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DC家庭教育
-
2 # 五月鄉草實記
今年過年回家也發現我兒子花錢大手大腳。就拿近兩個月來說吧,兒子過年紅包將近1000元。因為他上初中了,紅包現在也不上交了。1000一(給他爸100)一120(買開學生活用品)=780。剩餘的他說買了炮、飲料、衣服(衣服是給錢給姐姐幫網購的)等,一個月內揮霍一空。
開學那天我給他100塊錢。上課一週回來,昨天週日又叫他老爸給他100塊錢買學習用品。相比去年,去年他的紅包給他爺爺300,給他爸200,然後他自己還留了幾百塊。用來買開學日用品和零花錢。
在和同齡相處過程中,避免讓孩子出現盲目攀比。以前兒子花錢是比較節儉的,穿衣也不太講究。可是近兩年上初中後,他和一個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同學走的比較近。(那同學經常來家裡玩,見他穿的衣服鞋子都很好。)自打那以後,我發現兒子穿衣有了改變。以前喜歡穿黑色,後來只買白色,粉色,藍色。鞋子也追求時尚潮流,高幫鞋買了一雙又一雙。
這次過年有紅包,他又買了好幾件衣服。對此我還曾經勸導過他:“在校也是穿校服。週末在家衣服鞋子夠穿就行。我們普通家庭不和別人比吃穿”。
不隨意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我兒子比較好動。為了培養他的耐心和定力,我給他買了圍棋和一本素描。沒想到兒子畫畫出乎我的意料。在我一個外人看來,他自學能畫成這樣已經不錯了。他先前買了一盒四十多塊錢的彩筆。後來說顏色不全,想要買更好的。可那一套彩筆就要四百多塊錢,我也沒同意給他買。當時就說:我們剛起步學,就把素描基礎學好,也不著急上顏色。哪一副想上就拿相近的顏色塗一下也可以,後來兒子在書店猶豫了一下最終也決定不買。
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念,讓孩子學會自律控制購買慾。兒子今年剛上初二,正值青春少年。沒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觀念。以前我女兒從來都不用操心太多。她用錢比較節儉,初一開始我們就給她辦了一張卡,自行取錢。她初中的第一部手機是用自己的紅包買的幾百塊錢。上高一以後,他老爸給她買了1200塊錢的手機。女兒一直小心用到現在。
可兒子不能給他買手機。因為他不夠自律,他根本不會控制打遊戲時間。而且一旦給他辦銀行卡,又怕他提前超額消費完。所以一般我們都是按月給,一個月就給100塊零花,用完即止。我常跟兒子講:掙錢不易,要懂得量入而出。在我認識的一個同學家長,他說他兒子一分錢也不要。給他也是留著,他在學校都不吃零食。
兒子不打遊戲時,經常會拿我的手機來看淘寶和拼多多。一看到這個又想買那個又想買。我經常告誡他少看這些,你不看它就沒有那麼多東西要買。而且買多了也是浪費錢。
去年我讓兒子出來打暑假工,讓他體驗一下自己掙錢的不易。希望他懂得勤儉節約。
說實話,我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缺失和不足,也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希望我們共同探討,共同進步,讓孩子們能夠更優秀健康的成長。 -
3 # 煙波淼淼浩無垠
十幾歲的孩子都不知道體恤父母,不知道現在人怎麼了,我們那時候沒那事,不管有錢沒錢的孩子,都知道替家裡考慮,頂多就是想的不一樣罷了
-
4 # 為愛停留lc
家長起很大作用,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的習慣,孩子始終是孩子,家長應該樹立好的榜樣,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金錢觀,讓孩子認識到家庭的實際情況,養成良好的消費觀。
-
5 # 小陽不孤單
大家好,我是小陽,我的觀點是孩子花錢未必是大手大腳。理由如下,
父母認為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孩子認為父母不會生活,寧願花一點錢買一堆便宜的商品,孩子追求商品的質量和品質,每當孩子花錢買東西時,父母心疼的是錢,這體現在消費觀念的不同。
我父母也曾經嫌棄我花錢大手大腳,過了幾年之後,他需要的東西會讓我給他買,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他在村子周圍打零工,感受不到時代的進步。事情是這樣的,他在2017年到2020年的時間裡換了3部手機,第一部手機是小辣椒,大約在2019年1月份的時候,換了一部榮耀手機,這兩部手機都是500多的手機。第一部手機是因為螢幕碎了用不了,拿去維修,店裡說你這修划不來(螢幕也不好找),耽誤了幾天時間,他拖別人在網上買了第二部手機,這部手機玩一會就特別燙,待機時間很短。在2020年7月份的時候,他摔給我1500元,讓我給他買一部手機,我就直接給他買了honorplay4T這部手機。他曾經把我的手機和他自己買的手機做對比,他感覺我的OPPOA5明顯比他的手機沉一些。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年紀偏大人的觀念,孩子花錢不一定是大手大腳的。
父母覺得孩子大手大腳,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和父母生活的範圍相差很大,每天接觸到的事物也不一樣,多去去大城市,你就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你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是自己安於現狀
-
6 # 瘋子陽陽
家庭條件一般,孩子花錢大手大腳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是一個教育話題,也是許多家長特別關心的一個重點家庭教育難題。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我們做家長的應該首先自己反思一下出現這個問題的所在,為什麼我個人會這樣去評價和理論這個話題。
