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4744471辰辰粑粑

    水滸傳是宋代的事情,一般農民起義有三個結果,一造反成功做皇帝,二是詔安做官,三是被朝廷所滅。宋以前農民起義坐天下的只有劉邦一個(還有一個是後面明代的朱元璋),成功率太低。宋江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雖然前期梁山諸將對戰朝廷兵馬都是以勝利告終,但是如果宋江不提出詔安的目標,首先朝廷的舊將只怕會不服宋江,宋江招降的時候一般都是說奸臣當道,報國無門,只待朝廷詔安,報效朝廷。到最後不詔安朝廷降將恐怕不是叛逃就是內訌,反正樑山勢力大減。就算梁山沒有內訌,叛逃,梁山終究是一隅敵全國,梁山兵將終究會老,一百單八將體力,武力值回下跌,朝廷能禁得起失敗多次,梁山恐怕一次失敗也承受不了,失敗就是死亡。梁山還是強盜行為,沒有佔有城池,土地進行收稅,發展自己的經濟,然後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勢力,這點還不如方臘,只會對距離梁山較近的城池就行掠奪,搶錢搶糧搶完就走,近的搶完以後呢?就搶遠的??長途作戰長時間長的話恐怕會被朝廷給困死吧。宋江的方向的對的只是實施措施不對,詔安到朝廷後終究還是在高俅,童貫的手下做官,你要不把他們說服要不作戰的時候殺死他們,既然得罪他們,對他們進行過侮辱,打敗過他們知道他們戰敗後狼狽樣,他們怎麼可能放過你們。只走皇帝情人的路線,太短視,宋江江湖上的厚黑學,對朝廷厚黑學太小兒科啦,玩死他們太容易。不過宋江做的詩挺有氣勢。

    《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似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 2 # 十年黃粱夢丨

    很難說。這得看梁山的走勢,來咱們分析一下:

    首先從宋江掛帥開始打祝家莊時說起,包括後來殺了高俅侄子和朝廷呼延灼領軍的朝廷軍隊碰撞,那時算是梁山正式下山出手打的第一仗,基本可以看出當時梁山的弱點,管理混亂,雖然好漢眾多,可善於兵法的很少,而且梁山這個班子初建,整體框架還沒有成型,更別說和朝廷抗衡。

    到打完祝家莊後,更多的成員加入梁山,如孫立,徐寧,呼延灼,楊雄,石秀,扈三娘,盧俊義,燕青,二龍山眾兄弟等,這其中也不乏有幾位是統兵之將才,真正的朝廷裡的正牌軍。所以從這個趨勢來看,如果宋江在不詔安的情況下,隨著以後梁山在江湖的威望越來越高,樹起“替天行道”大旗,來投奔的或者歸降的各路英雄會更多更廣。

    梁山從晁天王他們七星聚義劫了生辰岡上來火併王倫後,改為聚義廳,後來宋江改為忠義廳,不管聚義也好忠義也罷,圍繞的是一個“義”字。所以只要梁山企業管理不會出現差錯,領頭羊威望高,在不倒的情況下,義字當頭,那麼這就相當於一群猛虎共同擰成一股繩,雖然還達不到能真正的抗衡大宋朝廷,但照如此長期發展下去,苦練排兵佈陣,各英雄分工明確,也會成為一方諸侯。

    至於想要奪取大宋江山,要看他們的造化了,想推翻前王朝得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縱觀古今,改朝換代大都是在:舊王朝昏暈無道,國家統治天怒人怨,奸佞當臣,權傾朝野,民間怨聲載道時期,而且還需自身有很高的威望,得民心,順天應勢,揭竿而起,才有可能一搏。所以說即使不詔安,後續的走勢也很難預料,自身的情況,當時朝代的背景以及自身所處的區域等等,影響因素甚廣,不可估量。

  • 3 # 風去了無痕D

    按《水滸傳》小說情節發展,如果宋江不招安,那麼以宋江、吳用等人的韜略,以及108將的蓋世武藝與無敵實力,割據山東,再席捲北宋,似乎真也不是難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真實歷史中的梁山巨寇宋江,雖擊敗過幾次官軍,卻並不是無敵的!在梁山實在混不下去了,然後欲乘船自水路出海,想去做海寇。結果,讓河間太守張叔夜堵了個正著。

    然後,激戰之下,官軍大勝,宋江等俯首請降。

    注意,是請降,而非招安!

