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69926740702

    陳朝興亡

    公元548年,投奔南梁的東魏叛將羯族人侯景舉兵反叛,85歲的梁朝開國皇帝蕭衍在侯景之亂中,生生餓死於朝堂之上。掌握國家命脈的江南士族也慘遭屠戮,消亡殆盡。那段時間,江南人口銳減,昔日繁華富庶之地,瞬間成為千里煙絕、白骨成聚的人間地獄。江南需要一位英雄,能夠興亡繼絕,儲存文化根脈,救民於水火之中。陳霸先,這位出身寒門的江南子弟,應時而出,他兵出嶺南,北伐叛亂,又拒北方大軍入侵,終於建立陳氏王朝,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江南重現繁華盛景。然而,僅僅在三十三年後,他的後人陳叔寶在王朝危難之時,竟悠然吟出“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的亡國之音,陳霸先的英雄之夢,最終凋落在陳後主的鶯歌燕舞之中。

    這裡是江南的一個小鎮,古稱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曾有大量的蠻族居住,屬於南方的土著居民。在五溪蠻的後裔中有一位貧窮的少年,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陳霸先。在陳霸先的故鄉,他的鄉親們更願意讓這位祖輩以布衣之相直面世人,但同時又把種種神際附著在他的身上。在塑像的身後有一座亭子,亭子裡面有一口井,當地人稱這口井為聖井。梁奕建,浙江長興縣的一位文博研究員,為了確認井的歷史,他曾經到過井下進行考古研究。

    梁奕建:這個井圈不是原件,因為它的原來的這個井口離我們現在的這個地面約(低)一米左右,這個井上加起來這個是地面,那麼下去還一米左右,這裡有小瓦,中間是小瓦,下面下去有四塊條石拼合起來的,這個是他真正的井口,在我們當地,民間有很多美麗的傳說,說他母親在打水的時候,突然看到一條小白龍進入她的腹中,然後她就懷孕了,然後陳霸先後來就出生了,出生之後呢井裡的這個水都沸騰了,然後家人把井裡的水舀上來給他沐浴,然後就把這口井稱為聖井。

    這位未來的英雄,出身於隴畝之中,因為家貧,陳霸先早年以捕魚為業,後來做了村官,在鄉里任過里正,閒暇時間,陳霸先喜歡涉獵史籍,好讀兵書,苦練武藝。家門口的這口井已經滿足不了他的大志,他決心去更廣闊的天地闖一闖。不久,陳霸先來到建康,管理起油庫,因為聰明伶俐,升為梁朝皇室宗親新瑜侯蕭映的傳令官。雖然出身寒微,地位低下,但他曉習吏事,勤於工作,因而深受蕭映喜愛。蕭映調任廣州刺史,將陳霸先也一併帶上,將其引入幕僚擔任中直兵參軍,受命召集士馬,成為主管軍隊的一名武官。這是陳霸先命運的重要轉折點,此時陳霸先正是30多歲的壯年時期。然而,陳霸先要想真正上位,還必須突破一重無形的障礙,那就是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雖然重建了皇權政治,少數寒人得到皇帝信任,但士庶之別國之章也,門閥制度戒備深嚴,豪門大戶盤根錯節,極力把持政權,所謂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寒門仍飽受排擠,難有出頭之日。

    胡阿祥:六朝的時代是一箇中國曆史上一個特別講貴族身份的時代,梁啟超甚至說六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貴族時代,也就說要一個好的出身,有個好的出身以後,平流進取,坐至公卿,在這種氛圍之下,陳霸先這種出身於寒族的,地位很低的人是很難冒頭的,那他怎麼後來就冒頭了呢?這個大的歷史背景。548年侯景叛亂對江南地區造成的打擊非常大,不僅是對經濟的破壞,而且更多的是從東晉以來,遷到江南一帶的世家大族基本上給毀滅掉了。

