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75222397097

     互相理解,互相認同,互相支援,矢志不移,終身好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非常瞭解自己並情誼深切:士為知己者死。彼此相知而情誼深切的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人際相處之道,或許是大家必須學懂的一項重要生活課題。來到了大學宿舍,更加要學會怎樣與roommate相處。當然,遇上一個平易近人的宿友固然好,但自己的「修行」也很重要呢!

      許多人期待著身旁有個「懂我的人」,盼望著「知己」的出現。然而,有些同學在建立這種超越普通朋友關係的同時,卻遭遇到挫折而感沮喪、憤怒、被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存在,馬上交友熱情大減。難道,想要一個「知己」這麼難嗎?

      其實,若想追尋生命中的知己,首先要回歸「知己」兩字的定義。望文生義,「知己」簡單地說就是知道、瞭解自己內心的朋友。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對於「知己」其實還有其他主觀的認定,如果不能先檢視自己潛藏在心中對「知己」的想法,同時瞭解對方對於「知己」的看法,兩者貿然地成為「知己」,最後通常會落得「因瞭解而分開」。

      如何能與好友維持不變的「知己」友誼?首先便是要破除一些似是而非的想法:

      「知己之間沒有秘密,這些人較少容許「知己」去做自己不知道的事,對方去哪裡、做什麼,都要先跟自己「報告」,要不就一起去,要不就要先得到自己的允許才能去,想想看,這些人要的是「真正的朋友」,還是隨自己掌控的「奴隸」啊?

      常有人以為既然是「知己」,她就「應該」瞭解我,因此出現一些衝突時,比起一般朋友來,應該能掌握他的想法,但他們卻忘了我們彼此都不是對方「肚裡的蛔蟲」,就連自己都無法深入瞭解,心情態度隨時都會變來變去,何況是「知己」呢?

      「知己」就必須能夠「兩肋插刀」,如果「知己」拒絕自己的要求就不再算是「知己」了。然而,世間的確有些事不是可以「兩肋插刀」的,例如陪知己一起逃學、一起吃渴玩樂等等,這種「知己」是盲從,而不是「真正的朋友」!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論,所有心理健康的行為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是不健康的!人際相處也是如此,太過黏密、完全信任或是太過疏離、完全不信任的交友觀都無法獲得人際滿足感。過於黏密的關係讓人處於其中感到窒息壓力,過於疏離又顯得孤單落寞。

      中國有句話說得極好「物極必反」,「知己」亦是如此,濃得化不開的甜蜜感情雖然令人嚮往,但通常隨之而來的將是惡化與崩解。真正的友誼就如同好吃的米飯一樣「有點黏又不會太黏」,不黏顯不出兩人情誼,但太黏又將剝奪彼此的空間,期望大家成為「知己」前,最好能先擁有這種健康想法。

      知己,在字典裡的解釋是「對人有瞭解,有交情」。王勃《送杜才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用淺顯而情意感人的文字,說出對朋友的關心,從這個才情洋溢的詩人對遠行朋友安慰的一番說話,可見他真是十分瞭解這和關心這朋友。而「與君離別意,共是宦遊人」更加深入說明瞭朋友的互相瞭解,赤裸裸地把這份友情表現出來。看完這篇詩後,被那深刻的友情和離時難捨難分的心情深深感染。

      知己是否等於朋友呢?我想知己只是朋友的一種,而朋友的種類有很多,有點頭之交,有莫逆之交。一般人都認為莫逆之交就可算是知己,我卻認為莫逆之交還比不上知己。有很多描述知己的話,例如「士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這都證明人對莫逆之交和知己不同的觀念,人總不會說有一個莫逆之交便死而無憾。

      事實上,知己真是十分難求的,有人一生都未找到一個知己,我到了現在,也還沒有找到一位知己呢。

      那麼,怎樣的朋友才可算是知己呢?知己相處時必須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一對知己的相交,在於互相欣賞,並不是互相取樂,互相利用,要真誠相待,不要有欺詐、瞞騙。除此之外,要成為一對知己必需有相同的興趣,這樣他們之間才有相同的話題,如果他們沒有相同的興趣,相處時的話題自然也不多。無論如何互相遷就,也會感到枯燥沈悶,這樣也就很難成為知己了。

      我的興趣是閱讀,我喜歡中國語文和中國文學,但我的朋友當中,沒有一個興趣跟我相若,因此我常常感到孤獨、寂寞。無時無刻都昐望有一個知己在我身邊出現,對於知己的渴求,令我不禁想起「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這句話。我想,假如我可以找可一位知己的話,也許亦會感到死而無憾。

      一生人中,想要有一位知己真是十分因難的,假如有一位知己在你身邊出現,那麼一定要好好珍惜。因為知己真是十分難得的

      紅顏知己於藍顏知己

      現在在網上也好,生活中也好,追求和擁有一位異性知己,好象成為一種時髦。人們給這種異性知己披上了一件非常溫馨的外衣,那就是“紅顏知己”或者是“藍顏知己”。可是,這份溫馨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的到的,原因就在於,怎麼樣給“紅顏知己”或是“藍顏知己”一個定義,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