    之後,梁山之眾便湮滅在了歷史長河中,連個小浪花也沒再翻起來一個。

    而不久後,收了梁山好漢之後的張叔夜,率兵往汴京勤王。

    張叔夜的軍隊,打梁山英雄如摧枯拉朽般的輕鬆。但遇上了剽悍的女真騎兵,卻屢戰皆艱難,差點兒就讓揍得鼻青臉腫。

    而張叔夜麾下那些歸服的梁山武林高手與英雄好漢,並沒有發揮出絲毫作用。

    徽、欽二帝向金請降,連同趙家帝室婦女三千餘被擄北上。張叔夜亦遭金兵拘捕,押往北地,中途不堪受辱而自盡,令人嗟嘆不已。而歸服的梁山好漢究竟下場如何,史書再無片言隻語。

    所以,若是宋江不招安\歸順,那麼結局無非就是二種下場。

    一:按演義中的梁山實力,最後稱王稱霸。

    宋江若能趁二帝被擄時登高一呼,行大義於天下,宋江或許能成就一番曹孟德之業。

    畢竟,梁山好漢中,有智謀者不遜荀彧郭嘉,武藝也不輸五子良將的,大有人在。

    再退一步,也能做個孫權。不過,割據的是山東而非江東。

    但是,若施耐庵把書寫成這樣,那麼《水滸傳》就成了地攤貨,再入選不進四大名著了。

    二:按正史中的梁山。

    史書對宋江等,只是一筆帶過。

    這就證明了梁山好漢們的真實力量,實際僅為演義中所描寫實力的一成。

    若是宋江不肯投降,那麼梁山之眾,將會統統被張叔夜乾淨、徹底的屠了個一乾二淨。

    文人寫小說,有時候就是寫自己。施耐庵寫水滸,實際上或是寫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抱負。

    自幼曾攻經史,

    長成亦有權謀。

    恰似猛虎臥荒丘,

    潛伏爪牙忍受。

    ......

    這首借宋江而吟出的詩句,豈不就是《水滸傳》作者的心聲?

    施耐庵身懷武藝,又有文才謀略,又逢元末明初,天下戰亂的時局。卻奈何時運不濟,不遇明主,故而難展所學。

    雖有一身本事,也只得坐等天下由亂轉治,自己卻毫無建樹。

    於是惆悵之下,一腔抱負全落在了書本中,最後成就了一部英雄聚義的名著。

    而書中的宋江,飽覽經史,又通武藝,更好結交英豪,聲名顯于山東。卻因大宋科舉制度所限,使宋江空有本事,亦只能屈身為一小吏。

    “一日為吏,終身不得為官。”

    科舉制度,讓宋江、盧俊義、吳用這種懷有實才,卻過不了考試關人物,報國無門,被迫流落於江湖。

    而像林沖、魯智深、武松、花榮等等虛構的英雄,本可以為國開彊,縱橫萬里之外,斬將奪旗,搏軍功攬封侯的熊虎之士,也紛紛在體制內碌碌無為,最終淪為了賊配軍與盜賊。

    大宋從不缺敢戰壯士,只是大宋沒有善待壯士,所以兩宋皆亡於外患。

    作者或是在借書本,對已逝去的大宋寫盡了自己心中的回味與不甘。

    而給宋江等人安排的結局,也是頗有意味的。

    任他宋公明一腔熱血報國之志,為朝廷出足了力氣,最終仍然洗不掉士大夫們心裡給他打下的賊寇標籤。

    108將用血換來的,亦不過是些低階軍職。正是侮辱極強,傷害極大。

  • 4 # 山東海哥

    宋江的性格決定了出處,必定會招安,宋江優柔寡斷,總想著安穩,目的也想去皇帝哪裡撈個一官半職,宋江不像其他人,只想著自由,只想著自己幹一番事業,只想著替民行道,大家看看梁山的招牌就預示著招安,替天行道,就是替天子行道,替皇帝行道,所以招安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宋江不可能不招安,他的出發點就是效忠皇帝,最後宋江徹底變了,不惜犧牲兄弟的姓名,為皇帝賣命,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基本全軍覆沒,悲哀啊!假如不招安梁山會一直存在,皇帝也無可奈何,最終會和梁山一分為二,各自為營,梁山就是另外一個朝代。

