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獨立思考,必須有兩個態度為前提:
1. 不受到別人觀點和態度的影響,
如果你的觀點正好和別人一樣,那是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不一樣,只要覺得自己的觀點正確,就不要被別人的嘲笑和對方的攻擊而改變自己的觀點。
所以要有獨立思維,首先就不能被別人的看法給影響。也就是說“就算被大部分認為是個很傻的觀點,但我就是這樣認為的,你們認為傻我也沒有辦法”這樣的態度,這是培養獨立思維的前提
2.不要尋找標準答案
中國的教育的特點就是設定標準答案,大家一起根據標準答案走,不一樣就錯,一樣就對。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大家都只是培養成了能尋找標準答案的能力。而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別人的思維結果,而不是自己獨立的觀點。要有獨立思考,必須先破除尋找標準答案的態度。
另外這個社會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一個問題永遠有無數的解,所以當你在尋找標準答案的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你在尋找別人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獨立思維了。
-----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1. 先學習獨立選擇某觀點能力
如果一直接受了尋找標準答案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答案唯一的思維路徑。如果不能馬上自己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先培養獨立選擇的能力,這個也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一個過程。
要說明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
有一座小山旁邊,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小馬整天跟著媽媽,從來不肯離開一步。
有一天,媽媽對小馬說:
“寶寶,你現在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你能幫助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點了點頭說:
“怎麼不能呢!我可喜歡做事啦。”
媽媽聽了,高興地笑著說:
“寶寶真是好孩子。那麼,你就把這袋麥子背到磨房裡去吧。”
媽媽說著,就把一袋麥子放在小馬的背上。
小馬試了試,一點兒也不重。可是小馬對媽媽說:
“媽媽,你跟我一塊兒去好嗎?”
媽媽說:
“怎麼,媽媽要是能夠跟你一塊兒去,還要你幫什麼忙呢?快點去吧,早點去早點回來,媽媽等著你吃飯。”
小馬獨個兒揹著麥子向磨房走去。
從小馬的家到磨房,要蹚過一條小河。小馬走到小河邊,看見河水擋在前面嘩啦嘩啦地響著,心裡有點怕了。
“過去呢,還是不過去呢?媽媽不在身邊,怎麼辦啊?”小馬想著,就回過頭去朝後望。他希望這時候媽媽跑來就好了。
可是他沒有看到媽媽的影子,他只看見老牛伯伯在河邊吃草。於是小馬連忙“嘀嗒嘀嗒”地跑過去,問牛伯伯:
“牛伯伯,請你告訴我,我能過河去嗎?”
牛伯伯回答說:
“水很淺哪。還不到我的小腿那麼深,怎麼不能過去呢。”
小馬聽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
“喂!慢點跑,慢點跑!”
咦!是誰在說話呢?
小馬停住腳抬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小松鼠。
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樹上,搖著大尾巴,對小馬說:
“小馬,你可別聽老牛的話。水很深,一下水就會淹死的!”
小馬問松鼠:
“你怎麼知道水很深呢?”
小松鼠說:
“我怎麼不知道呢。昨天,我們的一個同伴過河,就給大水衝跑了!”
小馬說:
“那麼牛伯伯為什麼說水很淺呢?”
“淺?淺,怎麼會把我們的同伴衝跑了呢?你可別聽老牛的話!”
小河裡的水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小馬沒有主意了。
“唉!還是回家去問問媽媽吧。”小馬甩了甩尾巴,“的的嗒嗒”地又往家裡跑。
媽媽看見小馬回來了,奇怪地問:
“咦!你怎麼就回來了呢?”
小馬很難為情地說:
“河裡的水很深,過……過不去。……”
“怎麼會很深呢?昨天小驢叔叔還到河那邊馱了好幾趟柴呢。他說河水只齊到他肚子那兒,很淺。”
“是這樣……老牛伯伯也說水很淺。他說只到他小腿那兒……”
“那麼你為什麼不過去呢?”
“可是……松鼠說……水很深,昨天,他的一個同伴過河,給河水沖走了。”
“那麼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說的話嗎?”
