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貝家的小翊翊
-
2 # 風神翼龍12
其實項羽還是有很大贏面的,考慮到老項將一手天賜好牌打得稀巴爛的本事,治國也不會強到哪裡去。項羽沒學過帝王之術,不懂政治,不懂經濟。這也沒什麼,劉邦也不懂。但是劉邦能用人,項羽不能用人。韓信,英布,彭越都從項羽哪裡跑到劉邦陣營去了。就一個范增還給氣跑了。這樣的人,即使統一天下,也非國家之福,百姓之福。劉邦坐天下後,施行的是黃老之術,休養生息,這才有後世強漢的基礎。項羽只想做個草頭王,並沒有什麼政治抱負和野心,又不聽忠言,難成氣候。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如果楚漢之爭,如果最後勝利的是項羽,帝國的歷史可能會更早的進入到民族國家的歷史,中國的國民性格和氣質都會與今天有很大不同。
很多人都認為項羽是舊貴族出身,他勝利後必然實行傳統的楚國的封建制,而且他在當霸王時就已經分封了18諸侯,初現其政治理想:六國時代的諸國林立。
其實不然。
其一,項羽有野心。
項羽是有野心的,當年他在山上看到秦始皇的華蓋從山下經過,不可一世的他就說過“彼可取而代也”,他說的取而代之的是皇帝,皇帝,皇帝。
其二,項羽有反骨。
項梁兵敗身死後,項羽非常氣憤范增,埋怨當年范增出的計策,將本來是項家人的勢力拱手讓給楚懷王熊心。項羽召集各國各路將領說:“懷王是我項氏所立,沒有功勞勳閥,豈能專斷主持天下公約!天下紛亂之初,暫時擁立六國後人為王以誅伐暴秦。然而,親身被堅執銳野戰,風餐露宿三年,終於滅秦定天下,靠的是諸位將領和我項籍的力量。”
其三,項羽有行動。
劉邦先入關中,成了漢王。對於項羽來說,如果承認懷王之約,就是承認七國復國、王政復興的既有天下秩序。在這個天下秩序下,楚懷王熊心、趙王趙歇、齊王田巿、魏王魏豹、韓王韓成、燕王韓廣,再加上新的秦王劉邦,沒有項羽的位置。於是,分封前,他佯尊懷王為義帝,徙長沙郴縣,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弒懷王於長江中,自立為霸王。
其四,項羽沒有絕對實力。
諸侯懾服項羽的軍事實力,承認了項羽的不世之功,並尊為霸王。此時項羽還只是聯軍領袖,相當於“縱約長”,他的政治敵人是不服從他所定下的統治秩序的反叛分子,如齊王田廣、漢王劉邦。如果此時,他以一個將軍的名義,貿然稱帝,等於與天下為敵,將同盟推向劉邦一邊。劉邦也只是在徹底打倒了項羽後,才要求各個諸侯王推舉他稱帝的。因此,項羽此時雖然有一定軍事實力,但稱帝的時機不到。劉邦稱帝后,也是用了6年時間東征西討,把當初封出去的土地,再收回來。這個時候,就是以全國敵一隅,穩操勝券了。
因此,項羽雖然沒有劉邦團隊的政治智慧,但是項羽能夠帶領十幾萬摧金裂石的楚軍所向披靡,其實力也不可多讓。如果沒有劉邦的存心敵對,項羽逐一收拾各個諸侯國,是不成問題的。實際上,項羽當了霸王,沒有皇帝之名,而有皇帝之實。在司馬遷寫的史記中就將項羽列入本紀,這是歷代帝王才能擁有的傳記體裁。
如果項羽順利收服劉邦,平定齊國,那麼,項羽年富力強,逐一剪除各個諸侯國,也不成問題。以項羽的性格而言,成立的西楚王朝必然實行王霸之策,與此後的漢朝沒有太大區別。漢宣帝就曾說過: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因此,同為楚人,劉邦與項羽還是老鄉,其性格秉性大抵相同。項羽建立的西楚王朝,依然會執行霸道的政策。
漢朝隱忍圖存60年後才對匈奴發起反擊,如果沒有楚漢之爭,中原尚未破敗,以在垓下之戰中被斬殺的8萬楚軍精銳為先鋒,北擊匈奴,未必不可以取勝。項羽本身是騎兵戰專家,千里奔襲,無後方作戰本就是其強項,因此霍去病式的封狼居胥之功可能在西楚王朝成立之初的立國之戰中,就可以取得。
楚人桀驁不馴,有開拓意識。楚國在北方拓展的同時,還派遣了軍隊和士兵去南方征服當地少數民族,這在諸葛亮時還被稱為“不毛之地”的土地,楚華人就已經佔地為王,封土建國了。而且楚華人建國的理念是拔其國,徙其民,不事殺戮,因此楚國的國力才會越來越強。
因此,如果項羽建成了西楚王朝,以楚人的性格,必然會開啟新一輪的征服。以楚人800年立國曆史的堅韌,遇到挫折時,也會如漢朝時一樣蟄伏待機,“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所以,項羽如果順利建成了西楚王朝,以項羽對楚文化的迷戀,中國會出現一次以楚文化的底版的文化再征服,楚族會逐漸形成華人的主體民族,華夏文化與楚文化的融合,會出現更多的二元色彩,而不是漢朝以後的一家獨大,中國將會更快的形成民族認同。國民性格會暴烈如火,桀驁難馴,距禮儀之邦則遠矣,可能會在東亞出現一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軍事霸權帝國,如同在公元前14世到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帝國。由於中國周邊並沒有其他的地緣板塊能對中央板塊形成優勢,因此中國也不會存在亞述帝國的亡國之憂。
項羽雖然被公認為一個武將,但也沒有那麼不堪,只是遇到了善於打團戰的劉邦團隊,三個人傑打項羽一個,失敗了也不冤枉。
-
4 # 金弦
仍然是紛爭,因為項羽只是一介武夫,沒有治國安邦的政治才能。項羽情商低,英雄氣短,只會逞一時英雄,不懂得高瞻遠矚,目光短淺。而且,項羽是個婦仁之心的人,對什麼人仁慈,對什麼人要狠,還分不清。以項羽的能力治國,難以服眾,所以,仍然會戰亂紛飛…