    皇帝拿宋江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個個武藝高強,梁山也是順民心,得民意,被大家崇拜,當年的梁山與官府抗衡,替百姓說話,水泊梁山方圓八百里肯定也是國泰民安,這些地方都是梁山的保護範圍,以前經常說方圓八百里,確實面積很大,絕對也是一個國家。

    如果宋江不招安肯定也是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他們在梁山也是稱霸一方,但是他們是在為民做事,替百姓說話,深得大家的愛戴和喜歡,梁山周圍絕對沒有欺壓百姓的事情,更沒有人敢胡作非為,畢竟好漢們不同意,這些英雄好漢都是老百姓保護神。

    當年的梁山好漢是深得民心的,他們替民行道,得到大家的愛戴,如果宋江不招安肯定大家都會平安無事,最後害死兄弟,自己也被奸臣所害,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大家說可惜嗎?宋江之所以招安,因為他以前在官府幹過,想給兄弟們謀一副差事,以後也有一個安身之地,他不想就這樣佔山為王一輩子,也想安穩,結果呢?悲哀啊!

  • 5 # 無聊上網8

    不招安的話也就兩個結局吧,一是改寫歷史,宋江干掉北宋,也沒南宋什麼事兒了,直接改朝換代,國號大梁。

    另一個結局就是梁山好漢最後分崩離析,一個人可以沒有目標沒有遠見,可以不奮鬥可以混吃等死,兩個及以上的人就不可以了,梁山108個大小頭領,你不招安,也不反朝廷,難道見天打家劫舍?沒事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李逵這樣的愣頭青都不見得受得了,何況裡邊還有一幫子腦子不笨的傢伙。最後只能自己滅亡自己。

  • 6 # Wuyu517

    宋江出身小吏,並無爭奪天下的雄心,也無治理天下的才能。梁山好漢多為草莽英雄,或許能衝鋒陷陣,但要開疆拓土安邦定國就不行了。所以,宋江如果不招安,只能終生為賊,子孫為賊!水滸傳所想表達的是宋朝皇帝昏庸,官員腐敗無能,吏治混亂,空有大量人才而不能用,只能在內憂外患中苟且偷安!對宋江一夥的遭遇,作者是充滿同情的。宋江們的悲劇,在歷朝歷代都不少見。只有真正的雄才大略之主,才能用盡天下之士,以利天下萬民!

  • 7 # 山野論史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宋江起義本身就不是反抗朝廷,完全就是打著被地方官府逼迫,收件人破壞,沒有生路,不得以採取的武力自衛。宋江把聚義廳該為忠義堂,掛出替天行道的旗幟,本身就是在向朝廷表明態度。宋江在上梁山之初就已經表明,要為兄弟們謀一個出路。不管是真實歷史還是小說,都沒有表現出要推翻朝廷,自己當皇帝的意思,當然一輩子做強盜也不是長遠之計,所以詔安基本上是從一開始就既定了的最終目標。

    北宋時期是歷史上較為獨特的一個時期,他們的很多制度與前幾個朝代和以後的明清有很大區別。其突出的表現是制度很人性化。就以農民起義為例,只要你不自立為王,打出推翻朝廷的旗號,就不算謀大逆。武裝對抗地方政府不公平待遇是不算重罪的。只要接受朝廷的詔安,不但不會獲罪,還會得到一定的安撫,根據情況給你一個好的差事。