    陳霸先的真正崛起就是在侯景叛亂中,面對著滿目殘山剩水,陳霸先率領三千廣東地方兵團,揮師北上,出師勤王,討伐侯景,期間,他遣使江陵,投到湘東王蕭繹,也就是後來的梁元帝門下,取得了北伐的合法性。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寒門出生的陳霸先開始展翅高飛。在侯景之亂後,活躍在梁朝政治舞臺上的有兩大權臣,一個是出身寒門的陳霸先,另一個就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太原王氏王僧辯,在結成政治同盟之後,陳、王聯軍勢如破竹,不久就攻破建康,剿滅了侯景的叛軍。侯景之亂平定後,湘東王蕭繹在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

    元帝登基後,照例論功行賞,平定侯景之亂,以陳霸先之功居多,梁元帝僅封陳霸先為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而將王僧辯封為太尉,鎮建康。軍功卓著的陳霸先雖然享有三公之譽,但其實依然被排斥在權力核心之外。士庶天隔,在陳霸先的安置問題上可以看出,以元帝為首的梁朝皇室與士族對寒門出身的陳霸先充滿戒心。梁朝最大的矛盾,其實不僅在蕭牆之內,更在國境之外,在北方兩個虎視眈眈的鮮卑強國北齊和西魏,藉助侯景之亂,奪取了梁朝的大片土地,梁朝一向賴以憑藉的長江天險,也有近一半落到北方敵國的手裡,梁朝此時已經危如累卵。

    樓勁:梁武帝的這些宗室分崩離析,各地的豪強在觀望,侯景之亂不過是北方的一支大政治集團,但就這樣一支力量,它滅掉了南梁,我們看到這個事實我們要肯定,就總體國力、總體力量來說,北強於南,大勢已成。

    湖北省荊州市,是當年梁元帝稱帝的江陵,1500多年前,就在這個地方上演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江陵焚書。公元554年,在侯景之亂平定三年後,西魏大軍突襲江陵,梁元帝身陷重圍。

    這裡是荊州圖書館,現在這個圖書館有40多萬冊圖書,其中有兩萬多冊古籍藏書,這樣的藏書規模在全國來說並不算多,更無法跟大型圖書館相提並論,但1500多年前,這裡是整個中國藏書最多的地方,鼎盛時期古籍藏書就達到14萬卷之多,然而,浩瀚書海已蕩然無存,歷任的荊州圖書館館長都只能在這不多的古籍中,尋找當年曾經的輝煌。

    歐陽軍:梁元帝在這個地方,將十四萬卷藏書毀於一旦,他焚的這些書,應該來講都是非常珍貴的圖書,作為圖書管理館長,每每想起來這個事情的時候,心裡都蠻不是滋味的,不然的話,我們荊州這個地方可能是個文化大都。從梁元帝內心來講,他應該是很複雜的,他也不希望把這個書毀掉,從他內心來講,他覺得這麼一些好東西,我這麼珍愛的東西,我不應該留給你們這些蠻夷,我不應該留給你們,有時候人在死的時候,把這樣一些最珍貴的東西隨著一塊兒焚掉,好像感覺到是自己的一種捍衛,或者是這樣的一種心態。

    在江陵陷落之前,梁元帝蕭繹燒燬了歷年精心收藏的十四萬捲圖書,要用這些書為自己殉葬,自謂文武之道,盡今夜矣,史稱江陵焚書,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從數量上來說,梁元帝毀滅了傳世書籍的一半,從質量上說,他所毀的是歷代積累起來的精華,梁元帝兵敗被俘,被問及焚書原因時辯解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

    樓勁:這個焚書當然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圖書的那十幾次重大的災難當中最要命的一次,為什麼,我們以後可以說,基本上除清朝以外,那都已經積累了這麼多,又積累了1000多年啊,再也沒有達到過這個數字。

