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歡網友的神評論

    我推薦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2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3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4浙江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

    5山東滕州大韓東周墓地

    6陝西西鹹新區秦咸陽城遺址

    7湖北荊州胡家草場西漢墓地

    8陝西西安焦村十六國大墓

    9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

    10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專案

  • 2 # 說歷史講考古

    作為考古界的年度盛會,每年的十大考古新發現都會引起很大的關注,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已於4月6日揭曉。根據投票結果,最終得票排名前20的專案入圍。它們分別是:

    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2、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3、浙江義烏橋頭遺址4、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5、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6、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7、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8、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9、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10、河南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11、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12、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13、浙江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14、山東滕州大韓東周墓地15、陝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16、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17、江西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18、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19、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20、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專案

    至於最終那十個能入選,還是得看評委的,不過誠如樓主所問,我分析認為以下十個考古發現應該能入圍:

    1、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石峁遺址是從2011年開始就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系統考古發掘,確認石峁遺址的主體內涵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是中國北方地區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的超大型中心聚落。遺址是由皇城臺、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城內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為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

    皇城臺整個大臺基平面大致呈圓角方形,夯土臺芯,四周以石牆包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其南護牆處發現70餘件精美石雕,這些石雕多數出土於牆體的倒塌石塊內,部分鑲嵌在南護牆牆面上。絕大多數為雕刻於石塊一面的單面雕刻,少量為雙面,以減地浮雕為主,還有少量陰刻、圓雕。雕刻內容大致可分為神面、人面、神獸、動物和符號五類,其中神面石雕體量較大,雕刻最為傳神。牆面上鑲砌石雕的現象應與石峁遺址中發現的“藏玉於牆”和以人頭奠基具有相同的精神內涵,體現了石峁先民對皇城臺大臺基的精神寄託。

    2、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是一處以冶煉純銅為主,兼製作小型工具的聚落。2018及2019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在西吳壁遺址開展考古勘察與發掘工作,發掘出了仰韶、廟底溝二期、龍山、二里頭、二里岡等多個時期的遺蹟與遺物,其中以二里頭、二里崗時期的冶銅遺存最具特色。

    西吳壁遺址是學界首次在鄰近夏商王朝的腹心地帶發掘專業冶銅遺址,填補了冶金考古的空白;同時新見二里頭時期的木炭窯、二里崗下層冶銅爐,以及二里頭和二里岡時期的其他冶銅遺物,和先前發現的冶銅遺存一起,豐富了西吳壁遺址的內涵,呈現出一種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冶銅作坊形態,為深入探索早期冶銅手工業技術及生產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3、青海烏蘭縣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泉溝一號墓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時期壁畫墓。壁畫墓(一號墓)形制為帶墓道的長方形磚木混合結構多室墓。墓室由前室、後室和兩個側室組成。

    其中前室為磚室,後室及兩側室為柏木砌成的木槨結構。前室墓門側壁畫內容為牽馬迎賓武士,其他壁畫內容有狩獵、宴飲、舞樂等內容,頂部描繪各類飛禽走獸。後室內發現大量彩繪漆棺構件,應該為雙棺,棺表髤黑漆,再施彩繪,內容有騎馬行進人物、獸面、飛鳥、花卉、雲團及幾何圖案等內容。

    另外在後室西側木槨外的墓底坑壁上,發現一處封藏暗格,內建一長方形木箱,箱內放一件珍珠冕旒龍鳳獅紋鎏金王冠和一件鑲嵌綠松石四曲鋬指金盃。根據出土遺物特徵和壁畫內容風格推測該墓葬為吐蕃時期,碳十四測年為公元8世紀。

    泉溝一號墓壁畫繪製技法具有濃郁的唐風影響,影象內容又凸顯出高原遊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而墓葬內出土有罕見的彩繪漆棺和鎏金王冠,顯示出該墓葬具有非常高的規格,墓主可能與吐蕃時期當地的王室有密切關係,說明吐蕃時期在柴達木盆地北緣地區設定有高級別的行政和軍事建制。

    此外從文化面貌上看,墓葬表現出濃厚的唐文化和吐蕃文化的雙重影響,而這對於探討吐蕃統治時期的漢藏文化融合程序、青海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盛況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4、湖北隨州市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棗樹林墓地是一處春秋時期曾國貴族墓群。在這裡考古隊對墓地已勘探的86座春秋曾國墓葬進行發掘,發現墓地有5座 “甲” 字形大型墓、19座中型 墓、62座小型墓。其中5座“甲” 字形大墓分三組由北及南排列,三組大墓墓主分別為曾公求及夫人漁、曾侯寶及夫人羋加、曾侯得。