    在宋朝,類似宋江的農民起義非常常見,統計總數有數百起,幾乎等於每年都有人起義,但是規模都沒有小說中說的那麼大,方臘起義應該算是大的,至於鐘相楊么起義,屬於特殊情況,他們基本上是在北宋末,南宋初,政治混亂時期起義的,目的是趁亂建立政權。鐘相楊么屬於政治投機者,把他們算作被壓迫的農民起義反抗政府,其時是被美化了。他們起義時,正好是北宋已亡,南宋建立之初,正和金兵交戰的時候,而且形式對南宋極為不利。選擇在這個時候起義,完全就是趁你病要你命,藉助金兵對南宋的巨大壓力,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

    宋朝的農民起義很多,但是絕大部分都不是以推翻宋朝政權為目的,因為他們知道,造反也不會有死罪,等朝廷招安了可能還有官做。事實上大部分起義也都是這麼收場的。這樣一來不但沒有遏制隨時發生的起義,反倒助長了一些人的歪念頭,於是“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特殊途徑被很多人利用。

    宋朝有著所以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福利制度,雖然稅負很重,人們生活壓力有點大,但是,基本上沒有生存危機。宋朝的福利制度涵蓋了從出生前到死後的整個過程。如果生活困難的家庭,從懷孕的時候,國家就開始發救濟,稱作《胎養助產令》,孤寡老人,即便是死了,也有漏澤園負責安葬和最基本的祭祀。生存期間,幼兒有慈幼局,老了有居養院,小孩不但可以得到撫養,而且政府免費負責入學讀書。生病了還有安濟坊和施藥局提供免費醫療。所以宋朝,雖然可能過得不是很好,但絕對沒有生存危機,即便是造反,意志也不堅定,大多是想混說摸魚,撈點好處,這就是宋朝農民起義的特點。

    宋江也一樣,從一開始就懷著這個目的,而且並沒有隱瞞自己的意思,從成為頭領的那一天開始,就表達了自己的最終目的,也得到了一大批將領的的支援。可以說梁山好漢的最終結局是受詔安,這已經從開始就已經決定了。說宋江是投降派的,不是以歷史觀點看問題,而是以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水滸裝》小說的作者,可以說按照歷史潮流真實反映了現實結局。

    我們也可以假設一下,宋江如果不投降結局會如何,按照當時的情況,宋江只有死路一條。宋江起義遠比不上方臘起義影響大,方臘開始很順利,和湘軍,地方守軍戰鬥中取得優勢。勢力範圍迅速擴大,但是方臘真正與童貫的主力禁軍接觸,只支撐了兩個月就完蛋了。宋朝正規軍對付快馬彎刀的金國鐵浮屠毫無辦法,但是對付農民起義軍幾乎就是降維打擊,連西夏鐵鷂子都對付不了的宋軍,一群臨時武裝的農民拿什麼與之對抗?

    宋朝軍隊弱,但是看對誰,童貫帶領宋軍收復西夏四州,逼得西夏俯首稱臣。後又討伐溪哥臧徵,收復積石軍、洮州,平定雜番。對付聲勢浩大的方臘起義,也如狂風掃落葉,宋江又能強到哪裡去?

    歷史上的宋江,縱橫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之間,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里,官軍數次圍剿都以失敗告終。完全是因為體量小,機動靈活,朝廷大軍調配轉運,行軍速度都很緩慢。宋江就像一條泥鰍,根本抓不到。但是一旦正面硬剛,一觸即潰。張叔夜用計,把宋江引誘上岸,然後堵住退路,只用了一千多人,而且其中還多是鄉勇,就把宋江逼得繳械投降,接受招安。

    宋朝制度本身就已經將內部問題全部解決掉了,在宋朝制度下,既不會出現武將造反奪取政權的情況,也不會出現權臣掌握大權篡位,健全的福利制度加上強幹弱枝的政策,也註定農民起義難以成事。宋朝如果亡,只能亡於外族入侵。北宋亡於金,南宋亡於蒙元,這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北宋滅亡時,正是北宋最繁榮的時期,宋徽宗雖然有些毛病,但是他當政時期,北宋的發展進入了頂峰,人口過億,稅收過億,經濟空前繁榮,在軍事上也取得了不小成績,西夏基本被按在地上摩挲。西北雜番也被平定,方臘宋江都被消滅。《東京夢華錄》、《清明上河圖》都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只有外患,沒有內憂的大宋,任何農民起義都沒有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的傷心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