    隨著江陵焚書,梁朝也隨即灰飛煙滅,江陵破後,梁朝的存亡重任落在了陳霸先與王僧辯二人的肩上。身為梁朝重臣,王、陳當然不肯聽命北方強權,他們決定迎立梁元帝的第九子,時年13歲的蕭方智為帝。而此時的北齊也想在江南扶持一個代理人,他們所選中的是梁武帝的侄子蕭淵明。在安徽巢湖,北齊大敗王僧辯,並迫使王僧辯答應了蕭淵明在建康稱帝的要求。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政治聯盟,因為王僧辯的變節背叛,終於分崩離析,公元555年,陳霸先從京口舉兵偷襲建康,殺死王僧辯父子,重新立蕭方智為梁敬帝,自己都督中外諸軍事,看到苦心扶植起來的代理人,須臾之間就被推翻,北齊政府豈能坐視不管,一場決定南方命運的戰爭即將展開。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每年夏天的玄武湖畔,荷葉田田綠遍了整個湖畔。剛剛進入建康的陳霸先,此時面臨著兵出嶺南以後最嚴峻的考驗,北齊為了侵佔南朝,組織了十萬大軍,揮師南下。江南的梅雨,遮天蔽日,連綿不絕,齊軍官兵都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的陰雨天氣,在久攻不下之後士氣開始低落,而陳霸先要等的就是這一刻,6月11日天氣轉晴,決戰的時刻來臨了,陳霸先希望將士們可以飽餐一頓,然而被圍困數月的建康城,糧草匱乏。就在此時,陳霸先侄子陳蒨[qiàn]及時送來三千斛米,一千隻鴨子,陳霸先大喜。立即命人煮飯烹鴨,又從玄武湖中割來許多荷葉,以荷葉裹飯,配上幾塊香噴噴的鴨肉,這就是南京城著名的荷葉飯的來歷。將士們吃得痛快淋漓,士氣大振,一舉殲滅了齊軍主力,退至江北的齊軍十萬人馬只剩下兩三萬,北齊至此一蹶不振,陳霸先終於擊敗了一個強大的對手。

    陳霸先將北齊勢力趕出長江以南以後,蕭梁政權自然非轉讓給他不可,他打下了江山,也準備坐江山了。公元557年,54歲的陳霸先迫使蕭方智將帝位禪讓給自己,建立了陳朝,定都建康,是為陳武帝,從此寒族全面上位。年少之時,陳霸先便離開了家鄉,三十多年後,這位寒門之子登基稱帝,走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峰。成為一國之君後,陳武帝依然不忘寒門本色,更提出了務在廉平的施政治國理念,突出表達了寒門庶族的政治訴求及其主張,這和南朝士族追求奢靡淫侈之風形成了鮮明對照。1994年,當他的後人在故鄉長興重修陳霸先故居時,也遵循了陳武帝節儉的風尚,整個紀念館看不出任何奢華。

    梁奕建:我們這裡最為珍貴的一件文物,就是由明代的長興縣令歸有光和縣丞吳承恩合作的一塊碑——《聖井銘並敘碑》。他們兩個人在文學史上那種位置,是人們很仰慕的。他寫的是恭儉勤勞,志度弘遠,勤勞致富,江左諸帝,號為最賢。

    作為開國之君,陳武帝意志品質頑強,工作作風樸實,在執政期間,他一改皇宮裡的奢華,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倡導儉以養德之風,反對奢靡浪費。陳武帝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餚核庶饈,裁令充足而已,不為虛廢。即使後來江南經濟復甦,宮中依然衣才重彩,飾無金翠,歌鐘女樂,不列於前。那個時期陳朝上下, 為政寬簡,民力得以恢復,江南一度破碎的山河,生機出現,歷史選擇出身寒族的陳霸先,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受命於危難之際,攘臂於無望之時,最後黃袍加身,收拾起殘破的山河,避免了江南遭受更為殘酷的戰火,同時,幾乎以一己之力保護了華夏文化在南方得以繼續傳承與發展。

    如果形勢就這麼發展下去,陳朝是很有可能在專注國力的基礎上,變得更為強盛。但是,歷史總是被無數的偶然事件改變了走向,公元559年6月,在位僅僅21個月的陳武帝在建康城中猝然長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全生產源頭管控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