    “甲”字形大墓南部東西兩側分別葬有馬坑和車坑,車坑葬車結構完整,部分車、車器、車飾形制獨特,為考古出土的同時期遺存中首次發現。墓地出土青銅器2000餘件,其中青銅禮樂器近600件,發現青銅禮樂器銘文近6000字,而這也是新世紀考古發現最大的一批春秋時期金文資料。

    另外,墓地4座大型墓所出土88件編鐘、60件編磬和1件陶壎,以及部分中、小墓出土的不同數量組合的小鈕鍾近70件,是繼新鄭東周祭祀遺址之後,新發現一批組合完整的音樂考古材料,至此,金、石、土、革、絲、木、匏、竹的樂器八音組合在曾國高等級墓中均有發現。

    由於曾國在西周早期立國到戰國中期滅亡歷史程序中尚存缺環,因此棗樹林墓地的考古發現彌補了曾國春秋中期的空白。墓地與近年發現的葉家山、文峰塔、郭家廟、蘇家壟等遺址與墓地,共同構建了周代封國中考古學文化序列最為完整清晰的曾國曆史發展脈絡,最終建立起了中國南方周代青銅文化的標尺。

    5、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專案

    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專案則是繼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專案和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水下考古調查專案之後,中國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

    “南海I號”南宋沉船發現於1987年,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2007年,運用沉箱進行整體打撈,到2019年船貨清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萬餘件文物精品,對研究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

    6、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發掘,是在秦嶺地區首次發掘出土早期現代人化石及共生的小石片工業型別的石器——這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7、黑龍江齊齊哈爾市洪河遺址

    洪河遺址坐落於嫩江中游右岸高出江面的二級臺地的臨江邊緣,東北隔江與梁思永先生1930年發掘的昂昂溪五福C遺址相距約10公里。遺址堆積深厚,文化層厚達3米,儲存良好。

    洪河遺址2019年度的發掘,首次在嫩江流域揭露和明確了史前聚落的形態,對於中國史前考古的聚落研究具有特定的意義。發掘環壕的出現、大型房址的使用,說明嫩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漁獵文明存在定居模式,縮短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嫩江流域社會發展程序與同時期中華文明核心區的時間差。而這項考古發掘,將嫩江流域進入文明社會時間提前了千餘年,進而改寫黑龍江流域的文明史。

    8、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

    在2019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隊員在城內“中軸線”位置發現一條南北走向的龍山時期道路,兩端分別對應南、北城門。而從整體佈局看,這條道路和南、北城門已經具備了“中軸線”佈局的實際意義。也就是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中軸建城”的開山鼻祖。

    此外,據報道在南城門附近最早期道路路面之上,考古隊員還發現有雙輪車轍痕跡。經推測為“雙輪車”車轍印跡。而經碳十四測年,其絕對年代不晚於距今4200年,而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轍痕跡,與二里頭遺址發現的二里頭二期車轍相比,將中國雙輪車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

    9、浙江義烏橋頭遺址

    橋頭遺址位於義烏市城西街道橋頭村,地處金衢盆地義烏江北岸。在這裡發現了東亞大陸最早最完整的環壕聚落、環壕第一次作為完整單元的遺址進行發掘,發現了中國境內迄今最早的彩陶。

    2019年8月,橋頭遺址考古發掘又有重大考古突破,發現了迄今為止浙江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墓葬,其中有一具儲存完整的人骨,目前的測年結果是距今8000年,轟動一時。

    10、重慶江津石佛寺遺址

    石佛寺遺址位於聖泉街道,於2018年正式發掘。石佛寺始建於北宋初年,後歷經南宋、明、清歷代的翻修和擴建,至清中期盛極一時,遠近聞名。

    寺廟依山就勢,依託巨石營建建築,是該遺址的最大特色。在5號巨石周圍雕刻有水月觀音等晚唐五代造像以及450餘尊羅漢等南宋造像和九龍浴太子等明代造像。其中,水月觀音線條流暢、細膩傳神,被專家譽為 “中國十世紀儲存最好、雕刻最精美、技藝最複雜的水月觀音造像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這一輩子能從頭到尾,自始至終只依靠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