1.在這個問題沒出現之前,作為家長我們是如何引導孩子的,或者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是否做到了正確引導和正確教育孩子,也就是說在問題沒出現和擴大之前,我們對孩子是否一直處於遷就和符合狀態。
2.問題沒出現之前,作為家長,在平時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平時是否太過溺愛,是否經常遇到過小孩一哭二鬧我們就做過許多舉手投降的舉動。
3.作為家長我們個人或夫妻在談論孩子的問題上,是否有過正確對待;或是平時在遇到孩子問題上’雙方又是如何處理和對待的。
4.作為家長我們在問題沒出現之前,是否經常或者偶爾出現類似問題現象,我們是否有過反思或者說做到正確引導,給孩子一說個不。
實際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庭都出現過類似問題,而且這個話題一直在擴大,甚至於讓很多家庭感到很頭痛和煩惱。
但是頭痛歸頭痛,遇到問題,作為家長;我們都要學會如何去解決問題,面對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問題;尋找問題的所在’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教育孩子的職責;和一種作為父母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於這種家庭問題,我們最多隻能尋求他人幫助找到問題的所在,而不是去依附他人來解決問題。
孩子問題說到底就是一個家庭教育問題,那麼是家庭問題,就得家長自己來解決,其實作為家長,對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問一下自己,我們小的時候是怎麼樣的、我們的父母又是如何教育我們的、
難道我們一出生就會像父母要這要那嗎、難道我們一開始就會大手大腳嗎、難道我們一出生就是一個讓父母頭痛心煩的小淘氣嗎、不對吧、其實一開始,我們每一個剛到世間的寶寶都是可愛的,都是父母的一塊寶。
-
7 # 黎德祥詩和遠方
關鍵在於教育,不能打腫臉充胖子,你直接告訴孩子家庭真實情況,要做艱苦奮鬥的教育,這樣,他感同身受,就會健康成長。
-
8 # 冠英愛
家庭條件就算再好,孩子也不能大手大腳花錢。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就更不應該亂花錢。作為父母就要勤儉節約,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樣。讓孩子明明白白地知道父母及家人找錢非常辛苦。要教育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孩子知道任何東西都來之不易。這樣下去,相信孩子不會亂花錢的。
-
9 # 萱萱想叫沫沫
沒個賺錢命,得了花錢病。
這孩子欠收拾,少了社會的毒打。
還有就是做父母的平時肯定教育的少,現在長大 ,你開始擔心了,小的時候怎麼教育的。
回覆列表
根據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研究顯示:
6歲到12歲之間的兒童對經濟問題的理解力會突飛猛進,這個年齡段正是兒童掌握財務基本概念的最佳時間。
所以,教會孩子會花錢,會合理地消費,這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未來生活中最用得上的實戰技巧。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培養孩子財富觀,應該從主動談“錢”開始。
從開始世上是沒有“錢”這樣東西的。那時候人們想要某樣東西,都是拿自己的東西去換。比如我想要你的雞,就要拿自己的魚去換,也就是所謂的以物換物。
可是後來大家覺得這樣換來換去太麻煩,試想如果你想要一個手機,但是必須要10頭大黃牛去換,所以你出門必須牽著10頭大黃牛上街去,實在是很不便利。
所以大家都約定用一樣東西來交換,那就是貝幣。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貝殼。用貝幣可以換到其他所有東西。再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貝幣就漸漸發展成了各式各樣的貨幣,也就是錢。
當然,錢是有限的。
小孩子很容易把錢理解為用之不盡的資源,反正不過就是幾張紙、幾個數字而已,隨用隨有。
所以,我們需要給孩子講清楚:“錢一旦花出去,就沒有了”,如果再有消費的需求,就要用到新的一筆錢。
每個人的財富都是有限的,所以要聰明地對待每一筆消費。
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消費”呢?
1、 幫助孩子熟悉錢幣透過遊戲和真實的購物經歷,幫助孩子熟悉紙幣、硬幣對應的面額。
2、分辨“必需的”和“想要的”這也是孩子們和自己“慾望”和平相處的方法。這樣做並不是說“想要的”就是錯的、不應該的、不可以得到滿足的,而是希望孩子能學會在提出購買要求前多一個思考的步驟,從而為以後的理性消費打下基礎。
3、做購物清單每次購物前擬好購物清單,並且按照清單購買。讓孩子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能讓他直觀地看到應該如何制定計劃並按計劃行事。
4、選擇購買此物的理由在買東西時,不妨向孩子介紹為什麼在同類商品中爸爸媽媽選擇了這一款。也可以在挑選商品時給孩子羅列出一些簡單的要求,請他找到符合要求的那款商品。
5、該說“不”的時候堅決說“不”不是每次去商場都要買東西,也不是每次孩子耍賴哭鬧就要低頭妥協。我們可以在每次出門前都和孩子做好約定,並且堅定執行。
生活中,談錢不必避諱孩子,而且要趁早,家長應該抓住蘊含在生活中的契機,和孩子認真地談談錢,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