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雪蓮168604309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孩子的自覺性是怎麼來的?當然是習慣成自然中形成的。所以,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肯定是必須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和培養他,然後再是督促他堅持,最終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家長做好榜樣,這是最好的教材不管你是在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自己首先就要為他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只有你身體力行地去引導他,去影響和帶動他,才更具有說服力。要求孩子自己,先嚴格要求自己,這就是育兒先育己的重要性。比如說,我希望孩子熱愛書籍,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那我給他呈現出來的就是一位愛書的媽媽,為他營造的閱讀也是具有濃郁的書香氣息。因此,我的孩子在閱讀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非常自覺的。因為,他已經把閱讀當作了像呼吸、吃飯、睡覺一樣平常,是深入骨髓的那種熱愛。
教會孩子堅持不懈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把學會的事情重複做。比如說,今天孩子開始自主閱讀了,那麼明天你也要鼓勵他繼續,今後的每一天都需要堅持下去。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心情好一天可以讀三四本繪本,心情不好,兩三個月都不碰。這樣做的話,那是不會形成好的習慣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很多時候他並不具備成年人的理性和自我約束能力。需要家長去督促他,教會他學會的事情堅持做,堅持的事情,好好做。
適當調整引導方法,多鼓勵孩子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親的正確教育。但是,並沒有哪一種育兒方法是一勞永逸的,都是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孩子的不斷進步。
比如說,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主要是以繪本閱讀作為主體,上小學以後,就需要慢慢地過渡到拼音讀物和無拼音的各種文學作品。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大多數以親子閱讀為主,那麼上小學以後就需要提升孩子自主閱讀能力。今天他讀兩頁,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每一句都非常準確,而且很有感情,這就值得表揚。明天他可能會因為一首由唐詩改編的歌曲,而突然變成了以唱的形式來展開閱讀,那麼我覺得這種新穎的方法也非常棒,你的肯定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動力。
綜上所述,任何一個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家長的耐心和孩子的恆心,不要急於求成,要多學習和總結,多與孩子互動交流,拿出實際行動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
3 # 快樂庭院
理解你的意思是:自己已經在很努力地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了,可7歲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盯著他完成一些事情,沒有自覺性。為此困惑。
非常理解你的困惑,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對孩子們的觀察思考,有幾點建議給你:
1,7歲孩子需要家長的引導,還處於一種他律階段,也就是說他們的好習慣的堅持還必須家長的引導。好習慣即使養成,如果不能堅持,也還會變化,況且孩子可以說還沒有自律的能力。
2,對於7歲孩子,家長的幫助需要逐漸轉換方式了,“盯著”已經有點快不適合他這個年齡了,此時需要想辦法透過鼓勵、表揚、激勵等多種方式公用來培養孩子主動的好習慣了。如果家長做到好,大概有一年的時間,八歲或者九歲時家長就沒必要盯著了,只需要偶爾地陪伴了。
3,面對題主的困惑,我無法用幾百個字來清楚明白滴告訴一步步怎麼做的更好,你需要自己去學習、去琢磨,在實踐中不斷地去試錯。最好的學習是自己從實踐中進行結合理論的驗證並且不斷去反思再驗證再反思再驗證,如此週而復始。
教育孩子沒有捷徑。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困惑和焦慮,關鍵是家長怎麼面對這些困惑和焦慮。
-
4 # 小晗晗愛閱讀
好習慣,說白了就是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習慣成自然,如果孩子有了好的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做,會自我管理,而不需要靠人盯著。您說的一直在培養孩子的習慣,但只要不盯著就不行,說明您的培養方式可能有問題,在這個方面估計孩子一直都是被動的,你們之間是對抗的,這樣是很難讓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識,他只會集中精力來應付你,你會很累。
我覺得幫助孩子培養好的習慣這件事兒,更像是雙方透過合作,給彼此空間,讓孩子感受到我在一定的界限內我是自由的,我是可以為自己做主好的。從而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孩子主動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自由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尹建莉老師寫了一本書《自由的孩子最自覺》,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幾年,我深深的感受到的確是這樣,越是自由的孩子越有邊界意識,越懂得自我管理。家長越是控制、越是監督的孩子自控力反而越差