      其實,紅顏也好,藍顏也罷,只要是知己,講的就是一種感情的相互交流。這句話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就是要有感情。

      所謂知己,前提是兩個人之間存在那種相互尊重、相互愛慕、相互欣賞的感情,同時,又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關愛。所以,知己可以沒有性,但絕不可以沒有情,沒有愛。沒有情,沒有愛,人們也可以做到理解和尊重,包容和欣賞,它可以存在於兩個朋友之間,可以算是一份友情,但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是不能算是知己的。

      第二層意思是這種感情必須是相互之間的。

      雖然有感情,但如果只是單方面的付出,那也是不能稱之為知己的。你可以祟拜一個偉人,也可以欣賞一個明星,更可以尊重一位政要,但如果你把偉人、明星和政要當作知己,那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第三層意思是互相間一定要有交流和溝通。

      沒有交流和溝通,彼此間的體會和感悟就沒有相應的反饋。而失去了交流的理解也就可能成為不理解,沒有交流的關愛,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關愛。

      所以,作為知己,必須要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愛慕的感情,必須要有相互交流和溝通,才能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相互關愛的境界,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都不可能稱之為知己。

      簡單地說,無論是“紅顏”還是“藍顏”,只要是知己,就是一種“相互”的關係。

      [相關詞]

      知己知彼:指對自己的情況和敵人的情況都有透徹的瞭解。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個就不要解釋了吧

      推薦文章

      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知己好找,女人有兩三個講究穿戴的同性朋友經常在一樣討論穿戴。評論衣著的是不是適合適宜,從衣服穿戴看人的心態,看人的經濟收入等等。經常爭論又形成了統一的認識,可謂衣著打扮上的知己,只是對“花瓶”的裝飾略有自戀和孤獨自賞。和這樣的知己長久在一起混下去,總久不會是服裝設計師,只能是沒有多少錢的高消費女人族。

      另有一類男人對吃喝有獨到的領悟和見解,三五湊在一起非吃不談,非喝不說,在一起總是品吃品喝,相互吃了友情喝出了友誼,認為是不可多得的知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精神早已頹廢,逐漸墮落為酒肉知己,都把自己變成酒囊飯袋。

      更有甚者把平凡出入風花雪月場地的人視為知己,一起談論風月,互相交流心得和經驗。男的講究如何泡妞,年輕的女的說她怎麼樣去傍大款,色衰的富婆討論怎麼樣養小白臉。這樣下流的人在一起可以是下流的知己,也是嫖友,娼友之類的,自己美化自己為風月場上的知己。

      一種心靈上可以相通,精神上可以相依相偎,情感上可以相知相惜的朋友,有可能是同性朋友,也有可能是異性朋友。彼此相知而情誼深切的人去那裡找,“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有這樣的心態,人的一生是會有知己的。

      知己是在理解信任的基礎上,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從精神上心靈裡影響對方完成鎖定目標的人。知己也可以親密無間,像情同手足那樣;也可以想起來就去尋找交流,忙碌時就暫且忘卻,無牽無掛的在精神上交往。異性的知己有點為難,首先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下,也還有種異性的吸引力的,對原有的情感要保持忠貞和對這份知己的情誼看上去有些矛盾,無緣無故就會有種理不清的困惑。一但把握不好這種情誼的尺度,損害的還是這種知己的情誼。相悅的情誼和道德的尊重會和知己之情挑戰,世俗的色眼也不會輕易離開你們。知己前面沒有必要再加上紅顏兩個字,重要的是知己的含義,不是知己前面的定語,加上紅顏本身就有了色彩。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之機,黃蓋算是周瑜的一位知己。諸葛亮更是周瑜不可缺少的知己,火攻戰術的應證,到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病情診斷。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不得不仰仗諸葛亮。視為自己戰略戰術上的不可多得的知己,但是這個知己對他的吳國今後可能不利,周瑜就兩次三番的要計算諸葛亮,再加上這個知己是比自己更厲害的角色的原因。看來知己還不能大於國事,為了國家大事可以拋棄知己,斬掉知己的情誼。這種知己是一個時期的難遇的知己,過後必須捨棄。

      知己之間的競爭也是合情合理,靠著互相競爭、互相切磋、互相進步這樣的良性迴圈,更能加深情誼。知己又比朋友多了一份肝膽相照,多了一份精神的交流。沒個人都希望遇到一生中的知己,那怕有一個也行。被人視為是他人的知己,你也必須是他的知己。如果你還不以為是他的知己,他就沒有你這個知己,反過來道理也一樣。知己之間的心扉永遠是窗開的,時刻準備接受對方的心靈的點悟。一生中如果能有自己的愛人做自己的知己那是最幸福不過的,是集愛情友情於一體的知己情誼,在生活上在精神上相互扶依,共同度過美好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中,在梁山上最恨宋江的梁山好漢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