滿清統治者的本意。因為在努爾哈赤建後金稱汗後,就強迫被佔領區漢人和投降的漢人必須剃髮。剃或不剃,成為一種政治性標誌。漢人只要剃頭,就免死收降,否則砍頭。北韓《李朝實錄》記錄:後金軍佔領遼陽後,當地漢民成千上萬不願剃頭為虜,自投鴨綠江而死。皇太極繼位後,殺人有所收斂,但對剃髮要求更嚴。惟一例外的是,北韓由於向滿清投降早,作為特殊禮遇,皇太極對北韓表示可以冠履不易,頭髮免剃。
佔領南京之後,滿清統治者尤其是多爾袞聽孫之獬之言,認為歷史上遼、金兩朝正是由於“漢化”最終導致了皇族的消沉。警惕之心頓起,想先從形式上消除“漢化”的潛在危險,給全體漢人滿化,強迫剃髮易服。不過從統治上來說,剃髮易服一是可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對漢族人民的統治,漢人數量百倍於滿人,剃髮易服使人們從外觀上分不出漢滿,同時以屠殺立威,在“留髮不留頭”的清洗了大量潛在抵抗人員,使漢人無法組織和進行有效的抵抗。二是打擊廣大漢族人民民族精神,剃髮易服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使滿族不被漢族同化。從歷史來看,自此以後確實消磨了漢族精神和意志,乃至到清朝滅亡時,辮子在外華人和有些人眼裡反倒成了華人的象徵和傳統文化,旗袍也成了中國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