從三歲上幼兒園開始,我就有意識的給他培養習慣,包括吃飯、睡覺、看電視,刷牙洗臉等等生活習慣,也包括閱讀習慣,包括時間管理等等。現在六歲,自我管理做的很棒,也比較自主獨立。說明時候睡覺,說明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打遊戲,多長時間比較合適,我不用管,他知道。我們給他看電視時間,給他打遊戲時間,他並不會沉迷,每天睡前都會讀會兒書,有時候早上起得早也會看書,四歲的時候就自己住自己房間,早上起床會自己穿好衣服,洗臉刷牙。不去吵爸爸媽媽。
孩子小的時候能否養成好的習慣,跟父母的管理方式有很大關係,從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大家幾點建議:
1、相信孩子,學會放手,孩子能把自己管理好。也許你會說這麼可能,如果我不管,他就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總之就是幹不好,肯定搞不好。剛開始會出現大家擔心的事情,孩子一定沒你親自幹的好,可是,誰是天生就什麼都會做,都能做好呢。還不是在一次次做的過程中,不斷的自我總結,然後越做越好。孩子也是這樣,你越讓他去體驗,他會做的越好,而且體驗到的成就感,會讓他自信,會激發他自我挑戰,不斷嘗試,去做更多的內在動力。內驅力才是一個人真正做好事情的關鍵所在
記得兒子剛好幼兒園那段時間婆婆也在一起,我讓兒子自己刷牙洗臉,自己吃飯,婆婆就覺得不合適,老想著去幫忙,幫他洗臉刷牙,給他餵飯。說他洗不乾淨臉,既不乾淨毛巾,把水弄的到處都是,說他自己吃的慢,吃吃不吃了,吃不飽等等,總是就是覺得孩子不行,得幫忙。我就跟他說孩子一定可以的,他會看其它人怎麼做,他慢慢會知道怎麼擠幹水,會知道怎麼不把水弄外面,剛開始嘛弄成什麼樣就什麼樣,又不影響什麼。吃飯也是,不好好吃,時間到了要去學校了,家裡零食收了,慢慢的他就知道這樣會餓肚子,孩子也不是傻子,他知道沒人餵了,餓幾次,自己就會吃的好好的。事實真就是這樣,孩子聰明著呢,可善於總結了,沒過多久,這個小班的孩子就可以把這些事情做的很好,看到被別人和老師誇獎時,婆婆也很開心。
剛才還在自己吃龍蝦的時候,激動的跟我說,媽媽,我發現這個龍蝦的肉都在尾巴上,為了這個發現已經浪費了好些個了,喜歡吃龍蝦的爸爸應該很心疼吧
2、強迫、命令、鎮壓不如與孩子溝通,給他選擇,然後達成共識,建立規則。有界限的自由比起高壓政策效果更好,孩子更喜歡。在孩子看電視這件事上肯定讓很多媽媽感到頭疼,我們不想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影響視力,影響學習,甚至看的不好還影響三觀。怎麼辦呢,盯著他,防著他,強行隔離,不僅解決不了看電視,還會讓親子關係更糟糕。
兒子三歲之前是爺爺奶奶,很喜歡看電視,吃飯都得看。上幼兒園我們自己帶,我就跟他溝通這個問題,我們很快達成一致,上學的時候不看電視,週五晚上,週末,爸爸媽媽會給他找好看的動畫片陪他一起看,一定會找到比他之前看看的小熊熊更好的。我們就這樣去做了,平時我們自己也不看,每天晚上讀故事。等到週末我們就找那些經典的動畫電影陪他一起看。他也覺得那些電影真的很好看,而且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感覺更幸福。他也喜歡我們每天晚上給他讀故事,根本就不會想起電視的事情。
我們沒有完全剝奪他看電視的權利,他還是可以看,而且可以看到更好的更開心。他覺得這樣很好,我們也覺得很好,這三年的時間裡和孩子一起看過的電影很多,各大網站,論壇,評價推薦我反覆的去看,找電影。我感覺這些電影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有益的。我們自己也很喜歡。
而且,我發現這幾年下來,孩子自己選擇電視節目的品味也在提升。看什麼可以做主,他最喜歡看的居然是記錄頻道和科教頻道,喜歡看紀錄片,科教片
3、不要總是拿你跟孩子比,你的優越感,你在孩子面前爆棚的自信心,帶給孩子的是自卑,是我不行。很多媽媽也許會不承認,可很多時候我們不經意間就會這樣做。還特別喜歡站在孩子身邊當巨人的感覺。覺得自己好厲害,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比孩子做的好。如果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巨嬰,可以的。可是如果希望孩子可以自我管理,可以自主獨立,希望孩子讓我們少操點心,有時候得學會示弱,學會讓孩子尋求幫助,學會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你明明知道要怎麼做。
-
5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讓孩子自我成長,是終極目標。
實現這個目標之前,先要幫助孩子具備這種能力。
比如:
1、低年級幫助他應對好學校的學習要求。成熟一項就放手一項;
2、透過立規則的方式,把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的責任下放給孩子;
3、逐漸地從幫助者轉化成觀察者。
對孩子放手越早,放手的方面越多,孩子潛能發揮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追求,也沒有責任承擔。
-
6 # 善美天下
孩子的習慣首先要培養,然後再靠她們自己去維持,運用和堅持。習慣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要長期堅持,而家長和老師則起著督促和激發的關鍵作用,貪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以後,孩子才會慢慢的自覺遵守自己的習慣和規律。
孩子今年七歲了,一直在培養他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發現只要盯著就沒事,但想培養他的自覺性,放手就不行了,很困惑,是因為習慣沒有徹底的養成,才會這樣嗎?如何培養?
回覆列表
孩子的好習慣肯定是要先培養,如果小孩子還小看不出來,從五六歲就可以看到成效了,俗話說好習慣受益終生,壞習慣要花很久的時間力氣去改正他,小孩子學壞很快,學好還要我們大人慢慢引導。小孩子一般自志力沒有那麼強,大人要堅持給養個習慣,開始是痛苦的,等正真堅持下來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