“想了一下,可是沒有仔細想,不知道他們倆誰說得對。”
媽媽笑了。媽媽說:
“你現在仔細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過河了。”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高興得跳起來。他說:
“明白了,明白了,河裡水不深,我過得去。唉!我剛才怎麼不仔細想想呢!”
小馬說著,就連蹦帶跳地朝河邊跑去。
小馬一口氣跑到河邊,立刻跳到水裡。河水剛好齊到小馬的膝蓋,不像老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小馬揹著麥子,很快活地蹚著水,“撲通撲通”地過了河,到磨房去了。
(選自《小馬過河》,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7月版)
小馬過河是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學過的一片寓言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深刻哲理確實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才能體會到。
文章中用極端的類比擬人來表示不同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個是松鼠的意見,一個是老牛的意見,我們開始讀這篇寓言的時候,年紀小,認為這個小馬是笨的, 這樣一眼可以看出來的原因,為什麼小馬開始會沒有發現。但是這個寓言衍生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的時候,你就會漸漸的就會發現,在現實中雖然經常會有這樣不同的意見,但是真的很難發現誰是松鼠,誰是老牛,因為大家都是人,你根本不能不能從外表上看出誰是松鼠,誰是老牛,誰對誰錯。所以你要自己思考這個問題,自己選擇其中一個觀點,自己去執行或者嘗試。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一課:有一個問題,找到一個觀點,然後找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透過自己的思考,決定使用其中某一個觀點,然後自己去實踐。
2.品位提高訓練
個人品位實際上也是一種自己獨立思維的結果。
網上有個經典的品位提高訓練。就是自己一個人去買衣服,自己選擇衣服,不要任何別人的意見,父母,兄弟姐妹,伴侶的建議,甚至是服務員的意見也不要。可能一開始會選擇錯誤的品位的衣服,但是由於是一直是自己在挑選,自己做決定,所以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獨立品評的過程。
這個可以衍生到其他任何的領域,選擇朋友,選擇工作,選擇傢俱,選擇飾品,選擇餐廳,選擇日常用品,選擇品牌,選擇手機,選擇相機,選擇包,甚至是選擇顏色和字型,都是一種思考的結果。但是做選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自己一個人獨立做的選擇。而在做選擇的時候,要做到能說出自己的理由,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款式和樣子,而答案千萬不要是“我感覺就是這個了”,“我就是喜歡這個,不知道為什麼”。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二課:品位提高訓練:自己獨立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其他任何人的建議,而且選擇過程中必須清楚的說明自己的理由。
一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可以先寫下來,然後以後翻看自己過去的想法。
這個具體的做法就是寫部落格或者是日記。(部落格就是公開化,日記就是不公開。個人的自由選擇)(另外這個記可以是日記,週記,筆記或者隨便記錄本)
記錄下來,給出評價,給出評價理由,總結經驗。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三課:寫部落格或者日記,把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統統寫下來,並寫出這個看法或評價的理由
4. 案例訓練法
案例故事中經常是有個棘手的問題,然後會有一個有著智慧的主角用了十分巧妙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去吧這個棘手的問題給解決了。
案例訓練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傳統教育是隻有一個標準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錯的。而案例的解決方案其實有很多種,只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是使用了最巧妙的方案,而其他的方案不能說錯,卻只是不夠巧妙,不夠聰明,或者是不夠高效。
所以再讀’案例的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先讀一下是案例中大家遇到的是什麼問題,然後把後面的文字全部遮住,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做一個自己的推斷和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後開啟後面的文字,用自己的方案去對照案例中給出的方案,最好看看自己是不是和案例中給出的方案符合。
這個方法很多讀歷史的人在用。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四課:讀案例時候先看那個問題,遮住下半部分的解決方案,然後自己給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對比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案例中的解決方案
5.有困難先自己解決