-
5 # 風清老人
首先,謝邀!假若項羽最後勝利建立帝國,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歷史重來一百次的重複演練,最終失敗的仍是霸王。帝國霸業,來不得半點英雄氣短和兒女情長,更來不得一絲驕傲和張狂。帝國霸業,需要人氣的聚集,更需要智慧的凝聚。帝國霸業,需要冷靜的思考,更需要務實的行動。帝國霸業,需要運籌於帷幄之中的正確決策,更需要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戰鬥指揮。一絲一毫,來不得半點掉以輕心!項羽缺的,正是劉邦擁有的。所以,劉邦垓下大勝,奠定了霸業根基。項羽垓下大敗,落得個自刎烏江。歷史沒有假如,假若重來一百次,項羽定敗一百次!個人觀點,僅供探討。
-
6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你好!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如果是項羽勝出的話,在項羽活著的時候將不會再有亂事,而項羽死後,中國就將再次陷入混戰之中,直到最後再次統一。
我們看這段歷史的時候,總會有這樣一種疑問,項羽當時已經雄冠諸侯,且強秦已亡,他為啥不稱帝,還自封霸王,把自己和自己封的那些諸侯王擺在同等的位置上,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的主子義帝。這種分封與已經大一統的模式格格不入,也與後來的政治模式完全不同,他到底是啥想法呢?
我們之所以覺得彆扭,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後來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而項羽看不到,他們能看到的只有春秋戰果或者更遠的商周,而反秦,也不是隻單單推翻秦朝,還要將秦建立的模式一併推翻了。我們總覺得項羽在政治上很幼稚,實際這是歷史給我們的錯覺,項羽並不幼稚,只是他選擇的政治道路不對,他乃至他叔父推翻秦之後,要建立起來的制度就是復古,恢復春秋齊桓公九合諸侯,稱霸天下的模式,項羽自然是齊桓公那樣的霸王,新封的諸侯王就當春秋時期的諸侯,而義帝就是周天子。
這是一種政治模式,既然秦不對,那麼還是春秋那會兒制度好,就用那會兒的政治模式來統治天下,廢郡縣集權而採用封土建國。當然,在我們看來,這是開歷史倒車,可當時的人鑑於秦十年就統一了七八百年的諸侯分治,認為錯誤的是秦。
所以,以項羽的這種政治理念,如果楚漢相爭他贏了,也就是走齊桓公春秋霸主的路子,諸侯王們看到劉邦敗了,自然不敢和項羽造次,在項羽活著的時候絕對老老實實的,但是這種不集權的統治必然存在問題,項羽的後代豈能代代賢?早晚諸侯還是會相互兼併,天下還是恢復到戰國時期的樣子,互相攻伐。當然,那時候誰能統一天下就只有天知道了。不過繞了一圈回來,還得走秦的中央集權,也許三五十年,也許一二百年,但最終還是劉邦統一的那種模式,因為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
7 # 辰州觀海
【1】
楚漢相爭,從一開始,項羽就敗了,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因為楚漢相爭,不只是軍事層面的較量,也是政治層面、經濟層面的較量。
楚霸王如果和劉邦單挑,那沒的說,項羽能把劉邦拍死,但是,這楚漢相爭不是倆鄉民決鬥。
而是兩個政權的較量。
【2】
劉邦雖然啥也不行,但是知人善任。
因此劉邦的地盤,因為人才濟濟,生產得到恢復,人丁得到恢復,軍餉啥的也有著落。
而楚霸王呢?項羽對於軍費的籌集,依靠的是屠城和搶奪。
因此,老百姓也知道用腳投票,去劉邦地盤上。
久而久之,劉邦就是敗十次,都能滿血復活,而項羽只要敗一次,那就完了。
【3】
所以,最終,楚霸王沒鬥得過劉邦,西漢最終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王朝。
回覆列表
首先,項羽不可能贏。以項羽拙劣的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手腕,如果做個獨擋一面的將軍還勉強可以,在亂世中逐鹿中原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但他又偏偏是能力與野心不成正比的典型案例,所以悲劇不可避免。
假設項羽走了超級狗屎運,比如四川突然發生十級地震,將劉邦與他的謀臣猛將一鍋端,山東又發生巨型海嘯,田榮田橫全掛。全國其它地方的人也突然吃了腦殘片,都死心塌地的認為項羽是真命天子。也只有這樣,項羽才有可能贏,除此之外恕我實在找不到項羽贏的可能。
發生這種情況會有什麼後果呢?
大機率是歷史會自動修正,在項羽死後全華人民戒掉腦殘片,出現一個趙邦孫邦錢邦李邦,推翻項羽所建立的那種極其落後而且不合時宜的體制,讓歷史重歸正道。
如果沒有迴歸正道,那對不起,華夏一詞,可能現在只有少數考古學家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至於什麼炎黃子孫、三代之治、孔老墨楊孫等等,早都不存在了,因為已經沒人知道啦。
最後,如果有人在你面前叨叨什麼城邦體制下人民生活更幸福,大可以一巴掌呼他臉上。歐洲人在面積遠遠大於古典中國的土地上玩了幾千年小城邦,工業革命前人口從來沒達到過中國的一半,幸福?搞笑呢。