這一點更多是態度問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有問題,有困難,一定要先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自己實在是解決不了了在去尋求他人幫助。因為在解決一個自己在過去沒有遇到的困難中,甚至是你周圍人都沒有遇到的困難中,你會運用到所有你學到過的知識,思維和技能去組織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執行。當你成功的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你就是在用你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去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
可以困難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自己主動找來了。 比如想辦法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和擴充自己的的能力。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五課:有困難,想辦法自己去解決
要培養獨立思考,必須有兩個態度為前提:
1. 不受到別人觀點和態度的影響,
如果你的觀點正好和別人一樣,那是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不一樣,只要覺得自己的觀點正確,就不要被別人的嘲笑和對方的攻擊而改變自己的觀點。
所以要有獨立思維,首先就不能被別人的看法給影響。也就是說“就算被大部分認為是個很傻的觀點,但我就是這樣認為的,你們認為傻我也沒有辦法”這樣的態度,這是培養獨立思維的前提
2.不要尋找標準答案
中國的教育的特點就是設定標準答案,大家一起根據標準答案走,不一樣就錯,一樣就對。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大家都只是培養成了能尋找標準答案的能力。而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別人的思維結果,而不是自己獨立的觀點。要有獨立思考,必須先破除尋找標準答案的態度。
另外這個社會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一個問題永遠有無數的解,所以當你在尋找標準答案的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你在尋找別人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獨立思維了。
-----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1. 先學習獨立選擇某觀點能力
如果一直接受了尋找標準答案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答案唯一的思維路徑。如果不能馬上自己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先培養獨立選擇的能力,這個也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一個過程。
要說明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
有一座小山旁邊,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小馬整天跟著媽媽,從來不肯離開一步。
有一天,媽媽對小馬說:
“寶寶,你現在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你能幫助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點了點頭說:
“怎麼不能呢!我可喜歡做事啦。”
媽媽聽了,高興地笑著說:
“寶寶真是好孩子。那麼,你就把這袋麥子背到磨房裡去吧。”
媽媽說著,就把一袋麥子放在小馬的背上。
小馬試了試,一點兒也不重。可是小馬對媽媽說:
“媽媽,你跟我一塊兒去好嗎?”
媽媽說:
“怎麼,媽媽要是能夠跟你一塊兒去,還要你幫什麼忙呢?快點去吧,早點去早點回來,媽媽等著你吃飯。”
小馬獨個兒揹著麥子向磨房走去。
從小馬的家到磨房,要蹚過一條小河。小馬走到小河邊,看見河水擋在前面嘩啦嘩啦地響著,心裡有點怕了。
“過去呢,還是不過去呢?媽媽不在身邊,怎麼辦啊?”小馬想著,就回過頭去朝後望。他希望這時候媽媽跑來就好了。
可是他沒有看到媽媽的影子,他只看見老牛伯伯在河邊吃草。於是小馬連忙“嘀嗒嘀嗒”地跑過去,問牛伯伯:
“牛伯伯,請你告訴我,我能過河去嗎?”
牛伯伯回答說:
“水很淺哪。還不到我的小腿那麼深,怎麼不能過去呢。”
小馬聽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
“喂!慢點跑,慢點跑!”
咦!是誰在說話呢?
小馬停住腳抬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小松鼠。
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樹上,搖著大尾巴,對小馬說:
“小馬,你可別聽老牛的話。水很深,一下水就會淹死的!”
小馬問松鼠:
“你怎麼知道水很深呢?”
小松鼠說:
“我怎麼不知道呢。昨天,我們的一個同伴過河,就給大水衝跑了!”
小馬說:
“那麼牛伯伯為什麼說水很淺呢?”
小松鼠說:
“淺?淺,怎麼會把我們的同伴衝跑了呢?你可別聽老牛的話!”
小河裡的水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小馬沒有主意了。
“唉!還是回家去問問媽媽吧。”小馬甩了甩尾巴,“的的嗒嗒”地又往家裡跑。
媽媽看見小馬回來了,奇怪地問:
“咦!你怎麼就回來了呢?”
小馬很難為情地說:
“河裡的水很深,過……過不去。……”
媽媽說:
“怎麼會很深呢?昨天小驢叔叔還到河那邊馱了好幾趟柴呢。他說河水只齊到他肚子那兒,很淺。”
“是這樣……老牛伯伯也說水很淺。他說只到他小腿那兒……”
“那麼你為什麼不過去呢?”
“可是……松鼠說……水很深,昨天,他的一個同伴過河,給河水沖走了。”
“那麼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說的話嗎?”
“想了一下,可是沒有仔細想,不知道他們倆誰說得對。”
媽媽笑了。媽媽說:
“你現在仔細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過河了。”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高興得跳起來。他說:
“明白了,明白了,河裡水不深,我過得去。唉!我剛才怎麼不仔細想想呢!”
小馬說著,就連蹦帶跳地朝河邊跑去。
小馬一口氣跑到河邊,立刻跳到水裡。河水剛好齊到小馬的膝蓋,不像老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小馬揹著麥子,很快活地蹚著水,“撲通撲通”地過了河,到磨房去了。
(選自《小馬過河》,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7月版)
小馬過河是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學過的一片寓言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深刻哲理確實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才能體會到。
文章中用極端的類比擬人來表示不同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個是松鼠的意見,一個是老牛的意見,我們開始讀這篇寓言的時候,年紀小,認為這個小馬是笨的, 這樣一眼可以看出來的原因,為什麼小馬開始會沒有發現。但是這個寓言衍生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的時候,你就會漸漸的就會發現,在現實中雖然經常會有這樣不同的意見,但是真的很難發現誰是松鼠,誰是老牛,因為大家都是人,你根本不能不能從外表上看出誰是松鼠,誰是老牛,誰對誰錯。所以你要自己思考這個問題,自己選擇其中一個觀點,自己去執行或者嘗試。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一課:有一個問題,找到一個觀點,然後找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透過自己的思考,決定使用其中某一個觀點,然後自己去實踐。
2.品位提高訓練
個人品位實際上也是一種自己獨立思維的結果。
網上有個經典的品位提高訓練。就是自己一個人去買衣服,自己選擇衣服,不要任何別人的意見,父母,兄弟姐妹,伴侶的建議,甚至是服務員的意見也不要。可能一開始會選擇錯誤的品位的衣服,但是由於是一直是自己在挑選,自己做決定,所以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獨立品評的過程。
這個可以衍生到其他任何的領域,選擇朋友,選擇工作,選擇傢俱,選擇飾品,選擇餐廳,選擇日常用品,選擇品牌,選擇手機,選擇相機,選擇包,甚至是選擇顏色和字型,都是一種思考的結果。但是做選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自己一個人獨立做的選擇。而在做選擇的時候,要做到能說出自己的理由,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款式和樣子,而答案千萬不要是“我感覺就是這個了”,“我就是喜歡這個,不知道為什麼”。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二課:品位提高訓練:自己獨立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其他任何人的建議,而且選擇過程中必須清楚的說明自己的理由。
一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可以先寫下來,然後以後翻看自己過去的想法。
這個具體的做法就是寫部落格或者是日記。(部落格就是公開化,日記就是不公開。個人的自由選擇)(另外這個記可以是日記,週記,筆記或者隨便記錄本)
記錄下來,給出評價,給出評價理由,總結經驗。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三課:寫部落格或者日記,把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統統寫下來,並寫出這個看法或評價的理由
4. 案例訓練法
案例故事中經常是有個棘手的問題,然後會有一個有著智慧的主角用了十分巧妙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去吧這個棘手的問題給解決了。
案例訓練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傳統教育是隻有一個標準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錯的。而案例的解決方案其實有很多種,只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是使用了最巧妙的方案,而其他的方案不能說錯,卻只是不夠巧妙,不夠聰明,或者是不夠高效。
所以再讀’案例的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先讀一下是案例中大家遇到的是什麼問題,然後把後面的文字全部遮住,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做一個自己的推斷和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後開啟後面的文字,用自己的方案去對照案例中給出的方案,最好看看自己是不是和案例中給出的方案符合。
這個方法很多讀歷史的人在用。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四課:讀案例時候先看那個問題,遮住下半部分的解決方案,然後自己給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對比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案例中的解決方案
5.有困難先自己解決
這一點更多是態度問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有問題,有困難,一定要先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自己實在是解決不了了在去尋求他人幫助。因為在解決一個自己在過去沒有遇到的困難中,甚至是你周圍人都沒有遇到的困難中,你會運用到所有你學到過的知識,思維和技能去組織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執行。當你成功的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你就是在用你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去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
可以困難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自己主動找來了。 比如想辦法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和擴充自己的的能力。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五課:有困難,想辦法自己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